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凝土护坡到生态护岸的改造理念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河道管理中生态护坡方法河道管理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防洪的作用。
河道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到堤防结构的稳定性,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最终使建设工程与景观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河道作用局限于“防洪、排涝、航运、灌溉”,而生态护坡综合考虑了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以及与周围环境相呼应等因素。
一.河道管理中传统护坡对环境的影响传统的浇筑混凝土护坡和预制混凝土块对于河道的防洪、排涝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城市的环境和河道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不良影响,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护坡和护岸结构使得河岸的表面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使水与土的链接通道被阻隔。
生物和微生物与大地的接触也被阻断,影响了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展。
并且传统的护坡容易使水质受到污染,使河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许多地方采用的护坡材料在水中如果发生水化反应和碳化反应,极易使水质和水环境遭到巨大破坏。
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利于人类的健康。
1.2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河道断面整齐划一,河道走向笔直干净,是城市一道亮丽的景观,但是这与当前人们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差甚远,也与周边的建筑环境和文化环境极不相称。
而且当结构老化时,就会变为河边的垃圾,影响着城市的环境景观,影响着城市的形象,给城市环境造成破坏。
1.3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如果天然河道中修造的人工材料破坏掉人类的生存环境,使生态系统发展不平衡,那就容易引起水的污染,继而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人类不能与水亲密接触,不能拥有良好的亲水性。
虽然传统的护坡能够在稳定河道、防洪、排涝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却在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很大欠缺。
二、河道管理中生态护坡的原则与护坡类型2.1河道管理中生态护坡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
针对建设区域河道、河道周边的自然因素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2)生态和谐原则。
生态护坡过程中要尽量使护坡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化,尽可能减少能源、土地、水和生物资源的使用,利用植被、土壤、砖石等原有材料服务于新功能。
浅谈航道工程中传统型护岸与生态型护岸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水运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航道工程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航道护岸方面,传统型护岸和生态型护岸同步推进,为航道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提供了必要支持。
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明确传统型护岸和生态型护岸的各自特征,结合实际需要实现传统型护岸向生态型护岸的转化,体现航道工程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特点。
本文重点对比航道工程中的传统型护岸与生态型护岸相关内容。
关键词:航道建设;传统型护岸;生态型护岸一、引言通过调研发现,在航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传统型护岸往往更加关注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在结构、材料等方面更加强调安全经济和施工简便等,在基本功能方面更加关注防洪功能,对于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没有过多关注。
生态护岸的建设则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持。
随着社会对生态环保要求的提高,生态护岸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护岸工程的发展趋势。
因此,有必要对比分析航道工程中所涉及的传统型护岸与生态型护岸的相关内容。
二、传统型护岸分析传统护岸工程注重最经济断面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断面渠化和较小水力糙率,在使用功能方面往往更加重视岸坡防冲刷和坍塌以及防洪加固的效果。
因此,对于河流的自然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护岸工程有着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功能,采用的结构主要是砌石、钢筋混凝土等直立式结构,这样的结构虽然使护坡、护岸更加安全稳定,实现防洪抗涝护岸功能,但是整体呈现出人工化和渠道化效应,导致水体和土壤的关系被破坏和割裂,对通航水域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对周边的生物链也会造成影响,导致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不能有效融合,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三、生态型护岸分析生态型护岸主要是以维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基本前提,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航道工程建设和周边自然环境协调融合、达成和谐相容的整体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生态型护岸的建设过程中,更加关注工程的基本强度,以此为基础,切实提升其安全性、耐久性和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合效应,确保土体水体和生物有效融合,打造出水生物健康生长的仿自然生态和周边环境,体现生态型护岸设计和施工期望的效果。
生态护坡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技术规程生态护坡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技术规程包括以下内容:1.术语和符号:这部分内容中,会明确给出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相关的术语以及与生态护岸相关的术语。
