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概念名词解释
- 格式:pdf
- 大小:611.1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二、填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的科学2、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的概念,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动态整体,受到个学派的赞同。
3、生态学是由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为()。
三、单选题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的对象时(C )。
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
A.植物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生态学3、生态系统概念是由()首次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4、食物链的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四、简答题1、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等。
3、消费者: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
二、填空1、生态系统是由()和环境组分构成。
2、稻米→人的食物链总共有()营养级。
3、系统组分本身可以自成系统,称为(成层性)。
4、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和人工环境组分。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三大功能类群。
6、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水平结构和()。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这一概念涵盖了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一个特定地区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非生物环境(如土壤、水、空气、气候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一个包含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
1. 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由各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它们在特定地区内相互作用和共存。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链、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相互联系。
2. 生境(Habitat):生物体居住的地方,提供了它们生存和繁殖所需的条件。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对于生境的需求可能有所不同。
3.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包括其对环境的适应和其在食物链中的角色。
4. 生态因子(Abiotic Factors):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如土壤、水、光照、温度和气候。
这些因子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活动。
5. 食物链和食物网(Food Chains and Food Webs):描述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体之间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表示单一的食物关系,而食物网展示了多个食物链之间的复杂交织。
6.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从一个层次传递到另一个层次,而物质则在生物和非生物组分之间循环。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是小规模的,如树木周围的微型生态系统,也可以是大规模的,如雨林、沙漠或海洋。
生态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的维持以及环境变化对生物体和其生存环境的影响。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说明生物圈:在地球上存在有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阻碍的区域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20公里。
生物圈存在所需要的条件,第一需要有大量液态水,其次要有物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相变化和其间的变化;还要有必须能得到来自太阳的充足能量。
环境: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所谓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综合。
即包括非生物的所有自然要素,也包括主体生物之外的其他一切动植物。
环境关于生物的阻碍是专门大的,它操纵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状构造和地理分布。
生物也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所有地理过程都受生物的直截了当或间接阻碍。
生态因子: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育、行为和分布有阻碍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子。
即对生物阻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
例如对绿色植物来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元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确实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关于生物的生存并非总是适宜的,因为地球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幅度专门大,而每种生物所能耐受的范畴却有一定的限度,假如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质或量,低于或高于生物的生存所能忍耐的临界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育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引起死亡,这种接近或超过耐性上下限的生态因子称作限制因子。
