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的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18.96 KB
- 文档页数:7
计算机CPI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从个人使用到大型企业系统,无不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然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说,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专业名词,其中之一就是计算机CPI。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CPI呢?本文将为读者解释这一名词。
首先,CPI是“Clock Per Instruction”的缩写,翻译成中文为“每指令时钟周期数”。
计算机CPI是用来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
该指标表示在执行一个指令所需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CPI越小,表示计算机执行指令的效率越高。
因此,CPI是一个可以用来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量化指标。
CPI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时钟频率、指令数和时钟周期。
时钟频率指的是计算机时钟的运行速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指令数代表在执行一个特定任务时需要执行的指令数量。
时钟周期是指计算机时钟运行一个完整周期所需的时间。
这三个因素综合影响了CPI的数值。
例如,假设一个计算机的时钟频率为2 GHz(即2×10^9赫兹),执行一个任务需要执行1000条指令,每个时钟周期为1纳秒(即10^-9秒)。
根据CPI的定义,这个计算机的CPI可以计算如下:每个任务指令平均需要的时钟周期数 = 指令数 / 时钟频率,即 1000 / (2×10^9) = 0.5 ns/指令。
这个数值表示该计算机平均每执行一个指令需要0.5纳秒的时钟周期数。
CPI的数值大小对计算机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CPI数值越小,计算机的性能越高。
这是因为较小的CPI意味着计算机在执行指令时需要更少的时钟周期,从而加快了计算速度。
相反,较大的CPI会导致计算机执行指令的效率降低,从而降低计算机性能。
为了改善计算机的性能,降低CPI是一个重要目标。
有几种途径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提高时钟频率可以加快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从而减少每个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名词解释生产者价格指数( producer price index)是用来衡量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的指数。
这个指数可以分解为生产成本和利润两个因素,其计算公式为:生产者价格指数=工业总产值/工业中投入的价值总额(中间投入价值)=CPI。
该指数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有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其计算方法可以概括为“两步走”:第一步,先算出工业中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指数;第二步,再算出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指数,这样就能得到整个工业部门的总产值指数。
该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CPI)相互补充,成为连接物价水平与生产发展之间的纽带。
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会带动零售物价上涨;反之,会使零售物价下跌。
当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时,生产规模缩小,进而导致经济萎缩。
因此,研究分析生产者价格指数对于制定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基本资料是调查统计每月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批发物价指数( wholesale price index)和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 index)三类。
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也叫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定价和成本计算的主体,根据与工业企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500多种主要工业品的价格资料编制而成的价格指数。
它由生产者直接报价和消费者的最终需求价格决定。
在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中,除生产者出厂价格外,还包括生产者流通费用价格和生产者税金及附加,实际上反映了制造商品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其中出厂价格即为生产成本价格,是工业品的最低价格;批发价格是商业部门根据生产者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而得到的,属于生产者出厂价格的扣除额;零售价格则是生产者出厂价格扣除生产者流通费用后的价格。
它综合反映了整个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计算范围与生产者价格指数大致相同,也分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中间产品价格指数,但两者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
kpi和cpi是什么意思KPI,即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用来评估组织、团队或个人在达成目标方面的绩效表现的定量指标。
它是衡量工作业绩及工作进展的重要工具。
而CPI,即成本绩效指数(Cost Performance Index),则是项目管理中用于衡量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差异的指标。
本文将对KPI和CPI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KPI的含义和计算方法KPI是一组具体的指标,用于度量个人、团队或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绩效表现。
不同的KPI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和行业。
一般来说,KPI应符合以下几个特点:1. 与目标相关:KPI应该直接与所设定的目标相关联,能够客观衡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2. 可度量性:KPI应该能够量化,通过数据进行衡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3. 明确性:KPI应该具备明确的定义和解释,避免歧义和误解。
4. 可操作性:KPI应该能够指导行动和决策,通过对绩效指标的监控和调整,达到优化绩效的目的。
计算KPI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用的指标,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常见的KPI包括销售额、客户满意度、员工绩效等。
通过设定合理的KPI,可以实时监控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二、CPI的含义和计算方法CPI是项目管理中用于评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差异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项目经理了解项目的成本控制情况,及时调整预算和资源分配,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CPI的计算方法如下:CPI = EV / AC其中,EV表示挣值(Earned Value),即根据已完成的工作量和预算确定的实际价值;AC表示实际成本(Actual Cost),即项目实际花费的成本。
CPI大于1表示项目的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意味着在项目进展方面效率较高。
而CPI小于1则表示项目的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调整。
CPI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项目经理评估项目的成本绩效,还可以提供有关项目进展和预算管理的重要信息。
宏观经济学1. 概念解释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增长率、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与这些指标相关的政府政策、国际贸易等因素。
2. 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当时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人们开始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政策来解决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学主要经历了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和新古典主义三个阶段。
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整体需求水平,以达到稳定就业和增长的目标;供给学派认为通过供给侧改革和市场自由竞争可以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新古典主义则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主张减少政府干预。
3. 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发展的核心目标。
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投资、创新、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
