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664.45 KB
  • 文档页数:6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Public Housing in Shenzhen

(Interim)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编写小组

二〇一〇年八月

前 言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的方针政策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规范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设计和建造的建设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深圳市既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了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省(市)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与建设指标、总图、户型、设施、建造。

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提出并归口管理,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三路29号建科大楼;邮政编码:518049)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

深圳市住宅发展事务中心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深圳市时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协鹏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俊跃 王 欣 沈 驰 刘 丹 汪四新 王莉芸 刘 勇 孙延超 杨 杰 王晓东 王启文 鲁 艺 谢利民 董善白 石丽茹 肖家远 曲 毅 荆治国 邓 涌 马晓雯 孙 茵 黎晓茜 陈智坚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与建设指标 (4)

3.1 基本规定 (4)

3.2 建设指标 (4)

4 总图 (6)

4.1 一般规定 (6)

4.2 土地利用及空间布局 (6)

4.3 交通组织 (10)

5 户 型 (11)

5.1 一般规定 (11)

5.2 户型分类 (11)

5.3 户型功能 (12)

6 设 施 (14)

6.1 一般规定 (14)

6.2 公共服务设施 (14)

6.3 交通设施 (15)

6.4 建筑设备 (16)

7 建 造 (19)

7.1 一般规定 (19)

7.2 土建 (19)

7.3 建筑装修 (20)

7.4 经济性 (21)

附录A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场地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参考表 (22)

附录B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建表 (24)

附录C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装修标准 (28)

本标准用词说明 (29)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试行) (30)

条 文 说 明 (30)

1 总则 (31)

3 基本规定与建设指标 (33)

3.1 选址 (33)

3.2 建设指标 (35)

4 总图 (36)

4.1 选址 (36)

4.2 土地利用及空间布局 (37)

4.3 交通组织 (42)

5 户型 (44)

5.1 一般规定 (44)

5.2 户型分类 (44)

5.3 户型功能 (46)

6 设施 (48)

6.1 一般规定 (48)

6.2 公共服务设施 (48)

6.3 交通设施 (51)

6.4 建筑设备 (53)

7 建造 (56)

7.1 一般规定 (56)

7.2 土建 (57)

7.3 建筑装修 (58)

7.4 经济性 (59)

1 总 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的方针政策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规范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和扩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活动。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人才安居房等多种形式。

1.0.3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适度创新的原则。

1.0.4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绿地率greening rate

居住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2.0.2容积率plot Ratio

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2.0.3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 building coverage

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

2.0.4慢行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行进或行驶速度一般在每小时5-15公里之间。

2.0.5使用面积 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6层高storey height

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7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8城市居住区urban residential area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9居住小区residential quarter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10居住组团 housing cluster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河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