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市场定位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的思路与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数最多的地级市,也是中国西北地区战略支点之一。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草原经济开发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乌兰察布市地处京津蓉经济区、辐射西北重镇、临近蒙俄经济走廊,是连接东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
乌兰察布市有着丰富的农牧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是内蒙古北部重要的粮食和肉类产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与其他地级市相比,乌兰察布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发展潜力有待深挖。
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乌兰察布市的支持力度,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的新高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目的意义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的目的意义在于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及可持续发展。
乌兰察布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门户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可以加快区域发展步伐,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增长。
乌兰察布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内陆边境城市,打造其成为开发开放新高地有助于扩大内蒙古与临近地区的经济合作,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内陆边境城市与沿海城市、蒙古国等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乌兰察布市作为内蒙古的中心城市,发展开放经济对于推动全区一体化发展、实现跨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是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内蒙古经济全面振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是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乌兰察布市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的思路与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京津冀、内蒙古、山西、陕西四省区交界处,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乌兰察布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目前乌兰察布市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外部合作和人才培养不够等方面。
面对当前形势,乌兰察布市亟需制定有效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措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与外部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建议和思路,帮助乌兰察布市实现转型升级,打造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
1.2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乌兰察布市实现开发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一环。
乌兰察布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承担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使命。
为了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我们需要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愿景。
我们的目标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优化乌兰察布市的产业结构,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我们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城市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科技创新是乌兰察布市实现开发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第四,加强与外部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的引进,推动乌兰察布市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影响力。
引进人才培养项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乌兰察布市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以上目标设定,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乌兰察布市的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开发与对外开放的新突破,使乌兰察布市在内蒙古的发展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的关键之一。
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分析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分析乌兰察布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
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发展迅速,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的发展概况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在过去十年间保持了1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二、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的发展动力1.地理位置优势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与京、津、晋、蒙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乌兰察布市通过优势地理位置,连接着京津冀、内蒙古和陕西等重要经济区域,成为货物运输的重要节点。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乌兰察布市近年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促进了物流需求的增加。
三、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的现状分析1.现有物流企业数量乌兰察布市目前有近500家物流企业,其中大部分为小型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有限。
市场竞争激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物流设施建设乌兰察布市物流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仍然不足。
特别是公路网、铁路网、航空运输等物流交通设施,需要加大建设力度,提升物流运输能力。
3.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乌兰察布市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仍然滞后。
物流信息共享、物流过程跟踪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四、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1.发展机遇乌兰察布市正在加大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乌兰察布市可借助这一机遇,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物流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2.挑战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压力大。
其次,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物流效率。
此外,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也成为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乌兰察布市物流行业的发展策略1.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乌兰察布市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公路、铁路、航空等物流交通运输能力。
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的思路与建议乌兰察布市作为内蒙古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乌兰察布市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打造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的新高地。
本文将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区域合作、文化交流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建议,以期为乌兰察布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一、经济建设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乌兰察布市要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基地,打通乌兰察布市与内蒙古其他地区及国内外的交通要道,提高乌兰察布市的区位优势和竞争力。
2. 推动金融行业发展:乌兰察布市要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机构,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乌兰察布市的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提高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能力。
3. 拓展对外经济合作:乌兰察布市要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市场,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商来乌兰察布市投资兴业,拓展乌兰察布市的对外经济合作,打造更加开放的经济环境。
