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82 KB
- 文档页数:3
《孙权劝学》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对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B.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岂能让你治理经书充当博士呢!)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2.下列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
(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B.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时王侯的自称)C.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小名)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朋友辈的敬称)3.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 鲁肃与吕蒙“结友”,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 司马光,自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 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精彩之处。
D. 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应当涂抹)B. 即更刮目相待(更加)C. 及鲁肃过寻阳(以及)D. 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年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孙权劝学》练习题Ⅱ1. 用原文回答(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1.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 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2)吕蒙:坦诚、豪爽、自豪。
(3)鲁肃:爱才、敬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关心、友爱朋友。
3.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古今异义但古义:只是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大古义:很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5.一词多义当当涂掌事:掌管但当涉猎:应当以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6. 文言文阅读理解:《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未尝识书具(经历)从先人还家(跟随)少长,虽长大(虽然)或对客不听其语(或者)(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吕蒙则成了三国时期一代名将。
指出仲永、吕蒙的不同之处,给你的启发是什么?有好的天分还要有好的教育才能成才,有天赋不是成功的最关键条件,成功的最关键是努力。
《孙权劝学》的练习题及答案《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的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
{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
{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
{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D。
{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之《孙权劝学》课后练习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radic;”,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权谓吕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①谓:②博士:③涉猎: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却以“"为由推托了.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
(2)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
(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
3。
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
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当; ①但当涉猎②卿今当涂掌事D。
今;①卿今者才略②卿今当涂掌事4。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蒙/乃始就学C.自以为/大有所益D。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讨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想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孙权劝学》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经典故事,讲述了孙权在劝说刘备与自己结盟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论辩,最终说服了刘备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孙权的卓越才智和外交能力,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故事的情节。
孙权在曹操的追击下,向刘备伸出了结盟之手,但刘备却因为与曹操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拒绝了孙权的提议。
于是,孙权便开始了他的劝说之旅。
他先是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说明了曹操的势力虽然强大,但他的野心已经引起了各方的警惕,形成了反曹联盟,从而削弱了曹操的势力。
接着,孙权又以刘表、刘璋等人的例子,说明了“顺潮流而动,逆潮流而亡”的道理,告诉刘备如果不与孙权合作,就会像刘表、刘璋等人一样被淘汰。
最后,孙权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诉刘备自己曾经也是一介平民,但因为顺应了天下大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那么,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首先,我们要看到孙权的智慧和外交能力。
他能够看清形势,把握机会,从而在乱世之中立足。
其次,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孙权在劝说刘备时,能够站在刘备的立场上,理解他的想法和顾虑,从而更加有效地说服了刘备。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孙权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够以自己的例子来劝说刘备。
当然,这个故事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比如,孙权在劝说刘备时,是否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而忽略了刘备的利益?刘备是否应该与孙权结盟,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等等。
综上所述,《孙权劝学》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它告诉我们,要把握机会,看清形势,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我们也要在做出决策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部编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后问题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答——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昌蒙以“军中多务”为由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乃始就学”。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二人“友”一事,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昌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启示: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反问语气,可以翻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示限止语气,可以翻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反问语气,可以翻译为“呢”。
积累拓展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属于哪种情。
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其他如令尊(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寡人(君王的自称)、汝(称对方,你)等。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劝学》课后题解(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孙权劝学》课后题解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率蒙学习,又怎样说服吕蒙的。
答: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⑴、课文主要是通过写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鲁肃与吕蒙议论,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⑵、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意识到:只有肯下功夫,刻苦努力,学业才能进步。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帝号、官名等都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翻译。
《孙权劝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参考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启示:孙权→①作为团队领导者要着眼长远,尽早培养后备力量;②规劝别人要从关爱对方的角度出发,要讲究方法策略。
吕蒙→①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增长人的学识,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③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且努力,终有所成;④不能因繁忙就放弃学习,零碎的时间也可利用。
鲁肃→①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物;②要敬才、爱才。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参考答案: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参考答案:1.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3.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古代称谓语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含答案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即更刮目相待更:(2)及鲁肃过寻阳过:(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案1.(1)重新。
(2)到。
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3.孙权鲁肃惊赞4.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说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卿今当涂掌事今:现在当涂:当道,掌权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好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邪:通“耶”,语气词”吗”但当涉猎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卿今者才略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擦擦眼(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A.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B.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2)吕蒙: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3)鲁肃:忠厚的长者,爱才,惜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权谓吕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①谓:②博士:
③涉猎: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却以“
”为由推托了。
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
(2)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
(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3.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当;①但当涉猎②卿今当涂掌事
D.今;①卿今者才略②卿今当涂掌事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蒙/乃始就学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讨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着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想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即更刮目相待
C.肃遂拜蒙母
D.见往事耳
(2)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孤”是:
;“寡人”是。
(3)你知道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吗?写出来并解释其含义。
(4)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一句话包含着哪几层意思?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1)gū qīng yé shè
(2)①告诉,对……说②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③粗略地阅读
2.(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军中多务始就学
(2)但当涉猪,见往事耳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1)跟志士分别三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2)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
(不是正面烘托,而是侧面烘托。
)
7.(1)C
(2)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古代王侯的自称古代诸侯对臣下的自称
(3)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4)吕蒙在求学时的坚毅精神;表现了自己的学习成就;对鲁肃以老目光看待自己的批评。
(5)只要虚心接受教诲,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