牛品种改良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15
提升黄牛品种改良效果的有效措施黄牛是中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因其耐寒、耐饥、耐劳、繁殖力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作肉、奶、皮革以及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为了提升黄牛的品种改良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1. 选种优质种牛:通过挑选身体健康、产量高、繁殖力强等优质种牛,将其用于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的品质和产量。
注重选择抗病力强的种牛,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2. 制定科学的繁殖管理计划:根据黄牛的繁殖特点和生理周期,制定合理的配种和妊娠管理计划。
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环境,可以提高母牛怀孕率和产仔率,从而提高改良品种的速度和效果。
3. 引进外来优良基因:通过引进来自国外或其他地区的优良黄牛品种,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引入更具有适应性和优质特征的基因。
这需要进行基因安全评估,避免引进潜在的疾病或不良基因。
4. 进行有效的选育和评估:建立完善的选育体系,通过对黄牛个体的生产性能、遗传背景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出适合改良品种的个体进行繁殖。
建立家族记载和遗书,对选育后代的产量、质量等进行跟踪和评估,为后续选育提供依据。
5. 优化饲养管理:提供高质量的饲料、清洁的饮水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加强黄牛的疾病防控和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黄牛的生长速度、肌肉质量和抵抗疾病能力,进而提升改良效果。
6. 加强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提供农民培训,传授黄牛繁殖、饲养、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
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探索黄牛品种改良的新途径和技术,为实际操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提升黄牛品种改良的效果,进一步提高黄牛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牲畜品种改良经验做法我一开始搞牲畜品种改良的时候,那真是一团乱麻。
就说改良牛的品种吧,那时候我想当然地觉得只要把优良品种的公牛和本地的母牛放在一起就行了,结果啥动静都没有。
后来我才知道,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首先就是选种很关键。
对于种公牛,你得看好它的体格。
这就好比找一个运动员,你得找身体强壮、肌肉发达的,这样它的遗传基因可能才够好。
我试过在市场上看了好多头牛,那些看起来毛发光亮、走路有力气的,一般就比较靠谱。
但是选种也不是光看外表,我还得查看它的家族史。
就像看人的族谱一样,要是这家族一直以来产的牛都很不错,那这头牛质量应该不会差。
可是这个家族史的考察有时候挺难的,很多卖家也不是特别清楚,这就是个不确定的地方。
再说配种的时机,这个我可搞错过多次。
我以为母牛只要成年了就能配种,没考虑到人家还有个最佳受孕时间呢。
就像女孩子每个月有个适合受孕的时间段一样,母牛也有。
后来我就开始观察母牛的发情周期。
公牛和母牛在一块的时候,母牛要是表现特别活跃,老是叫,总去蹭公牛,这就可能是发情了。
但这还不够准确,我又跟村里的老兽医学了一招,就是看母牛的生殖器,要是有一些明显的生理变化,那基本上就确定是发情了。
这个时候配种,成功率才会高一些。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那就是饲料的管理。
你想啊,要改良品种,得让这些牲畜吃好。
比如说在母牛怀孕的时候,就像女人怀孕要吃营养丰富的东西一样,我就多给它们喂些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像豆粕之类的。
还得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前我不懂这个,就只随便喂喂草,结果生出来的小牛体质弱得很。
另外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环境了。
牲畜住的地方要干燥、干净。
就像人住在又脏又潮的房子里容易生病一样,牛要是住在那种环境里也不好。
所以我就花心思把牛舍好好整了整,多开几个通风口,定期打扫牛粪,让它住得舒适。
这些就是我关于牲畜品种改良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做法,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关于奶牛品种改良调研报告标题:奶牛品种改良调研报告引言:奶牛品种改良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对于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对奶牛品种改良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介绍,主要调研了常见的奶牛品种改良方法,以及国内外奶牛品种改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背景和目的:奶牛品种改良是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和适应性,提高奶制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背景包括全球对奶制品需求的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目的是推动奶牛养殖业向科学、规模化和高效率方向发展。
二、奶牛品种改良方法:1.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通过选择具有高产奶性能和抗病能力强的奶牛进行繁殖,或引进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优势的奶牛品种。
2.人工授精:通过选用高质量的公牛进行人工授精,选育出具有高产奶性能的后代。
3.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奶牛的基因组,进一步提高其产奶性能和抗病能力。
