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高市盈率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6
股票市场中的市盈率是在股票市场中,市盈率是一个被广泛提及和运用的重要概念。
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市盈率对于评估股票的价值和潜在投资回报至关重要。
市盈率,简单来说,就是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率。
它反映了投资者为了获得每一元的收益,愿意支付的价格。
比如,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是 50 元,每股收益是 5 元,那么市盈率就是 10 倍。
市盈率的计算方式很直接,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相当丰富。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市盈率可以帮助他们判断一只股票是被高估还是低估。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较高,这可能意味着市场对该公司的未来盈利增长有较高的预期,但同时也可能暗示着股票价格已经过高,存在泡沫风险。
相反,如果市盈率较低,可能表示股票价格相对便宜,但也可能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前景的担忧。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有两家公司 A 和 B。
公司 A 的市盈率为30 倍,公司 B 的市盈率为 15 倍。
这并不意味着公司 A 就一定比公司B 更值得投资。
如果公司 A 所处的行业具有高增长性,并且公司本身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 30 倍的市盈率可能是合理的。
然而,如果公司 A 的高市盈率只是因为市场的短期炒作,而其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那么投资就可能存在风险。
对于公司 B,如果其市盈率较低是因为暂时的经营困难,但公司具有扭转局面的潜力,那么此时可能是一个买入的好机会。
但如果公司B 所处的行业正在衰退,且公司自身缺乏竞争力,那么低市盈率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
市盈率还可以分为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是基于过去已经公布的业绩计算的,动态市盈率则是基于对未来盈利的预测,而滚动市盈率则是综合考虑了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
不同类型的市盈率各有其优缺点,投资者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在实际的投资决策中,不能仅仅依靠市盈率来做出判断。
行业特点、公司的竞争力、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都会对股票的价值产生影响。
我国新股发行“三高”现象形成原因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股发行“三高”现状,并从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外部市场环境两方面深刻剖析了“三高”现象形成原因,最后提出新股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引入做市商制度、对发行市盈率必要行政限制、发行定价方式多元化、证监会审批权力下放、优化配置超募资金、建立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和严格的市场退市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高市盈率超募资金做市商制度定价方式多元化投资者利益新股发行“三高”现象,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额超募资金,既是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也是发行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行的一大障碍。
为此,本文试从制度设计缺陷和外部市场环境来深刻剖析“三高”问题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新股发行“三高”问题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对策。
一、新股发行“三高”现象普遍1、高发行价自2009年6月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开启以来,新股高价发行屡见不鲜,以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为甚。
据统计,A股市场发行价超过60元的就有30只IPO,创业板22只,中小板7只。
2010年4月26日,海普瑞以148元/股在中小板发行,创造了A股IPO新纪录,成为A股史上最贵IPO;同年12月5日,汤臣倍健以110元高发行价刷新创业板的发行价记录;主板市场20年来发行价最高纪录也在2011年1月5日被华锐风电以90元/股被打破。
2、高市盈率A股市场首发市盈率有越发越高的趋势,到2012年才有所缓解。
Wind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新股首发市盈率普遍在30倍以下,到2007年开始突破30倍,这与当时固定市盈率与行政窗口指导定价有关。
