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摘要:科研经费是支撑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研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科研经费使用也存在较多的乱象,隐含各种科研腐败问题。
pi制对于国内科研管理而言是一种新兴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pi制(课题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作者期望,新的管理模型能够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有所裨益,从而切实规范科研行为,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关键词:pi制科研经费科研管理discus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i system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ng xiao(nanjing sport institute, jiangsu nanjing 210014)一、前言美国著名学者r?j?格雷厄姆认为,“项目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调集到一起的资源组合,它与常规任务之间的区别是,项目通常只做一次;项目是一项独特的工作,即按某种规范及应用标准导入或生产某种新产品或某项服务。
这些工作应当在限定的时间、成本费用、人力资源及资财等项目参数内完成。
”[1]科研经费是支撑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创新,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研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我国每年投入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经费达1万亿元左右,而科研资金实际利用率为40%左右[2],科研经费呈现流失的态势,隐含各种科研腐败问题。
2014年国内科研领域就爆出了多起严重的科研腐败案件:最年轻的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以虚假发票和事项将科研经费套取至自己控制的公司,贪污公款2000余万元;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利用关联公司贪污945万余元;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茂强冒名领用劳务费达68万元;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彭涛夫妇虚假采购耗材达264万元;山东大学刘兆平虚开发票骗取公款341.8万元。
科研pi制度
科研PI制度是指科研项目负责人制度,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PI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科研PI制度的实施,首先需要明确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利。
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科研项目的各项工作。
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当对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负责,包括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和结题等各个环节。
科研PI制度需要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应当包括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和结题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流程,以及项目管理的各项指标和评价标准。
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和标准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科研PI制度需要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科研项目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应当包括对科研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的管理和考核,以及对科研项目的进展和成果的监督和评估。
科研项目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科研PI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科研PI
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PI制度是指以项目为核心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和财力资源配置的科研管理机制,其中PI (Principal Investigator)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执行和成果产出。
PI制度的核心是将课题组转化为行政组,以项目任务划分,实行分类考核。
PI制度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研究领域。
PI制度适应了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研究的需求,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学术发展和创新能力。
同时,PI制度也要求科研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现项目的顺利完成。
然而,PI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PI制度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或少数团队,而其他有才华的科研人员则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此外,PI制度也可能导致科研人员过于依赖个人的能力和经验,缺乏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从而限制了科研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实施PI制度需要平衡各种因素,包括科研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资源分配和使用等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平衡,才能真正发挥PI制度的优势和作用,推动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PI制论文科研组织管理模式论文:浅析PI制的含义及发展摘要:作为科研组织管理模式的pi制在运行中体现出了它的优势和不足,为此应从以下两方面完善:从国情出发,不断完善pi制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遵循科研内在规律,探索pi制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pi制;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含义;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093-02近年来,pi制作为国内新兴的一种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得到了科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舶来品,国内科学界对pi制进行阐述时往往附带加以中文标注,如有的翻译为"课题组长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制"、"首席科学家制"、"学术带头人制"等。
本文试图从pi制的含义、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为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在运行中体现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以期对pi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一、pi制的含义pi为英文"principal investigator"一词的缩写,最早出现在欧美科研项目申请中。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定义为"由受让人指定、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意的负责项目科学技术方向的个体",同时指出"这一术语一般用于研究领域",而另一与其概念相同的术语pd(project director)则多用于科学与工程教育或其他领域。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简称nih)则定义为"由申请机构认定的有一定权力和责任指导基金所支持的项目或计划的个体"。
简言之,pi是对所负责的项目有主导权和指导权的个体。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委还是美国国立研究院,在对pi的定义中,并未提及申请人是否为教授、副教授还是助理教授。
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影响。
首先介绍了PI制度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深入探讨了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对其影响。