三、国内外奶牛品种改良现状:1.国内:国内奶牛品种改良主要集中在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方面,如荷斯坦牛、北方黄、山东优良黄牛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人工授精技术,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尚不普遍。
2.国外:国外在奶牛品种改良方面更加先进和成熟,早已应用了人工授精和基因编辑等技术,选育出了一系列高产奶种和优良品种。
四、奶牛品种改良的发展趋势:1.遗传改良:利用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新技术,改良奶牛的遗传基因,进一步提高产奶性能和抗病能力。
2.研究新品种: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国内优秀品种的研究和培育,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3.综合改良:将遗传改良和环境改善结合起来,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创造更适合奶牛生产的条件。
结论:奶牛品种改良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国内应加大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根据国情,适当调整和改进改良方法,使其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达到最好的效果。
冻精冷配改良当地黄牛技术要点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冻精冷配成为了促进黄牛遗传改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冻精冷配技术的原理和改良当地黄牛技术要点。
一、冻精冷配技术原理冻精冷配技术是一种牛精液保存和运输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新鲜精液在添加保护剂后,通过特殊的冷却方法使精液内的水分结晶形成冰晶,进而减缓精子代谢和能量消耗,从而延长其保存时间。
通过冷配方法,可以将精液保存数月乃至数年,方便运输和使用。
冻精冷配技术可以帮助改良当地黄牛品种,提高育种成功率和产量。
以下是改良当地黄牛技术的要点:1、挑选精良种牛:选择優質種公牛進行採精工作。
在育畜技术较为落后的地区,经常会出现黄牛品种异质性大、血缘关系复杂的情况。
此时,应该尽可能地从当地的优良种牛中进行挑选,勤以倡导新的品种。
2、选择精液颜色好的:当黄牛进入成年后,汇聚的精子数量相对较少,精子大多数都被吞噬细胞吞噬了,因此不同牛隻之间的精液质量也存在着差别。
为了提高育种效果,应该选择颜色浓烈、精液透明度高的种公牛进行收集、保存和使用。
3、冷却保存:应该采用恰当的冷却保护剂进行精液的冷却保存工作。
在保存过程中,精液应该避免与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止病原体的侵入,并减少其与氧气的接触,提高精液的保存率。
4、配种技术:在配种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配种。
对于精液保存时间较长的取精公牛,可以采用人工发情或人工授精的方法,使其尽可能地达到射精的能力。
5、对前体母畜品种和血缘关系的控制:对于前体母畜进行人工授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黄牛品种和血缘关系进行控制。
在进行精液配种过程中,为了避免后代品质的下降,不同种公牛之间的交配应该避免或尽量避免。
总之,冻精冷配技术可以帮助改善当地黄牛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牛的产量和品质,以及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要点是关键,有助于提高配种的成功率,提高黄牛的品质和生产效益。
2021年第05期牛的品种改良主要是将外界优良公牛引进本地和母牛杂交,以增强牛后代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提高其产量及牛肉质量。
通过改良牛品种,可增加牛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相关调查发现,牛品种改良之后,可比本地牛的产值提高3倍以上,这对增加养牛业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如今对牛品种改良,主要采用人工授精或引入优质公牛进行交配。
人工授精法应用的比较普遍,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安全可靠,适宜于各品种与体型、年龄的母牛,精液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还能确保母牛安全,减少公牛养殖数量与成本。
通过人工授精法改良牛品种,不受地域限制,随时都可以配种,可大大提高受胎成功率。
1本交改良方法该法是自己饲养改良公牛,虽然方法操作简单,但是饲养公牛投入成本很多,而且公牛利用率不是很高,所以该法推广应用的普及率不高。
2移植胚胎或克隆改良移植胚胎与克隆改良二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区别,特别是操作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然而二者又有共同点存在。
运用该法改良牛品种,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不仅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而且受胎成功率较低,所以该法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和推广。
现如今在一些优秀种畜育种研究机构常应用胚胎移植和克隆改良法,在普通养牛户中推广难度较大。
3人工授精改良方法目前人工授精技术在改良牛品种方面应用比较普遍,该技术不仅能使公牛资源利用率大幅增强,还能减少成本投入,中小型养殖企业可采用该法进行改良,优势非常突出:(1)具有很高的公牛资源利用率,科学合理的存放精液,打破了母牛配种区域限制,有利于公牛资源的集中利用,减少改良成本投入。
(2)有很高的受胎率。
能够有效应对本交改良法公牛母牛配种体型差异较大问题,同时对减少各类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采用该法进行牛品种改良时,判断母牛发情周期是非常重要的,输精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母牛发情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对其发情特点有一个充分把握,母牛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时,一般为母牛发情初期;而发情中期阶段,其阴户部位充血明显,并伴有肿胀,同时出现食欲下降;发情后期阶段,阴户部位有时出现一些皱纹,阴户充血以及肿胀情况不断缓解。