3.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物价稳定。
3.3 失业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类型、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减少失业率,提高就业水平。
3.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方面的影响。
3.5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研究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方面的影响。
3.6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等不同的贸易政策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宏观调控名词解释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运行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的过程。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
宏观调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控制经济总量。
宏观调控包含了多个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进行逐一解释:1. GDP(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价值的指标。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面貌的最基本指标,也是宏观调控的最核心目标之一。
2.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相对于基期的变化情况。
CPI是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一项指标,也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3. M2(广义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不同的货币形式(如定期存款、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的总和。
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
4. 财政政策:国家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等方式对整个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等方式实现调控。
5. 货币政策:国家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方式来影响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6. 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市场机制自由决定价格,政府不干预市场的手段。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可以在不同的市场力量间协调分配资源。
7. 宏观经济调节:经济波动中,对经济进行规模和结构调整的一种手段,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协调经济关系,达到既定目标。
总之,宏观调控是国家控制和规划整个国民经济的过程,是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部分,也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各项措施和政策都是有关联的,需要相互协调,形成系统性的宏观调控体系,以真正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GDP、GNP、PMI、CPI、PPI解释<i>GDP、GNP、PMI、CPI 、PPI解释</i>GDP、GNP、PMI、CPI 、PPI解释CPI 是什么意思?在经济学上,称零售价指数,亦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Index,CPI)是考察城市工薪居民购买的特定系列商品价格平均值的一个统计指标。
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
CPI是一个固定的数量价格指数并且无法反应商品质量的改进或者下降,对新产品也不加考虑。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ES *****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PPI是什么意思?生产者物价指数(PPI):Producer Price Indexes 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常见的经济学名词解释(通涨、环比、同比、CPI、PPI、GPT……)近年来,媒体的报道或文章经常出现一些经济学方面的词,许多人还不太明白。
比如: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是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而导致货币贬值、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这一社会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特点是: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环比(link relative ratio)与“上一统计期间”相比,也就是本期与上一期相比。
同比(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of last year)与去年的“同一统计期间”相比,也就是与去年同期相比。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是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而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是指出售额外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
风险(Risk)风险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其中结果是不确定的,但是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
社会成本(Social cost)社会成本是指生产一种商品或者采取某种行动给社会带来的成本。
这一成本不一定等于私人成本。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这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就是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60个经济指标解读
一、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变动情况,它既反映了消费者所面对的物价水平,也反映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从而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变动情况。
消费者物价指数由政府机构经济研究院统计发布,它以消费者购买一定商品品种和服务的价格变动作为计算依据,用以反映物价变动的程度和方向。
有时,上涨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也被称为通货膨胀,表示消费者的收入不能跟上物价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消费水平下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较低。
此外,消费者物价指数不仅可以反映物价变动,也可以反映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经济变动。
政府可以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来及时制定政策,以稳定经济,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经济指标,它反映了工业商品价格变动的程度和方向,是当前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
PPI不仅可以反映工业商品价格变动趋势,还可以反映上游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水平变化,从而有助于政府控制物价,稳定经济发展。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经济研究机构统计发布的。
CPI的通俗解释
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
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从中可以知道CPI是反映物价变动的)。
例如,在过去你买一个东西需要10元,现在需要15元,物价变动就是15—10=5元,
那么CPI应是5/10=0.5即50%
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消费物价指数 CPI 名词解释消费物价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本文将介绍 CPI 的含义、计算方式、作用以及与其他消费指数的关系。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消费物价指数 CPI 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费物价指数 CPI 名词解释》篇1一、含义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 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CPI 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二、计算方式CPI 的计算公式为:CPI(当期价格—基期价格)/基期价格 100。
其中,基期价格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的价格水平,当期价格是指与基期价格相对应的当前时期的价格水平。
CPI 的计算通常涉及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分为 8 个大类,200 多个子类。
三、作用CPI 是反映通货膨胀情况的重要指标。