接着分析了PI制度在国内外高校的实践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对PI制度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为未来的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PI制度、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用研究、科研项目、管理、影响、国内外、实践情况、问题、挑战、总结、展望、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团队开始尝试引入PI制度,以提升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PI即项目负责人,是指在一个科研项目中负责整个项目实施的研究人员或团队领导者。
PI制度的引入不仅有助于明确科研项目的责任分工和管理层级,更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和复杂性的提升,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科研团队的需求,因此引入PI制度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通过PI制度,科研项目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管理和执行,各成员的责任和任务更加明确,项目进度得以有效控制,研究成果也更加具有可预期性和可量化性。
研究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2 研究意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而PI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PI制度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管理科研项目,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成果。
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PI 制度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影响不仅可以带动科研项目的发展,还可以提升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国内外高校对PI制度的实践情况也为该制度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项目管理是科研项目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管理质量。
而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PI(Principal Investigator)作为项目的负责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项目立项、团队管理、资源调配和成果评估等方面,探讨PI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项目立项:明确目标和任务在科研项目的立项阶段,PI的作用是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研究方案。
例如,某大学的生物学研究团队计划开展一项关于新药研发的项目。
PI首先与团队成员讨论,明确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治疗癌症的新药,并确定了具体的研究任务。
然后,PI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文献调研、实验设计等工作,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团队管理:协调合作,发挥团队优势在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PI需要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发挥团队的优势。
例如,某研究团队的PI负责管理一个由博士生、硕士生和研究助理组成的团队。
PI通过定期组织团队会议,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PI还会根据团队成员的专长和兴趣,合理分配任务,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
三、资源调配:合理配置经费和设备在科研项目中,经费和设备是项目执行的重要保障。
PI需要合理配置项目经费,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
例如,某研究团队的PI根据项目的需求,向科研基金申请了一笔经费,用于购买实验材料和设备。
PI在经费使用上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每一笔经费都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PI还需要协调和管理实验室的设备使用,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成果评估: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科研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取得科学研究成果。
PI需要对项目的进展和成果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例如,某研究团队的PI定期组织项目进展报告会,邀请专家对项目的进展进行评估和指导。
此外,PI还会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估,鼓励优秀成果的产出,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PI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从概念解析、优势分析、实践案例探讨、影响因素分析和应用效果评估五个方面探讨了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对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前景展望、发展建议和总结进行了论述。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在未来的科研项目管理中,有必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PI制,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和科研成果。
【关键词】PI制,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用研究,概念解析,优势分析,实践案例,影响因素分析,应用效果评估,前景展望,发展建议,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PI制可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更好地协调和整合项目参与者的资源和能力,从而实现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目前关于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还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通过对PI制的概念、优势、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发现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探讨其在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研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概念和特点,揭示其相对传统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不足;2.深入剖析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运作机制和实践路径,探讨其具体实施方式和操作规范;3.通过实际案例的探讨和总结,评估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影响;4.探讨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包括组织文化、团队协作、领导者角色等因素,分析其对实施效果的影响;5.提出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发展建议,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PI制论文科研组织管理模式论文:浅析PI制的含义及发展摘要:作为科研组织管理模式的pi制在运行中体现出了它的优势和不足,为此应从以下两方面完善:从国情出发,不断完善pi制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遵循科研内在规律,探索pi制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pi制;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含义;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093-02近年来,pi制作为国内新兴的一种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得到了科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舶来品,国内科学界对pi制进行阐述时往往附带加以中文标注,如有的翻译为"课题组长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制"、"首席科学家制"、"学术带头人制"等。
本文试图从pi制的含义、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为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在运行中体现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以期对pi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一、pi制的含义pi为英文"principal investigator"一词的缩写,最早出现在欧美科研项目申请中。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定义为"由受让人指定、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意的负责项目科学技术方向的个体",同时指出"这一术语一般用于研究领域",而另一与其概念相同的术语pd(project director)则多用于科学与工程教育或其他领域。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简称nih)则定义为"由申请机构认定的有一定权力和责任指导基金所支持的项目或计划的个体"。
