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0高考模考语文答案解析(附作文材料).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09.59 KB
- 文档页数:22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2.C3.A4.5.6.D7.B8.“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满”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收获时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9.文中主人公自述的语气抒情属于使用第一人称抒情,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诗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诗歌情境显得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10.D 11.A 12.C13.(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
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2)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14.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事情看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现。
15, B16.颈联表达必死的意向,“我”自知被俘后会被敌人杀害,但从未没有听说过烈士会投降(树降旗)。
累臣是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吏对所在国家的自称,衅鼓意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
运用典故表达自己临难不苟的气节。
17.(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2)曲罢曾救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3) 忧劳可以兴国,选豫可以亡身18.B19.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
20.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21.第二句“随着”去掉;第五句加主语“我国”;第七句改为“逐步完善科普评价激励机制;第八句“抬出”改成“花费。
22.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各大领域把上海打造成 5G和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2020届新模式高考语文山东卷高三模拟试题语文答案1.D 解析:A项,材料--第二段原文说“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并非“都”“发展”;B项,材料二开头一段原文仅仅对“述”的古今含义做了客观摘录,并未说古代的含义被现代含义“所取代”;C 项,材料二第二段在对《中庸》中这句话的分析阐述时只是说“述'表达了‘孝’的德性”,但这句话并不包含这两者“统一”的意思。
2.B解析:“三年之丧”是古代礼制,早于孔子,只是孔子对这-礼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并非是他提出来的。
3.C解析:要正确选出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语句,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从阅读材料二不难发现,这段材料主要是就孔子的“孝”展开论述的,而论述的中心就是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
因此,该题提供的四个选项只有C项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论据。
A项,强调要拥有真理;B项,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D项,只是就孝顺父母宗亲而言的。
4.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②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③论证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类比论证等。
评分标准:答出--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如第①点只答出“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第②点只答出“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也算对;第③点必须答出具体的论证方法.答出两种方法也可,但必须包含“类比论证”,否则不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①"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②但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有局限性。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得6分。
两点必须是从“积极”和“局限”两个方面来回答。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D解析:“献出自己的生命”错,这里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美版)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潮,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她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己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她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2020山东高考「语文」模拟卷考点试卷分析(附答案)详细解读:(1)第1小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与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第1题类似。
(2)第2小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与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第3题类似。
(3)第3个小题考查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
在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第2题的基础上,增大了难度。
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
(4)第4小题为问答题,题目为”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从未出现在高考中,为新增考向。
(5)第5小题为问答题,题目为”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此题与2019高考第6题相近,但试题开放性大大增强,题目难度增加。
2现代文阅读Ⅱ划重点:(1)用史无前例、前所未见、平地惊雷、摧枯拉朽、令人咋舌、猝不及防等等你能想到的形容词都形容不了的,考查了一首“现当代诗歌”(现代文阅读II一般只考查散文或小说,上一次考查诗歌是在2000年,早已不在考生的复习范围内,这道题面前,本次山东考生几乎人人裸考,一片哀嚎)注:命题材料为辛笛的《刈禾女之歌》,估计学生和大多数老师听都没有听说过。
(2)题型变化,由3小题(2选择1简答)变为4小题(2选择2问答)(3)分值变化,由12分变为16分原题:详细解读(1)第6小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2)第7小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3)第8小题考查炼字(4)第9小题考查人称由于诗歌本身的文本特色,和小说、散文天差地鳖,故虽然题设看似变化不大,实质考查内容可以说与2019年100%不同。
3.文言文阅读划重点:新增一道主观题!整体分值加大,翻译题分值减少,难度明显加大!原题:详细解读:(1)第10~12小题分别考查断句、文化知识、概括分析,均为每小题3分,与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