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机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2)推荐文章无人驾驶技术原理论文优秀范文热度:微机控制技术论文热度:微机接口技术论文热度:微机测控技术论文热度: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论文热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篇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初探摘要:针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为了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微机原理”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研究。
关键词:微机原理;全程式考核;PBL教学法作者简介:张志伟(1977-),女,河北卢龙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杰(1978-),男,回族,山东泰安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天津?300410)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972106)、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JCYBJC00900)、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研立项“模式识别双语教学平台建设”重点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55-02“微机原理”是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Intelx86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认识及软硬件的分析设计能力。
学生学好这门课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基础,更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量大,实践环节多,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较难,因此,大力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各高校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具有近三十年历史的课程,同时是一门技术更新快、应用范围广、信息量大,对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都有很高要求的课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2012年 12 月 15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3)二、设计任务 (3)三、设计思想 (3)四、设计原理 (3)1.8254 可编程间隔定时器 (4)2、8255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 (6)3、音符与频率对照关系 (7)五、软件流程图 (8)六、硬件接线图 (9)七、心得体会 (10)八、代码 (10)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掌握8254、8255芯片使用的方法,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加深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相关芯片的原理、内部结构、使用方法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学会利用课本知识联系实际应用及编程。
同时并了解综合问题的程序设计掌握实时处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方法,掌握一般的设计步骤和流程,使我们以后搞设计时逻辑更加清晰。
二、设计任务利用微机原理试验箱,设计简易电子琴,要求至少可以弹出7个音节,弹出音节可在计算机屏幕和数码管显示。
三、设计思想本系统设计的电子时钟以8086微处理器作为CPU,用8254做定时计数器产生时钟频率,8255做可编程并行接口显示弹奏音节。
在此系统中,8254的功能是定时计数,接入8254的CLK信号为周期性时钟信号。
8254采用计数器0工作于方式0和方式3。
四、设计原理本程序的主要设计原理是键盘数字键1~7按下控制选择不同的频率,实现计时结果的数码管和计算机屏幕显示,按SPACE退出程序。
程序先判断按键是否合法(在1~7),合法则键盘数字键1~7分别对应不同的子程序,8254写入不同的计数值,产生不同的频率,输出到发声单元发声。
1.8254 可编程间隔定时器图1 8254初始化字由此,本设计中的8254的初始化为:MOV AL, 30H ;采用计数器0,方式0,MOV DX, MY8254_ModeOUT DX, ALMOV AL, 37H ;计数器0,方式3MOV DX, MY8254_ModeOUT DX, AL8254 是Intel 公司生产的可编程间隔定时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关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报告,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
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一,微机原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微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微机的组成结构、工作
原理和基本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学习了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配合关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微机的基本指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式,加深了对微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二,接口技术。
在接口技术的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包括并行
接口、串行接口和通用接口等。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这些接口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学会了如何通过接口技术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实验三,实验综合。
在本次实验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综合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综合运用微机
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知识,实现一个具体的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掌握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
