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志华.A级绿色食品大豆综合栽培技术,大豆通报,
2003
3.种植密度:按计划密度计算播种量,播种量误差不超过3%,hm2保苗5~ 30万株。
(四)田间管理 1、铲趟管理
趟蒙头土或播后铲前趟一犁,利于放寒增温和灭草。做到三铲四趟,铲趟 不脱节,大豆封垄前结束。 2、中耕除草 全生育期至少中耕三次。苗高5-6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7-8cm; 大豆分枝前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三 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教学目标
• 掌握绿色大豆的基本情况 • 学会区分无公害、A级、有机大豆栽培技术的区别 • 掌握绿色大豆生产的技术要点
主要内容
• 绿色大豆的概述 • 绿色大豆生产的栽培技术 • 绿色大豆的收获
一、绿色大豆的概述
• 绿色大豆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 地环境技术条件》Y/T391— 2000)的要求,空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应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大豆的要求,严 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高毒、剧毒或代谢物 高毒以及可能致癌、致畸的农 药都在禁用之列,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豆 类》(NY/T285 —2003)的 要求。
(三)播种
1.种子处理:用大豆拌种王按药种比1∶150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大豆苗 期叶斑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并对驱避蝼蛄、蛴螬、金针虫有特效。 严禁使用甲拌磷、乙拌磷、对硫磷等剧毒、高毒的农药和种衣剂,进行 种子播前处理。
2.播种时间:大豆播种期应依气候、品种、土质和土壤墒情等因地制宜 加以确定。一般在土壤 5 厘米深处,温度稳定通过 8℃时为播种适期。 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1日~ 5月15日播种,中南部地区4月25日~ 5月10 日播种。
(五)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精耕细作等农业 措施;利用灯光、颜色诱杀、机械人工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利用间、 混、套种等生物多样性生态措施;选用低毒生物农药,释放天敌等生 物措施;有限度地施用部分化学合成农药,每种农药在作物生长的一 季当中只允许使用一次,使用要求、用量、方法等按GB4285、 GB8321(1—6)执行,把病虫害危害降低到最低允许阈值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