二、产业发展1. 发展现代农业:乌兰察布市要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加工和营销能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培育新兴产业:乌兰察布市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乌兰察布市的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3. 推进产业升级:乌兰察布市要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增加产业附加值。
三、区域合作1. 强化与邻近城市的合作:乌兰察布市要加强与内蒙古其他地区和邻近省市的合作交流,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合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 开展跨境合作:乌兰察布市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拓展与蒙古国、俄罗斯等邻近国家的合作,开展跨境贸易、跨境投资和跨境合作,拓宽乌兰察布市的合作空间。
乌兰察布产业发展趋势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乌兰察布的产业现状入手,分析其产业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乌兰察布的发展方向。
一、乌兰察布的产业现状乌兰察布市以农牧业为主,是内蒙古的农牧业重镇。
农牧业在乌兰察布市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乌兰察布市主导产业。
同时,乌兰察布市还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此外,乌兰察布市还发展了一些传统手工业和纺织业。
二、乌兰察布的产业发展趋势1.农牧业的发展趋势乌兰察布市的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农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需推动农牧业产业链的整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乌兰察布市应注重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注重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精细养殖模式。
2.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乌兰察布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乌兰察布市应加大对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乌兰察布市还应加强矿产资源的环保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传统手工业与纺织业的发展乌兰察布市传统手工业和纺织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乌兰察布市可以通过创新和升级传统手工业和纺织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乌兰察布市还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乌兰察布市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4.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乌兰察布市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乌兰察布市可以通过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提高整个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乌兰察布市还可以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的思路与建议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五个地级市之一,也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乌兰察布市地处黄河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是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之一。
乌兰察布市还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具备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条件。
为了推动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打造乌兰察布市成为内蒙古开发开放新高地,需要有一系列的思路和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乌兰察布市的产业结构以农牧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针对现状,应该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将农牧业、资源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不同产业有机结合,确立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和空间链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乌兰察布市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乌兰察布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吸引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培育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应用。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乌兰察布市的经济竞争力。
三、加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乌兰察布市应积极探索农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牧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推动农牧产业在绿色、有机、优质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的支撑能力乌兰察布市应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包括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水利设施、信息网络等领域,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城市品质和生活便利度,提升发展的支撑能力。
五、倡导开放合作,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乌兰察布市应积极倡导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内蒙古自治区内外其他城市的对接和合作,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乌兰察布市参与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升。
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数字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之一。
乌兰察布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数字经济在这里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报告旨在对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及其投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投资者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产业的现状一、数字经济产业的规模自2016年起,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2021年,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占乌兰察布市GDP总值的30%以上,数字经济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数字经济产业包括电子商务、数字文化、互联网金融、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
二、数字经济产业的布局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产业主要集中在市区以及集宁、察哈尔右翼前旗、凉城等地的园区内。
如中创信息园、察布院数字产业园、集宁经济开发区等地,这些数字经济园区为当地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
三、数字经济企业的情况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领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包括乌电商、货车帮等电商企业,梦想金融、贝付等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创科技、中科新意、格谷信息等大数据企业。
三、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产业的未来趋势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之一,未来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产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一、政策优势国家政策对数字经济产业给予高度重视,乌兰察布市政府也将数字经济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进行支持和鼓励,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产业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市场在对数字经济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技术创新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经济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
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
对乌兰察布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杨静林
【期刊名称】《西部资源》
【年(卷),期】2014(0)5
【摘要】乌兰察布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特点是商品房销售压力大,供大于需的矛盾比较突出;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差;经济下行和房地产调控导致房地产价值缩水增加了房地产贷款的市场和政策风险;保障性住房法律不规范,金融支持滞后.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杨静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乌兰察布市中心支行乌兰察布0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及2008年房地产市场预测分析 [J],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
