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文学ppt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7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北方外族入侵的打击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从这一年起,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
一般认为,公元5至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初期,12至15世纪是它的中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它的末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而后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侵入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来是些氏族部落,正处于氏族社会解体阶段。
他们在征服罗马各地以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阶级。
原来的奴隶从新主人手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人缴纳赋税并服劳役。
从这些先前的奴隶和隶农以及贫困破产的自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的受压迫阶级——农奴。
因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那些王国,通过土地的大量集中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这一过程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
在中世纪初期,各外族王国为了争夺土地不断发生战争,它们的疆域也不断发生变化。
中世纪的最初几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
在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王国中,以6世纪初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
公元8世纪末和9世纪初,法兰克王查理(通称查理大帝,768—814)通过多次征战和侵略,大大地扩充了疆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查理死后,帝国迅速分裂。
查理的三个孙子之间发生内战,公元843年帝国一分为三: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东法兰克王国(日耳曼)和意大利。
欧洲大陆三个主要国家的疆域,随着外族的定居和封建化而初步定型。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主阶级和农奴阶级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是封建庄园,农奴依附在封建领主的土地上,被迫无偿地为领主耕种土地。
他们也从领主那里领取份地耕种,向领主缴纳地租,同时要服各种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