操作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的阅读!。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电子报警器设计一、设计条件:1.运用所学的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知识;2.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的实验箱设备。
二、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要求)设想制作一个防盗器件。
具体要求:程序运行时扬声器发出警报声,使得8个LED指示灯不停光闪,光闪周期为2秒,14秒倒计时结束后液晶显示器显示相关警报信息。
警报信息出现后LED灯熄灭,程序按任意键退出后声不响光不闪。
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在设计前必须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的8255和8253芯片熟悉了解和掌握。
设计中主要要完成的是发声报警和发光报警这两个部分功能,故在程序设计中只要设计触动键盘中的数字键即8个LED不停光闪,同时内扬声器发出警报声,且在屏幕上显示警报信息。
在设计发声报警时利用了8253可编程定时记数器。
在设计发光报警时利用了8255芯片。
在程序设计中利用INT 10H实现在屏幕上显示相关的警报信息。
三、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基于微机原理电子警报器的设计摘要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中,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关心,居家安全已成为当今小康之家优先考虑的。
当您上班家中无人,或者仅有老人孩子在家,或者您晚上在家熟睡,您必须确保家庭成员和财产的绝对安全。
众多住宅小区的安防防犯主要倚靠安装防盗窗、防盗门以及人工防犯。
这样不仅有碍美观,不符合防火的要求、而且不能有效地防止坏人的侵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各种智能防盗报警器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向各个领域深入,报警器是一种为防止或预防某事件发生所造成的后果,以声音、电话提醒等形式来警示或提醒我们应当采取某种行动的电子产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居安防中的机械式报警器越来越多地被先进的电子报警器代替,如防盗报警器、防火报警器、煤气天然气泄露报警器等。
并且电子报警器在安全智能家居监控报警系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一 接收年、月、日信息显示 一、课程(软件)设计内容显示输入提示信息并响铃一次,然后接收键盘输入的月/日/年信息,并显示。
若输入月份日期不对,则显示错误提示并要求重新输入。
二、程序框图一三、程序及分析CRLF MACRO MOV AH, 02H MOV DL, 0DH INT 21H MOV AH, 02HYY开 始初始化,清错标志 显示提示信息,响铃一次 调用键读入子信息,读月 有出错标志吗?调用键读入子信息,读日 有出错标志吗?有出错标志吗?调用键读入子信息,读年显示年、月、日返回DOSYNYN入口保持现场是回车或空格否输入字在1~9之间否返回DOS 中读取得键输入值将ASCII 码转换为四位十六进制数,存于DI返回置出错标志YMOV DL, 0AHINT 21HENDMDA TA SEGMENTMESS DB '按顺序输入月,日,年,每输完一样按回车(MM/DD/YY)',0DH,0AH,'$' MESS1 DB '月份错误,重新输入',0DH,0AH,'$'MESS2 DB '日期错误,重新输入',0DH,0AH,'$'ERROR DB '输入错误,重新输入',0DH,0AH,'$'MARK DB ?REG DW ?DA TA ENDSSTACK SEGMENTSTA DW 32 DUP ( ?)TOP DW ?STACK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 CODE, DS: DA TA,ES: DA TA,SS: STACKSTART: MOV AX, DA TAMOV DS, AXMOV ES, AXMOV SP,TOP ;初始化HEAD: MOV MARK,0 ;清错误标志MOV AH, 09HMOV DX, OFFSET MESSINT 21H ;显示提示信息MOV AH, 02HMOV DL, 07HINT 21H ;响铃1次CALL GETNUMJE HEADPUSH DXCALL GETNUMCMP MARK, 01HJNE K1POP DXJMP HEADK1: PUSH DXCALL GETNUM ;接收键入的月值,日值及年值CMP MARK, 01HJNE K2POP DXPOP DXJMP HEADK2: MOV AX, DXCALL DISP ;显示年值NOPMOV AH, 02HMOV DL,'-' ;显示`-`INT 21HPOP DXPOP AXPUSH DXMOV REG, AXAND AX, 00FFHCMP AX, 0012HJBE W1MOV AH, 09HLEA DX, MESS1JMP STARTW1: MOV AX, REGCALL DISPPMOV AH, 02HMOV DL,'-'INT 21HPOP AXMOV REG, AXAND AX, 00FFHCMP AX, 31HJBE W2MOV AH, 09HLEA DX, MESS2INT 21HJMP STARTW2: MOV AX, REGCALL DISPP ;显示日值MOV AX, 4C00HINT 21H ;返回DOS DISPP PROC NEARMOV BL, ALMOV DL, BLMOV CL, 04ROL DL, CLAND DL, 0FHCALL DISPLMOV DL, BLAND DL, 0FHCALL DISPLDISPP ENDPDISPL PROC NEARADD DL, 30HCMP DL, 3AHJB DDDADD DL, 27HDDD: MOV AH, 02HINT 21HRETDISPL ENDPDISP PROC NEARPUSH BXPUSH CXPUSH DXPUSH AXMOV AL, AHCALL DISPPPOP AXCALL DISPPPOP DXPOP CXPOP BXRET ;显示子程序DISP ENDPGETNUM PROC NEARPUSH CXXOR DX, DXGGG: MOV AH, 01HCMP AL, 0DHJZ PPPCMP AL, 20HJZ PPPSUB AL, 30HCMP AL, 0JB KKKCMP AL, 0AHJB GETSJMP KKKGETS: MOV CL, 04SHL DX, CLXOR AH, AHADD DX, AXJMP GGGKKK: PUSH AXPUSH DXMOV AH, 09HMOV DX, OFFSET ERRORINT 21HMOV MARK, 01HPOP DXPOP AXPPP: PUSH DXMOV AH, 02HMOV DX, 07HINT 21HCRLFPOP DXRETGETNUM ENDP CODE ENDSEND START四、课程设计总结掌握响铃符方法,掌握年、月、日输入方法,借以观察实验的结果。