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5图1.6)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

★2.人口迁移分类(课本P8~9图1.8)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

三、美国的人口迁移(课本P10图1.10)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课本P12)

3.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地球上适合养多少人(课本P13)

★三、P14活动

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评估依据是耕地资源,因为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料。

2.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特别紧张.

3.改善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⑴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相对短缺;

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

⑶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补充)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2.集聚效应:(课本P18)理解

★3.常见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课本P19~20)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参看课本P22图

2.6)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课本P23图2.7,2.8)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课本P25~26)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课本P27~29图2.12,2.13)

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意义)

第三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课本P31~32图2.16,2.17)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

2.19) 2.逆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8)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6图

2.24)

2.

城市环境问题(课本P37图2.25)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2)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课本P42图 3.3)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 ★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课本P45~46图

3.9)

注意课本P42~43:立体农业、城郊农业(地价高低、单位面积产值、生产需水量、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地中海

农业、基塘农业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课本P47~48图 3.11)

★★二、商品谷物农业(课本P49~50图 3.14,3.15)

借鉴:兴修水利、休耕和轮作、农业科技研究、政策(免费推广)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课本P51~52图 3.16)

★★二、乳畜业(课本P52~54图 3.20,3.21)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过程(课本P58图4.1)

2.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课本P58图4.2)

二、工业区位选择(课本P59~60)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

★2.案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变化★3.社会、环境需求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课本P61图4.6)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课本P62~63)

1.工业联系

⑴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投入-产出)的联系

⑵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2.工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