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网络构建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5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Na 和H 2O 的反应2Na +2H 2O===2Na ++2OH -+H 2↑;②Na 在空气中燃烧2Na +O 2=====点燃Na 2O 2;③Na 2O 2和H 2O 的反应2Na 2O 2+2H 2O===4Na ++4OH -+O 2↑;④Na 2O 2和CO 2的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⑤向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OH -+CO 2===HCO -3;⑥将Na 2CO 3溶液与石灰乳混合CO 2-3+Ca(OH)2===CaCO 3↓+2OH -; ⑦向Na 2CO 3稀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CO 2-3+CO 2+H 2O===2HCO -3; ⑧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气体2Na ++CO 2-3+CO 2+H 2O===2NaHCO 3↓; ⑨将NaHCO 3溶液和NaOH 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HCO -3+OH -===CO 2-3+H 2O ; ⑩将NaHCO 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量混合HCO -3+Ca 2++OH -===CaCO 3↓+H 2O ; ⑪将NaHCO 3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2HCO -3+Ca 2++2OH -===CaCO 3↓+CO 2-3+2H 2O ; ⑫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 2O=====电解Cl 2↑+H 2↑+2OH -。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l和NaOH溶液的反应2Al+2OH-+2H2O===2AlO-2+3H2↑;②Al(OH)3和NaOH溶液的反应Al(OH)3+OH-===AlO-2+2H2O;③Al(OH)3和盐酸的反应Al(OH)3+3H+===Al3++3H2O;④Al2O3和NaOH的反应Al2O3+2OH-===2AlO-2+H2O;⑤Al2O3和盐酸的反应Al2O3+6H+===2Al3++3H2O;⑥NaAlO2和过量盐酸的反应AlO-2+4H+===Al3++2H2O;⑦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AlO-2+CO2+2H2O===Al(OH)3↓+HCO-3;⑧将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AlO-2+HCO-3+H2O===Al(OH)3↓+CO2-3;⑨将NaAlO2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3AlO-2+Al3++6H2O===4Al(OH)3↓;⑩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4OH-===AlO-2+2H2O;⑪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⑫将AlCl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Al3++3HCO-3===Al(OH)3↓+3CO2↑。
第25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落实与拓展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2.了解氮族元素磷、砷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
3.了解氧族元素硒、碲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考点一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再落实1.氯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Cl 2和NaOH 溶液的反应 Cl 2+2OH -===Cl -+ClO -+H 2O ; ②Cl 2和石灰乳的反应Cl 2+Ca(OH)2===Ca 2++Cl -+ClO -+H 2O ; ③把Cl 2通入Na 2SO 3溶液中Cl 2+SO 2-3+H 2O===SO 2-4+2H ++2Cl -;④将Cl 2和SO 2混合通入H 2O 中 SO 2+Cl 2+2H 2O===4H ++2Cl -+SO 2-4; ⑤将Cl 2通入氢硫酸溶液中 Cl 2+H 2S===S ↓+2H ++2Cl -; ⑥将浓盐酸和MnO 2混合加热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 ; ⑦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 2O=====电解Cl 2↑+H 2↑+2OH -; ⑧将浓盐酸与漂白液混合 Cl -+ClO -+2H +===Cl 2↑+H 2O ; ⑨向KMnO 4固体滴加浓盐酸2MnO -4+16H ++10Cl -===2Mn 2++5Cl 2↑+8H 2O ;○10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气体 Ca 2++2ClO -+CO 2+H 2O===CaCO 3↓+2HClO 。
2.硫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S 溶于热的烧碱溶液生成两种钠盐 3S +6OH -=====△2S 2-+SO 2-3+3H 2O ; ②把H 2S 气体通入CuSO 4溶液中 H 2S +Cu 2+===CuS ↓+2H +; ③Na 2S 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浑浊 2S 2-+O 2+2H 2O===2S ↓+4OH -; ④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2Cu +S=====点燃Cu 2S ; ⑤将SO 2气体通入氢硫酸中 SO 2+2H 2S===3S ↓+2H 2O ; ⑥把H 2S 气体通入FeCl 3溶液中 H 2S +2Fe 3+===S ↓+2Fe 2++2H +; ⑦SO 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SO 2+Ca 2++2OH -===CaSO 3↓+H 2O ; ⑧用足量氨水吸收SO 2尾气2NH 3·H 2O +SO 2===2NH +4+SO 2-3+H 2O ;⑨Cu 和浓硫酸的反应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10C 和浓硫酸的反应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⑪把浓H 2SO 4滴到Na 2SO 3固体上H 2SO 4(浓)+Na 2SO 3===Na 2SO 4+H 2O +SO 2↑。
例谈以知识树为载体的知识网络的构建知识网络的构建对知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生物知识学习,知识网络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复习阶段。
本文以实际教学为例,介绍了如何以知识树为载体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
标签:知识树知识网络构建高考生物考试大纲指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是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是能力考查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
高考怎么考查能力?有哪些重要概念?怎么才能理解?怎么構建知识网?如何引导学生以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去促进知识的整合?这些都是复习课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本文通过几个具体实例,让学生知过程、抓关键、探本质、比异同、建联系,构建知识树,搭建知识网络结构,在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性和有效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围绕核心概念,创设问题情境,构建知识树,促进对原有知识体系的整合和再认识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对同一类生物学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在理解重要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学核心概念是考纲所列的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生物学核心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对应考纲所列的知识内容“细胞的结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对应考纲所列的知识内容“遗传的分子基础、基本规律”;“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对应考纲所列的知识内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等。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本课程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以及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因而,抓住了生物学核心概念就等于抓住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脉,掌握了核心概念就等于掌握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精髓。