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项目名称:十进制数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学生:俊(201324020311)教师:马荣贵2016年1月1日一、项目名称及要求 (3)1项目名称 (3)2项目要求 (3)二、项目背景及设计目的 (3)1项目背景 (3)2项目目的 (3)三、设计思路 (3)1总体设计思路 (3)2设计流程图 (4)四、项目方案及原理图 (5)1项目方案 (5)2并行接口8255A (5)3键盘输入模块 (6)4LED数码管输出模块 (7)5原理图设计 (8)五、结果与分析 (8)1实现现象 (8)2现象分析 (8)六、总结及体会 (9)七、附录 (9)1参考文献 (9)2源代码 (9)一、项目名称及要求1 项目名称十进制数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2 项目要求运用学过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以及本学期的上机实验操作经验,根据题目设计要求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从而加深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具体项目的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本课题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并行接口8255A芯片、4*4键盘输入模块以及LED 数码管输出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应元件驱动程序的编写。
要求通过4*4键盘输入,LED数码管显示来完成简单计算器的功能(加减乘除操作)二、项目背景及设计目的1 项目背景大学课程设计是为了辅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
通过动手完成实际的项目设计及实现,减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同学对实际项目实现的流程有个大体的感受。
通过合作完成项目,提高同学的合作意识,以及模块化设计理念。
2 项目目的通过十进制数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了解proteus软件使用;熟练掌握原理图的设计方法知道各硬件的功能以及电路实现三、设计思路1 总体设计思路4*4键盘输入模块:键盘“0~9”对应数字0~9键盘“A”对应符号“+”键盘“B”对应符号“-”键盘“C”对应符号“*”键盘“D”对应符号“/”键盘“E”对应符号“CE”键盘“F”对应符号“=”并行接口8255A:A口用于LED数码管的段码输出B口用于LED数码管的位码输出C口用于4*4键盘的输入LED数码管输出模块:采用动态显示的方式,将并行接口8255A中A口中的段码显示四、项目方案及原理图1 项目方案先设计原理图,然后用PCB布线仿真,最后去实验室用实验器材实现设计2 并行接口8255A并行接口8255A:8255A是通用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是有40个引脚的双列直插式组件,其基本功能为:8255A接口芯片有3个8位并行输入/输出端口,可利用编程方法设置3个端口是作为输入端口还是输出端口;8255A能适应CPU与I/O 接口之间的多种数据传送方式的要求,如无条件传送、查询方式传送、中断方式传送。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学院:合肥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2016/06/2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内容摘要: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面向软硬件过度的课程,它介绍计算机硬件原理和硬件执行过程,接着用汇编语言去实现对硬件的控制和执行。
这就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软硬件结合更深入的了解计算机底层的运行机制和过程。
本书主要介绍计算机的整体概念,讲述微型计算机处理器打的结构,功能,总线操作的时序,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数据的输入输出技术最后介绍一系列的接口技术。
这些面向硬件,软件本书介绍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门硬件编程语言,对于大部门硬件芯片都需要汇编语言的初始化编程,才能很好的工作,所以本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重要性,实际应用正文:(一)课程的综术本书开始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整体概念,从整体概念出发讲述了80X86处理器的结构,功能、总线操作时序和80X86微处理的新技术。
接着介绍了80X86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
从处理器在介绍到存储器和高速缓冲技术,再到输入输出、DMA技术和中断系统。
中断系统本书介绍了8259A中断控制器,又介绍了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计数,可编程并行接口技术、串行通信及接口技术,A/D、D/A技术。
最后本书介绍了微型计算的总线技术。
全书共分10章,每章附有习题,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重要在于实践,用汇编语言对各种接口的初始化编程还要弄清楚其中的各种原理,所以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不能退缩。
就是因为这门的重要性,所以只能面对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计算机之路打好一个牢靠的基础。
(二) 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论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微处理器发展的特点·单片机和单板机的组成和特点·个人计算机的组成和特点·微处理器结构·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第二章 80X86微处理器结构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特点。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D/A转换器DAC0832的波形发生器设计专业:通信工程班级:通信002班姓名:刘黎辉学号:0954040217指导老师:欧青立陈君宋芳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1.设计目的 (1)2.设计意义 (1)二、方案论证 (1)1.设计要求 (1)2.方案论证 (1)三、硬件电路设计 (2)1.波形产生电路 (2)2.按键控制电路 (4)3.地址译码电路 (6)四、程序设计 (7)1.波形发生原理 (7)2.程序流程图 (7)五、硬件连接及调试 (8)1.硬件连接 (8)2.电路调试 (8)六、体会与心得 (8)七、参考书目: (9)八、附录 (9)1.电路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程序源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1.设计目的(1)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特别是微机接口系统的设计。
(2)掌握接口电路设计技术,初步掌握电子设计软件Protel99使用。
(3)掌握微机接口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技术。
(4)掌握DAC0832芯片的使用方法。
(5)利用所学微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设计意义波形发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信号源,是现代测试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
