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习5
- 格式:pdf
- 大小:416.69 KB
- 文档页数:35
行为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分支,它将心理学和金融学相结合,研究在金融决策过程中,人类行为与心理因素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行为金融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来解释和理解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
二、课程目标1、掌握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因素在金融决策中的作用;3、掌握行为金融学在实践中的应用;4、能够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来解释和理解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
三、课程内容1、行为金融学概述:介绍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2、人类行为与金融决策:分析人类行为对金融决策的影响,包括认知偏差、情感因素等;3、心理账户与投资行为:探讨心理账户的概念、形成机制以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4、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解释一些重要的市场异象,如过度反应、反应不足等,并分析其背后的行为金融学原理;5、行为投资策略:介绍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包括逆向投资、动量投资等;6、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探讨行为金融学在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等领域的应用;7、行为金融学的未来发展:介绍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还将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讲座,以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五、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将采用论文或考试的形式,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具体形式将在课程开始前与学生进行说明和协商。
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价值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和流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投资、风险管理、银行学、资本市场和公司财务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具,提高他们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
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探索心理学在金融决策中的作用金融学和行为经济学是两个相互关联且发展迅速的学科领域。
金融学研究的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决策的规律,而行为经济学则专注于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金融决策中的作用,以及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如何结合,从而提高金融决策的效果。
一、心理学在金融决策中的作用心理学在金融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人们的投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涌动影响。
例如,投资者可能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做出冲动而不理性的决策,导致亏损。
其次,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也会通过心理因素而发生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损失时更加风险回避,而在面对收益时更加风险偏好。
这种心理机制在投资决策中尤为重要。
再次,心理偏差也会影响金融决策的质量。
人们存在许多常见的心理误判,比如过度自信、处置效应等,这些误判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二、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结合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结合有助于完善金融决策模型,并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传统的金融学模型常常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忽视了人们情绪和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而行为经济学则通过引入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弥补了这些缺陷,使决策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金融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结合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金融决策行为。
例如,通过研究投资者的情绪因素和心理偏差,可以更准确地解释市场波动和价格形成的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
此外,结合心理学的金融学模型还可以应用于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评估等领域,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三、心理学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实例心理学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心理学家和金融学家联合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探索人们的投资行为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因素如恐惧、贪婪、乐观和悲观情绪等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市场走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研究人的心理偏差和情绪对金融决策、金融产品定价以及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
从人类的心理角度,对证券投资行为进行分析,跨入微观金融领域最前沿的学科之一。
行为金融注重于金融投资市场中的人性心理行为现象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阐述从标准金融学到行为金融学的演变过程。
包括:§1 标准(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2 有效市场悖论§3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4 行为金融学概述第一节标准(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主要内容:(一)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的产生(二)标准金融学理论体系(三)有效市场假说是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四)有效市场假说和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一)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的产生现代标准金融理论源于对资本市场的分析;较成体系的资本市场分析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形成三大学派。
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学派所主宰:和 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
到了50年代后,开始出现第三个分析学派—数量分析学派,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 )在其《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一文中提出了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创立了衡量效用与风险程度的指标,确定了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
马科维茨(Markowitz )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
(二)现代标准金融学理论体系——投资组合理论(Markowitz 195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Sharpe(1964),Linter (1965),Mossin ( 1966)-—有效市场假说(EMH)(Fama 1970)——套利定价理论(APT)(Ross 1976)--期权定价理论(Black和Scholes 1973 )(三)有效市场假说(EMH)是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1、金融资产定价是微观金融学的核心问题标准金融学资产定价的方法有两类:(1)均衡定价法:A。
行为经济学就业方向
行为经济学是一个新兴的交叉领域,它结合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旨在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决策过程。
因此,行为经济学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金融、市场营销、公共政策等。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行为经济学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
以下是几个行为经济学的就业方向:
1. 金融行业:行为经济学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金
融机构需要通过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来设计更有效的投资策略和金融产品。
此外,行为经济学也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和预测市场波动。
2. 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中,行为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
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决策过程,从而更好地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