但在2009年IPO重启后,短短半年时间就突破了40倍发行市盈率,2010年进一步攀升突破50倍,2011年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70.10倍。
市盈率过百的新股就有17只,如发行市盈率最高的新研股份高达150.82倍。
3、高额超募资金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使得公司超募现象越来越普遍。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沪深两市超募2194亿元,2011年沪深两市276只IPO中就有260家上市公司超募,累计超募资金1278.15亿元。
“三高”发行五宗罪多年来,公众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三高”现象(高价、高市盈率、高超募)深恶痛绝。
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后,为中国资本市场体制改革带来了一股清风,监管层终于表示要对“三高”发行动手术,这是市场和民心久盼的甘霖。
然而,有关方面是否深刻意识到“三高”发行的严重弊端了呢?如果对其严重后果认识不足,这个手术很可能动不好,最终仍会被利益集团的游说软化为“隔靴搔痒”或者变相固化,中国资本市场的革新和复苏又将错失良机。
劫贫济富的新工具通过资本市场不公平的发行规则,在很短时间里就将大多数投资者的辛苦钱转移到少数人的手里,如此强悍的劫贫济富力度和财富聚集效应,成了中国股市的一大怪象。
股票的投资价值在于,企业上市后如能持续高成长,市场往往会给予较高的估值;如果伴以高比例派现,投资者将兼得现金股利和资本利得。
以相对估值指标“市盈率”为例,境外主要股市的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在5-10倍,高者也不超过15-20倍。
这意味着,投资者收回投资的理论年限最多20年上下。
A股“三高”发行高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仅截取行情低迷的2011年二季度至2012年2月中旬这一期间统计,222只新股的平均摊薄首发市盈率为40.57倍。
其中,铁汉生态、国电清新的发行市盈率高达110.07倍和104.65倍;今年2月1日发行的华录百纳,同样高达82.46倍。
有人会说,全球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Facebook的发行市盈率也是100倍。
但别忘记,扎克伯格创办的这家公司目前拥有5亿用户,过去两年的平均营收增长率为118%。
保守地按照100%的盈利增速,公司1年后的市盈率将降低到50倍,两年后可能仅有25倍;至于再远些时候估值能否像谷歌一样下降,将取决于其用户增长及盈利模式的竞争力。
可见,企业发行市盈率的高与低,要看其有没有未来。
A股公司往往“一年绩优、两年保平、三年亏损”,如果无法真正做到高成长,百倍PE招股意味着什么?即便上市公司保持一定的赚钱能力,每年将100%的盈利派现,投资者可能也要等上100年才能收回投资。
新手炒股如何理解市盈率对于新手炒股者来说,市盈率是一个重要但又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的概念。
要在股市中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理解市盈率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来简单地解释一下市盈率到底是什么。
市盈率,简称PE,它等于股票的市场价格除以每股收益。
比如说,一只股票的价格是 50 元,每股收益是 5 元,那么市盈率就是 10 倍。
这个数字反映了投资者为了获得 1 元的收益,愿意支付的价格。
市盈率的作用就像是一个衡量股票价值的尺子。
较低的市盈率可能意味着股票被低估,具有投资价值;而较高的市盈率则可能表示股票被高估,投资风险相对较大。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不能仅仅依靠市盈率来决定是否购买一只股票。
那市盈率是怎么来的呢?它是由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决定的。
如果大家都看好一家公司的发展前景,愿意为它的股票支付更高的价格,市盈率就会升高。
反之,如果市场对公司的前景不太乐观,股票价格下跌,市盈率也会随之降低。
对于新手来说,理解市盈率的分类也很重要。
市盈率分为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是用过去一年的净利润计算的,比较滞后;动态市盈率是基于对未来净利润的预测,不确定性较大;滚动市盈率则综合考虑了过去一段时间的盈利情况,相对更准确和客观。
在实际炒股中,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市盈率。
不同行业的市盈率水平往往有很大差异。
比如,高科技行业由于其高增长潜力,通常市盈率较高;而传统的制造业,市盈率可能相对较低。
所以,在比较市盈率时,最好是在同行业的公司之间进行。
再来说说市盈率与股票风险的关系。
一般来说,高市盈率的股票风险较大,因为它意味着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有很高的期望。
如果公司未能达到预期,股票价格可能会大幅下跌。
而低市盈率的股票风险相对较小,但也可能意味着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太乐观,或者市场对其关注度较低。
新手在运用市盈率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不要仅仅因为一只股票的市盈率低就盲目买入,要深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和行业前景。
