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史 第二章 印度梵剧

  • 格式:pptx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角色
梵剧的角色类型主要分为三种:拿耶伽(男主角)、拿依伽(女主角)
和毗都娑(丑角)。
角色还有性格类型的区分,例如英雄角色里又分沉默型、殷勤型、浮躁
型和崇高型四种。
题材
梵剧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重要的题材范围,
一个是英雄事迹,一个是世俗生活。
英雄史剧的素材主要来自于吠陀文献和史
诗,表现历史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其男主角为国王、仙人活神仙托生的贵人, 女主角为王后、公主、仙女,次要角色一定 有仙怪僧侣、臣子将军、嫔妃侍从等,其情 节为傲宫廷生活展开,而大多与爱情有关。
代表作
迦犁陀娑的代表作为七幕剧《沙恭达罗》,其情节取材于古代史诗
《摩诃婆罗多》中的《沙恭达罗传》和巴利文的《佛本生故事》里的 《捡柴女本生》。
《 恭达罗传》原本故事比较简单,国王豆扇陀狩猎是碰到沙恭达 罗,为她的美貌倾倒,她也爱上了国王,两人自主结婚。后来国王回 京后却把沙恭达罗忘掉。几年后沙恭达罗带着孩子进京,国王翻脸不 认,最后在天神的帮助下,二人终于团圆。这个故事经过迦犁陀娑的 处理后,焕发出了起义的光彩,成为及其美丽的文学创造。
传下来,我们无可推知其详细情况。
印度梵剧发展的第二期已经走向成熟并进入文人阶段,出现了一
些著名的剧作家和代表作品,其开端在贵霜帝国的迦腻色迦王统治 时期(约78-101/102)及其后。 迦腻色迦崇信佛教,在他的庇护下,印度得大乘佛教开始兴盛并向 东方传播,这同时也就推动了印度梵剧的兴盛。我们今天知道的最 早的印度梵剧作家马鸣就是迦腻色迦的宫廷诗人和朝臣,同时又是 大乘佛教的奠基人,他利用梵剧创作了宣传他的宗教观念。
最高者首陀罗迦的《小泥车》。
首陀罗迦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 《小泥车》是一部十幕世俗剧,以一位普
通的婆罗门商人善施与妓女军春的爱情为主 线,以牧人阿里耶伽的起义传说为副线,穿 插恶人挑唆、好人误会、浪子回头等社会万 象。
艺术特点 《 泥车》的一个突出特色,在于它成熟的结构艺术。它的头绪十分复 杂,剧中登场人物众多,情节盘根错节,但编排上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全部内容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小泥车》的另一个特色在于它淳朴流畅、善用比喻、充满幽默感的语言 艺术。其人物语言符合性格,又能够传达出作者心中的诗情画意。 历史地位
仿主义误区,只会蹈袭古人的模式,炫耀诗 才,也导致了梵剧走向衰亡。
12
、13世纪以后,
伊斯兰教侵入印 度,大力摧毁其 原有的宗教和文 化。在这种强力 压迫下,印度梵 剧竟至完全绝迹。
不过,印度梵
剧的基本精神仍 然在印度一些民 间歌舞和哑剧表 演中长期保存, 一直到今天。
舞台特征
表演风格
梵剧不是彻底的代言体,在它的表演过程
中,角色常常会出现有代言体倒叙述人的变 换或者相反身份的互换,这表露了梵剧与史 诗和说唱艺术之间的联系痕迹。
由其表演的叙事特征决定,梵剧缺乏足够 环境状况、时空转移都是通过剧中人的叙
的布景与道具。它解决环境指示与背景转移 的方法是调动演员的叙事功能,并以身体语 言与之配合。 述实现的,而不用舞台写实手段。这使梵剧 表演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印度梵剧发展的第三期前半段的笈多王朝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
古代印度的“黄金时代”。对于公认为世界戏剧史和文学史上最伟 大的印度剧作家和诗人——释迦陀娑,就生活于这个时期。 戒日王时期(公元 590- 公元647 )的宫廷梵剧创作仍然非常兴盛,戒日 王本人就曾经写出著名的作品《龙喜记》,这势必促进了全国的梵 剧创作和演出活动。

迦犁陀娑 字。
在整个印度梵剧史上,迦犁陀娑无疑是一个最响亮的名
梵语中迦犁意为女神,陀娑为仆人,直译即为迦犁女神
的仆人,因而这不可能是一个真实的人名。
迦犁陀娑的作品极多,据说有41部,但是其中真伪陈杂。
一般确认属于他的作品有三部,《沙恭达罗》《优哩婆湿》 《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他的三部剧作都属于英雄史诗, 都以宫廷生活为背景,表现爱情主题,男主人公都是国王。
跋娑十三剧
跋娑的生平无具体史料佐证,甚至其生活
年代都无法确定。但由作品风格和题材选择 的特点估算,其生活的年代定于马鸣与首陀 罗迦之间,即公元2-3世纪。
跋娑十三剧 《惊梦记》《断股》等。
跋娑十三剧的题材内容,大多根据印度两
《 股》是古典梵剧里唯一的一部悲剧, 在美学上突破了梵剧的藩篱,以主人公的死 亡而告终。它独特的风格追求引起了人们的 注意。
人类文明史中诞生的第二个古老而成熟的戏剧样式是印度梵剧。 梵剧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而于公元前后最为繁盛,在公元12世纪
走向衰竭。也就是说,正当欧洲戏剧辗转摸索于中世纪的黑暗孔道 之时,印度梵剧接过了人类戏剧繁盛的旗帜,并将其继续高扬了 700年。
与古希腊和古罗马戏剧不同的是,印度梵剧在舞台形式上采取了歌舞与诗歌
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 英雄事迹和浪漫爱情故事改编而成,其他则 一般取自传说。

