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滑动摩擦力
- 格式:doc
- 大小:67.37 KB
- 文档页数:4
3.3 摩 擦 力【【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掌握求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会运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与什么有关。
【【重重点点难难点点】】1.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2.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教教学学方方法法】】观察、演示、总结【【教教学学用用具具】】木刷、木块、测力计【【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弹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又分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静摩擦力产生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且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保持相对静止的接触面之间。
(1)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有正压力(弹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
4、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 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刚要运动时的外力。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一般情况下认为它们相等。
4、静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总等于沿接触面方向物体受到的外力,而与压力无关。
0<f ≤f max三、滑动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有正压力(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示范教案3 摩擦力整体设计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力学的一个难点在于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在三种性质力的学习中,摩擦力的概念的建立和方向的判断是难点,教材中分别介绍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以探究静摩擦力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实验探究、分析结论并与生活经验的差别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冲突”中激发灵感、接受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教材的“说一说”部分加入了传送带和轮胎的插图.虽然滚动摩擦不作为重点内容,但在“做一做”部分设计了一个拆卸自行车轴承的实验,加深了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这一理论,同时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设计思想1.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重点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原因.2.对于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进行讲解.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注意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的大小.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方向,知道它大小变化的范围.(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并且知道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3)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4)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2)通过课堂小折纸实验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对比,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3)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利用实验和生活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砝码(2~3个)、木板、木块、白纸、玻璃、毛巾、轴承得出结论: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表明:物体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学生分析得到结论.实验:学生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组同学研究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压力F N滑动摩擦力F另一组研究接触面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材料白纸玻璃毛巾滑动摩擦力F做实验通过读数确实可以看到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看表: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阅读教材的分析与解答在激烈的都灵冬奥会冰上比赛当中,运动员滑倒的现象很多.对很多人来说,冰面上非常“滑”是常识,但冰面为什么那么滑呢?传统的解释是,压力或者摩擦力让冰面表层产生一层水,这层水起到润滑作用;但最新的解释是,当温度在-22 ℃以上时,冰的表面上始终有薄薄的一层永远不会凝固的水,这是冰的特性,与外力无关.当温度降到-22 ℃以下时,冰面的平滑性能开始大大下降.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具有润滑功能的薄水层几乎消失,冰面的平滑性也就显著降低,其平滑性和其他固体没有什么不同了.冰面最上层有永久的薄水层,这是冰的特性,即使摩擦力没有做功产生热量,冰面也依旧是滑的.雨天行车对轮胎的要求也要提高.虽然一般情况下胎纹的报废深度是1.6毫米,但雨季用胎,绝不能少于2至3毫米,最好在4毫米以上.有人认为把胎压降低一些,能使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面积增大,进而增大附着力.其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汽车在雨中刹车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大的力量把轮胎与路面间的雨水排开,汽车才能平稳停住.轮胎里的气体少了,与地面接触面积虽然增加了,动摩擦因数也跟着有所增大,但这种增加十分有限.而轮胎的触地面积大了,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强减小,刹车时力量减弱,不能很快将轮胎与地面间的雨水排干净,致使剩下的点滴雨水像润滑剂一样,促使汽车滑行更长的距离.胎压过低是会加剧打滑程度的.反而增加胎压,制动会好一点,故在雨天保持较高的胎压才比较安全.习题详解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3.答案:35 N 30 N 0.3 20 N设计点评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来突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思考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基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模式进行.备课资料一、摩擦力知识点精析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其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因此有的同学会以为摩擦力只能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不可能成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动力.其实不是这样,如人向前行走,脚有向后趴地的动作,所以脚所受的摩擦力是向前的,与人的运动方向一致,这是推动人体向前移动的动力;又如图,A、B两物块分别以此v1、v2的速度向右运动,当v1<v2时,则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与其运动向右的方向一致,是动力,若当v1>v2时,则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其向右的运动方向一致,摩擦力对B是动力.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可以用图所示的情况来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假定图中水平力F由零逐渐增大到10 N 时,物体才开始发生运动,显然,当F=0、1 N、2 N……8 N、9 N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与F的大小对应相等,可见静摩擦力的大小有如下特征:(1)静摩擦力的大小总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力)大小相等,且静摩擦力随此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力)的增大而增大;(2)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应注意不能机械地套用f=μN来求静摩擦力,例如上述例子的物块对水平面的正压力并没有变化,而静摩擦力却有多个可能值.二、小议摩擦力在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着摩擦.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摩擦呢?当太阳重又点亮一个新的黎明,你睁开双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间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却全然不知.接着,你撩开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过来靠的是它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如果这力消失了,即使你勉强将衣服揽在怀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将它穿到身上,因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纽扣一个都甭想扣上,姑娘的裙带是永远系不住的.穿好衣服蹬上鞋子,你迈步走向洗漱间.这时,鞋子与地面及鞋子与脚之间都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你稳步前进.接下来牙刷又利用它与牙齿之间的滑动摩擦帮你除去牙垢.我们口腔中的牙齿根据功能可分成切牙、磨牙、尖牙等不同种类.