a股市盈率排名榜A股市场中,市盈率是衡量股票估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市盈率(Price-Earnings Ratio, P/E Ratio)是指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其数值反映了投资者愿意为每一元收益支付的价格。
市盈率较高的股票意味着市场对其未来盈利的预期较高,而市盈率较低的股票则相对被低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A股市盈率排名榜。
一、市盈率概述市盈率是股票投资中最常用的估值指标之一。
计算市盈率的公式为:市盈率 = 股票价格 / 每股收益市盈率越高,代表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越高,股票估值相对较高。
而市盈率较低,则意味着市场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较为保守,股票的估值相对较低。
二、A股市盈率排名榜以下是根据最新数据整理的A股市盈率排名榜:1. 公司A市盈率:XX公司A是行业领先的公司,其市盈率高达XX,反映了市场对于该公司未来盈利的高度预期。
投资者需谨慎考虑市盈率过高的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公司的基本面。
2. 公司B市盈率:XX公司B的市盈率较为稳定,市场对其盈利预期保持了一定的中庸态度。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是否投资。
3. 公司C市盈率:XX公司C的市盈率较低,可能反映了市场对其未来盈利预期的保守态度,但也可能是由于公司出现了一定的风险或挑战。
投资者在考虑投资公司C时需更加审慎。
4. 公司D市盈率:XX公司D的市盈率居于较低水平,可能意味着市场对其未来盈利的预期较低或存在一定的风险。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更加谨慎,对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充分了解。
三、市盈率分析市盈率榜单的排序并不是唯一的投资指导,投资者在参考市盈率时还需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1. 行业比较不同行业的市盈率水平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高成长行业(如科技行业)的市盈率普遍较高,而一些传统行业(如制造业)的市盈率相对较低。
投资者需要将所投资公司的市盈率与其所属行业相比较,以了解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
2. 基本面分析市盈率只是股票估值的一个指标,对于投资者而言,还需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竞争力、发展前景等基本面因素。
新股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针对目前A股市场的高溢价发行、高市盈率、超高募资现象,分析新股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以及高溢价发行对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此外,基于统计数据,研究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可决因素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IPO;市盈率;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一、IPO现状和定价理论概述1、我国上市公司IPO现状自2009年6月IPO重启以来,我国A股市场的高溢价发行,超高价上市几乎成了常规。
根据统计显示,2009年7月,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3.74倍。
而2010年1月,35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就高达66.87倍,创新股发行以来的单月历史最高。
今年5月以来,已公布发行市盈率的9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5.84倍,环比4月下降幅度达到35.86%。
今年1至4月,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72.91倍、55.42倍、56.94倍和55.88倍。
首发市盈率高使IPO公司获得大量的超募资金,而高市盈率和高超募资金现象也将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过高的首发市盈率已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公司的未来发展业绩;在高首发市盈率前提下,加上二级市场的炒作,必然会加剧新股上市后的风险;新股的高定位改变了一、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的利润分配结构,加剧二级市场的资金压力;券商为了赚取更多的费用,人为地拉高开盘价与股价,这也将导致严重的利润挤压和风险转移的问题。
2、IPO定价的理论概述市盈率(Price Earning Ration,简称P/E)即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之比,是评判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数。