在高三复习中,根据考试范围与要求中所列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在主干知识中找出一个个核心概念,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构建一棵棵知识树,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体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能将主干知识结构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使零碎的知识点形成较为严密的结构体系,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文本解读新课程NEW CURRICULUMAP ·AC又AP =x +2,y -4,AB =10,5,AC =6,-3),即:y =4,显然A 也在线上,∴∠BAC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y =4.(2)和上面的解法一样,先求出∠ACB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在∠ACB 的平分线上任取异于C 的一点Q (x ,y ),则cos ∠QCA =cos ∠QCB ,即CQ ·CA CQ ·CB CQ ·CA CQ ·CB (x -4,y -1)·(-6,3)(-6)2+32√=(x -4,y -1)·(4,8)42+82√化简得:3x+y -13=0,显然C 也满足,故∠ACB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为3x+y -13=0;内切圆的圆心就是∠BAC 和∠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联立y =43x+y -13=0{,得△ABC 内切圆圆心为(3,4),半径为圆心到直线AB ∶x -2y +10=0的距离,∴r =3-8+105√=5√,故△ABC 的内切圆方程为(x -3)2+(y-4)2=5.对策:有向线段本身就是直线上的一段,其向量的坐标可用其起点、终点的坐标表示,因此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特别是直线部分保持着天然的联系.本文从平面向量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常见错误和难点部分进行了简要分析及对策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总结剖析难点,指导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张景中.绕来绕去的向量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广东省教育考试院.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编辑韩晓初中物理知识网络构建的几种形式纪浩(山东省新泰市东都镇初级中学)在物理教学中,每学完一章或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前,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或复习,构建系统知识网络,完善知识体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综合一、知识网络构建【答案】①化合物②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③提供液体环境④拟核⑤核膜⑥储能⑦生物膜⑧血液中脂质⑨钙和磷⑩催化、免疫、调节、运输11遗传信息12 纤维素和果胶13 一定的流动性14 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15主动运输16 选择透过性17细胞质基质18生物膜系统19核糖体形成对点训练1.细胞内的单糖都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解析】细胞内的单糖不都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如核糖和脱氧核糖,错误。
2.糖原、核酸、抗体与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解析】糖原、核酸、抗体与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其中糖原属于多糖、抗体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总之,抗体与酶都属于生物大分子,因此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正确。
3.ATP、磷脂、酶、脱氧核糖都含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解析】ATP、磷脂都含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含有的元素是C、H、O、N,脱氧核糖是单糖,其组成元素只有C、H、O,错误。
4.①维生素D②叶绿素a③酶④腺苷⑤ADP⑥吲哚乙酸都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解析】①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含有的元素为C、H、O,②叶绿素a所含的元素为C、H、O、N、Mg,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组成元素为C、H、O、N等元素,④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元素为C、H、O、N,⑤ADP即二磷酸腺苷,组成元素包括C、H、O、N、P,⑥吲哚乙酸即生长素,组成元素为C、H、O、N,错误。
5.淀粉、纤维素、肝糖原都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解析】纤维素不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A错误。
6.DNA和RNA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解析】DNA和RNA等有机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正确。
7.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解析】通过折叠加工可以形成各种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错误。
初中知识点整理中的知识网络构建在初中学习阶段,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有效地整合起来,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知识网络构建的重要性。
初中的各个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都有着各自丰富的知识体系。
如果只是孤立地记忆和理解每个知识点,很容易出现遗忘、混淆或者无法灵活运用的情况。
而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我们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点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那么,如何开始构建知识网络呢?第一步,我们需要对每个学科的教材进行系统的梳理。
以数学为例,我们可以按照章节的顺序,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分别整理出来。
在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每个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以及常见的题型。
对于语文,我们可以把字词、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等方面分别归类。
比如字词部分,可以按照音、形、义进行分类;阅读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总结各自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在梳理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物理学科中,力学部分的牛顿运动定律与功和能的关系紧密相关;在化学中,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与各种化学性质的变化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通过这样的关联,我们能够将看似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进而织成一张网。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知识网络,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工具。
思维导图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以中心主题为起点,向外发散出各个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知识模块。
通过线条、颜色和图形的运用,能够让知识网络更加清晰、生动。
另外,制作知识卡片也是不错的方法。
在卡片上写下一个知识点的关键信息,然后在背面写上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或者应用案例。
通过不断地翻阅和复习这些卡片,加深对知识网络的理解和记忆。
除了自己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学习资料和辅导书籍。
这些资料通常经过了专业的编辑和整理,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构建知识网络的思路和方法。
利用联结主义原理构建知识网络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利用联结主义原理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联结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记忆和学习是通过神经元之间建立的连接来实现的。
在知识网络的构建中,我们可以运用联结主义原理,通过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来增强学习效果和知识的存储与表达。
一、联结主义原理与知识网络的关系联结主义原理是一种模拟人脑学习和记忆机制的理论,它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增强或减弱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方式进行的。
与此类似,知识网络的构建也是通过建立不同知识元素之间的连接来实现的。
二、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1. 确定知识元素:首先需要确定构建知识网络所需的知识元素。
可以根据主题或领域的不同来选择相关的概念、理论、案例等作为知识元素。
2. 建立连接关系:在确定了知识元素后,我们需要通过联结主义原理来建立各个知识元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此过程:a. 相似性连接:将相似的知识元素进行连接,这样可以增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便于在学习和回忆时进行联想。
b. 因果关系连接:对于具有因果关系的知识元素,可以通过建立连接来强化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并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进行推理和思考。
c. 层次关系连接:将知识元素按照层次关系进行连接,即将基础概念与高级概念进行连接。
