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3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联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2. 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3. 掌握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其相关技术;4. 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数据表示方式;5. 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6. 了解计算机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7. 熟悉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和指令执行过程;8.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组成与发展历程1.1 计算机组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2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历史演变1.3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技术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2.1 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与体系结构2.2 存储程序与指令执行过程2.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优缺点与应用3.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3.1 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2 存储器的类型、层次结构与访问方式3.3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接口技术4. 数据表示与运算4.1 数字系统和编码方式4.2 二进制运算与逻辑电路4.3 浮点数表示和运算5. 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1 指令系统的概念和分类5.2 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5.3 指令的执行和流水线技术6. 计算机性能评价与优化6.1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6.2 程序和算法的性能优化6.3 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处理与分布式计算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点;2. 实践: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学术研讨等形式,促使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综合素质;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I/O)以及总线等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机硬件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如下:1、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I/O设备和总线等。
2、掌握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表示和运算方法,包括二进制数的表示、算术逻辑运算、机器指令等。
3、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中控制信号的产生和传递机制,包括时序、指令流程、异常处理等。
4、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设计和评估方法,包括速度计频、吞吐量、响应时间等。
5、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设计、操作系统设计、I/O接口设计等。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定义、分类、硬件组成等。
2、CPU的基本原理:包括CPU的组织结构、指令周期、时序等。
3、内存的基本原理:包括内存的组织结构、存储器的扩展、内存的控制等。
4、I/O设备的基本原理:包括I/O设备的组织结构、I/O控制方式等。
5、总线的基本原理:包括总线的组织结构、总线的通信协议等。
6、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设计和评估:包括计算机系统的速度计频、吞吐量、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的设计和评估方法。
7、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操作系统设计、I/O 接口设计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组织的内部工作机制。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硬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实际应用和设计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掌握各种计算机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为后续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2)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3)熟悉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及总线系统;(4)学会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2.2 计算机指令系统(1)指令的分类和格式;(2)寻址方式;(3)指令的执行过程。
2.3 中央处理器(CPU)(1)CPU的结构和功能;(2)流水线技术;(3)多核处理器。
2.4 存储器层次结构(1)存储器概述;(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只读存储器(ROM);(4)缓存(Cache)和虚拟存储器。
2.5 输入输出系统(1)输入输出设备;(2)中断和DMA方式;(3)总线系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验证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4.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2 辅助资料包括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5.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学术网站、论坛,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应用成果。
计算机组成原理谭志虎一、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和原理。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指令系统和微操作等知识。
本文将以谭志虎老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重点,介绍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工作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和组成部分的功能介绍;2.计算机硬件组成: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3.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指令集体系结构;4.计算机的微操作和控制信号;5.计算机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方式。
谭志虎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赞誉。
他将复杂的计算机原理和概念进行拆解,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演示,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个学习方法的建议:1.预习在上课之前,我们应该提前预习相关的教材和课件。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有利于跟上老师的讲解。
预习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案例,理解概念和原理,形成自己的认识。
2.课堂互动上课期间,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自己的思维。
3.实践和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学习期间,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实践和实验,亲自动手去操作计算机系统,搭建硬件环境等。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4.复习与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复习和总结所学内容。
复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清华101课程刘卫东计算机组成原理清华101课程刘卫东: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刘卫东教授主讲,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在硬件方面,计算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在软件方面,计算机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应用软件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为后续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数字电路中的逻辑门和逻辑电路。
数字逻辑通过逻辑门的组合和连接来实现各种逻辑功能,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数字系统是由数字电路组成的系统,它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
三、指令系统与计算机体系结构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它规定了计算机硬件能够执行的指令集。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介绍了指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
四、存储器与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介绍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
存储器层次结构是计算机中不同速度和容量的存储器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结构,它既满足了高速存储的需求,又满足了大容量存储的需求。
五、总线与输入输出系统总线是计算机中各种功能模块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控制的通道。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介绍了总线的分类和总线的基本原理。
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它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执行计算机指令的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介绍了中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的执行流程、寄存器的设计和控制器的设计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包括计算机历史发展、指令系统、CPU设计、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总线结构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体系结构。