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器件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
浅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浅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逐渐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文旨在讨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重点关注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估。
一、课程目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并能设计、调试和接口技术应用相关的硬件电路。
通过该课程,学生应能够理解计算机组成结构、常用总线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系统以及各种常见接口电路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
微机原理部分主要涵盖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等内容,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接口技术部分则侧重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包括并口、串口、USB接口等外部接口的电路设计和调试。
实践操作部分是课程的重点,通过实际操控微机硬件设备,学生将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方法需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常规的讲授与演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操作部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与实现,并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课程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实践,以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四、评估方法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评估,可综合运用考试、实验报告、项目评审等多种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对于实验操作部分,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的设计、步骤、结果和分析,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评审,通过对项目设计和实现的评估,全面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浅谈微机的应用院系班级学号姓名微型计算机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微机是电子计算机的一种,是根据其性能指标分类称其为微机,即微型计算机。
它由微处理机(核心)、存储片、输入和输出片、系统总线等组成。
特点是体积小、灵活性大、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1、微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其中存储器又分内存储器、外存储器;通常我们把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统称为外围设备;而运算器和控制器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2、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磁盘机和磁带机等)及其他专用电路、电源、面板、机架以及足够的软件构成的系统叫做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脑)。
硬件: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外部设备(I/O设备,如键盘,打印机等)及总线等。
①存储器。
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
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读写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组成。
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
由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②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按存在存储器内的程序,逐条地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
中央处理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算术逻辑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地址计数器)、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设备是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桥梁。
输入设备的任务是把用户要求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字符、文字、图形和程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到计算机内。
输出设备的任务是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如屏幕显示、文字打印、图形图表、语言音响等)输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采集班级网络10学号 31006100姓名 YHD指导老师马学文二零一三年一月八号一、任务要求对一路温度、一路压力信号进行巡回数据采集,并把A/D转换后的结果在实验机的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采集到的数据超过规定的限值时,使发光二极管发光报警。
二、硬件连线本程序实现两路数据采集:一路采集温度信号,一路采集压力信号。
对每一路信号要连续采集8次,然后把8次A/D转化后的平均值显示在数码管上。
左边三位显示压力值,右边三位显示温度值。
(1)拨码开关:将拨码开关SW2拨上。
表示将GAL20V8的地址输入A-5接至系统地址线A5;A-6接至地址线A6;A-7接至地址线A7。
(2)压力实验模块的“压力输出”端接至ADC0809的输入端IN0,温度实验模块的“温度输出”端接至ADC0809的输入端IN1。
(3)0809的EOC的输出端与8259的IRQ0端相连,0809的CS连CS8(3E0H)。
(4)8259的片选CS-1连地址输出CS6(3A0H),8259的INT1连总线输入INTR,8259模块的INT-A连总线的INTA,8259的SP/1连+5V。