提升黄牛品种改良效果的有效措施黄牛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品种之一,由于其肉、奶、皮等多重用途,备受农民和市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黄牛养殖。
然而,现实情况却往往令人沮丧,许多农民发现从市场买来的黄牛品种并不如预期那样,生产效益不高,导致长时间养殖后的经济效益不佳。
为此,本文就提升黄牛品种改良效果的有效措施进行讨论。
一、注重育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传统的黄牛品种改良,往往采用选种配种的方式,以达到提高品种生产性能的目的。
但是,这种方法缺少对遗传物质的底层认识和对技术的全面应用,致使生产效益提高的幅度有限。
要想提高黄牛的品种改良效果,必须注重育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对黄牛的遗传物质进行修改和重组,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的效果。
这项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已被证明对黄牛品种的改良效果非常显著。
2.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黄牛的品种改良需要遵循遗传多样性的规律,不能将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一种特定的品种,应该尊重品种的多样性,避免遗传单体的流失,同时也可以通过基因交换来吸收其他品种的有益基因。
3. 生物信息学的应用。
通过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适合黄牛品种改良的有益基因,或者预测出潜在的遗传疾病等,从而指导合理的育种工作。
4. 优胜劣汰的原则。
在育种工作中,应该注重选种配种的原则,优先选择优秀的品种进行后代繁殖,淘汰不良品种,从而不断提高黄牛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除了育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之外,黄牛品种改良也需要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
只有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黄牛品种的生产性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改进饲料质量。
黄牛品种的生产性能与饲料质量直接相关,要想提高品种改良效果,首先要改进饲料质量。
可以通过改变饲料配方、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合理添加微量元素等方式来提高饲料的质量。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是指在国家支持下,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的奶牛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体系。
该体系的目标是提高我国奶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促进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奶牛品种改良技术体系:通过选育和引进高产、高品质、适应性强的奶牛品种,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推动奶牛产业的发展。
2.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体系:包括奶牛饲料、饮水、环境、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旨在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3. 奶牛繁殖技术体系:通过优化繁殖管理、提高繁殖效率、改良繁殖性能等手段,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益和品质。
4. 奶牛产品加工技术体系:包括奶制品加工、奶牛肉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旨在提高奶牛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5. 奶牛产业信息化技术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奶牛产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促进奶牛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奶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牛改良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牛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资源,但传统的牛品种在生产性能、抗病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牛的生产性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农业部门开展了牛改良项目,以推动牛的品种改良和提高养殖效益。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牛的生产性能,包括产奶量、肉质等方面;2. 提高牛的抗病能力,降低养殖风险;3. 提高牛的适应性,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和气候条件;4. 推广优良的牛品种,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选育优良品种。
通过人工选配、基因改良等技术手段,选育出适合我国养殖环境的优良牛品种,包括奶牛、肉牛等。
重点关注产奶量、肉质、抗病能力等指标,确保选育出的牛品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 引进先进养殖技术。
