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8

试卷代号:8884/6318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卷(开卷)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从功能上来说,社会群体是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集合体。

2.古典科学组织理论主要侧重对静态组织结构的研究,重视组织经济效率的协调,认为组织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械性系统。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

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5.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概念。

6.马克思主义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

7.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

8.对越轨的分析,生物学的观点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学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

2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格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即人对社会环境的态

度和行为的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观念、态度、习惯等;二是__________________,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初级群体

2.社会流动

三、判断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24分)

1.并非任何社会控制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促进作用。

2.表意运动的特点就是带有很强的政治性。

3.恐慌发生在现代社会的频度要比传统社会高。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初级群体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有哪些?

3 / 8

2.简述韦伯社会分层的标准。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结构?

4 / 8

2.论述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试卷代号:8884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5 / 8

社会学概论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8分)

1.工具性情感性2.计划控制

3.产权调节方式4.社会关系

5.《实证哲学教程》6.生活资料占有7.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带有明显的内生性

8.人的生理特征与越轨行为的联系人的心理因素对越轨的影响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在越轨中的作用9.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10.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它是指成员间有着面对面的直接的交往,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较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过程。

三、判断题(每题8分,共24分)

1.正确。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存在负功能。表现于:僵化的社会控制模式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会产生和扩大社会矛盾;片面的社会控制会妨碍上的发展。

2.错误。表意运动较少带有政治色彩,不具有政治性。几乎不直接触机社会结构,而着重的是运动参与者的内心变革,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塑造出新的个性。

3.正确。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各部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依赖越来越深化的体系,某一部分出现危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部分;而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压力和焦虑又比过去多,加上现代信息传递手段的发达,种种因素使现代人神经较脆弱,容易出现恐慌。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答案要点:(1)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2)初级群体可以被看作是上的雏形;(3)初级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所谓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

韦伯认为,这三个标准虽然有时是互相联系,甚至是互相重叠的,但它们之间并不能完全等同或互相代替。其中的任何一个标准都可以独立作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一个原则,财产差别产生阶级,威望差别产生身份群体,权力差别产生政党。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改革开放前,中国内地建立起的是一个总体性社会,即一种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垄断,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个中心高度重叠,国家政权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总体性社会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第一,国家对大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垄断。第二,社会政治结构的横向分化程度很低,政

6 / 8

治中心、经济中心、意识形态中心高度重叠。第三,从纵向角度看,过去的“国家一民间

精英一民众”的三层结构变为“国家一民众”的二层结构。精英的位置不再存在,国家直

接面对民众。

上述结构性质决定了总体性社会的一系列特征:①社会动员能力极强。②社会缺乏中间阶层的作用。③社会秩序完全依赖于国家控制的力度。④社会自治和自组织能力差,中间组织不发达,控制系统不完善。⑤全部社会生活呈政治化、行政化趋向。⑥共振效应明显,任何局部性的矛盾或紧张状态都蕴含着全局性危机。⑦社会中身份制盛行,赞助式流动转变为指令性流动,结构僵硬。⑧总体性意识形态同时承担社会整合和工具理性的双重功能,功能要求的矛盾性,产生了一种互相削弱的效应。⑨缺少自下而上的沟通。换言之,总体性社会是一种社会高度一体化,整个社会生活几乎完全依靠国家机器驱动的社会。

这样的社会体制,显然有利于解决1949年前后中国所面对的以政治解体和社会解组并存为特征的总体性危机,并适应了早期的以扩大规模为基本内容的外延型工业化的需求。然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弊端也由此而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这种体制已经到了必须加以改革的时候了。

2.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与农村的生活方式相比,都市的生活方式具

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生活丰富而复杂。农村社区的生活是比较简单、单调的,而城市社区的生活则较为

丰富、复杂,特别是非物质生活的比重要比农村大得多。

⑵生活的节奏快,精确性要求高。在农村社区中,农业生产劳动是依据自然条件、气

候、季节而确定的,这些自然条件的变化是很慢的,反映到生活上,是一种缓慢的调子。

相反,在城市中,由于人们主要从事的是工业生产,人们的劳动和生活节奏必须与机器运

行的节奏相一致,时间是按小时、刻、分来计算的,并且要严格遵守。城市的生活节奏要

比农村快得多,而精确性的要求也要高得多。

⑶交往上的表面化与事本主义。在农村社区中,地广人稀,村落的规模又很小,因此,一

个人每天与之进行人际交往的人是极为有限的。这极为有限的几个人,往往又是由血缘和

地缘的纽带而联结起来的,他们之间互相熟悉,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在城市中,由于人

口密度大,生活复杂,一个人每天要同无数的人打交道,进行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往往是

片面的,就事论事的。

⑷文化的异质性。在农村中,文化基本上是同质性的。在城市中,不同的人们有着不

同的文化。虽是住在同一条街道,同一栋楼房,或是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其文化的差异却

可能是很大的。

⑸个人的自主性强。在农村社区中,生活简单而单调。在这种简单的社会生活中,人

们的社会行为大部分是一种传统性的行为。在城市中,由于人们的生活复杂而多变,靠一

些简单、固定的传统行为规范去指导人们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城市中占主导地

位的已不再是传统行为,而是一种理性行为。这就要求人们要善于思考,善于独立地进行

判断和选择,如果没有种自主的能力,就不能适应城市生活。

(注:论述题要点需要展开论述,可以视考生对要点展开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