如果 CPI 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
CPI 也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CPI 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
此外,CPI 还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反之则提高。
四、与其他消费指数的关系消费指数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人均消费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其中,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指标之一。
《消费物价指数 CPI 名词解释》篇2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5元的商品或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1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七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
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
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W。
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参考指标(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 的变化来调整”。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 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
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 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
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
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计算公式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乘以100。
CPI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
在日常中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为T=(P1—P0)/P0,式子中T为1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1和P0分别表示1时期和0时期的价格水平。
如果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假如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为T=(112—100)/100*100%=12%,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表现为物价上涨12%。
相关解读市场敏感度:非常高。
含义:十分流行的测算零售商品和服务价格通货膨胀的经济指标。
发布新闻的网址:/cpi主页网址:发布时间: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30分;在报告当月的第二周或第三周发布。
3 频率:每月一次。
来源:劳工部劳动统计局。
修正:没有月度的修正。
年度的变化会在2月份,随1月GDP数据公布时做下介绍。
修正能上溯到5年前。
为什么重要:与就业形势报告(非农)结合在一起,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成了金融市场上被仔细研究的另一个热门的经济指标。
它获得关注的原因显而易见:通货膨胀影响着每一个人,它决定着消费者花费多少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左右着商业经营的成本,极大地破坏着个人或企业的投资,影响着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而且,对通货膨胀的展望有助于设立劳动合同和制定政府的财政政策。
消费者物价指数到度是什么?它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
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
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
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
权数每两年修正一次,以使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偏好相符。
对汇率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美元的影响不太明确。
通常情况在一个健康的经济扩张中,提高美元的利率能使美元更具吸引力。
如果利率的上升主要来自通货膨胀的上升,它将损害美元。
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损害了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投资的价值,因此CPI的持续上升对美元有负面影响。
4货币交易者对其他细微差别也十分敏感。
例如,外汇市场的交易者认为美联储已经迅速行动并灵活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元可能将保持它的价值甚至升值。
核心CPI所谓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目前,我国对核心CPI尚未明确界定,美国是将燃料和仪器价格剔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核心CPI。
这种方法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J.Gordon)于1945年提出的,其背景是美国在1974年-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而当时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
当然,添议信息堂公司也会全面努力。
当时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发生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受供给因素的影响,受需求拉动的影响较小,因此提出了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水平变化的方法。
从1978年起,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始公布从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P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上涨率。
但是,就是在美国经济学界,关于是否应该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来判断价格水平,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论,反对者大有人在。
5CPI的意义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
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
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
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
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
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
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
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导致"龙舌兰酒效应",这是拉美国家常见的现象。
CPI的持续走高为什么我国CPI涨幅越来越快,8月又创新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中国的cpi权重和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cpi中住房权重占到四成,而中国不计入cpi 。
而中国cpi中食品的权重占到三成以上于是食品价格的变动对于cpi的变动有很大的原因。
cpi的权重改变周期很长往往跟不上人民生活的变化。
比如,在美国cpi权重的变化往往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而在98年时,cpi的比重中还不加入手机这个物品,所以,从这个来看中国的cpi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通货膨胀率。
第二,cpi中除去食品和资源价格后,有一个被称为核心cpi的东西,而中国核心cpi没有太大的变动。
因为,在国际上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变动会很大,所以有时候不被考虑为一个对于经济衡量最重要指标。
第三,中国食品的价格变化源于供需关系的原因,以价格变动猪肉来说,1,病情和整个食品产业联动固然造成养猪成本提高,同时资料显示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猪肉的价格一直趋于较低导致农民的对于养猪的积极性下降。
即使被认为中国最好的猪肉行情的现在,养一头猪的利润只有250元左右,这还不到一个农民工出外打工两个星期赚的钱。
2,猪肉是周期性的,也就是说一头猪从小到可以买有一个周期。
这个周期带来的不只是几个月才能满足供应的问题。
它有连带效益,因为猪量少所以种猪一样少,于是市场上小猪的数量也少,于是要改变情况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3,中国产业结构决定在现在主要还是一户一户为单位的养猪为多,不能形成产业从而猪肉的成本过高,所以改变产业结构也不是急的出来的。
加息对于改变以上问题没有太多的作用,因为利息只对货币的供求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影响到猪肉价格很难,同时又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加息对于这个不是关键问题。
而更重要的是,对于货币流动性的管制。
这又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