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考试复习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重点总结

总论部分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普济方》: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

i.药味加减的变化ii.药量加减的变化iii.剂型更换的变化

4、方剂与治法关系:

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5、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各论部分

1、解表剂(汗法)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麻黄汤Vs桂枝汤

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征,然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解肌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肌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芍药半夏

甘草桂枝配伍:化气行水以利里饮

之化。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组成:银花连翘桔梗

薄荷竹叶甘草芥穗淡豆豉牛

蒡子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期,表热轻证)组成:桑叶

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

银翘散Vs桑菊饮:

二者均是治疗温病初期的辛凉解

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

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

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

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

平剂”,桑菊饮配伍杏仁,肃肺止

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

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麻杏甘石汤(辛凉解表,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麻黄:

石膏=1:2 石膏倍于麻黄,使本

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

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

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

用。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逆流

挽舟”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

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

甘草。人参的配伍意义:人参为佐,

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

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

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

元。

2、泻下剂(下法)

寒下剂—大承气汤温下剂—温脾

汤润下剂—麻子仁丸逐水剂—

十枣汤攻补兼施剂—黄龙汤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

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者热厥、

痉病或发狂)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

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

方饶。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

实本方用法:水煎,先煎枳实、厚

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中病即

止。

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阳虚寒积证)组成:大黄附子芒

硝干姜人参当归甘草

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十枣汤(攻遂水饮----悬饮、水肿)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大枣大枣

配伍意义:大枣为佐,煎汤送服,

寓意有三:i.缓和诸药毒性;ii.

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

iii.培土制水,邪正兼顾本方用

法:1.上3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

囊。 2每服0.5—1g,每日1次。

3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 4清晨

空腹服。 5得快下利后,糜粥自

养。(i.三药为散,大枣汤送服;

ii.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

以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

次日加量;iii.服药得快利后,宜

食糜粥以保养脾胃;iv.年老体弱

者慎用,孕妇忌用)

3、和解剂(和法)

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调和肝脾

剂—四逆散、逍遥散调和肠胃剂

—半夏泻心汤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

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一挤

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组成:柴

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

甘草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

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组成: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郁血虚脾弱证)组成:柴胡当

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生姜炮

薄荷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错杂之痞证)组成:半夏

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

本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

苦心并进一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

顾其虚实”

4、清热剂(清法)

清气分热--白虎汤清营凉血—清

营汤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汤、凉

膈散、仙方活命饮清

脏腑热—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

药汤清虚热剂--青蒿鳖甲汤

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

(四大症)壮热面赤,烦渴引饮,

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组成:石

膏知母甘草粳米方解:方中君

药生石膏,心甘大寒,入肺胃二经,

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

分之热;臣药知母,苦寒之润,一

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

燥就已伤之阴津,石膏与知母相须

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佐以

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

大寒伤中之痹,炙甘草兼以调和诸

药为使。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

止渴除烦之功,使其热清津复诸症

自解。

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组成:犀角生地麦

冬玄参银花连翘竹叶黄连

丹参

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三角火毒

证)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以泻

代清”—泻心汤组成:连翘黄

芩山栀子仁大黄芒硝薄荷竹

叶甘草白蜜

仙方活命饮(情人热解毒,消肿

溃坚,活血止痛----阳证痈疮肿毒

初起)“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此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也”组

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

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

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

胆经湿热----肝胆实火上炎证、肝

经湿热下注证)组成:龙胆草黄

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

柴胡甘草车前子

清胃散(清胃凉血----胃火牙痛)

组成:黄连升麻当归身丹皮

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湿热痢疾)组成:黄芩黄连芍药

(重用)+当归(行血则便脓自愈)

木香槟榔(调气则后重自除)

大黄(通因通用)肉桂甘草

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温病

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

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组

成:鳖甲青蒿生地知母丹皮

5、祛暑剂

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6、温里剂(温法)

温中散寒—理中丸、小建中丸回

阳救逆—四逆汤温经散寒剂—

当归四逆汤

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脾胃虚

寒所致的胸痹)组成:干姜人参

甘草白术方解:方中干姜为君,

辛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

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

君臣相配,温中健脾。脾为湿土,

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

术为佐,健脾燥湿。甘草与诸药等

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

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

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纵

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

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

中”。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组成:

胶饴(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

姜大枣。本方辛温之桂枝温阳气,

祛寒邪

小建中汤Vs理中丸

理中丸纯用温补药物,以温中祛

寒,益气健脾为主;小建中汤乃温

补药,配以调理肝脾之品,重在温

中补虚,缓急止痛。

四逆汤(回阳救逆—心肾阳衰寒厥

证)组成:附子干姜甘草。炙甘

草配伍: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

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

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

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

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

之用。

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学虚寒厥证)组成:当归桂

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7、补益剂(补法)

补气—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

补血—四物汤、归脾汤

气血双补—炙甘草汤补阴—六

味地黄丸补阳—肾气丸阴阳并

补剂—地黄饮子

培补五脏法分直接补益法和间接

补益法,间接补益法根据脏腑相生

理论使用“补母”法治疗,如肺气

虚者补其脾,即培土生金;脾阳虚

者补其命门,即补火生土;肝阴虚

者补其肾,即滋水涵木。

补益药配伍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

化,使之补而不滞

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胃气

虚证)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

方解: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

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

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

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

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

共奏益气健脾之功。——为

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

四君子汤Vs理中丸两方均用人

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

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

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

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

用以温中散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

寒证。

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

泻----脾虚湿盛证)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

馅----脾虚气陷证ii气虚发热

证)

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代表方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i

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i久

咳伤肺,气阴两伤证)组成:人参

麦门冬五味子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表虚

自汗证)

四物汤(补血调血----营血虚滞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临床: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

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

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

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

细涩。方解:方中熟地甘温味厚质

润,入肝、肾经,常与滋养阴血,

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为君药;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

补血良药,兼具活血作用,且为养

血调经要药,用为臣药,佐以白芍

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四药配

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以熟地、白芍阴

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

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

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

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本方为补

血调经的基础方。

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组

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

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

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

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

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

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

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

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

补而不滞。

归脾汤Vs补中益气汤

二者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

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

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

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

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

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

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

气提升,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

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

热及脏器下垂等。

炙甘草汤(复脉汤)(益气滋阴,

温阳复脉----为阴阳气血并补之

剂)组成:甘草生姜桂枝人参

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肝肾阴

虚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组

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

茯苓方解:方中重要熟地黄滋阴

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

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

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

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

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

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应以补

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

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