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科幻小说大家——刘慈欣
- 格式:pdf
- 大小:876.31 KB
- 文档页数:1
流浪地球书简介概括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于2000年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人类利用科技手段推动地球迁移离开太阳系,躲避太阳的老化爆炸和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到达另一个恒星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小说主角刘培强是一名司机,他们搭乘着地球上的大型推进器“地球引擎”,将地球推向赤道处一个较安全的轨道,避免受到太阳光照和高温蒸发的威胁。
为了能够长期维持地球的运动,人类发射了无数的推进器和加速器,将它们安装在地球各处,配合推进,使地球顺利离开了太阳系。
然而,地球在逃离太阳系的过程中,发生了邪恶组织的反抗和一系列人为意外,导致地球引擎失灵又重新接近了太阳。
为了挽救灭绝的人类,刘培强和其他人决定用自己的生命献祭,重启地球引擎,让地球最终达到了目的地。
这篇小说体现了科技的力量和人类的拼搏精神,也带有深刻的思考。
在面对致命危机时,人类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
它成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也在文化层面上增强了人们对科学和未来的想象力。
2019年,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流浪地球》,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关注,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刘慈欣简介刘慈欣简介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市,山西阳泉人,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协副主席[1][2],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超新星纪元》、《三体》、《流浪地球》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叙事特征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
刘慈欣擅长将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
例如小说《流浪地球》,该作品综合了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题,地球因为太阳的毁灭而必须进行逃离太阳系的悲壮远征。
刘慈欣还擅长使用“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的手法,在作品中无限加快叙事的步伐,使读者的思维无法赶超作者的思维,并在叙事过程中留下大量的时间空缺,将未来发展呈现到读者面前的机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历史感。
如在《地火》、《吞噬者》和《梦之海》等小说中,密集化的叙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还增加读者对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感受,增加了读者对科学技术应付危机的信心。
人物与情感刘慈欣及其小说作品刘慈欣的小说继承了古典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规律,即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普通人,他们一定要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推向改变世界的精英舞台。
如在《光荣与梦想》中,主人公辛妮用生命的代价点燃了光荣和梦想。
作品中最为动人的部分是最后的马拉松比赛,作者运用回忆和现实交叉进行的方式,将主人公的精神力量推到极致。
在情感线索方面,刘慈欣与其他新生代作家的主要区别是,他从未将男女关系置于情感的中心位置(虽然他的男女情感写的细腻而成熟)。
当爱情与理想、国家发生冲突时,许多人物都选择了后者。
刘慈欣的文笔
刘慈欣是中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其文笔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文笔具有以下特点:
1.描述生动:刘慈欣的文笔描写细腻,能够将场景和人物描绘得生动形象,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2.情感真挚:刘慈欣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变化。
3.剧情紧凑:刘慈欣的作品结构紧凑,情节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十分吸引人。
4.语言简洁:刘慈欣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让人一目了然。
5.奇思妙想:刘慈欣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科技元素丰富,想象力独特,让读者眼前一亮,充满探索的好奇心。
总之,刘慈欣的文笔丰富多彩,生动深刻,情感真
挚,剧情紧凑,语言简洁,奇思妙想,使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和追捧。
刘慈欣作品集
刘慈欣,中国著名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代表作品《三体》更是风靡全球,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刘慈欣的一些重要作品,带您一窥他的文学世界。
1. 《三体》
《三体》是刘慈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科幻的
笔触描绘了人类与外星文明三体人的交流与对抗,以及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命运。
小说中充满了科幻的想象力和哲学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宇宙、文明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2. 《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是刘慈欣的另一部重要作品,讲述了一个惊险刺激的故事。
小说中,一群科学家团队在南极发现了一种神秘物质“球状闪电”,探索过程中发生了一
系列离奇事件,引发了一场超乎想象的冒险。
3. 《地球往事》
《地球往事》是刘慈欣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围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命运展开。
小说中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科技与社会,以及人类在面临外星文明入侵时的抗争与挣扎。
通过对人类的进化和历史的反思,小说探讨了文明的兴衰和人类的宿命。