简言之,pi是对所负责的项目有主导权和指导权的个体。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委还是美国国立研究院,在对pi的定义中,并未提及申请人是否为教授、副教授还是助理教授。
科研pi制度科研PI制度(Principal Investigator)是指在科研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的研究者。
科研PI制度的实施旨在鼓励和引导科研项目团队,提高科研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下面将从设立PI制度的必要性、PI的职责和权利以及如何提高PI制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设立科研PI制度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研项目通常是一项长期且规模较大的研究工作,需要有一个负责人来统筹协调各成员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
通过设立PI制度,可以明确项目的负责人,并提供项目执行的统一指挥和监督。
其次,科研项目的成功与否往往与负责人的能力和责任心密切相关。
而设立PI制度可以增加负责人的责任感和紧张感,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另外,设立PI制度有利于促进科研项目的团队合作,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目标。
科研PI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PI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熟悉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并为项目的开展提供科研指导和技术支持。
其次,PI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协调各成员的工作、资源的分配和项目进展的监督。
此外,PI还应承担起项目的风险管理和决策责任,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应对项目变化。
最后,PI还应积极与科研部门和其他项目团队进行沟通和协作,促进项目的合作与交流。
科研PI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PI有权利选择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为项目的开展提供科研指导和技术支持。
其次,PI有权利组织和管理项目团队,包括成员的招募和分工。
此外,PI还有权利调配项目的资源,包括经费、设备和实验室等。
最后,PI有权利对项目的进展和成果进行评估和奖惩,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展。
为提高科研PI制度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对PI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组织和管理能力,提升其科研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和困难。
此外,加强对项目成员的激励和奖惩机制,促进项目团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科研团队管理制度PI一、团队目标与方向1.1 团队目标:团队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为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奠定基础。
1.2 团队方向:团队将致力于开展前沿科研工作,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培养青年科研人才,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团队组织与管理2.1 团队领导:团队的领导由PI(Principal Investigator)担任,负责整体团队的科研规划、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
同时,PI还须履行团队工作报告、经费管理、人事安排等职责。
2.2 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包括博士后、研究生、实习生等科研人员,各成员需各司其职,密切合作,保证团队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团队会议:团队设立每周例会,由PI主持,团队成员分享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和讨论解决方案,确保各成员工作的高效协同。
2.4 团队规划:团队需定期制定科研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分工和目标,保证团队整体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团队工作制度3.1 工作时间:团队成员需严格按照工作时间安排进行科研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对于工作时间的安排,团队需根据具体项目要求和成员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
3.2 工作报告:团队成员每周需提交工作报告,详细记录工作进展和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思考。
PI会对成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阅和指导。
3.3 论文发表:团队成员需根据项目的要求和进展,以及自身研究成果撰写科研论文,并积极投稿至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为团队的科研成果产出做出贡献。
3.4 学术交流:团队鼓励成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讲座、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素养和拓展学术视野。
四、团队奖惩机制4.1 优秀表现奖励:团队将设立优秀表现奖励机制,对在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成员进行奖励,激励成员持续努力。
4.2 不良行为惩罚:对于违反团队规定、擅自调休、工作不认真负责或严重影响团队进展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直至取消成员资格。
PI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唐潇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35期摘要:科研经费是支撑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研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科研经费使用也存在较多的乱象,隐含各种科研腐败问题。
PI制对于国内科研管理而言是一种新兴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PI制(课题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作者期望,新的管理模型能够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有所裨益,从而切实规范科研行为,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关键词:PI制科研经费科研管理Discus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I system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ng Xiao(Nanjing sport institute, Jiangsu Nanjing 210014)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ing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With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ing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has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more chao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loss, that implicate various research corruptions. PI system is a new management model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China,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management mode of PI system (group leader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reading through the foreign literature,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model. Then analyzes and discusses it,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Key words: PI system,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一、前言美国著名学者R·J·格雷厄姆认为,“项目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调集到一起的资源组合,它与常规任务之间的区别是,项目通常只做一次;项目是一项独特的工作,即按某种规范及应用标准导入或生产某种新产品或某项服务。