例如洪涝和半洪涝地区,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和限制强度随时刻地点而变化,也因生物种类和其发育时期不同而异。
即凡是限制其他生态因素对生命活动发挥正常显著作用的生态因素。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确实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畴,或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畴,在那个地点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生态系统(2分)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物群落(2分)答案: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稳定的群体。
3. 食物链(2分)答案: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它表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转移关系。
4. 物种丰富度(2分)答案:物种丰富度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5. 生态位(2分)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包括其食物关系、生活史、繁殖习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
6. 生物多样性(2分)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能量D. 生物多样性答案:D2.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A. 食物链B. 生态位C. 种间关系D. 生物多样性答案:B3.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A)A.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B. 竞争关系C. 合作关系D. 寄生关系答案:A4. 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生态系统是(C)A. 北极苔原B. 深海生态系统C. 热带雨林D.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5. 以下哪种生物在生态位划分中属于初级消费者?(A)A. 兔B. 鹰C. 蛇D. 鼠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5分)答案: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
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2. 请解释物种丰富度的意义。
(5分)答案:物种丰富度是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它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是由各种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因素(例如水、土壤、气候)等组成的,并通过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来维持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指的是在特定地理位置上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社会,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网络相互联系。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和土壤质量。
这些因素会决定哪些物种能够在该区域生存和繁殖。
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的个体群体,它们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繁殖和互相作用。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竞争、捕食、共生等。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将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且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存在和数量。
非生物环境因素包括水、土壤、气候等。
水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
土壤质量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它提供了生物营养和栖息地。
气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天气模式,包括温度、湿度、风和降雨。
气候的变化可以对生物群落和种群产生深远的影响。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络的形式传递。
食物链是指食物关系中物种之间的线性传递,比如草被食草动物吃,食草动物又被捕食者吃。
食物网络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网,其中每个物种可能与多个其他物种有相互作用。
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元素和物质之间的转移和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吸入氧气,把它变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去。
氮循环和水循环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总之,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它们通过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来维持稳定性,并且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
!环境:以人类为主体,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一般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价的概念。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环境问题: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定义: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目前已认识到的对环境已产生影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
酸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降水中溶入其它酸性物质,从而使其pH值降到5.6以下的降水。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湿沉降:指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
