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节点系统及软件安装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深信服虚拟化Web应用防火墙云WAF 用户手册产品版本8.0.28文档版本 01发布日期2021-03-12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保留一切权利。
除非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信服公司”)另行声明或授权,否则本文件及本文件的相关内容所包含或涉及的文字、图像、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版面设计等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及相关权利,均归深信服公司或其关联公司所有。
未经深信服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对本文件及其内容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或以其他方式展示、传播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前言关于本文档本文档针对深信服虚拟化Web应用防火墙产品,介绍了云WAF的架构、特性、安装和运维管理。
产品版本本文档以下列产品版本为基准写作。
后续版本有配置内容变更时,本文档随之更新发布。
读者对象本手册建议适用于以下对象:⚫网络设计工程师⚫运维人员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在本文中会出现图形界面格式,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修订记录修订记录累积了每次文档更新的说明。
最新版本的文档包含以前所有文档版本的更新内容。
资料获取您可以通过深信服官方网站获取产品的最新资讯:获取安装/配置资料、软件版本及升级包、常用工具地址如下:深信服科技深信服技术服务技术支持用户支持邮箱:*******************.cn技术支持热线电话:400-630-6430(手机、固话均可拨打)深信服科技服务商及服务有效期查询:https:///plugin.php?id=service:query意见反馈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任何产品资料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云数据库----云数据库相关知识及相关产品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多次听到云计算概念的提及。
每个老师对云计算或相关技术的研究方向都是不同的,在此我们回顾下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
它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庞大的虚拟计算资源(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从而提供各种IT服务。
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时按需付费,这不仅降低了使用门槛,也极大地节省了开销。
由于云计算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Google,IBM,Microsoft,Sun,Oracle百度,腾讯,等国际知名大公司都已经涉足云计算领域。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升温,它对各个技术领域的影响开始显现,其中比较典型的就包括数据库领域。
截止到2014年6月,传统的数据库厂商,比如Oracle,IBM,Microsoft等,都已经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相关数据库产品;原来没有从事数据库产品开发的知名大公司,比如Amazon和Google等,也发布了SimpleDB和BigTable等云数据库产品。
迅速发展的云数据库市场极大地影响着数据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甚至出现了关系数据库是否已经没落的争议。
与此同时,许多云数据库的相关问题开始被关注,比如云数据库的体系架构、数据模型、事务一致性、数据安全和性能优化等等。
由于云数据库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对这个领域进行全面详尽的的介绍。