同时也会对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的符号进行定义。
2.分类: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可以根据其结构形式和用途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坡式、墙式、板桩式等。
每种类型的护岸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3.材料与制品:这部分内容会详细描述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所使用的材料和制品,包括预制混凝土板、连接件、锚固件等。
这些材料和制品都需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设计:设计是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建造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会详细描述如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设计,包括结构形式、尺寸、强度等。
同时也会提供设计示例和设计规范。
5.施工:施工是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建造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
会详细描述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基础处理、安装预制混凝土板、连接件和锚固件的安装等。
同时也会提供施工示例和施工规范。
6.检验:检验是确保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建造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会详细描述检验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强度检验等。
同时也会提供检验示例和检验规范。
7.维护与保养: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这部分内容中,会详细描述维护和保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定期检查、清洗、防锈等。
总的来说,生态护坡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技术规程旨在规范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的设计、施工、检验和维护保养行为,确保其建造质量和使用效果。
制定:审核:批准:。
打造生态护坡方案什么是生态护坡?生态护坡是指通过植被、结构和城市设施等措施,增强护坡体的生态功能,达到防止坡体侵蚀,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生态护坡是综合性工程,需要结合生态学、土力学、水文学、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等专业知识进行设计施工。
生态护坡方案应注意的问题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协调生态护坡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和原有景观,同时也要兼顾土地利用效益。
因此,一个完善的生态护坡方案需要在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上达到协调共赢的目标。
改变传统的施工方法传统的护坡工程往往采用大量的水泥砌石和混凝土结构,这种方法不仅施工周期长,噪音大,而且容易破坏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生态护坡方案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施工方法,采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态护坡方式。
确定植被种植方案生态护坡中植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选用植物可以增强坡体的抗侵蚀能力,提高植被覆盖率,保证水土保持。
同时也要考虑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选用适合生长的植物,做到既美观又实用。
如何打造生态护坡方案?了解当地环境和地形条件生态护坡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需要对当地环境和地形条件进行全面了解。
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壤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坡体抗侵蚀的薄弱点,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参考。
确定护坡的结构形式生态护坡包括了多种结构形式,包括悬臂梁结构、梁式结构、片式结构等。
在确定结构形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坡体的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
在实施生态护坡时,最好采用轻型结构,增强了施工速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选择合适的抗侵蚀植被生态护坡中,植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抗侵蚀植被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和植物的生态特性。
在坡面上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或高度树木能提高抗剪割作用,同时还能增强水土保持功能。
合理选择植被可以保证护坡效果的相应提升。
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生态护坡的管理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制定一整套的专业化管理机制,对生态护坡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监测。
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法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护坡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护坡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填筑,不仅浪费资源,且地势可能发生改变,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该工法利用混凝土连锁砖的特性,减少土方的开挖和填筑,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工法特点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 环保:使用混凝土连锁砖建造护坡,减少了土方开挖和填筑,降低了对土地资源的损耗,减少了施工噪音和尘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了生态环境。