刘慈欣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开拓了中国科幻文学的视野,
让读者在想象的世界里探寻未知的奥秘。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了科幻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也深深感受到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追求。
愿刘慈欣的作品能继续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勇往直前,探索未知的领域。
7年级语文下册-打印版
刘慈欣生平简介
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
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
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4年11月,出任电影《三体》的监制。
2015年8月23日,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2015年10月18日,凭借《三体》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并被授予特级华语科幻星云勋章,该等级勋章只有获得国际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作家有资格获取。
2016年3月,当选山西省作协副主席。
同月,以1000万元版税收入位列第十届作家榜第11位。
刘慈欣作品全集
刘慈欣,中国著名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
其作品以宏大的想象力、深刻的社会思考和独特的文笔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喜爱和高度评价。
本文将介绍刘慈欣的主要作品,包括代表作《三体》系列、《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等,带领读者一同探索这位科幻大师的文学世界。
《三体》系列
《三体》系列是刘慈欣最知名的作品,也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首部
小说《三体》以多重视角展开,讲述了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之间的恩怨纠葛。
小说中的三体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奇迹,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科幻体验。
《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是刘慈欣的另一部重要作品,讲述了一个神秘的球状闪电事件引
发的种种谜团和冒险故事。
小说中融合了科学、哲学和想象力,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维和创作风格。
《超新星纪元》
《超新星纪元》是刘慈欣的一部开创性作品,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宇宙世界,探
讨了人类与外星文明的相遇与交流。
小说中融合了科幻元素和社会思考,引发了读者对未来和宇宙的深思。
除了以上几部代表作之外,刘慈欣还有众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长篇作品,如
《恶胎》、《镜子》等,每一部作品都展现了他对科幻文学的热爱和创作激情。
总的来说,刘慈欣作品全集涵盖了科幻、哲学、社会议题等多个方面,引人入胜,思维奇妙,深受读者喜爱。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走进刘慈欣的文学世界,体验他独特的想象力和文学魅力。
(1)作者刘慈欣简介资料来源:网页摘录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
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2015年10月18日,凭借《三体》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并被授予特级华语科幻星云勋章,该等级勋章只有获得国际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作家有资格获取。
同时刘慈欣担任了由游族网络开发的三体游戏的云端架构师。
(2)对刘慈欣的评价资料来源:网页摘录刘慈欣是一个冷漠的宇宙观察者,冷酷的道德评判者,再加上一个冷静的思想者。
(科幻作家何夕评)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
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的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
正是这种激情,使他的世界灿烂银河之心。
这激情不仅体现在他建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抉择中。
刘慈欣作品学生版概括
刘慈欣是中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想象力、科学性和探讨人类命运的主题而闻名。
以下是刘慈欣的作品的一些概括:
《三体》系列:这是刘慈欣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外星文明三体人与地球文明之间的对抗和交流。
该系列作品在科幻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
《流浪地球》:这是一部关于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该作品融合了科学、冒险和人性的元素,形象地描绘了人类在面临灾难时的无尽勇气与智慧。
《球状闪电》:这是一部讲述天体物理学家和量子物理学家的故事,探讨了科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该作品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哲学意味,展示了刘慈欣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思考。
《朝闻道》:这是一部讲述超级计算机“死神”启动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的故事。
该作品提出了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的冲突、合作与共生的问题,引发了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之,刘慈欣的作品以其前瞻性、科学性和探讨人类命运的主题而受到广泛关注。
他的作品深入思考了科技与人性、文明与文化等课题,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思考。
科幻作家刘慈欣简介
刘慈欣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幻作家,出生于1963年。
他曾就职于中石油天津化工研究院,后辞职专注于写作。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更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流浪地球》等等。
