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工程论文

桩撑桩锚结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摘要:以北京地铁亦庄线小红门站工程为背景,对明挖基坑在桩撑支护、桩锚支护下基坑的地表沉降及桩体变形进行了分析,并与现场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计算及实测结果,对桩撑支护、桩锚支护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地铁基坑桩撑桩锚沉降桩体变形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地铁建设热潮,新工艺、新工法不断涌现。修建地铁车站常用的工法有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或者上述多种工法的结合,由于明挖法具有施工方便快捷、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在周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铁车站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在北京地区,明挖法施工常用的支护结构形式有桩撑支护及桩锚支护,两种支护形式各有优缺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常用的两种支护结构形式,对桩撑支护、桩锚支护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二、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亦庄线小红门站位于亦庄小红门镇的中心区,规划龙爪树路下方,南北走向,小红门东路、小红门前街横穿车站。

小红门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站前有单渡线,车站长为217.3m,

宽度为19.7m,车站顶部覆土约2.97~3.5m,根据周边交通、管线情况确定采用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小红门东路、小红门前街处为方便道路通行,采用军用梁作为临时道路,满足周边居民出行需求。

本场地自上而下可分为人工填土层、新近沉积层及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表层为填土,厚度1~3m,土质不均,工程性质差。填土下为粉土,局部夹杂粉砂,基坑范围内以粉质粘土和粘性土为主,各层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一。基坑深度范围内共2层地下水,第一层潜水埋深5~8m,第二层层间水埋深15m,承压水埋深约22m,位于基坑底以下。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表

编号岩性厚度(m) 密度(KN/m3) 粘聚力(KPa) 内摩擦角(0) 极限摩阻力(KPa) 极限摩阻力(KPa) (采用套管跟进工艺施工)1-1 杂填土1.2 16.5 12 10

2 粉土1.5 19.7 35 25

4 粉质粘土2.7 20.6 50 1

5 55 65

4-1 粉土1.7 20.7 40 22 60 75

5 粉质粘土2.5 20.1 35 13.2 55 65

5-1 粉土2 20.8 45 20 65 85

5 粉质粘土2.8 20.1 35 13.2 55 65

7-1 粉土1.5 20.4 75 35.4 65 85

7-2 粘土1.4 18.7 60 22 60 70

7 粉质粘土0.5 19.8 60 25 65 70

8 细中砂7.2 20 0 35 80 120

三、围护结构设计

基坑在单渡线段及盾构井段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管支撑作为围护结构,其余部分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作为围护结构,其中基坑穿过小红门东路、小红门前街处采用贝雷架作为临时路面系统,满足周边居民出行需求。基坑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基坑深约16m,桩—撑围护段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桩间距1.4m,竖向采用3道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桩嵌固深度4.7m。桩—锚围护段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桩间距1.5m,竖向采用3道预应力锚索,锚索最长30m,自由段长度7.5m,锚固段长度22.5m,采用4根Φ15.2钢绞线,最大设计轴力74t。

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基坑通过理正深基坑软件的计算,桩—撑围护段计算最大水平位移22mm,地面沉降27mm。桩—锚围护段计算最大水平位移30mm,地面沉降43mm。

施工过程中分别对桩—撑围护段、桩—锚围护段的基坑变形、支撑轴力、锚索拉力等进行了监测,其中基坑水平位移得到了比较详实的数据。并将实测结果与计算进行了对比,各项内容对比如下所示:

钢支撑支护段基坑在架设钢支撑之前,基坑开挖后土体受到机械扰动,同时土体应力释放,围护结构向基坑内部变形,地表发生沉降。在钢支撑支护以后,受到钢支撑预应力的挤压,使土体轻微向上隆起,随着开挖深度,支撑下部土体应力释放,导致地表土体沉降,最后由于支护桩的作用,使土体应力受到阻碍,地表沉降稳定,监测数据与理论分析吻合。整个施工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8.3mm,桩体最大变形6.7mm。锚索支护段基坑与钢支撑支护段变形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形较钢支撑支护段变形大,整个施工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13.6mm,桩体最大变形13.2mm。实测结果与计算比较,地表沉降及桩体变形仅为计算值的三分之一。

五、结语

对于采用明挖法施工的车站来说,围护结构是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施工中易发生事故的部位,设计过程中要对此高度重视。

锚索段与内支撑段相比,变形差距较大,从地表沉降及桩体变形两方面来比较,钢支撑段地表最大沉降8.3mm,锚索段地表最大沉降13.6mm。钢支撑段桩体最大变形 6.7mm,锚索段桩体最大变形13.2mm。锚索段变形约为钢支撑段的1.5~2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地段建议采用钢支撑,若对变形要求较低,可结合工艺、造价等综合比选。

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实测变形远小于计算值,计算

偏于保守,说明在设计过程中尚存在许多可以优化之处。

参考文献:

[1]陈忠汉等深基坑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杜,2002;

[2]冯谦等联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2):138-141;

[3]欧吉青某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计算方法与结果分析[J] 南华大学学报,2007(9):73-80;

[4]张永林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应用分析[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1):31-36;

[5]赵辉预应力锚索在基坑超深开挖中的应用及分析[J] 建筑科学,2010(07):102-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