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读书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592.02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读书笔记

15级会计ACCA 班 201526909019 李佳凌课程知识梳理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有两种涵义:

一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静态);

二是指社会产品再生产——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的总过程(动态).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核算,又称国民核算。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宏观管理的重点工具

(1)监测经济活动⑵ 提供数据支持⑶ 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⑷ 进行统计的国际比较

(一)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MPS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SNA即国民账户体系

SNA与MPS比较主要表现为

核算范围不同 核算内容不同 核算方法不同

(1)在核算范围上,MPS限于物质产品的核算,把非物质生产性的服务活动排除在生产领域之外;SNA的核算范围覆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受物质生产领域的局限,因而能完整地反映全社会的经济活动。

(2)在核算内容上,MPS主要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使用的实物运动;SNA除核算货物和服务的实物流量外,还注重收入支出和金融交易等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存量的核算,能更好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3)在核算方法上,MPS主要采用平衡表法,侧重每个平衡表内部门的平衡,但平衡之间的联系不够严谨;SNA主要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帐户体系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紧密衔接起来,能更好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水平。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加快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体化的进程,199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新修订的SNA,它将成为适用于世界各国的统一的国际标准。

两大体系都是联合国推荐使用的,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SNA,只有几个国家使用MPS。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沿革

1952-1984年,采用适合于计划经济体制的MPS体系;

1985-1992年,为与当时实行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采用MPS 和SNA两种体系并存、两者并用的方式;

1993年至今,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MPS,建立与联合国新SNA接轨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版本。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1.常住单位

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亦称常住机构单位。

2.生产范围 包括三部分。

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3.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从而它的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4.资产范围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即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5.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

付的价值。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内容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

(1) 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同类机构单位构成机构部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四个大的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由非常住单位组成的国外部门也视同为机构部门。

(二) 产业部门分类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地点的唯一性

(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第三节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

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茂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GDP的计算方法现在通常采用三种测算法:

1.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2.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C+I+G+X-M)。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后价值。它排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是一个没有任何重复计算的社会生产最终成果指标。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

三、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它等于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其中,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指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非常住单位获得的劳动报酬、进口税和财产收入(利润、利息、红利、租金等),减去国外非常住单位从本国获得的劳动报酬、进口税和财产收入后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