这样可以建立起一个有组织、有层次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联结主义原理在知识网络中的应用实例以英语学习为例,我们可以利用联结主义原理构建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知识网络。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知识元素:选择英语单词、短语、语法规则等作为知识元素。
2. 建立连接关系:根据联结主义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连接关系:a. 相似性连接:将同一个词性或相似意义的单词进行连接,以便在学习和记忆时进行联想。
b. 因果关系连接:将某个语法规则与它所涉及的例句进行连接,这样可以帮助理解该规则的用法和应用场景。
c. 层次关系连接:将单词按照词根、词缀等进行连接,有助于拓展词汇量和理解单词的构成方式。
化学高中知识网络构建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化学理解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和技巧;
2. 化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教学内容:
1. 化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和分类;
2. 化学知识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3. 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分组合作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化学知识网络图,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兴趣;
2. 探究:讨论化学知识的分类和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建化学知识网络;
3. 实践:分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化学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数据,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图;
4. 总结:让学生展示他们构建的化学知识网络图,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学资源:化学知识网络图、实验器材、学习资料等
评价方法:学生的课堂讨论表现、化学知识网络图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等。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完善和拓展他们构建的化学知识网络,同时可以探究更多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教学反思:通过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中的构建知识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是一项持续不断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和信息,我们需要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来加强学习效果。
知识网络是由各种知识点、概念和信息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探讨学习中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构建有效知识网络的方法。
一、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性1. 帮助知识的整合与迁移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整合和迁移知识。
当我们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或领域时,会面临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点。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当我们将一个新的知识点与已有的知识相连接时,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来探索和理解这个知识点。
这种多维度的学习方式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习效果。
3.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当我们面临复杂的问题时,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将问题拆解为多个相关的知识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构建有效知识网络的方法1. 理清知识的层次和关系构建知识网络的第一步是理清知识的层次和关系。
我们可以将知识点按照主题、分类或其他逻辑关系进行分组和归纳,然后在每个组内进一步建立知识的层次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知识的层次和关系,并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
2. 利用概念地图和思维导图概念地图和思维导图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常用工具。
概念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点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和整理思维的过程和思路,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
我们可以利用电脑软件或纸笔将知识点以概念地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
中国经济发展史知识梳理和认识作者:徐利霞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0年第12期一、知识网络构建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商业也不断走向繁荣。
但是,封建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使中国丧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2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为挽救危亡,清政府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而失败,但使中国近代化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在外商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最终陷入绝境。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的。
3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新篇章。
工业化的起步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地方,甚至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贫穷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民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朝着现代化大踏步前进。
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科能力增村学区中学杨立欣目前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许多老师在新授课的教学阶段,常常忽略引领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是近几年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是复习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是复习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课堂中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对于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知识网络的自主构建,有利于学生在自然回忆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将学过的旧知提取、再现,起到对原有知识的巩固、纠错、补漏的作用。
同时学生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进行自主梳理,整理出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使知识联点成网。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来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在学习,让知识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说我在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时沿着“学生自主通过学案复习回顾本单元三种重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形成每一种物质的知识线→通过对比分析三种重要物质在性质上的异同点,构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学科学习体系→通过区别CO和CO2的课堂练习使学生落实对知识间区别的理解→最后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在知识点和知识线的基础上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这样的知识脉络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行内化,从而形成了以知识主线为明显,活动主线为暗线的两条交相呼应的教学主线。
二、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认知程度以及学习喜好的不同,其在自主建构知识网络时使学生对知识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
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学生,淡化自己。
一方面课堂中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化学复习中让学生亲自去画一画、议一议、写一写,评一评,让学生建构具有学生自我个性特征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