其中,他的《三体》系列在国际上广受欢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2015年获得了雨果奖。
刘慈欣的作品风格独特,思路开阔,具有强烈的科学性和现代性,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为中国科幻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王”《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原本是一名深山“送电工”,那么,这位质朴的山西汉子,如何成为了“中国科幻小说之父”?《地心游记》打开兴趣之门刘慈欣1963年生于北京。
读小学时,因父亲被调到山西阳泉煤矿集团工作,他随家人来到矿区生活。
上三年级时,刘慈欣读到了一本比苏联小说、莎士比亚著作更令他兴奋的书——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备受震撼,从此他对科幻小说痴迷不已。
刘慈欣上初一时,中国科幻进入黄金时代,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书出版,引起轰动,他喜欢的凡尔纳作品系列也相继出版,“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
”那时的科幻市场尽管繁荣,但书的总量仍然有限,“全国就那么几家科普杂志、出版社在出长篇小说,每出一部你到书店都能看见,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全都看过。
”刘慈欣说。
1985年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后,刘慈欣被分配到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计算机室工作,每天上下班,从宿舍区到办公区,两点一线。
偏僻的矿区小镇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事们大多熱衷于聊天和打牌。
刘慈欣不打牌,也很少聊天。
他常常在下班后坐在院子里的一把躺椅上,目送秋风春雨,惯看夏花冬月。
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刘慈欣把想象投射到数万光年以外的浩渺太空,灵感的火花不经意间就冒了出来。
大山中缔造“科幻王国”在这个闭塞、落寞,却处处回荡着历史韵味的大山中,刘慈欣对科幻文学愈发痴迷,没有好的科幻小说可看,他索性用笔构筑自己的科幻王国!《宇宙塌缩》和《微观尽头》,是这位科幻迷参加工作之初的两篇试手之作,虽然语言略显生涩,描写也较粗糙,但已蕴藏着他后来气魄大、悬念足的小说风格。
短篇写得不过瘾,刘慈欣又写起了长篇。
1989年,他完成了《中国2185》,两年后又写出了《超新星纪元》。
但由于当时科幻文学的大环境一片寒冬,他的《超新星纪元》等作品相继投了几家出版社,得到的回复都一样:书稿很不错,但出不了。
直到1999年,刘慈欣见科幻文学在国内已经出现“冰雪消融”的解冻现象,便从自己写的作品中遴选了5篇,打印出来投给《科幻世界》杂志。
刘慈欣乡村教师故事简介刘慈欣是中国著名作家,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科幻作品《三体》系列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
然而,除了科幻作品,刘慈欣也以其温馨感人的乡村教师故事而深受读者喜爱。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系列故事是他在创作《三体》之前的作品,这些故事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在中国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普通教师的故事。
这些故事以平凡的人物和简单的情节展示了乡村教师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教育事业的真情和乡村孩子们与艰难环境下的奋斗精神。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故乡的天空》。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主人公李涛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乡村教师。
他面临许多困难,包括教学条件的恶劣、学生家庭背景的艰难、以及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
然而,我们看到了李涛用他的热情和才华逐渐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令人产生共鸣。
另一个知名的作品是《地球暖化》。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由于气候变化而受到严重影响的农村,主人公小明是一位乡村教师。
小明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村里的农民们普及了有关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知识,引起了村民们的共鸣。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小的教师的角色,呼吁大家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并做出应对。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故事以他对乡村教育的深情,揭示了教育事业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些故事中,他展现了真实的农村教育现状,呼吁大家关注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问题,并提倡公平教育。
故事中的乡村教师们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的坚守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刘慈欣用文字描绘了乡村教师们对学生的爱与关怀,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持续奋斗的精神。
总之,刘慈欣的乡村教师故事通过真实的情节和感人的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力量的乡村教育世界。
这些故事不仅呼吁社会关注乡村教育问题,更展示了教师们坚守教育事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
刘慈欣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温暖的文字,为教育事业添上了一抹光亮,让读者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意义。
刘慈欣作品名言名句刘慈欣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科幻小说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科幻故事的呈现,更是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科技发展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经典的名言和名句,这些语句深入人心,启发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本文将介绍一些刘慈欣作品中的名言名句,带领读者一同感受其中的智慧与深意。