2. 结构牢固:混凝土连锁砖采用模块化设计,砖块之间可以通过槽口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强的抗震和抗滑性能,确保了护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施工快速:混凝土连锁砖具有标准化、工厂化的生产特点,施工过程简化,减少了现场加工和拼接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4. 维护方便:混凝土连锁砖的表面光滑,易于清洁,不易生锈,可长期使用而无需维护,降低了维护成本。
三、适应范围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势较陡的护坡工程,尤其适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河道、河堤等需要保护土方稳定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基于以下几点:1. 连锁砖的预埋:在地表土方中埋入连锁砖,形成一个连续的矩形结构,提供了抗滑和抗震的能力。
2. 连锁砖的连接:采用槽口连接方式,将砖块牢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高了护坡的稳定性。
3. 连锁砖的重力作用:混凝土连锁砖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对坡面土方进行一定的约束,防止土方滑动。
五、施工工艺1. 地表准备:清理施工区域、测量坡度、标定定位线。
2. 连锁砖铺设:在标定的定位线上铺设第一层连锁砖,通过槽口连接,形成连续的整体结构。
3. 连锁砖填充:在连锁砖内填充砂土、碎石等松散性材料,增加护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混凝土生态护坡的施工技术伴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水利工程在施工技术上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和提升。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护坡的施工技术非常的重要。
护坡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因此在护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格外的给予重视。
随着我国能源的不断消耗,我国的水利工程已经在号召进行生态化的施工建设,目前为了有效的响应国家的相关号召,我国的水利工程在进行护坡施工的过程中在施工技术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和创新,因此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在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进行的过程中,混凝土形式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因为我国护坡施工在施工材料应用的过程中还是主要应用水泥居多,因此在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就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混凝土生态护坡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通过文章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混凝土护坡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为我国水利工程生态施工的进一步提升和应用贡献一份力量。
标签:混凝土生態护坡工程;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效果;创新措施1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生态护坡工程的施工技术概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又可以称为无砂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或者是生态砼护坡施工。
在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的筛选施工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特殊的施工工艺进行混凝土生态护坡的施工,混凝土生态护坡通常是多孔隙的生态护坡。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护坡的施工在结构上以及表面性能上都有非常特殊的一面,由于混凝土生态护坡具有大量的孔隙,这些孔隙相互连接或者是单独存在,因此混凝土生态护坡具有三个主要的优点,首先是混凝土生态护坡的透水性能非常好,其次是混凝土生态护坡的透气性能非常好,最后是由于混凝土生态护坡的特殊的施工技术,生态护坡能够有效的同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融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态护坡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的负荷,能够有效的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法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中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
为了构建绿色城市,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人们在建设过程中开始关注环保建材的应用。
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法就是一种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工法。
二、工法特点(1)生态环保:该工法采用无污染绿色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可以减轻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2)工艺简单:该工法不需要混凝土浇筑,省去了很多烦琐的工序,简化了施工工艺。
(3)耐久可靠:施工完成后形成的护坡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性,能够经受住复杂的自然环境的考验。
(4)造型美观:混凝土连锁砖的设计灵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拼接,形成美观实用的效果。
三、适应范围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土质、山坡、道路、湖堤、河堤护坡工程。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是采用混凝土连锁砖进行堆砌建造,不需要使用任何石材、水泥等机械设备。
施工前需要首先处理好坡面的土质,打磨出相对平整的坡面。
然后按照固定的规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连锁砖的堆砌,最后再进行绿化覆盖。
整个施工过程注重对绿色环保的保护,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施工工艺混凝土连锁砖生态护坡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处理坡面土质:将坡面土质翻松、平整,去除杂物、石头等,筛出较细土壤,做好基础工作。
(2)开挖坑槽: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好坑槽。