3.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常见指令的执行过程。
4.熟悉CPU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设计简单的CPU。
5.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原理,熟悉常见的存储器技术。
6.了解输入输出系统的原理和常见的接口技术。
7.掌握计算机总线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三、课程具体内容及教学安排1.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2周)-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CISC和RISC指令集架构2.指令系统设计与实现(3周)-指令系统的基本要求-ISA的设计原则-MIPS指令系统设计与实现3.CPU设计与实现(4周)-CPU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单周期CPU与多周期CPU的设计比较4.存储器层次结构(3周)-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映射方式- Cache的设计原理和优化策略5.输入输出系统(2周)-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与设计-DMA和中断的处理机制6.总线结构(2周)-总线的分类和特点-总线的时序与仲裁机制-PCI和PCIe总线的基本原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3.讨论与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汇报,共同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问题。
4.相关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材和参考书教材:参考书:1.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原书第4版)(Patterson和Hennessy编著)2.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英文版)(David A. Patterson和John L. Hennessy编著)3.《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其实践》(胡伟编著)六、评分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组成及其内部运行原理。
本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硬件组成、指令系统结构、处理器设计与实现、存储器层次结构、I/O系统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与优化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与组成部件,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2. 掌握指令系统设计与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 理解处理器的主要功能与运行原理,能够进行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4. 理解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高速缓存、虚拟存储器等相关概念与技术;5. 了解计算机的I/O系统、总线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课程大纲与内容安排1. 第一章:引言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3 计算机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2.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组成2.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2.2 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与功能 2.3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与分类2.4 输入输出设备与接口控制器2.5 总线与主板3. 第三章:指令系统结构3.1 指令的格式与编码方式3.2 寻址方式与寻址模式3.3 指令的执行过程与流水线技术4. 第四章:处理器设计与实现4.1 单周期与多周期处理器设计4.2 流水线处理器设计与优化4.3 异常处理与中断机制5. 第五章:存储器层次结构5.1 存储器的分类与特性5.2 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与替换策略5.3 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实现6. 第六章:I/O系统6.1 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6.2 I/O接口与设备控制器6.3 DMA技术与中断处理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本课程以理论授课、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等形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作业、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
(Princip1esofComputerComposotion)
总学时:72学时理论:60学时实验(上机、实习等):12学时
学分:4.5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从课程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各大部件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学生将来设计制造、调试维修及计算机应用与各个领域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实践性,同时还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重认真完成实验与作业,贯彻“厚基础重能力”的方针,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的各大部件组成结构、基本运算方法、工作原理及分析设计方法。
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从而形成较完整的计算机及系统的概念。
先修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或《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材:
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教学介考书
[1]白宗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编2008
[2]莫正坤.《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号:
课程名:计算机组成原理
英文名:Structured Computer Organization
课程定位: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及将各部件连接成整机的方法,建立CPU级和硬件系统级的整机概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析、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该课程是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重要先修基础。
课程定位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工学信息类学科。
先导课程:信息技术导论、数字逻辑设计、电路分析
后续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微机系统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等
课程规划: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及将各部件连接成整机的方法,强调建立CPU级和硬件系统级的整机概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析、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课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进行讲授:(1)重点讲解简单、完整、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制。
(2)适当说明当前国内外流行的最新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3)介绍当前国内外计算机组成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应用趋势。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完成指定的实验教学题目,在实验
中通过动手,促进动脑,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各大部件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流向和控制的时序。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设计、调试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课程知识体系
教材: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本书共分12章,第1章~第10章主要论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结构。
内容包括数制和码制,基本逻辑部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系统和输人输出(I/O)系统等。
并注意与当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例如在书中讨论了流水线组织、二级cache、DRAM组织的进展、系统总线和外设接口等。
第11章全面介绍了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诸如微机、便携机、PDA、工作站/ 服务器、多媒体、并行多处理机和计算机网络等。
第12章简单介绍了计算机的硬件设计方法
资源:
参考教材:
1、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2、计算机组成原理教程张新荣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2年7月十五规
划教材
3、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王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4、Computer Organiza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Performange (美)斯托林斯(Stallings,W.)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第五版
参考网站:
《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网站链接
1、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网站
/
2、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网站
/gongxue/jisuanjizuchengyuanli/index.htm
3、南京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网站
/jpkc2007/jsjzcyl/index.htm
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网站
/computer/zcyl/dzkjdx/
《计算机组成原理》参考资料网站
1.Intel 处理器
/
2.Intel 硬件开发资源
/sites/developer/index.htm
3.Intel 下载资源
/scripts-df-external/Support_Intel.aspx 4.IBM 硬件资源
/products/us/
5.MIPS处理器
/
6.AMD处理器
/u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