(5)8253的片选CS连地址输出端CS1(300H),8253的A0、A1分别连地址总线的A2、A3,8253的GATE0连+5V,8253的CLK0连74LS393分频输出的47K输出端,8253的OUT0连到任一发光二极管上;8253的GATE1连+5V,8253的CLK1连74LS393分频输出的47K输出端,8253的OUT1连到温度实验模块的“占空比输入”端。
(6)8255并行模块下方的4个片选信号CS-1、CS-2、CS-3和CS-4分别与地址译码输出模块的对应引脚(实验箱中部的CS-1、CS-2、CS-3和CS-4)连接。
(7)74系列模块中开放的3根输出信号和4根输入信号对键盘进行控制。
键盘的行信号Q_0、Q_1、Q_2、Q_3分别与开放的输入信号Q0、Q1、Q2、Q3相连,键盘的列信号P_0和开放的输出信号P0相连,片选信号CS2接CS4(360H)。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篇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学改革探讨引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ARM技术》、《微机式医学仪器》学习的纽带和桥梁。
该课程涉及内容繁多,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而且面临CPU更新速度快的发展现状,无论是从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上来说,都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本文结合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内容陈旧,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脱节《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CPU的结构及功能介绍、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系统、接口技术等。
目前有关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材很多,但提到该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联系的甚少,而且有些教材或者不提及32位GPU以及目前CPU的最新技术,或者在教材后面部分从较高层次对32位CPU中的进行阐述。
由于学时有限,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知识基本上无法涉及,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离现实太远,将来用不上,因此学习时就带有一定的排斥性。
1.2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互动性羞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课程的软硬件系统关系非常紧密,而且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很重要,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实际中理论教学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用电子教案结合板书进行讲析,而这种单纯的理论分析,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尤其是讲到CPU结构、指令系统、总线时序等知识点时,由于缺乏互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实验环节与教学环节脱离目前高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实验,大都采用实验箱,这些试验箱装置主要实现芯片功能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若干连接几根重要的连线即可出结果,基本上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即使是在最后的设计性实验中,也是由实验教师给出实验线路和程序,学生按线路连接,按程序敲入即可。
摘要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
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以8088作为控制的核心元件,利用8255的A口控制步进电机,C口连接K0-K7,以选取不同档的移动速度,同时获取控制转动方向(即正转和反转).本课程设计报告通过步进电机的基本介绍、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包括最小系统介绍、接口电路设计、延时程序设计、步进电机的驱动程序设计等几个主要模块)、完整的汇编语言程序等,我们完成了对步进电机系统的设计,并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如正转、反转、正向加速、反向加速等,使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汇编语言,也使我们能很好的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关键字:步进电机;8086CPU;8255可编程I/O接口芯片;汇编语言目录摘要 (1)1.1步进电机转动控制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1.2步进电机转动控制的要求与功能 (3)1.3总体设计方案 (3)一、步进电机转动控制设计的硬件设计二、 2.1步进电机转动控制的硬件框图 (4)2.2 步进电机驱动原理 (4)三、步进电机转动控制软件设计3.1 主程序流程图 (6)3.2 8255初始化 (7)四、步进电机硬/软件的调试4.1 硬件调试 (8)4.2 软件调试 (8)4.3 调试过程 (8)五、设计总结 (9)附录一 (10)一、步进电机控制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1.1步进电机转动控制的要求与功能使用汇编语言外加K0-K7等一系列的开关实现对步行电机转速与方向的控制(实现两个以上功能)1.启动与停止控制:用户拨动某一指定键后可以实现电机的启动与停止的控制2.方向的控制:用户将某一指定键拨向上可以实现电机的正转,拨向下实现电机的反转3.速度的控制:用户将另一指定键拨向上可以实现电机的加速转动,拨向下实现电机的减速转动4.综合控制:用户一起拨动上述的按键后可以实现电机的加速正转,减速反转等操作;1.2总体设计方案选用TN88\86实验箱与微机,通过在实验箱构造硬件电路,主要是利用8255A 芯片单元模块、步进电机单元模块。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机原理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目录摘要 (3)第1章设计目的要求及原理 (4)1.1 系统设计要求 (4)1.2设计目的 (4)1.3设计原理 (4)第2章硬件与软件设计及功能介绍 (5)2.1计数器8253 (5)2.2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 (8)2.3译码器74LS138 (10)2.4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 (10)2.5硬件的连接 (11)2.5.1 8255与外接设备的连接 (11)2.5.2 译码器与8255.8253连接 (12)第3章总结 (13)参考文献 (13)附录 (14)摘要利用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根据不同的信号源来对中断源进行中断屏蔽,系统通过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两个计数器级联,实现对2MHz时钟信号的计数定时,初始化8253中写入定时信息,使系统每100ms产生一个定时中断请求信号发送给8259A,由其送入8086CPU后,CPU检测一次开关状态,若检测开关为闭合状态,则使继电器通电动作,若检测开关为断开状态,则继电器不动作;初始状态下继电器不动作。