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作为一个比较宏观的技术指标,从整体上指示了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和增长潜力,对于评价一国股市是否存在过高风险或估值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每一家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在不同时期、不同的IPO定价制度下,首发市盈率到底多少才算合理,是由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的。
通过研究我国IPO 发行定价过程中,一定发行制度下的发行者、保荐机构、承销商、机构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对IPO市盈率的影响做定性分析。
首发市盈率计算公式首发市盈率,这可是个在金融投资领域经常会碰到的概念呢。
简单来说,首发市盈率的计算公式就是:首发市盈率 = 股票发行价格 ÷每股收益。
咱先来说说股票发行价格。
这就好比你去市场上买苹果,每个苹果卖家定了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就是股票发行价格。
它是由发行公司和承销商根据市场情况、公司的价值等多种因素共同确定的。
比如说,一家新公司准备上市,经过各种评估和研究,决定把自己的股票每股定价 10 块钱,这 10 块就是发行价格啦。
再讲讲每股收益。
这就像你种了一棵苹果树,每年这棵树能给你结多少果子,平均到每一个果子上的价值就是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的计算稍微有点复杂,得看公司的净利润除以发行后的总股本。
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有一家新上市的公司,叫“梦想科技”。
在准备上市的时候,承销商和公司一起研究,觉得公司前景特别好,市场需求大,最后把股票发行价格定在了 20 元每股。
那接下来就得算每股收益了。
经过仔细核算,“梦想科技”去年净利润是 1000 万元,发行后总股本是 500 万股。
那每股收益就是 1000 万 ÷ 500 万 = 2 元。
然后我们用刚刚说的公式来算一下,首发市盈率 = 20 ÷ 2 = 10 倍。
这意味着,投资者为了获得 1 元的收益,需要付出 10 元的成本。
那首发市盈率有啥用呢?它能帮投资者判断这只股票的价格是不是合理。
如果首发市盈率太高,可能意味着股票价格被高估了,投资风险较大;如果太低,可能是个被低估的好机会。
但要注意哦,首发市盈率也不是绝对的判断标准。
就像你不能只看一个苹果外表漂亮就觉得它一定甜,还得尝尝才知道。
有时候,公司所处的行业前景特别好,或者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即使首发市盈率高一点,未来也可能有很好的发展。
总之,首发市盈率是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投资决策可不能仅仅依靠它,还得综合考虑很多其他因素。
就像选水果,不能只看价格和外表,还得看品质、口感等等。
市盈率的公式市盈率,又称PE比率,是投资者在分析股票时经常会用到的一个重要指标。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是将公司的市值与其净利润相除得出的比率。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
市盈率是衡量一家公司股票价格是否被低估或高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这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的发展和盈利前景持乐观态度。
相反,市盈率越低,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未来发展和盈利前景持谨慎态度,股票价格可能被低估。
市盈率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手段。
不同行业的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各有不同,因此市盈率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成长性较好的行业,如科技行业,其市盈率可能相对较高;而相对稳定的行业,如公用事业行业,其市盈率可能相对较低。
投资者在使用市盈率进行股票分析时,需要注意市盈率的局限性。
市盈率只是一个静态指标,不能完全代表公司的价值。
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行业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股票的价格。
因此,投资者在分析股票时,不应只依赖市盈率这一指标,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市盈率还可以用来判断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
当市场整体市盈率较高时,可能意味着市场处于高估值状态,投资者应谨慎买入;反之,当市场整体市盈率较低时,可能意味着市场处于低估值状态,投资者可以适时介入。
市盈率是股票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股票的估值水平,但在使用市盈率进行分析时,投资者需要全面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以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同时,市盈率也可以用来判断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帮助投资者把握投资时机。