其中磨牙(口腔里侧偏乎的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认为食物是被压碎的,这纯属错误,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咀嚼动作体会一下.这使我们马上意识到一个正常的人用餐是离不开磨牙的,而磨牙的工作是离不开摩擦力的.完成上述事情之后,你可能去上学或去上班.当你登上自行车时,你可曾知道,它的后轮是主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起动力作用;而其前轮则是从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后的,起阻力作用.当你拐弯时千万要减速慢行,因为拐弯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因为这种摩擦力是有限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故车速也是有限的.如果地面上有冰雪,更要注意,因为这时摩擦力是很小的,弄不好会人仰车翻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你想刹车,千万不要误认为只有轧皮与车轮之间才有摩擦力.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也起制动作用.如果你在机关、学校工作或学习;那么写字和画图时常用铅笔和圆珠笔.用铅笔时,“铅”是靠纸将其磨掉而在纸上留下径迹的;圆珠笔笔端的“圆珠”只有受到纸的摩擦力才会转动,从而把油墨引出来,留下印迹.在特别光滑的纸面如油纸上是无法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如果你在工厂、仓库或码头上工作,那么传送带该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了.正是传送带给了物体一个静摩擦力,才使物体随其所动,达到传送的目的,如果失去此力,就会只是皮带走,不见物体动,即原地打滑.你知道砂轮、砂纸、砂布都是做什么的?它们都是专门制造摩擦的.如果你做的是金属器件的抛光工作或油漆工作,你肯定离不开它们.如果你是车工,会发现车刀工作一段时间就变热了.这是因为车刀与工件之间产生了摩擦力,木工也会发现锯子或钻头工作一段时间变热的现象,这也是它们与木料之间产生了摩擦所致.劳累了一天,你可能打算痛痛快快地洗一个热水澡.当拿起搓澡巾时,你会想到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吗?它也是为了和你的皮肤产生一点不可忽视的摩擦啊!当你上床脱去毛衣时,会听到“霹、啪”的轻响,有时还刺疼了你的皮肤.这是因为毛线之间摩擦产生了静电的原因.接着,你将合上双眼酣然入梦,这样你的眼球与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如此看来,摩擦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当中,离不开,甩不掉.它有时十分可爱,有时又相当讨厌.我们应当经常观察它、研究它、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很好地驾驭它.。
3.3摩擦力同步练习1.关于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平行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解析】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即弹力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B对。
但是有弹力并不一定有摩擦力,A不符合题意。
滑动摩擦力 蘀 ,大小与弹力成正比,但是静摩擦力 ,大小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C不符合题意。
没有弹力即没有摩擦力D不符合题意。
【答案】B2.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D.如果有摩擦力,则不一定有弹力【解析】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相互挤压有形变,故A不合题意;如果相互接触的两物体有弹力,但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一定没有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有弹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故C合题意,D不合题意。
【答案】C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5kg,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的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取10m/s2)()A.10N,向右B.10N,向左C.30N,向右D.20N,向左【解析】根据f=μF N=0.4×50N=20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为水平向左.【答案】D。
4.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均跟正压力有关B.静摩擦力跟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大小有关C.正压力增大,静摩擦力有可能不变D.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解析】只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与压力成正比,A不符合题意;由平衡条件可知,静摩擦力跟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大小有关,B符合题意;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静摩擦力有可能不变,比如:被压在竖直面的物体,C符合题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D不符合题意。
3.3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班级:组别:姓名:时间2013/12/05 编制:
【情境导入】
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为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
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学习重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学习难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自主学习】
P58-60
【学习过程】
滑动摩擦力
(看教材57页相关内容,列举生活中存在滑动摩擦力的实例,完成下列问题)
1、说一说: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2、总结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小组可以讨论完成)
3、如何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小组可以讨论完成)
4、(阅读教材59页例题,先自己做,然后和书上的答案对比一下)总结解题思路:
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展示提示】
1、判断下列各情况下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滑动摩擦力可以提供动力吗?(小组可以讨论完成,可举例说明)
3、(小组可以讨论完成)滑动摩擦力大小于哪些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计算公式?(要能说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v v
【堂清训练】
1.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只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B.只与物体之间压力大小有关
C.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D.与接触面面积及运动速度有关
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质量为20kg,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同时受到一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 的力的作用。
已知此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则此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10N,方向向右
B.1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
D.20N,方向向左
3.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下列关于摩擦力和动摩擦因数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两接触面间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B、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C、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
D、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动摩擦力和
正压力无关
5.关于摩擦力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成正比
B、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F N
C、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与该物体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水平桌面上,重200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最大静摩擦力为32N,当依次用15N、30N、60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
A.15N、30N、20N
B.0N、0N、20N
C.0N、30N、20N
D.15N、30N、40N
7.已知一木箱重为49000N,一个人在大小为490N的水平力的作用下推着它沿水平方向匀速滑行。
则此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8.质量为5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刚能使物体匀速前进,那么,用200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少N。
9.重20N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8N的水平拉力拉物块可以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求: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2)物体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3)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4)物块在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外力,在物块停止运动前它受到的摩擦力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