被降水去除或湿沉降对气体和颗粒物都是最有效的大气净化机制。
!雨除:指被去除物参与成云过程,即作为云滴的凝结核,使水蒸气在其上凝结,云滴吸收空气中成分并在云滴内部发生液相反应。
!冲刷:指在云层下部即降雨过程中的去除。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范围,既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
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大气候 macroclimate:指离地面以上的气候,是有大范围因素所决定的。
小气候 microclimate:小环境中的气候。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因子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但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组织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系统(System)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产者(Producer) 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
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
消费者( Consumer) 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主要指依赖初级生产者或其他生物其他生物为生的各种动物。
分解者(Decomposer) 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一样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如甲虫、蠕虫、白蚂蚁和某些软体动物。
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农业生态系统( Agroecosystem) 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组分结构(Components Structure) 即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 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
农业生物也因适应环境的垂直变化而形成各类层带立体结构。
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
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 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
生态系统的概念作者:尤金·奥德姆(Eugene P Odum)。
美国,乔治亚州,乔治亚大学,2001年。
摘自:西蒙·莱文(Simon Levin)主编,生物多样性百科全书,2013年。
翻译:李卓卿,北京,2017年。
名词解释:黑箱(Black Box):这是一种在系统层面进行分析和应用的模块,无须定义和说明其组织结构和内部成分。
输入环境(Input environment):指所有能源和物质都流入一个系统的集合。
输出环境(Output environment):指接纳所有从一个系统中流出的能源和物质的集合。
自养生物(Autotroph):字面上的含义就是能自给自足的生物体。
这些生物体能直接利用CO等无机碳供其生长所需,例如绿色植物和一些细菌等。
2异养生物(Heterotrophy):字面上的含义就是依靠别人供养的生物。
这些生物生长所需的碳全部由其它有机体提供,如脊椎动物等。
超级大城市(Meta-city):指拥有庞大、膨胀人口数量的现代都市。
它的特点是极大地消耗着城市以外的能源、水资源和食物。
农业工业化(Industrialized agriculture):这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它和传统农业的不同,不仅在于使用了精良和昂贵的机械设备,还在于它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代替了生物来防治病害虫,使用复合肥代替有机肥,以及过量地消耗水资源等等。
在农业工业化中,集团公司,而不是个人,对农场拥有所有权和管理权。
技术型生态系统(Techno-ecosystem):是目前一种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生态系统。
它与自然系统的不同体现在:它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和核能,而不仅是太阳能;它表现出人群的城市化聚集,并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
介绍从分子到生态圈的等级结构图(图1)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第一个包含所有生命以及生存条件的层级。
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系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用它或者之亦成的性采生态生态提出础。
随着时它们来处理者说如何进图因为生态系亦然。
正如的功能多样采用冗余的态系统多样态系统的概生态系统一出使用的。
但间的推移,理复杂问题时进行生态系统1生命系统系统是一个图2所示,样性和生态位的方式来适应样性出现了功概念一词是193但是,这种人们发现时的缺陷越统管理,将成的等级结构个功能开放的物种的多样位多样性构应环境变化功能重叠和35年由英国种观念并不是目前的技术越来越明显。
成为我们应构图。
生态的系统,所样性,遗传构成了自然生化的不确定性和重复的现象国生态学家坦是最近才有术经济手段是因此,如何应对未来的挑 系统是第一所以在考虑输传基因的多样生态系统的性,为了适象。
坦斯利(Ar有,只要稍用是零碎的和何在这个层次挑战。
一个完整的层输入时必须样性,以及的基本结构。
适应环境变化rthur G. T 用心找一找和不完善的次上进行管层次须考虑输出,及由它们组合。
生态系统多化的不确定Tansley)首找,就可以在,应管理,,反合而多样定性,首次在很久以一的并各比乌(B 泊表Dok 强调为“图2一个《物和非果不以前的历史的相关内容各自独立地斯(Kar Biocoenosi 表述为“微kuchaev)和调“生物群“生物地理这个模型除了生物学个系统来进物理生物学非有机体是不了解它们史书籍中找到容)。
非常有趣地出现在美国rl Mobius s)。
同年,微缩的世界”和他主要的落”(Bioco 理群落”(Ge 要求必须把学家,物理进行研究。
在学的元素》(是作为一个整的整体,你到描述生物趣的是,直国、英国和)用德文把美国人福”(Microco 弟子莫罗佐oenosis)一eobiocoeno 把外部环境模型的理学家和社会在1925年,Elements 整体发挥作你就不可能物体和环境统直到了19世和俄罗斯的生珊瑚上福布斯(S. A osm)。
俄罗佐夫(G. F 一词。
后来osis)(Suk 境看作是生态的内部结构和会学家们也物理化学of Physic 作用的。
它们了解其中的统一的相关世纪末期,这生态文献中的牡蛎群A. Forbes)罗斯生态学. Morozov,来,该术语被kachev, 19态系统整体和过程也开始思考把学家洛特卡cal Biolog 们之间的关的任何一个关内容(或者这一观念才中。