新股高市盈率发行策略的实证研究——证监会改革思路探秘陈铭刘顺义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监管部门发行新股的改革思路进行了实证研究,即为什么监管部门对新股采用高市盈率发行?高市盈率发行新股对培育市场的长效机制有何作用?为此,我们采用实证方法给出了肯定的结论,同时也对新股发行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可行性与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市盈率发行长效机制实证分析今日中国西电首日破发。
随着2009年6月19日第一只新股桂林三金药业的招股发行,标志着停顿数月的新股发行重新开闸,至12月31日沪深两市相继已有98只,接近100多家公司完成网上发行,募集资金总额达1856亿元。
然而,伴随着新股30——100倍市盈率发行,对此市场褒贬不一。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监管部门对新股发行改革的思路已初露端倪。
即股票发行价格“市场说了算”。
一、市场分析人士对新股高市盈率发行的观点透视伴随着新股高市盈率发行及加速,证券市场步入了典型的调整格局,新股频频跌破发行价。
在此市场环境下,市场分析人士各抒己见,普遍观点为:1、高市盈率发行是新股破发的诱因近期的中国股市,一边是招商证券、中国中冶等不断下跌破发,一边新股大量高市盈率超募(数据显示,在最初完成申购的36只创业板新股中,总体超募比例已经达到145%,),这种怪异现象导致市场参与者资金不断向上市公司集中。
这种游戏规则之下,涸泽而渔式发行抑或等待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抑或等待调控之手的出现。
这种观点的谬误在于只局限于眼前的特殊市场环境,没有站在如何构建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效机制角度思考,殊不知在我国香港等国际资本市场,新股破发是最正常不过的的了。
2009年的民生银行完成H股增发,上市首日破发可记得?2、一级市场高价发行危害之大甚于二级市场爆炒其观点为:高溢价发行助长恶意圈钱。
高溢价发股如吹泡泡般地吹出一大批亿万富豪,客观上助长了社会财富不公和仇富心理。
高溢价发股最直接的“效益”便是高资本公积金,这看似好事实为坏事。
中国股市一向有恶炒之风,风源在哪里?就在高溢价发股。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将我国资本市场的炒新现象归咎于高溢价发股,这又错了,以前市场按20—30%发行时的二级市场爆炒现象有多严重?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士可能就是被人们喻之的“炒新一族”,市场的投机者。
3、新股溢价过高严重透支,证监会对高溢价发股任其自然,至少有违“三公”原则,而证监会正是“三公”原则的维护者。
这种观点又错了,殊不知新股按照目前80倍市盈率发行,上市首日的涨幅还是那么的大。
诸位又作何解析?总之,市场人士的观点,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市场近期调整的始作俑者为近期的新股大量高市盈率超募。
然而真如市场分析人士所言?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他们”多的只是站在目前纯市场的角度出发——微观分析,甚至有站在机构、大户的利益角度所进行的分析。
这样的分析显然未能切中其本质。
我们的结论是:现在证监会所做的一切是站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角度审视,站在市场稳定发展的角度、真正站在保护普通散户的利益的角度所做的治本变革。
二、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变迁与存在问题1、我国新股发行沿用最普遍的方法是按照市盈率20—30%发行,这种方法简单、实用。
然而这种方法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我国“逢新股必炒的陋习”。
2009年10月30日,被寄予“中国版纳斯达克”厚望的创业板正式交易。
由于创业板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管理层更希望创业板能够平稳“登陆”,从而稳定、健康发展。
为此,防范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成了管理层近期监管工作的一大重点。
9月23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推出“三档停牌制”;10月27日,深交所又发布了“四道令箭”,同时对存在重大异常交易情况的账户实施了限制交易措施,为创业板首日可能发生的过度炒作行为敲警钟。
但是,事与愿违,创业板的首日只是再一次佐证了A股新股不败的神话。
在“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市净率)质疑声尚未平息之时,当天上市的28只创业板新股,再次让人们见识到了什么叫疯狂——28只新股股价盘中悉数翻番,收盘后平均市盈率高达111倍。
而与新股爆炒不同的是,此前多位分析师和私募基金经理预计,创业板上市首日不会出现大面积爆炒的局面,但不排除个别股票会疯涨。
市场与证券分析人士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现实与理智,问题的本源在哪里?为什么同样的股票,在香港这一国际资本市场新股可以出现破发,而在我国新股破法的概率基本为零?又为何同一只股票我国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的价差可以达到2—3倍。
比如以09年12月31日股价为例“上海电气:A股9.62元,H股3.65港元”、“北辰实业:A股5.93元,H股2.74港元”、“熊猫电子:A股9.64元,H股2.23港元”、“中国石化:A股14.09元,H股6.91港元”。
等等的问题都有待我们破解。