因此,本文将结合大量网络信息数据,对云数据库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合阐述1 云数据库概述云数据库是在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成为应用趋势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它极大地增强了数据库的存储能力,消除了人员、硬件、软件的重复配置,让软、硬件升级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也虚拟化了许多后端功能。
目录MTS使用环境与安装说明 (8)一、概述 (9)1.1 MTS软件介绍 (9)1.2 操作界面说明 (11)1.3 约定 (14)二.通用功能 (17)2.1工程文件操作 (17)2.1.1新建 (17)2.1.2打开和关闭 (19)2.1.3保存和另保存 (19)2.1.4输出屏幕DXF、输出三维DXF和输出屏幕BMP (20)2.1.5升级工程 (20)2.1.6打印、打印预览及打印设置 (20)2.2工程设定 (22)2.2.1楼面表 (22)2.2.2轴线表 (23)2.2.3构件组及优化与调整功能 (24)2.2.4设置当前单位 (26)2.2.5设置当前参数 (27)2.3视图功能 (29)2.3.1整体视图、选中视图、轴线视图及楼面视图 (29)2.3.2轴线网格 (29)2.3.3显示网格点 (30)2.3.4显示轴线编号和显示轴线间距 (30)2.3.5前图和后图功能 (30)2.3.6平面视图变换 (30)2.3.7三维视图变换 (31)2.3.8通用工具栏及建模、楼面、轴线和视图工具条 (31)2.3.9开关功能 (32)2.3.10标注方式 (33)2.3.11杆件、墙体自动打断 (35)2.3.12中点、垂足捕捉功能 (35)2.3.13显示功能 (36)2.3.14显示荷载 (36)2.3.15楼层快速切换功能 (36)2.4选择功能 (38)2.4.1选择结点 (38)2.4.2选择杆件和选择次梁 (38)2.4.3选择房间 (39)2.4.4选择墙体 (39)2.4.5选择构件 (40)2.4.6选择平面 (40)2.4.7选择轴线 (41)2.4.8属性选择 (41)2.4.9杆件过滤 (41)2.4.10编号选择 (41)2.5查询功能 (43)2.5.1工程查询 (43)2.5.2结点查询 (44)2.5.3杆件查询 (46)2.5.4房间查询 (50)2.5.5墙体查询 (51)2.5.6双击杆件查询 (51)2.6工具 (52)2.6.1测量两点距离 (52)2.6.2测量房间面积 (52)2.6.3测量楼面面积 (52)2.6.4测量建筑面积 (52)2.6.5测量结构重量 (53)2.6.6结点、杆件、墙梁、墙肢的编号重排 (53)三.建模功能 (54)3.1轴线功能 (54)3.1.1轴线表 (54)3.1.2 定义直轴线 (55)3.1.3 定义弧轴线 (56)3.1.4 定义多义轴线 (56)3.1.5 编辑轴线属性 (57)3.1.6轴线删除 (57)3.1.7 平行复制轴线 (58)3.1.8 旋转复制轴线 (58)3.1.9 镜向复制轴线 (59)3.1.10 规则轴线快速输入 (59)3.2网格功能 (60)3.3建模功能 (62)3.3.1定义孤立节点 (62)3.3.2删除孤立节点 (62)3.3.3结点坐标调整 (62)3.3.4去除多余节点 (63)3.3.5梁柱输入 (63)3.3.6支撑输入 (64)3.3.7平面布柱 (65)3.3.8 杆件拆分 (65)3.3.9 杆件合并 (66)3.3.10杆件打断 (67)3.3.11定义墙体 (67)3.3.12钢板剪力墙定义 (68)3.3.13洞口定义 (68)3.3.14修改洞口 (69)3.3.15洞口复制 (69)3.3.16修改墙厚 (70)3.3.17墙体打断 (70)3.3.18墙体拆分 (70)3.3.19墙体合并 (71)3.3.20轴向复制 (71)3.3.21弧向复制 (72)3.3.22镜向复制 (74)3.3.23空间平移 (75)3.3.24空间复制 (75)3.3.25楼层快速复制 (76)3.3.26框架快速输入 (77)3.3.27支撑快捷输入 (78)3.3.28门式刚架快速生成 (79)3.3.29 屋架快速输入 (81)3.3.30快捷添加弧型构件 (84)3.3.31撤销和重做 (85)3.4材料库 (86)3.5工程截面库功能 (88)3.5.1布置截面功能及工程截面库概述 (88)3.5.2工程截面库使用说明 (93)3.6属性设计 (104)3.6.1结点类型设定 (104)3.6.2杆件类型设定 (104)3.6.3主次梁模式设定 (104)3.6.4变截面放置参数 (104)3.6.5杆件体型系数定义 (105)3.6.6构件对齐方式设定 (105)3.6.7檐口设定 (106)3.6.8女儿墙设定 (106)3.6.9梁位置类型设定、梁位置自动设定 (106)3.6.10定义支座 (107)3.6.11定义方位 (108)3.6.12定义释放、定义刚臂和定义偏心 (109)3.7楼面操作工具 (112)3.7.1次梁布置 (112)3.7.2次梁复制 (114)3.7.3次梁删除 (114)3.7.4定义导荷模式 (114)3.7.5房间楼板厚度 (116)3.7.6房间全开洞 (117)3.7.7房间局部开洞 (117)3.7.8房间洞口复制 (118)3.7.9房间洞口取消 (118)3.7.10局刚定义(房间方式) (118)3.7.11局刚定义(结点方式) (119)3.7.12取消已定义局刚 (119)3.8荷载布置 (120)3.8.1恒载和活载布置 (120)3.8.2风载布置 (122)3.8.3地震作用定义 (127)3.8.4吊车荷载作用定义 (128)3.8.5温度荷载作用定义 (131)四.