3. 公共政策: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行为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民众
的行为模式和态度,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效果的政策。
4. 咨询行业:咨询公司可以利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帮助
客户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行为经济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对于想要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来说,需要有扎实的经济学和心理学基础,并且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 1 -。
1.行为金融: 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2.行为经济学: 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组合。
经济心理学: 是关于经济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学科,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为个体及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强调经济个体的非理性方面及其重要影响。
3.信息加工心理学: 或狭义的认知心理学。
它是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解释人类认知过程和复杂行为的科学。
4.实验经济学: 是在可控的条件下,针对某一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的行为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模拟实验环境,探求经济行为的因果机制,验证经济理论或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理性人: 在决策时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并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的人。
5.有限理性: 人们在认知与判断上存在很多局限性,其活动受到自身的心理活动、个人情绪的影响. 。
6.行为学: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7.非理性: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也指那些反对理性哲学的各种非理性思潮,如惟情论、意志论、生命哲学、无意识、直觉论、神秘主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等。
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冲动的事。
8.经济人: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9.理性人:"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10.标准金融理论:标准金融理论关于资产定价的研究最早可上溯至巴舍利耶的《投机理论》,巴舍利耶认为,对于每一笔交易而言,既有购买者也有卖出者,前者认为价格会上涨,后者认为价格会下跌,而从平均来看,价格上涨和下跌的概率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开创了令后来者奉为圭臬的随机游走假说:资产的收益是无法预测的。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1. 引言1.1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概述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在金融决策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则是对这种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和建模的工具和框架。
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人们通过观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揭示了投资者做出决策时所出现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从而有助于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
行为金融学的模型则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决策者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和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
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认知偏差理论、市场情绪理论、行为金融学的模型应用以及与传统金融理论的比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为金融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决策支持,也可以为学术界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和模型框架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未来的发展中,行为金融学还有很多启示性的内容和研究方向,有望为金融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新的思路和机遇。
2. 正文2.1 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Robert Shiller 和Richard Thaler等学者开始关注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因素。
随后,奥斯卡•明格斯提出了存在套利机会的市场行为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信息的不完全获取以及行为的非理性。
这一理论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行为金融学不断扩展和完善,包括认知偏差理论、市场情绪理论等。
这些理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更好地解释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波动。
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对传统金融理论的质疑到建立自己的独立体系的过程,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和波动行为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持。
2.2 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指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多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偏离理性决策。
认知偏差理论通过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复杂信息时的认知处理方式,揭示了投资者决策中存在的误判和错误偏好。
14.127 行为经济学(第 8讲) 泽维尔·加贝克斯(Xavier Gabaix) 2004年4月1日 1 决策型效用 ·经济学家使用“效用”这个词来描述对观察到的选择进行合理化的偏好。
·卡尼曼(Kahneman)称这些显现性偏好为“决策型效用” ·这些偏好对决策进行最优化。 ·这些是和“需要”“选择”相符的偏好。 ·对于一个有瘾的人来说吸毒的决策效用超过了戒毒的决策效用。 2 感受型效用 ·卡尼曼(Kahneman)也测量了选择的享乐结果。 ·他称这些实际的享乐经验为“感受型效用” ·这些偏好与“行动”相符。 ·这是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怎样构思效用的(快乐和痛苦)
·你怎样测量享乐经验(比如,福利)? ·随着时间的过去你怎样减少这些经验? 测量感受型效用: ·观察者评估 ·关于心情,痛苦,快乐或者幸福的实时的自我报告(palm pilot(一种掌上电脑的名称))
·面部测量 ·自主测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皮肤电,呼吸和心脏血管) ·声音测量(定调,响度,音调,音质,调速) ·左脑不对称(脑电图-EEG) ·对情绪敏感任务做出的反应(比如,你喜欢和一个好朋友聊天吗?) 为什么决策型效用和感受型效用不相符合?一些例子: ·在认知上很难做出决策 ·偏好动态糟糕的预测,比如, -预期适应性的失败(截瘫患者,奖券赢家,由于任期而被拒绝的初级教员),吉尔伯特(Gilbert)等人(心理免疫系统) -预期内脏效果的失败(路文斯汀(Loewenstein)的侵略性研究)
·对于过去享乐经验的不准确记忆(这是我们今天将要关注的) ·这个课程大部分是关于决策型效用和感受型效用的偶然分离 3 记忆型效用 ·我们关于享乐经验的记忆 ·记忆型效用显示了持续时间忽略 ·记忆型效用遵循峰-终定律:在一段体验中的峰点记录的情感反应平均值和刚好在一段体验结束之前纪录的终值清楚地预示了总体的回顾评估。 研究的例子: ·结肠镜检查 ·毫无情节的快乐或不快乐主题的影片(比如在一块非洲土地上作低空飞行或者切断手术的影片)
·将一只手浸在冷水中(冷压机) ·响度和持续时间变化的令人厌恶的声音 ·吓人的老鼠 4 结肠镜检查(卡茨(Katz),Redelmeier和卡尼曼(Kahneman))
·控制组:正常的结肠镜检查 ·治疗组:把结肠镜放入体内但是没有移动,这个程序延长了一分钟(条件未对试验对象解释)
·治疗组对总的经验有明显更好的记忆 ·这些认识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呢? ·峰终定律解释的试验对象记忆型效用[图] 两个胃肠病患者的疼痛强度,改编自卡尼曼等人。“回到边沁?探查感受型效用。”《经济学季刊》112,第2期(1997年5月)。 5 冷压机(施雷伯(Schreiber)和卡尼曼(Kahneman)) ·短实验 -把手放在14度的水中(60秒)
·长实验 -把手放在14度的水中(60秒) -温度升至15度(30秒)
·65%的试验对象选择再次进行长实验(所以决策型效用≠感受型效用) ·重复进行的带有令人厌恶的噪声的实验结果 6 宏观幸福 ·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在某个世纪的下半叶,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但是快乐的程度却大致保持不变[两张图]
·解释: -钱并不能买到快乐 -相对消费才是重要的 -享乐的单调工作:改变是重要的而不是程度 -负的外部效应(污染,拥挤的城市) -7在刻度1,2,……,10上的含义改变了 1958年至1991年日本生活满意度和人均收入,改编自弗雷(Frey)
等人。“经济学家能从幸福研究中学到什么?”《经济文献杂志》40,第2期(2002年6月)。 *相似地,当你问人们在刻度1,2,…,10上他们(满意度)有多高,那么即使这些年高度在增加,平均的回答可能也不会有变化。 ·幸福和财富: -70年代相同的实际收入比在90年代意味着更多的幸福。讨论: *相对消费? *或者习惯形成? *或者刻度感觉的改变? ·问题: -相对消费:人们并不采取措施来改变位置以领先其他人 -享乐的单调工作: *人们应该从较低的消费开始,但是他们通过信贷从而在早期就大量消费
*时间间隔是什么:冷压机的5分钟或者1年 -基于期望的效用:人们不会都聚集在安全但是收入很低的职业上,像小学老师的职业 14.127 行为经济学 第9讲 泽威尔·加贝克斯(Xavier Gabaix) 2004年4月8日 1 “自我约束”问题 1.1 双曲线折现模型 ·你想现在()要一个小甜饼呢,还是以后(周)要个大甜饼?
