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
- 格式:pptx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62
第六章循环系统第一节总论目标要求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淋巴系统的组成。
2、了解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1、掌握循环系的组成。
2、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命名。
3、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4、了解吻合管、侧支循环、动静吻合概念。
第二节心目标要求1、掌握心的位置、形态及心内各腔结构。
2、掌握心壁结构。
3、掌握心血管、心传导系统、心包及心的体表投影。
教学内容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结构。
2、了解心壁的构造、心壁层次、纤维环、房室间隔。
3、掌握心的传导系统组织功能。
4、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
5、了解心大、心中、心小静脉的走行注入部位。
6、掌握心包的构成、心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动脉目的要求1、掌握肺动脉干、主动脉干的行程、分支、分布2、掌握头、颈部上下肢个动脉干的重要分支、分布、压迫止血点3、掌握胸腹腔、盆腔、动脉脏支和壁支的分支分布教学内容一、肺循环的血管1、掌握肺动脉干和肺静脉的位置。
2、掌握肺动脉韧带的概念及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意义。
二、体循环的动脉掌握主动脉的分部、走行及各部主要分支的名称。
㈠头颈部动脉掌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起点、走行及其分布范围;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了解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起点及分布范围。
了解颈动脉窦及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和功能。
㈡上肢的动脉掌握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点,走行及分布范围。
了解掌浅弓和掌握深弓的组成及其分布范围。
㈢胸部的动脉掌握主动脉胸部的分支及分布范围。
了解主动脉胸部的起点和走行位置。
㈣腹盆部的动脉掌握主动脉腹部、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的起点及走行位置、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了解肾动脉和髂内动脉的起点及分布范围。
了解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和阴部内动脉、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的起点及分布范围。
㈤下肢的动脉掌握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起点、位置及分布范围。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循环系统的构成与循环过程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循环系统的构成与循环过程人体解剖学是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其中,循环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负责输送血液并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
本文将对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循环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循环系统的构成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1.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间,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来推动血液循环。
2.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氧和营养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回输给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负责物质的交换和气体的扩散。
3.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器官等。
它与血液循环系统相辅相成,起到液体平衡、免疫和排毒的作用。
二、循环过程循环过程可分为心动周期和血液循环两个部分。
1. 心动周期心动周期是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按顺序,可分为收缩期、舒张期和充盈期。
- 收缩期:心脏收缩,将氧和营养丰富的血液从心室推送到全身动脉。
- 舒张期:心脏松弛,心房和心室充血,准备下一次收缩。
- 充盈期:心房和心室收缩期之间的间歇期,心脏恢复供血。
2.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循环过程,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 体循环:氧和营养丰富的血液从左心室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动脉,并通过毛细血管交换物质,最终通过静脉回流至右心房。
- 肺循环: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通过右心室经肺动脉进入肺部,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吸收新的氧气,再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三、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对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1.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循环系统通过血液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满足细胞的需求,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