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包括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
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方式,将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广到各地,提高养殖效益。
3.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的牛的生产性能监测体系,包括产奶量监测、肉质检测、疾病监测等。
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养殖管理措施,保障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
4. 加强政策支持。
加强对牛改良项目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研项目支持等方面的政策。
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参与牛改良项目,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项目预期效果。
1. 提高牛的生产性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效益;2. 提高牛的抗病能力,降低养殖风险,减少兽药使用;3. 推广优良的牛品种,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4.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项目实施计划。
1. 选育优良品种,连续三年进行品种选育,确保选育出的牛品种达到市场需求;2. 引进先进养殖技术,每年组织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养殖户和技术人员;3.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每季度对重点养殖基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4. 加强政策支持,每年对参与牛改良项目的养殖户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和支持。
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的区别?海福特牛的特点及改良历史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品种,那么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的区别是什么?海福特牛有什么特点?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品种,那么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的区别是什么?海福特牛有什么特点?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的区别?西门塔尔牛毛色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为白色,皮肢为粉红色,头较长,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
颈长中等;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胸深,尻宽平,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好,成年公牛体重乎均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海福特,海福特肉牛体躯宽大,前胸发达,全身肌肉丰满,头短,额宽,颈短粗,颈垂及前后区发达,背腰平直而宽,肋骨张开,四肢端正而短,躯干呈圆筒形,具有典型的肉用牛的长方体型。
被毛,除头、颈垂、腹下、四肢下部和尾端为白色外,其他部分均为红棕色。
皮肤为橙红色。
海福特牛的特点海福特牛产于英国英格兰南部的赫里福德郡,是世界上古老的早熟中小型肉牛品种。
我国1913年曾有引入,1965午后又陆续从英国引进。
海福特牛是英国古老的早熟中型肉牛品种。
这种牛耐粗放,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屠宰率、出肉率高,屠宰率可高达65%。
一般成年母牛重达600~750公斤,公牛1100公斤,日增重1.3公斤。
这种牛头部、颈垂、腹下、四肢下部、尾尖为白色,其余均为暗红色,皮肤橙黄。
脂肪主要沉积于内脏,皮下结缔组织和肌肉间脂肪较少,是理想的腌肉型牛。
海福特牛的改良历史中国在1913年、1965年曾陆续从美国引进该牛,现已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广大地区,总数有400余头。
各地用其与本地黄牛杂交,海杂丰一般表现体格加大,体型改善,宽度提高明显;犊牛生长快,抗病耐寒,适应性好,体躯被毛为红色,但头、腹下和四肢部位多有白毛。
2020年第12期养牛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产品的数量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更好的提高牛的品质,而牛的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技术就是提高牛品质的重要手段。
1牛的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技术存在问题牛品种改良的第一步需要从外引进优质的种牛,然后在省级或州级建立专门的种牛场冻精站,在各县份的乡镇和行政村建立冻改点,站点的建立则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成本。
而对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都欠缺,还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样要建立冻改点,培训配种人员,改变传统的品种改良方式,以提高受精率和成活率,影响牛品种改良的因素很多,但创新改良技术是最重要的。
虽然现在牛的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牛的繁殖工作中,但仍有很多养殖人员沿用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例如圈养式,严重阻碍了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因为长时间的圈养,牛缺乏运动,而且抵抗力变弱,再加上饲养管理的方法不科学,有的养殖户为了节省养殖成本,购买一些劣质饲料,对牛的健康影响很大。