关键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 ,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中断控制8259A,译码器74LS138,继电器。
ABSTRACTUsing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 8259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rce to interrupt mask interrupt source. The system count the 2MHz clock signal by two counters of the Programmable Timing Counter 8253 cascaded together, the Timing information is wrote when initializing the 8253 ,the system produces an interrupt request signal every 100ms and convey it to the CPU through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 8259A,after that,8086 CPU tests the state of the switch, if the switch is closed, CPU will make the relay actuate, and in the initial state or if the switch is opened, the 8086 will make the relay stay off.Keywords: ogrammable Parallel Interface 8255 Programmable Timing Counter 8253 Timer and interrupt interrupt control decoder 74 LS138.第1章设计要求目的及原理1.1 系统设计要求1,用8255,8255实现开关的检测与继电器的控制电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论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论文【论文摘要】作为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学时偏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够重视且积极性不高,学到的知识较为匮乏。
本文从理论教学方面和实验教学方面入手,对改革方法进行探索,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对该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得到加强。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电气信息类本科教学的主要学科基础课之一,是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仪表等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1]。
作为非计算机机电类专业硬件技术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编程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其常用外设的工作原理。
整个课程内容涵盖数字系统及逻辑电路基础、微处理器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存储器原理与结构、输入/输出接口及中断技术、总线的概念与标准、常用的可编程并行数字接口芯片[2]。
由于该课程内容较多,硬件与软件结构结合,一些概念复杂且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不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满意的授课目标。
因此,迫切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本文着重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方面阐述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1 理论教学改革方案探索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较多,硬件方面包括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以及接口技术等,软件方面包括汇编指令和语言程序设计。
通常给定的教学课时偏少,要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微机硬件接口技术,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
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根本无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根据微处理器的最新开展(超线程技术、双核技术,从Intel系列微处理器整体着眼,又落实到最根本、最常用的8086处理器,介绍了微机系统原理、Intel系列微处理器构造、80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存储器及与CPU的接口、输入输出、中断以及常用的微机接口电路和数模(D/A转换与模数(A/D转换接口。
超线程技术(HT即超线程技术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 的闲置时间,提高的CPU的运行效率。
1效能提升一般很多人都会认为,采用超线程技术,就能使得系统效能大幅提升,但是事实真是如此么?不要忘了我们前面说到的超线程技术实现的必要条件,这可是超线程技术发挥应有效能的前提条件。
除了操作系统支持之外,还必须要软件的支持。
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就软件现状来说,支持双处理器技术的软件毕竟还在少数。
对于大多数软件来说,由于设计的原理不同,还并不能从超线程技术上得到直接的好处。
因为超线程技术是在线程级别上并行处理命令,按线程动态分配处理器等资源。
该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并行度(Parallelism〞,也就是提高命令执行的并行度、提高每个时钟的效率。
这就需要软件在设计上线程化,提高并行处理的能力。
而PC上的应用程序几乎没有为此作出相应的优化,采用超线程技术并不能获得效能的大幅提升。
上面说的只是软件支持的现状,操作系统在这个方面那么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Windows的某些版本、Linux都是支持多处理器的操作系统。
并且随着Intel支持超线程技术的处理器面世之后,凭借Intel处理器的号召力,必然会引起应用程序设计上的改变,必然会有更多的支持并行线程处理的软件面世,届时,当然是支持超线程处理器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那时候,普通用户才能够从超线程技术中得到最直接的好处。