(3)放砖安装:安装前先把混凝土连锁砖排序、分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堆砌。
在砖块上下,以及砖块之间都要有缝隙,方便进行工程灌浆。
(4)浇注水泥灰浆:灰浆的配比要根据设计要求,根据工地环境温度适当进行调整,施工完成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进行强度养护,让灰浆充分凝固。
(5)绿化覆盖:等水泥灰浆完全凝固后,施工人员进行绿化覆盖,如播种草籽,覆盖土壤等。
六、劳动组织劳动组织要求施工人员要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及其流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失误。
传统护岸向生态护岸的过渡一直以来,人们在建设河道的过程中都过于重视河道的航运、泄洪等功能要求,对河道的生态功能不够重视,再加上缺乏环保意识,导致河流的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质恶化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使传统护岸过渡到生态护岸。
本文首先对传统护岸和生态护岸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传统型护岸向生态型护岸过渡的途径,以期为现存的大量传统型护岸工程的改造提供思路。
1.传统护岸介绍由于长期以来在进行河道护岸的建设过程中,人们重点考虑核河道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在选择施工材料和结构类型时,也力求便利性和经济性,更加注重河道的防洪能力。
因此,一般使用干砌块石护坡和浆砌块石护坡、混凝土护坡等结构。
其结构类型主要有下述几种:①斜坡式护岸。
斜坡式护岸又可分为堤式护岸和坡式护岸。
一般选择模袋混凝土、混凝土、块石作为护面材料,土工布混凝土块沉排等。
②直立式护岸。
直立式护岸通常用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城镇河段。
护岸结构多采用浆灌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板桩、加筋土岸壁等结构型式。
③组合式护岸。
这种护岸类型是上述两种护岸类型的融合,一般在墙头比较高或水面比较宽阔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2.传统护岸治理河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河道生态化比较差大多数河道形状呈现“平面化”、“直线化”,这种情况目前比较严重。
人们在河道中乱扔垃圾、设置人为障碍,对河道用混凝土来衬托,完全改变了河道的原来的形状和流向,影响了河道纯天然的断面形状,致使河道功能无法发挥出来。
(2)河流水环境质量较差目前,我国城市中河流已经污染或者已经污染不能恢复的河流占总河流的80%,致使每年损失经费377 亿元。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太快、污染处理不合格和对河道的使用率不科学,致使河道中的水资源数目逐年减少,最终导致城市河流失去了自净能力。
(3)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情况严重严重影响河道与其他生态沟通和交流的是河道的三面衬砌,大多数河流都使用了引水冲污、截污分流的方式,这样做虽然降低了水体中污染的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接纳污水的污染负荷,措施虽然减少了河道中的有机物等,但过度的开挖已经损害了该处原生物的生活环境和水体结构,最终致使河流所在区域的生态体系完全瘫痪。
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在库区边坡上应用及计算方法发表时间:2019-08-06T12:23:48.1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武如锐杨妮[导读] 混凝土框格生态护坡是一种将混凝土的防护功能和生态美化功能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
安康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陕西省安康市 725000摘要:混凝土框格生态护坡是一种将混凝土的防护功能和生态美化功能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
具有兼顾防洪保安、水土保持、美化环境、增加景观等优点。
可解决护砌工程劣化生态环境的问题,并且具有恢复和保护自然水环境的功能。
本文将结合某堤防工程实例,简要分析框格生态护坡在库区边坡防治上的适用性和计算方法。
关键词: 库区生态护坡锚杆混凝土框格计算方法1 前言上个世纪人们对水利防治主要以安全可靠为主导原则,对环保等理念认识不足,并且科学技术发展的滞后,因此国内河道多采用硬性材料的挡墙型式和护岸型式进行边坡防护(如浆砌石挡墙、混凝土挡墙、浆砌石护岸等),这种型式在河道狭窄,流速较大的河道具有较好的防冲刷性,并且浆砌石的取材具有便宜性等因素,造成人们的惯性思维,对于河道和库区均采用这种硬性材料进行防护。
实际上浆砌石等硬性材料挡墙和护岸对两岸的自然生态具有破坏性和隔离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类水利防护、河道库区整治逐渐由以功能性为主,变为既能保证功能又能兼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功能模式。
库区因为面积广、容量大、流速较小,水流对两岸冲刷不大,其主要的危害在于水位频繁变化,容易造成两岸坡面的崩塌、滑坡等危害。
因此库区两岸的防治完全可以采用柔性护岸进行防护。
以下由工程实例来分析混凝土框格生态护坡在工程中的应用及计算。
2工程概况紫阳县和平安置点位于安康电站库区汉江上游左岸,其高程位于设计洪水位以上,不存在洪水淹没问题。
但受安康水库水位消落、浸泡影响,在汉江及支流洪水的双重夹击下,存在库岸局部出现滑塌、掉块等安全隐患,且库岸环境较差,影响城镇环境。
从混凝土护坡到生态护岸的改造理念与方法
摘要:河道护岸处理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条件下,对生态河道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可将生态护岸功能与工程功能
及安全功能同等考虑,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美观、自净功能的新技术刻
不容缓,生态护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技术。
关键词:治河 行洪除涝 可持续 生态护岸 新技术
Abstract: the river bank protection treatment is a enormous quantity of wide
infrastructure,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get alo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iver request is more and more high,
therefore, can be the ecological riverbank function and engineering function and
security function the same consideration, select and establish the needs for flood
control, ecological, beautiful, since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net function delay, the
ecological riverbank is in this context came into being a new technology.