在1877落描述为)在他的经先驱道库恰,森林生态被俄罗斯生959)。
体的一部分。
把自然和人(A. J. Lot gy)一书中系如此之紧。
很明显,者是人与自然才被正式地叙年,卡尔“生物群经典论文中把恰耶夫(V.态学专家)着生态学家们拓。
图3则演示人类社会看作tka)在标题中写到:有机紧密,以至于一个生物学然统叙述·默落”把湖 V. 着重拓展示了作是题为机体于如学家(坦斯利)和一个物理学家(洛特卡)几乎同时独立地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个概念。
尽管坦斯利创造了“生态系统”一词而使他名声大噪,但事实上,坦斯利应该和洛特卡分享这一成就。
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科学家们提出了区域整体性概念。
尤其是霍华德·奥德姆(Howard Odum)应用社会指标把美国南部区域和其他区域进行了比较(Odum, 1936; Odum and Moore, 1938)。
近年来,麦可利斯(Machlis et al. 1997) 以及福斯和麦迪(Force and Maddie,1997)推动了人类生态系统概念的发展。
这个概念把生物生态学和社会学理论结合起来作为生态系统管理实践的基础。
因此,目前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包含了生物、物理环境和人类三个方面的内容。
如图2所示,在这个图形化的模型中,生态系统是一只箱子,被标注为“系统”,它代表了我们所关注的一个区域。
两侧的大括号分别标注为“输入环境”和“输出环境”。
生态系统的边界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或兴趣而任意确定。
例如,我们可以圈出一片森林或海滩作为生态系统,也可以用自然边界作为生态系统边界,如把湖岸当作边界,那么整个湖泊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流域山脊线作为生态系统边界,诸如此类。
生态系统必须有能量输入。
太阳是生物圈永恒的能量源,它可以为生物圈内的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提供能量。
此外,还有一些对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能量源,如风、降水、水流和燃料(城市和工业最主要的能量源)等。
能量会以热的方式或其它转换后的方式流出系统。
例如有机质(食物和废弃物)、污染物等都是能量转换后的流出方式。
生命所必须的水、空气和营养物质等在源源不断地流进生态系统,或从生态系统中流出,当然还有生物体以及它们的繁殖体(种子或孢子)也在生态系统中不断迁入或迁出。
在图2中,生态系统以“黑箱”的形式呈现。
它被模型设计者定义为一个整体,它的作用和功能将被评估,但对于它的内部成分,则不进行定义和说明。
图3是一个太阳能驱动下的自然生态系统模型,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组成和功能。
它由三个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组成,我们称之为生物群落、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它们被这个简单模块化的模型以图形的形式进行演绎。
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进入系统的一部分太阳能被生物群转化后升级,如转化为有机质(一种比通过放”它不当然差别生能表储和异图3了输环境如何比太阳光更过它输出到”;能量还可不像生命所然,在不同生别很大。
图3中每只能源;子弹头储存库(在异养生物通自然生态和存储两个模型输入,输出境 + 系统何划定实体更高级的能量系统之外(可以被输出所必需的碳、生态系统类只箱子的不头形状代表在本案例中代通过适当的能态系统功能结储库(S),以(图2和图和有明确边+ 输入环境体的边界。
因量储存形式(这个过程就,就像图中氮和磷等营类型中,物质不同形状,代表自养生物代表营养物能量流、营结构图。
核以及食物网图3)描述了边界的系统境)。
这种方因为在模型式),但大多就像散热片中演示的那营养物质和质循环效率代表着它们;六边形代物质和有机质营养循环和储心内容是系网中的自养生了一个完整统。
也就是说方式解决了中,如何划多数的太阳能片散热)。
能那样。
但是,和水等原料,率以及营养物们有各自不同代表异养生物质)。
生物群储存库连接系统内部动生物(A)和整的,概念化说,生态系了一个人们一划定生态系统能却被降级能量可以被储能量不能能被一遍遍物质的输入同的职能。
物;圆底形群落被描绘接在一起的态,包括能和异养生物化的生态系系统 = IE + 一直想要解统内各只箱级成为热能,储存,然后能被重复使用遍地重复使入输出在数量圆形代表可形状的图案则绘成由自养生“食物网”。
能量流、物质物(H)。
系统,它是包 S + OE(输解决的问题,箱子的边界,并“释用。
使用。
量上可再则代生物。
质流包含输入,即,影响并不是很大。
通常,人们可以根据方便去选择自然边界作为箱子的边界,如湖岸或森林边界,也可以选择行政边界或城市规划边界。
只要能准确地定义边界的几何意义,就可以随意划定它的边界。
当然,这里的箱子并不代表生态系统的全部,因为如果箱子是不透水的容器,那组成它的有生命的物质(湖泊或城市)也就死了。
这里尤其要重点强调的是:必须维护生态系统所有多样性的功能,包括微生物循环、输入环境、输出环境、栖息地以及土地利用等等。
不能仅仅关注物种的多样性和其他狭义的生物多样性。
人类统治下的技术型生态系统当前的城市和工业化社会对维持生命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仅仅有负面影响,有时也有正面影响。
但是,城市和工业化社会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组合,我们称之为技术型生态系统,它对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具有竞争性和寄生性。
这些人造的系统包含着一些很少或根本没有交集的东西,诸如新型的和强大的能量、技术、金钱、以及燃料驱动下的城市等等。
如果需要技术型生态系统在有限的世界中持续地运行下去,针对技术型生态系统和维持生命的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就必须采取一种比现在更加积极和互惠的态度来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远离自然生态系统。
在图3的生态系统模型中,人类的功能是杂食性动物和顶级捕食者,作为异养生物位于食物网的终端。
早期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兼容,除了提供食物外,它还丰富着景观。
例如传统农业,工业革命以前的农业,以及目前仍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广泛使用的农业耕作方式等等。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地使用化石燃料和核能(一种比太阳光照强很多倍的能量),加上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城市以及越来越多地依赖以货币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进行决策,图3所演绎的模型将不再适用。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模型来模拟技术型生态系统。
技术型生态系统是由景观生态学家纳维赫(Zev Naveh)在1982年提出的专有名词。
图4是根据人类发展历史归纳出来新的,以燃料为驱动的生态系统模型。
它包括前面已经列出的4个组成部分:强大的能量源、技术、金钱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