2必然性提升CPU性能需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微型计算机软件编程。
2.要求我们根据接口电路的硬件要求进行计算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使我们的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加强,对接口电路的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3. 课程设计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锻炼。
本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工程实训的重要教学环节,也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学完该课程之后,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这能使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接口设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践,培养我们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了解有关工业标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在设计中不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动脑动手的技术工作能力,而且还要逐步建立科学正确的设计和科研思想,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设计题目1的分析:⑴.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8088汇编语言程序各种结构的设计及编程方法;2.熟练掌握DOS中断功能调用的方法。
⑵.设计要求:编制一个完整的程序,计算100个正整数(字数据)之和,如果不超过机器数的范围(65535),则计算其平均值并存于RESULT中,否则显示“overflow”。
⑶.设计思想:本设计要求100个正整数之和再按设计要求显示,但是在将源程DOS时,输入100数要溢出时用cup代码表示不明显,直观,所以我将100个该写成10个数,手动输入10个数,使程序简单明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浅谈微机的应用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微型计算机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微机是电子计算机的一种,是根据其性能指标分类称其为微机,即微型计算机。
它由微处理机(核心)、存储片、输入和输出片、系统总线等组成。
特点是体积小、灵活性大、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1、微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其中存储器又分内存储器、外存储器;通常我们把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统称为外围设备;而运算器和控制器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2、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磁盘机和磁带机等)及其他专用电路、电源、面板、机架以及足够的软件构成的系统叫做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脑)。
硬件:
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外部设备(I/O设备,如键盘,打印机等)及总线等。
①存储器。
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
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读写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组成。
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
由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②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按存在存储器内的程序,逐条地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
中央处理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算术逻辑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地址计数器)、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设备是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桥梁。
输入设备的任务是把用户要求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字符、文字、图形和程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到计算机内。
输出设备的任务是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如屏幕显示、文字打印、图形图表、语言音响等)输出。
输入输出接口是外部设备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缓冲装置,负责电气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转换。
④硬件:也称硬设备,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都是硬件是能看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软件:
对能使计算机硬件系统顺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总称。
程序总是要通过某种物理介质来存储和表示的,它们是磁盘、磁带、程序纸、穿孔卡等,但软件并不是指这些物理介质,而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本身。
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如同一个人的强壮体魄,有效的软件如同一个人的聪颖思维。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
系统软件是负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
应用软件是指各个不同领域的用户为各自的需要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
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①操作系统:系统软件的核心,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各种软、硬资源的管理、控制和监视。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全部文件、资料和数据的管理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