Keywords: river regulation to flood waterlogging prevention sustainable
ecological riverbank new technology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河道在保障经济生活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中的
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我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河道功
能退化、水质恶化。此外,目前的河岸围护大部分是由块石砌筑而成,这种结构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水体的自净、水生植物的生长、地下水的渗透等,在相当程
度上起到了负面的影响。生态型护岸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河道护岸方法,在国外已
有较广泛应用,近些年我国也相继运用于诸多河道及湖泊整治。
一、传统河道护岸
1.1、传统河道护岸形式分析
传统的河道护岸形式主要有直立式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
护坡、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和绳索铰链混凝土板块护坡等
几种护坡型式。这些形式的护岸工程造价都比较高,而且仅仅注重了河道本身基
本的功能,如行洪、排涝等,对环
境、生态的则会有负面影响。
1.2、传统河道护岸形式的负面影响
我们知道传统的河道护岸形式与环境是无益处的,实际上,这些工程建成后
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也是较大的,这些影响从大的方面到小的方面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点:(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对周围气候环境的影响;(3)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影响。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的河道护岸形式大都是用一层坚硬的护坡结构
隔绝了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与大地的接触,使河道中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
境,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致使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再加上城
市河网里多处建闸,使得城市河道的水流动力极差,水流不顺,水体不能得到及
时的调换,从而使河流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的破坏。
(2)对周围气候环境的影响:岸上的动植物群落具有涵蓄水分、净化空气的
作用,可在植物覆盖的区域形成小气候圈,改善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然而硬质
型护岸缺乏透气性和透水性,隔断了岸边土体与其上部空间的空气和水汽的交换
和循环,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能力也就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滨水空间
的空气环流速度。
(3)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在天然河道中修筑人工材料防汛墙、护坡不仅
代价昂贵,而且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对天然河
道的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还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很大
影响。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整齐却刻板,远离了生活在其附近的人,人们也
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绝佳场所,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精神和灵气。
二、生态护岸
2.1、生态护岸的含义
生态护岸技术是新兴技术,是指恢复后的自然健康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
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其原理可描述为: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
命植物材料的结合,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实现多种生物的共
生与繁殖。它拥有具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和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
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和调节功能。
2.2、生态护岸的特点
生态护岸是一种集防洪、生态、景观、自净等效应于一体的新型护岸技术,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护岸形式的缺点,故而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特点有五个:①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②缓解内涝、补
枯、调节水位;③亲水性;④促进水陆生态系统平衡;⑤材料本身的自然性。也
是由于生态护岸的这些特点极其符合目前人们对河道护岸的要求,其应用愈来愈
受人们的喜爱。
三、杭嘉湖地区城市水利建设可行方案
对于任何事物的解决办法,都不能说哪一种是好办法,只有适合的方法,解
决问题要考虑其产生的原因、背景,从而可以找到真正有用的方法。目前切实可
行的生态护岸方式有:(1)自然原型护岸;(2)根稳定生态护岸;(3)植物护岸;(4)
植草砖、土框架护岸;(5)介质筛生态护坡;(6)多孔渗水混凝土护坡;(7)生态砌
块护坡;(8)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通过考虑杭嘉湖地区河道护岸形式的现状,
以及地形则可以适合的生态护岸形式。
由图可以看到,杭嘉湖地区坡度缓、腹地较大,首选方案为自然原型护岸。
自然原型护岸,是指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杭嘉
湖地区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
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
叶柔韧,顺应水流,可以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此外,生态护岸设计应包涵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护岸,其次是生态。其具
体内容为:(1)首先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岸坡的稳定,防止水土
流失,要根据不同的水体和环境情况,采用不同的断面形式和结构。(2)生态护
岸设计应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这种协调意
味着设计应以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
物生长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总体
原则。所以,在设计河道生态型护岸是首先应涵盖其含义,不能失了本质。
经过上述的护岸形式分析,我们杭嘉湖地区河道,其护岸的处理要因地制宜,
要根据现在的护岸情况、水文条件、抗洪要求、水质条件、植被情况、地质条件、
周边地块性质,以及文化、旅游等情况来确定护岸类型。当然,当考虑到河道等
实际情况的时候,护岸形式往往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我们不能单方面的考虑。
参考文献:
[1]郭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J].2011年07期
[2] 何卫华.杭州市区河道生态护岸形式研究[J].浙江建筑.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