·许多人宁愿选择而不愿选择 ·用表示t时刻的折现因子 ·那么
·同时,当年和天,很多人宁愿选择而 不愿选择
·因此, ·设 且注意: ·
·因此,递增 ·取 ·那么 ·标准指数模型 ·实证表明递减
·在对今天和明天所作的比较中,情绪不会发挥作用;而对从今往后的1000天和1001天所作的比较中,理性(cognition)就会发挥作用了。 ·也许人们会比较比率:“天中的”对“天中的”,由于中性,像
这样是似乎有道理的。 ,t为大数 很明显,时,
·但是,,因此,当且
仅当 时,
·如果,那么
·因此,,为大数 ·因此, ·假设 ·这就是它被称为“双曲线折现模型”的原因 ·准双曲线近似值(1968年菲尔普斯(Phelps)和波拉克(Pollack)的研究, 1997年莱布森(Laibson)的研究)
·一般而言, ·现在
·尽管它没有使,但这个函数也是容易处理的 1.2 开放题 ·是什么含义?对于甜饼来说,它可能是1个小时。对于小额的金钱来说,它可能是1周。对于宏观消费来说,它是1个
季度。经验上,在年度单位中,且在所有的时间单
位中,经常会有。
·由什么决定呢?很明显,商品的吸引力似乎才重要。一个美味可口的甜饼也许会有一个更低的系数,而一个相当普通并
有点变味的百吉饼可能会有一个接近1的系数。 1.3 动态矛盾 ·例子。以成本来完成时的任务(税收)。取和。 -取“自己0”(“0时刻”的决策者)。在0时刻完成任务负效用就是1,在1时刻就是3/4,在2时刻就是1.25。所以,“自己0”会在1时刻完成任务。 -“自己1”比较了1时刻1.5的成本和2时刻1.25的成本,并且会选择在2时刻完成任务。 -“自己2”会以2.5的成本完成任务。 ·命题:如果t 时刻的决策标准是 ,那么就会出现动态矛盾,除非存在一个常量使得。
·证明(概略)。取,并选择,
-“自己0”设计,并取时的最大值 以满足预算限制 -“自己1”取最大值以
满足同样的预算限制 -为了使选择相同,必须要有一个常量满足
这就意味着: 1.4 “幼稚型”对“成熟型” ·成熟型能够理解游戏的结构并运用“逆向归纳法”。 -在上述的例子中,一个成熟型的人能够理解时刻1的自己不会去征税而时刻2的自己会去做,除非“自己0”做了。所以“自己0”会选择去征税。 -但最好是强迫“自己1”去征税。 -你在实际中并没有看到很多的约定方案。 -或许市场会让它们进步,或者也许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幼稚型的。 ·幼稚型的人会认为未来的自己会按着他的意愿去做。 -幼稚型的人不会想要“约定设计”。
·人们是幼稚型还是成熟型? -我们看到了一些“约定设计”,例如,抵押就是强制性储蓄。
·偏幼稚型(奥多诺休(O’Donoghue)和拉宾(Rabin),“现在做 还是以后做”, 1999年《美国经济评论》)
-“自己t”的偏好是,但是“自己t” 认为未来的自己会
-如果,那么行为人是成熟型的。如果,那么行为人是幼稚型。 1.5 成熟型双曲线悖论 ·如果存在借款限制的话,成熟型双曲线的消费是关于它们财富的非单调函数(哈里斯和莱布森,“双曲线消费者的动态选择”, 2004年《计量经济学》)
·这推动了成熟型假定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环境很吵闹的话,那会消失(它消除了波动) 1.6 连续时间双曲线 ·哈里斯(Harris)和莱布森(Laibson)::“即刻满足” -行为人取最大值
其中,的概率是, 并且的概率是。 -他们在一生中仅有一次波动。
·所以: 其中,是泊松到达时间(poisson(λ) arrival time) ·一个人可以进行连续时间“贝尔曼等式” ·卢特默(Luttmer)和马里奥蒂(Mariotti)写的很好的论文(2003年《政治经济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