2.乌兰察布市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发展探析 [J], 何平;孙美忠;杨静林;康锴
3.乌兰察布市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发展探析 [J], 中国人民银行乌兰察布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4.区域战略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房地产市场需求侧的中长期影响 [J], 徐文舸
5.房地产市场实现“三个向好”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2017年南宁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J], 周海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原民宿产业的突围之路——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调研报告“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
”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民宿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种新的民宿经济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促进了城乡旅游经济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对乌兰察布市民宿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推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宿产业的优势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发展民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乌兰察布市已融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首府半小时经济圈。
同时,乌兰察布毗邻京津冀晋,又是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区域成员之一,周边人群对民宿的需求较高,民宿市场潜力大。
拥有相得益彰的自然人文条件,为发展民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化是民宿的灵魂,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化浪潮下,民宿更是乡愁文化得以寄托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这里历史底蕴深厚。
乌兰察布地处祖国正北方,生活着35个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草原丝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
北魏、契丹、蒙元、察哈尔部等在这里创造过辉煌。
清代以来又是“走西口”重要通道,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这里气候凉爽宜人。
乌兰察布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和休闲养生福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9%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30天,夏季平均温度为18.8℃。
这里自然景观丰富。
境内草原、河流、湖泊、火山、湿地等交相辉映,风景宜人,是名副其实的“草原博物馆”,是忆苦思甜的人文胜地,也是休闲养生的康养之所。
拥有日臻完善的发展环境,为发展民宿增添了动力。
近年来,乌兰察布集中精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这一“生命线”工程,制定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力构建精简、优质、高效的政务生态。
“一网办”“掌上办”等扎实推进,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政务软环境越来越优。
乌兰察布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乌兰察布的发展现状和潜力,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内容1.城市规划与建设:调研乌兰察布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包括市区的道路网络、公共交通、城市功能布局等方面,以及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进展。
2.产业结构和发展情况:调研乌兰察布的主要产业结构,探讨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并研究其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3.人才引进和培养:了解乌兰察布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人才培养机构的发展状况和成果,包括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
4.市场开拓和招商引资:调研乌兰察布的市场开拓情况,包括新兴市场的拓展和内外资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乌兰察布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5.基础设施建设:调研乌兰察布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工业园区、交通网络、水利设施、卫生医疗等方面,以及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计划。
6.生态环境保护:调研乌兰察布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成果,包括水、空气、土壤等方面的环境质量和近年来的改善情况。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前往乌兰察布,参观市区和新城区的建设情况,考察相关工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座谈交流:与乌兰察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政策和情况。
3.数据分析:收集乌兰察布的相关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
四、调研结果1.城市规划与建设:乌兰察布市区道路网络发展较为完善,公共交通覆盖范围广,但城市功能布局还有待优化。
新城区规划和建设进展顺利,吸引了一批企业入驻。
2.产业结构和发展情况:乌兰察布的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和煤炭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同时,还存在发展新兴产业的机会和挑战。
3.人才引进和培养:乌兰察布通过政策和措施吸引了一批高级人才和科研机构入驻,并取得一些科研成果。
但人才培养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市场开拓和招商引资:乌兰察布市场开拓进展顺利,新兴市场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招商引资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大,但外资企业入驻情况有待提高。
区位乌兰察布市,地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全市辖1区、代管1市、4旗、5县,共1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72.87万,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
乌兰察布市属呼包银经济区和京津唐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优越。
东距首都北京320公里,西接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30公里,南倚煤都大同100公里,北与蒙古国接壤,距中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公里,国境线104公里。
乌兰察布市交通发达、便利。
京包、集二、集通、大准四条铁路贯穿全市。
集张高速铁路正在紧张建设当中。
全市通车总里程近7000公里,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110国道、208国道和京藏高速、呼满大通道为主干的公路交通网络。
乌兰察布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是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
乌兰察布市,面积54491平方千米,人口270万人(2004年)。
教育乌兰察布市现有三所高等院校,分别为集宁师范学院、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均在乌兰察布城区内。
随着乌兰察布市经济的腾飞发展,高等教育的水平也不断地得到提高。
旅游胜景乌兰察布蒙语意为“红山口”,这块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人文古迹,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知名品牌。
目前,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杜尔伯特生态草原旅游区和神舟飞船着陆场、凉城岱海山水风光旅游区、察右中旗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旅游区、兴和苏木山人造森林野生动物旅游区、察右后旗火山岩地貌考古旅游区、察右前旗黄旗海旅游度假区等,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主要目的地。
矿产资源乌兰察布市的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现的矿种达68种,已探明储量并上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的的有36个矿种,据地质部门测算,全市普查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408.34亿元。
全市列为优势矿产的有:铜、铁、金、萤石、晶质石墨、石膏、膨润土、硅藻土、饰面用辉绿岩、石灰石及煤炭等。
银、铅、镁、硅石、花岗岩、大理石、芒硝、稀土等开发前景也很广阔。
土地供应量2011年度全市计划供应建设用地(包括工业园区)5168.665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2883.925公顷,占供地总量的55.8﹪;住宅用地758.2354公顷,占14.7﹪,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和中小套型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87.61﹪,全部以划拨方式供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10.1752公顷,占供地总量的13.7﹪,全部以划拨方式供地;交通运输用地475.4669公顷,占9.2﹪;商服用地为261.6587公顷,占总量的5.1﹪;水利设施用地为20公顷,特殊用地为34.1335公顷。
其中集宁区和工业园区供应量较大,面积1083.78公顷,占全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20.9﹪。
从中可看出,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进入发展高峰期,特别是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强劲势头,对建设用地需求量猛增,2011年地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较2010年供地总量的826.8593公顷增长84%。