结论:按照市盈率20—30%发行在内地资本市场就目前而论是不合理的。
因为内地市场还是一个谨待成熟的市场,需要培育与呵护。
2、新股发行按市值配售,这种方法有许多分析人士提出。
这种方法有其合理性,不过这种方法一为操作上的复杂性,其次也难逃爆炒的命运。
更况既然市场愿意爆炒,自然的理解为该股票的估值相对偏低,扭曲了价格的形成机制。
理论上也有对上市公司不公之嫌。
正象马克思所言一切价格都是价值表现形式,其必然围绕某股价值上下波动,有价值的企业才有盈利根本保证,当然价格波动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受供求关系影响。
3、目前监管部门对新股发行改革的思路为,股票发行价格“市场说了算”。
这种发行制度的前瞻性探索,而这正是本文的分析内容之所在。
三、我国一级市场“打新资金”无风险收益的实证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为何会囤积多达万亿的打新资金?这一庞大的资金为何会囤积在一级市场挥之不去?如何引导这些资金进入二级市场?等等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其中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尊重市场的游戏规则,放弃按照市盈率20—30%发行方式。
1、新股申购中签率简介由于申购新股的资金一般大大超出新上市公司计划募集的资金,所以需要通过随机的方式在所有申购的资金中分配股份,以保证申购的公平性。
沪市规定申购单位为1000股,每一账户申购数量不少于1000股,超过1000股的必须是1000股的整数倍;深市规定申购单位为500股,每一账户申购数量不少于500股,超过500股的必须是500股的整数倍。
每一个有效申购单位对应一个配号。
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决定中签的配号(即申购成功的申购单位)。
则中签的申购单位与参与申购的有效申购单位总额的比率就是申购的中签率。
例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股的发行价是10元,发行1亿股。
则每个申购单位是10*1000=10000元,一共可以有10,000个中签的申购单位。
如果申购的资金总额是100亿,则一共有1000,000有效申购单位。
中签率=10,000/1000,000=1%。
2、我国一级市场囤积打新资金总量的实证分析中国建筑申购当日,市场共冻结资金18569亿元;9月上旬中国中冶的申购中,市场共冻结资金16058亿元;就算是募资规模较中国重工少1/3的光大证券,在申购当日也在市场中共冻结了13672亿元,中国北车公告称,其首次公开发行A 股价格确定为5.56元/股,对应市盈率为49.21倍。
网上最终中签率为1.33315774%。
以此计算,其网上申购冻结资金6777.14亿元,加上网下冻结的3244.57亿元,中国北车共计冻结资金10021.71亿元。
12月16日中国重工申购日,共在网上、网下申购中冻结资金8823亿元;12月11日,深圳燃气、洪涛股份与永太科技三只新股在申购日共在网上、网下申购中冻结资金8489亿元;12月16日进行申购的8只创业板新股,也同样冻结了8917.93亿元。
按照东方财富网数据得到的数据,我们获得的一级市场囤积打新资金总量数学平均值为7093.77亿元。
结合从以上的数据已可见一级市场囤积打新资金总量是相当庞大的。
问题:为什么一级市场会囤积如此巨大的打新资金总量?3、一级市场“打新资金”无风险收益的实证分析设打新资金只在一级市场进行打新运作(事实上,打新资金在申购新股之余可以有债券投资、市场拆借等方式进一步理财)。
申购资金总额为Y 百万元,新股发行价格为p 元,并设新股申购中签率为3‰,新股首日一般涨幅为x %,则申购每只新股的无风险打新资金收益额计算公式可以是:%100031000)(x x Z ⨯⨯⨯⨯⨯=)(新股发行价格‰新股发行价格申购资金总额%3x Y ⨯⨯=‰如果我们进而假设每周发行一批新股,并设新股申购平均中签率为3‰,新股首日一般涨幅为x %,则申购新股的无风险打新资金年收益额)(x Z 与年收益率 )(x r 的计算公式可以粗略地表示为:48%)31()(x Y x Z ⨯+=‰,%100)()(⨯-=Y Yx Z x r例如 现有一百万打新资金,新股首日一般涨幅为50%,30%,15%,则(48=50⨯+Z(万),%4597)=‰.100107%)1(350(=r50%).7459730)(48=+Z(万),%=‰⨯10041261(.104330%)(=r30%)4126.4)1(48=100⨯=‰Z(万),%1(+.10218303%)15.0(=r15%)183.2按照从东方财富网提供的数据得到的数学平均值为:(1)一级市场囤积的打新资金在7月份可申购4批新股,8月份可申购4批新股,9月份可申购4批新股,10月份可申购3批新股,11月份可申购5批新股,12月份可申购5批新股。
为此,打新资金在过去半年总计可参与25批次的新股申购。
(2)7月份按批次新股平均中签率为8.725‰,8月份按批次新股平均中签率为4.2‰,9月份按批次新股平均中签率为4.968‰,10月份按批次新股平均中签率为5.28‰,11月份按批次新股平均中签率为4.7‰,12月份按批次新股平均中签率为6.275‰。
这样新股平均中签率为5.7‰.(3)7月份按每批新股首日开盘平均涨幅计算为110%,8月份按每批新股首日开盘平均涨幅计算为53%,9月份按每批新股首日开盘平均涨幅计算为81%,10月份按每批新股首日开盘平均涨幅计算为93%,11月份按每批新股首日开盘平均涨幅计算为69%,12月份按每批新股首日开盘平均涨幅计算为70%。
这样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79%我们还是参照上例,则100万打新资金在过去半年总计可获得的利润率为:79(48=)Z(万),%=‰100⨯+88731(.1117.579%)(=r50.%)887311结论:试想这样的收益有多诱人?这就是为何一级市场囤积的打新资金挥之不去,难以有效进入二级市场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