这些工作应当在限定的时间、成本费用、人力资源及资财等项目参数内完成。
”[1]科研经费是支撑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创新,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研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我国每年投入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经费达1万亿元左右,而科研资金实际利用率为40%左右[2],科研经费呈现流失的态势,隐含各种科研腐败问题。
2014年国内科研领域就爆出了多起严重的科研腐败案件:最年轻的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以虚假发票和事项将科研经费套取至自己控制的公司,贪污公款2000余万元;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利用关联公司贪污945万余元;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茂强冒名领用劳务费达68万元;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彭涛夫妇虚假采购耗材达264万元;山东大学刘兆平虚开发票骗取公款341.8万元。
根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在不到40年间,增长近100倍,获得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却与投入不成正比,科研经费使用的混乱无序就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
科技部在部署反腐工作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加大对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力度,在2014年底出台《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2015年9月又出台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曾专门开展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的自查自纠工作,对省属高校近几年的科研项目经费进行了审查,审查后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折射出高校教职员工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对政策文件不了解,部分科研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审查部门最终将责任归咎于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监管不到位。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高校科研管理实际,本研究提出在高校科研管理中推行PI制,切实规范科研行为,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提升科学研究效果。
二、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科研管理仍是我国高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存在监督职能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制度不系统,监督执行难操作等问题,具体表现在高校采用的管理体制,科学研究的组织方式,科研成果评价与激励等方面。
首先,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科研管理体制,束缚了学术自由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是学校一级行政机构,有特定的行政级别。
其基本属性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机构,其工作范围主要局限于对传统科研项目的策划、立项、组织申报、成果鉴定登记、成果报奖、统筹科研经费等常规管理工作。
由于科学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服务工作和一般的行政事务所能提供的服务之间很难形成耦合,产生最大效益。
在“行政本位”、“官本位”的影响下,学术自由这一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念离学者的治学渐行渐远,作为保障学术自由的重要治理基础的教授治学,也渐渐成为行政本位下的附属。
这种行政化科研管理体制和所提供的服务严重阻碍了大学“自由探索真知”使命的完成。
其次,高校科研活动组织方式行政化,影响学术资源的公平配置。
首先,我国高校的一大特点是内部领导多数是研究做得比较好的学者。
这一方面容易使人产生只有当官的学者才是大学者、学术水平与行政级别挂钩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也使一大批不具备管理能力和不熟悉业务的学者被安排在行政岗位上。
这既耽误了学者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职能机构职能的行使。
第三,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行政化,学术共同体的功能发挥不足。
目前我国科研评价中体现的是行政逻辑而不是学术逻辑,权力和官本位深深侵蚀着学术界。
首先是评价主体错位,科研成果虽实行专家评审,但行政力量指定评审专家,学术共同体的功能发挥不足。
其次是行政逻辑主导科研评价标准和原则,造成了学术界急功近利、学风浮躁等问题。
三、高校科研管理中推行PI制必要性分析(一)PI制的含义PI制是科研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即以PI为核心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以项目经费和成本核算为核心进行财力资源配置,以实现科研资源共享的一种科研管理机制[3]。
PI是英文“principal investigator”的缩写,最早出现在欧美科研项目申请中,用于研究领域。
目前普遍的定义是采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PI的定义:“由受让人指定、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意的负责科学技术方向项目的个体”;另外,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定义PI为“由申请机构认定的有一定权力和责任指导基金所支持的项目或计划的个体”,可以简单f 理解PI 是对所负责的项目有主导权和指导权的个体。
无论是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委还是美国国立研究院,在对PI的定义中,并未提及申请人的职称是否为教授、副教授还是助理教授,即只要申请人获得了项目资助,就可以认定为该项目的PI[3]。
PI制对于国内科研环境而言是一种新兴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国内科学界对PI制翻译为“课题组长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制”、“首席科学家制”、“学术带头人制”等。
这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给予课题组长或项目负责人较大的空间和权限,对科研计划的实施和项目经费的管理更加公开透明。
有研究表明,PI制度可以高效率地保障科研顺利进展,减少很多中间环节和不必要的损耗,有效合理利用科研经费[4]。
(二)推行PI制有利于与现行管理制度高度融合2014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2015年年初江苏省政府也出台《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改革意见》,文件提出的总体目标指出,中央财政的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更加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教职员工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分配到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有限。
只有将有限的科研人力资源聚集到学院发展的主体建设内容上,才能取得更为有效集中的科研成果。
因此可以推行PI制,以学术团队为单位承担建设项目,在课题组长领导下,研究人员自由组合,自选研究课题。
这样在资源配置上也更为集中,避免将人力、资金分散到小项目中。
根据文件提出的“提高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改革创新,加强管理创新和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推行PI制是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各环节进行系统化的改革。
在推行过程中,要加强PI的科研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明确职责,优化管理流程。
如PI定义所述,只要申请人获得了项目资助,就可以认定为该项目的PI,与项目有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配置均以PI为核心进行,政策都将倾向于PI,尤其是非高级职称的年轻教师可以获得更为宽松公正的科研环境,培养其科研诚信和信用。
改善流程和资金的管理。
近几年,各级科研项目立项后均注重过程管理、重视阶段审查和结项工作,目的是改善重立项轻结项的现象。
改革方案对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支出范围作了调整,调整了劳务费支出范围。
项目任务完成,并通过验收,尚有结余资金,在一定期限内可以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是对项目完成的一种监督和鼓励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