描写了胜利者难敌因慈悲饶恕敌人怖军,
却被对方偷袭打断双腿,但难敌依旧竭力劝 阻为自己报仇的大力罗摩,在嘱咐亲人们与 敌方般度族和解后,难敌死去并升入天国。
首陀罗迦和《小泥车》
在早期流传下来的印度梵剧作品中,成就

《 泥车》用宽广的社会画面、丰富的情节内容,为我们展示了印度古 代下层社会的生动图景,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剧中所宣扬的 积德行善、以德报怨、克己让人的道德情操,是印度传统道德观念的生动 体现。《小泥车》因此成为印度梵语文学的经典著作,在长久的历史中发 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对于后世梵剧创作的影响之大也是无法估量的。
主要剧作家及作品
公元前后,马鸣、跋娑、首陀罗迦等著名剧作家相继出现。他们流传至
今的作品,已是戏剧发展到相当成熟时期的产物了。
马鸣
马鸣是今天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梵剧作家,
约为公元1-2世纪时人,生活于贵霜帝国迦腻 色迦王时期。贵族出身的他接受了良好的教 育,在与一位著名佛教学者的辩论后皈依佛 门,后来被迦腻色迦王掳到宫廷成为御前诗 人。
梵剧的剧场有三种不同的平面形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又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氛围大中小三种不同的规格。
梵剧剧场的兴建有着严格的仪式程序,他透示了梵剧演出在当时
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最贵地位。与古希腊和古罗马利用地形建造的 大型露天剧场不同,它完全建造在平地上,而形成小巧玲珑的格局。 它的演出场地没有台子,低于观众座位,这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剧场 是一样的,但是它的观众厅建筑规模过小,致使每次观看演出的人 数很少,这种小型剧场充分考虑了歌唱效果的因素。
印度梵剧在形式原则上对史诗艺术的继承,
梵剧的Fra Baidu bibliotek展
梵剧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作四个时期,即
早期(前4-前1世纪) 成熟期 (公元 1-3 世纪), 以马鸣、婆娑、首陀 罗迦为代表。 鼎盛期 (公元 4-7 世纪), 以释迦陀娑、戒日王、 薄婆菩提为代表 。 衰落期(公元8-12世纪),以王顶为代表。
印度梵剧发展的第一期于民间阶段,没有剧本和剧作家的名字流
公元8世纪以后为第四期,梵剧进入衰落期。
梵剧衰落的原因:
地区性文化逐渐显现出强烈的个性,创作 对于梵剧形成支持的佛教在此期间的衰亡
也成为梵剧衰落的原因之一。
对于梵语的运用逐渐减少。而古典梵语文学 的写作逐渐走上形式化和僵化的道路,无法 与生机勃勃的地方语言相抗衡。
梵剧在这一时期基本上进入形式主义和模
在印度最早的文献集《梨俱吠陀》
(大约编
纂于公元前 1200- 公元前 1000 年 )里,已经出现了
十几处对话诗体,大约是祭仪中带有描写性 的场面用语,已经接近于戏剧的形式。
吠陀语和古梵语盛行的“吠陀时代”
(公
元前 15- 公元前 7 世纪) 之后,印度进入了奴隶制
国家的“史诗时代”(前 6 世纪 - 前 4 世纪), 产生了两大著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衍那》。 是构成它与古希腊戏剧区别的中介点。
印 度梵剧确立了艺演员表
演为中心,重视观众的审美 参与作用的戏剧观。 这与古 希腊、古罗马的以剧作家为 中心的戏剧观念完全不同, 演员永远是梵剧的决定性因 素。
印 度梵剧的表演具有浓郁
的指示性和象征性,演员可 以调动眼、眉、唇、手、臂、 腿、脚等身体部位,向观众 传递特定的信息。也就是说, 演员要表达某种意思,可以 通过特别的动作符号来传达, 而不是采用生活动作。
代表作 《 所行赞》《美难陀传》 《佛所行赞》描写释迦摩尼从诞生到涅槃的 全部过程。 《美难陀传》描写佛陀度化异母兄弟难陀的 故事。 历史地位

马鸣的叙事诗是印度古代叙事文学从史诗
阶段过渡到古典梵语叙事诗阶段的象征。
马鸣对印度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使
被人们称为“宫廷体”的梵文诗体普及化, 成为印度古典梵剧创作的先驱。他的戏剧作 品标志着印度梵剧的成熟。

历史地位
壹千多年以来,印度人民高
度赞扬迦犁陀娑的这部作品。 《沙恭达罗》曾被大量译为印 度各地方言,这使它的影响愈 加扩展。这部作品还于18世纪 传到欧洲,很快引起了强烈的 反响,从此欧洲人研究印度文 学的兴趣的的增强。
梵剧剧场 梵剧最初的动机是为了娱乐神明,它的演出是在神庙里进行的。
随着梵剧的逐步兴盛并成为大众化的表演艺术,专门化的演出场 所——剧场也就出现了。
结合的手段,形成一种写意性的戏剧样式,并创造性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舞台 表演程式。
它重在象征性的表现人生情境,但并不逼真的模仿生活现实。它的戏剧观念
也更直接地建立在对于舞台形式美的欣赏之上,而不过于追求戏剧与生活的接 近。
历史演变
梵剧的形成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戏剧一样,
印度梵剧也是从祭祀仪典发展而 来,由颂神歌曲和拟神行为逐渐 演变成为戏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