2牛品种改良与人工授精技术要点进行牛品种改良时,养殖人员首先要选择优质种牛,对种牛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考虑,以加快品种改良的进程,另外还要考虑其父母祖先的系谱,观察种牛的发育情况和体貌特征,在确定完种牛之后,还应按照标准严格管理,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搭配营养,保持充足的运动量,以提高优质种牛的优势。
以我们大理州为例,肉牛改良以西门塔尔,安格斯和短角为好,杂交优势明显。
准确掌握母牛的发情期有利于人工授精的开展,母牛发情期是进行人工授精的最佳时期。
通常,母牛的发情周期为21d ,母牛在发情期间会比较兴奋,出现躁动,还会发出鸣叫,有时还会追逐同圈的母牛,闻嗅其他母牛的尾跟。
在人工授精操作过程中,精液的保存和解冻技术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开展人工授精,精液应该放置在-196℃的液氮罐中保存,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精子的活性降低。
牛羊品种改良、保护现状及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畜牧业也逐渐重视,对其的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以牛羊品种改良繁殖技术为突破口,让牛羊品种改良呈现一个好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已经有专业的队伍对牛羊品种改良技术进行专门的研究,进而在畜牧业大力推广牛羊品种改良繁殖工作。
现如今,各政府部门都在大力支持牛羊品种改良繁殖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畜牧发展的相关政策,引进各种牛羊品种改良技术,充分满足各品种牛羊的繁殖需求。
关键词:牛羊养殖;品种改良;现状;措施1牛羊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1.1牛羊业养殖规模发展缓慢虽然近年来畜牧业的养殖范围越来越多,但专业正规的养殖非常少。
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养殖,而且一般养殖场都是几十头牛羊,规范小,发展起来也是非常吃力。
而且在养殖方面缺少专业的技术支持,实现科学化养殖难度非常大。
也因为一般养殖户对牛羊业的技术化、科学化意识太少,缺乏养牛羊业经济发展的眼光和策略,这种情况下会让牛羊业的发展越发缓慢,经济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1.2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从客观原因上看,牛羊品种改良工作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经济支持。
但目前大部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相关设备投入不足,导致很多牛羊品种改良工作相对落后。
由于相关技术没有办法及时支持当地牛羊品种改良工作,再加上设备与器材落后,导致改良效果不理想,对人才建设也有一定阻碍。
同时也会干扰牛羊品种改良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在近两年,由于缺少基础设施,当地区域范围无法建立完整的组织结构,严重缺乏带动作用。
1.3传统方式养殖畜牧养殖需要一定的场所,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比较偏远的山区。
因为地区偏远,养殖技术没有专业化管理,大部分养殖户还是采用最传统的养殖方式。
由于许多养殖场都是选择对牛进行观察,待发现母牛处于发情期便会把牛带到兽医或是种牛配种的地方进行原始配种。
这种方式较为落后,成功概率无法控制。
许多养殖户都会连续几天到种牛配种的地方配种,以确保母牛可以成功配种。
大部分的情况是成功的,但也有个别未成功的情况。
牛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技术牛品种改良工程和人工授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领域中,为更好地推动牛品种改良进程,需坚持推广以人工授精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真正实现优质品种的快速推广和快速覆盖。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牛品种改良已有很长时间,通过有效的品种改良和当地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的肉牛养殖产业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由于牛品种生长发育不良,再加上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整体的改良。
质量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冻精供给不足、精液质量不稳定、地方财政紧张。
需在落实人工授精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助推品种改良工作的高效开展。
1 改良现状1.1 完善体系建设首先,牛品改物资严重匮乏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通过2年的项目实施,购置更新牛品改物资和器械,如显微镜、液氮罐等,全县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现建成牛人工授精站点17个,其中县级站点1个、乡镇站点8个、村级站点5个、养殖场配种点3个。
各站点均配备牛人工授精技术设备(液氮罐、水浴恒温锅、输精枪、保定架等)。
其次,牛品种改良技术力量得到不断充实。
经过不懈的培训和指导,许多养殖户也掌握了牛人工授精技术,不仅可以独立完成养牛场的配种改良工作,还热情帮助周边的群众实施技术服务。
今年全县新增配种员2人、养殖场站点2个,全县现有技术员21人,日常实施牛人工授精配种的技术员17人,其中乡镇站点9人、村级站点5人、养殖场站点3人。
全县牛人工授精技术队伍得到不断充实、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2 全县肉牛产业壮大发展经过近几年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全县肉牛产发展不断壮大,规模不断提升。
现存栏牛6.39万头,其中黄牛4.47万头、水牛1.92万头;良种杂交3.25万头、本地品种3.14万头,良种覆盖率50%以上;全年出栏牛4.42万头,同比增长13.6%。
全县存栏20头以上养牛场147个、存栏50头以上37个、存栏100头以上5个、存栏500头以上1个、在建万头牛场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