张家口至集宁铁路日前全线建成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张家口至集宁铁路日前全线建成。
2011年4月28日,张集铁路建成开通仪式在集宁南站隆重举行。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地区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一批重点铁路项目陆续建成运营,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张集铁路的开通运营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区铁路外运能力,有效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对于加强内蒙古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联系,深化区域合作,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家口至集宁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是京兰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6年5月1日开工建设。
线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78.08公里。
建设等级为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预留200公里条件,设计货运能力年1.3亿吨。
线路建成后,使集宁至张家口列车运输距离较现行经大同至张家口的运输距离缩短126公里,旅客列车运行时间缩短2到3.5小时,为我区与京津冀等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对于缓解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物资外运紧张状况,显著增强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沿交通干线经济带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集铁路的列车时刻表将在运输方案调整后出台。
准格尔至兴和重载高速公路项目启动2010年9月9上午,准格尔至兴和重载高速公路项目启动。
内蒙古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是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和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是中国第一条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重载高速公路,项目西起鄂尔多斯市准格尔大路,东止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
公路全长265公里,总投资121.5亿元。
公路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五车道。
公路建成后年通行能力可达15000万吨,将有效缓解内蒙古西煤东运的交通压力,成为西北五省通往北京、河北及环渤海地区的能源大通道。
准兴重载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能源配置输送的现实需要,对于拓宽西煤东送通道,加快自治区能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准兴路建成后必将缓解当前京藏高速公路、110国道等交通线路运力紧张的状况。
准兴重载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在自治区能源开发、输送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对乌兰察布市打造煤炭物流平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更好地发挥区位交通优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7年,全市GDP预计完成342亿元,比2003年增加186.7亿元,年均递增22.9%;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7.08亿元,比2003年增加25.04亿元,年均递增 3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重大转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29:44.2:26.8调整为18:48.1: 33.9。
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乳业、肉业、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全国奶牛生产强市之一和重要的肉食品、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
工业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共实施重点项目258项,岱电一、二期,丰电三期、卓资电厂、丰镇氟化工园区、乌兰水泥技改扩产、伊利、蒙牛乳业等项目建成投产,汽化采煤、高压化成箔、风机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四年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
电力、建材、重化工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四大支柱产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中坚。
火电、风电装机规模快速扩张,分别达到650万千瓦和40万千瓦。
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石墨炭素、制药、轻纺等新兴产业渐成规模,对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高,物流、商贸、旅游、餐饮、金融、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就业,方便了群众生活。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4.7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完成35.1亿元,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0元,增长15.7%,总量在全区的位次由上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9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61元,增长21.4%,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居全区第二位。
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3亿元,增长9%。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25.1亿斤,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设施农业发展加快,设施蔬菜新增3.1万亩,达到5.9万亩;喷灌马铃薯新增18.95万亩,发展到30万亩;旱作覆膜马铃薯达到108.74万亩。
积极应对和化解“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奶农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得到保护,乳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0家,达到115家,农畜产品转化率达到40%。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增长27.4%,新建续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5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18.8%。
风电规模不断扩张,新开工风电装机99.5万千瓦,建成装机80.06万千瓦,新核准装机69.3万千瓦。
引进投资10.6亿元,建设了一批重化工深加工项目,提高了重化工业的档次和水平。
实施乌兰水泥集团战略重组,拓展了建材工业发展空间。
引进投资37亿元,开工建设了以机械制造为主的非资源型产业项目25项。
风电设备制造业渐成规模,新开工项目6项,总投资达12.9亿元,锋电能源公司首台风电机组已经下线。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 14.9% 。
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7.32%和 19.85%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21.1%。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4.4 亿元,增长23.9%。
2009年,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0.01亿元,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8.19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1.7亿元,增长17.9%;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36.17亿元,增长19.7%,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5.53亿元,增长7.6%。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0.12亿元,增长14.8%。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7:49.2:32.1调整为本年的15.6:52.3:32.1。
一产比重下降了3.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了3.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持平。
从工业化进程看,工业增加值比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2%,比上年上升了4.4个百分点。
从不变价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7.9%;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9.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8%。
工业化率(工农业增加值之比)由上年的2.26提高到今年的3.02,提高了0.76个百分点。
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5%;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5.2%,比上年增长28.5%;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1.5%,比上年下降9.92%。
从拉动GDP增长看,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0.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9.9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10.81和5.73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454元,增长14.0%。
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6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全国快0.7个百分点,比全区慢3.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