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法国与中国的婚姻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法国与中国的婚姻差异

在高二的时候,我们学校有幸请到了一个来自法国的外教(是教英语的),我和同学们很激动能近距离的感受来自法国的浪漫气息。整个外教课程下来,先不说口语有没有提高吧,但是有一个事让我和我的同学很震惊。第一节课的时候外教首先说明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从上课的秩序到社会的婚姻现状,其中,他谈到了他有一个异性好友,原话是这样的“My friend who does not marry has four children ,and every child has different father.”当时我们班被震着了,感觉不可思议。

有幸在大二的小学期选修了法国语言与文化这门课,我才对法国的民俗环境和社会有了一些了解,想起了高中这一段经历,再结合我大学两年学的经济学,通过查找一些资料,就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浅谈一下中法婚姻(传统两性婚姻,不考虑孩子)的差异。

一、婚姻契约的形成

婚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两性间的一种关于角色分工和权利执行的契约,也是一种感情和金钱的投资。同样收获的不仅有经济利益还有更大的心理满足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幸福感。

婚姻双方好象两个出资对象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双方出资的标的并不一样,但有一点,必须使双方的出资额基本均衡。必须指出的是婚姻并不排斥出于感情因素而走向婚姻殿堂,这样的婚姻模式只是合资的成分有区别,因为双方出资均为“无形资产”,这不好评估,也更容易转移。这里的无形资产就是“感情”,而感情这种资产的产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容易被出资方迅速转移而不易被合资对象觉察。这很容易给合资伙伴带来伤害,特别是合资企业的运转常常因为对方转移产权而导致合资计划破产。

对比中法婚姻法就会发现,中法婚姻法关于结婚条件的说明除了结婚年龄的限制有些差别外,中国的婚姻法的总则上明确说明: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这在道德上是无可挑剔的(本人很支持),而且会强迫双方在婚姻出资额基本相等,无论对方付出的是金钱还是感情,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把所有的投资放到一个企业会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也就是婚姻破裂),投资双方将血本无归。

这一点在法国的婚姻法上没有说明,也就是说除了婚姻投资,法国人还可以在以同居的方式获得其他收益,减少了只在一个方面投资而造成的巨大风险,也就是说风险被分散了。但是它首先就可能使婚姻投资双方投入比例不一样(法国人浪漫多情),就较容易产生“无形资产”(感情)的转移,因此较容易导致破产,这也是法国为什么离婚率高的原因。

二、婚姻市场

婚姻契约的形成实在市场上进行的,婚姻市场上存在着婚姻的需求和供给。

影响婚姻需求的因素如下:

1、需求偏好的导向性

偏好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社会导向性偏好。(2)法律导向性偏好。(3)习俗导向性偏好。这个需求偏好在法国几乎不存在,在中国则有很强大的需求偏好,比如说,中国在文革时期,工人和军人被认为是社会价值最高的阶层;而近些年,经理等白领阶层成为了新的偏好。

2、婚姻替代

当然,一般来说,婚姻是不可替代的。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们宁愿选择婚姻的替代品。这些替代品包括:独身、同居、同性恋等。据经济学来说,如果替代品的成本下降,也就是说替代品很容易获得的话,会使婚姻的需求量下降。

这也是近几十年来无论是法国还是相对保守的中国婚姻的替代效应增强的原因。

近些年来,在中国“剩女”成为了社会话题,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使婚姻对她们的保障作用大大下降,妇女独身的比例上升很多;同样的自由主义的思潮使未婚同居的成本(社会舆论带来的负效用)下降,未婚同居作为替代品的地位也在上升。

但是在中国未婚同居不受法律严格意义上的保护。同性恋在中国也小范围的存在,大家从坚决反对到近几年的逐步开始接受,更不用说法律了。

上诉三个原因中,在中国正常意义上的未婚同居是以结婚为前提的,同性恋也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所以真正影响婚姻需求的是独身。

与中国相比,法国的婚姻替代效应最为强烈,非婚生子女到处都是,因为在法国同居是受法律保护的,非婚子女和婚生子女享受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居成本较低,甚至比结婚更有号的待遇,所以,在法国同居和结婚是几乎没有区别的,要说区别,也就是同居分手比结婚分手更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法国结婚率低的主要原因。

其次,2013年4月23日,法国国民议会投票最终通过了授权同性恋伴侣结婚和领养儿童的法案,从而使法国成为世界上第十四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也就是说,在法国同性结婚是受法律保护的,在浪漫而自由的法国,同性恋是很常见的,同性恋以及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也是传统婚姻需求低的主要因素。

单身在法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存在几率很小的,所以说真正影响传统婚姻需求的就是同居和同性恋。

在婚姻市场上,有需求也就有供给。但从纯分析的角度,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供给意味着在不同的价格(婚姻满足系数)下,男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配偶数量。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把供给看作是婚姻价格的减函数。这里的价格并不是直接与货币相对应的,它广泛地包括一切可以增加效用的度量值。

三、婚姻差异的原因

中法婚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法国一向注重个人独立性的培养,因此法国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极强。在个人主义极为流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而结婚的基础是爱情和两性相悦。

西方人的婚姻目的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坠人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

其二,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

中国古代史依靠伦理制度为基础,以家庭为主而非个人主义,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

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法国人认为:婚姻属个人私事,任何人没有权利干涉“同时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利选择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有权做出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她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

对于第三者,无论如果他(她)们都应该是受到谴责的。一桩婚姻应该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即使要分要离也应该是两个人自己处理。第三者的介入无疑使很多本来可以不死亡的婚姻快速的死亡。无论如何遭遇失败婚姻的双方都是痛苦的。而这其中第三者是有责任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实际上最后自己也不见得就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