一、《三体》系列1. “宇宙是个巨大的超算,这个超算是在自我修复。
”这句话出自《三体》系列中的《死神永生》,通过宇宙超算的概念,刘慈欣强调了宇宙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进一步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思索。
2. “世界上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过客,一类是留下的人。
”这句话出自《三体》系列中的《黑暗森林》,突出了人类在面临未知和挑战时的两种选择,进一步暗示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巨大责任。
二、《流浪地球》1. "困难总是正等着你去解决,没有人会替你分担,无论你多无助,困难始终存在。
你赶不走困难,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困难,把困难化为你前进路上的一道阶梯。
"这句话出自《流浪地球》中,充满了对困难和挑战的思考和理解。
刘慈欣通过这句话,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勇气和决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
2. “地球,这个曾经拥有2500万亿人的坟墓,它的意义远超于个体回忆,远超于历史长河。
”这句话凸显了《流浪地球》中地球的深邃象征意义,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更是承载了人类记忆和文明的基石。
三、其他作品1. “悲剧,不是大雨倾盆,而是阴沉的天气无休无止。
”这句话出自短篇小说《时差》,通过悲剧的特征描绘了一种沉重而无休止的心情,让人深思人生的无常和遭遇。
2. “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一种方法。
”这句话出自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中,强调了科学的本质和方法论。
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人们探索真理的一种方式,鼓励读者在面对科学和未知时保持思辨和探索的精神。
刘慈欣作品中的这些名言名句,透露出对人类命运、科技发展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刘慈欣人物传记2000字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毫无疑问地成了“现象级”影片,当人们对《流浪地球》热烈地评头论足时,刘慈欣的名字则再一次闪耀起来。
这个曾经的寂寞少年,怎么就脑洞大开,驰骋于浩渺的宇宙?连续八年斩获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的纪录是刘慈欣创下的,他被誉为“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他在不惑之年创作的《三体》系列三部曲,被评论界一致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有评论称,“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的科幻小说提升到世界级的水平”。
一位铁杆科幻迷则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他对刘慈欣的由衷膜拜。
他说,《三体》问世之后,世界上的人将分为三种:没看过《三体》的;看过《三体1》《三体2》而没看过《三体3》的;看过《三体3》的。
刘慈欣用科幻作品迷倒了无数人,他使沉寂了数十年的中国科幻文学再次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人们说当代中国科幻已进入“刘慈欣时代”或“三体纪元时代”。
一、科幻的种子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与一般人印象中知名作家大都生活在通都大邑不同,刘慈欣一直工作在群山环抱中的山西省娘子关发电厂,是位计算机工程师。
与他的作品展现的奇特丰富的想象力不同,他的人生经历可谓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或者明显的沟沟坎坎。
刘慈欣原籍河南省罗山县,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当时他父亲是北京煤炭设计院的干部,母亲是一名复员军人。
“文革”爆发后,受叔父曾参加过国民党军队的“历史问题”牵连,他全家被赶出北京,下放到山西阳泉一家煤矿,父亲做矿工,母亲当小学教师。
从此,刘慈欣一家就成了地道的山西人。
刘慈欣在一所矿山学校上了小学、初中,“文革”结束后考入山西省重点中学阳泉一中。
在中学时代,刘慈欣的文科理科课程都属于中上水平,并不是明显拔尖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没有受到过过多的关注。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一所普通的理工科院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读的是水电工程专业。
追溯刘慈欣爱上科幻文学的源头,当是那本父亲从北京带回来的凡尔纳著的《地心游记》。
高考阅读备考之人人物素材篇——刘慈欣编写人:高三语文组时间:2017.1.29我尊重那些具有超凡力量的人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记者:你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除了阿瑟·克拉克和奥威尔这样的“科幻作家”,还特别提到了王蒙的《青春万岁》,很少有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十七年”文学(1949-1966)如此怀有感情,能具体谈谈你对这本小说的看法吗?这本书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刘慈欣:这部小说对我的影响确实十分大。
首先跟我的年龄有关系,因为《青春万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50年代的“青春文学”,和现在的“青春文学”不一样,有一种很单纯的理想主义。
这些东西其实与科幻共通—都是很纯的理想主义,充满了50年代那种阳光感。
这本书在80年代还拍过电影,我看了好几回,我以后的作品也受到这本书影响。
不过王蒙对我的影响,就这一本书,他自己对这本书评价也不高。
记者:你童年或者少年的阅读,都是由哪些作品组成的?刘慈欣:我们小时候谈不上阅读,“文革”时期,能看的书很少,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就那么几部,文学杂志也几乎没有,书的数量是很少的。
80年代《第三次浪潮》《大趋势》都是看过的,现在看来,这些书的预言都是过时的。
记者:对大多数人来说青春是一个硝烟不断的叛逆时期。
你做过的最危险的事情是什么?刘慈欣:危险的事情肯定是有,像我们山西的煤矿,矿上的情况很危险,你在那些孩子们中间,会接触很多暴力的东西,但这并不是我所独有的,每个孩子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比如打群架。
那会儿生活条件限制,很少有孩子能有玩具,都是自己制作,那些玩具都是相当危险的,那个时候流行制作火枪、弹弓,像这些东西男孩子都是随身携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