计算分析功能 (132)4.1模型检查 (132)4.2结构计算 (133)4.3读入结果文件 (134)4.4弹性时程分析 (135)4.5二阶弹性分析 (138)4.6罕遇地震验算 (139)五.后处理功能 (140)5.1公共功能 (140)5.1.1自振特性回显 (140)5.1.2内力位移回显 (141)5.1.3荷载组合 (142)5.1.4杆件类型设定 (145)5.1.5杆件计算长度设定 (146)5.1.6抗火验算 (146)5.2多高层后处理功能 (148)5.2.1柱位置类型设定 (148)5.2.2主次梁模式设定 (148)5.2.3组合梁栓钉设定 (148)5.2.4主梁内力调整设定 (149)5.2.5次梁规范验算 (150)5.2.6杆件规范验算 (150)5.2.7构件配筋设计 (153)5.2.8组合梁栓钉删除 (153)5.2.9组合梁栓钉设计 (154)5.2.10组合梁施工阶段验算 (154)5.2.11简支组合梁独立设计 (155)5.2.12工程楼板库 (155)5.2.13楼板快速复制 (157)5.2.14楼板设计 (159)5.2.15楼板验算 (160)5.2.16计算书输出 (160)5.2.17自振特性报告 (162)5.2.18层抗侧刚度比报告 (163)5.2.19层受剪承载力报告 (163)5.2.20楼层地震剪压比报告 (164)5.2.21最大层间位移报告 (164)5.2.22质心层间位移报告 (165)5.2.23多塔质心层间位移报告 (166)5.2.24墙体配筋报告 (166)5.2.25等效荷载报告 (167)5.2.26总体概算报告 (167)5.2.27详细概算报告 (168)5.3厂房后处理功能 (169)5.3.1缀板缀条布置功能 (169)5.3.2杆件规范验算 (170)5.3.3变形验算 (173)5.3.4吊车梁设计 (173)5.3.5轻钢檩条设计 (176)5.3.6轻钢墙梁设计 (178)5.3.7抗风柱设计 (181)5.3.8屋面支撑设计 (182)5.3.9柱间支撑设计 (185)5.3.10工程计算书输出 (187)5.3.11自振特性报告 (188)5.3.12总体概算报告 (188)六节点设计模块 (189)6.1节点自动识别 (189)6.2节点模块开关 (189)6.3选择设计的节点形式 (189)6.4选择节点的连接形式 (190)6.5设计和自动设计功能 (191)6.6新建连接组、编辑、删除和选中节点组 (191)6.7 预览功能 (191)6.8 计算书输出 (191)6.9节点组定义 (192)6.10重置 (192)6.11刷新杆端力 (192)6.12节点设计方法 (192)6.13抗震设计 (193)七.基础设计模块 (194)7.1桩布置 (194)7.1.1桩基定义 (194)7.1.2桩基布置 (194)7.1.3桩基复制 (194)7.2桩群承载力计算 (195)7.3桩群中心调整 (195)7.4底层信息查询 (196)7.4.1底层信息查询 (196)7.4.2合力查询 (196)7.4.3桩信息查询 (197)7.4.4独立基础查询 (197)7.4.5基础梁查询 (197)7.5独立基础设计 (198)7.5.1基础组添加 (198)7.5.2基础尺寸确定、基础配筋设计 (199)7.6基础梁设计 (201)7.6.1基础梁定义 (201)7.6.2基础梁设计 (201)7.7条形基础设计 (202)7.7.1条形基础定义 (202)7.7.2条形基础设计 (202)7.8出图 (205)八.自动出图模块 (206)8.1多高层结构布置图 (206)8.2楼板图 (210)8.3多高层剪力墙布置图 (211)8.4节点图 (212)8.5基础图 (213)8.6结果简图 (214)8.7厂房布置图 (215)8.8构件图 (220)附录1:分析准备文件—C AL目录下C OMMON.DAT (221)附录2:自定义地震波数据文件 (225)附录3:MTS程序文件 (226)附录4:MTS程序的配筋文本及简图格式 (227)1.配筋信息文本文件 (227)2.各层配筋简图 (227)附录5:空间结构输出计算书格式 (229)MTS使用环境与安装说明MTS使用环境:●操作系统:中文Windows 98/Me/2000Pro/2000Srv/XP(注:如果使用其它语言的Windows版本,请外挂中文平台);●机型至少为P166,建议使用PII266以上机型;●内存至少32M,建议使用64M或128M内存;●至少100兆以上的硬盘空间;●建议安装软件:Microsoft Office、AutoCAD。
计算机云计算的原理与应用一、基本原理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将用户所需的计算分布在数量无限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使得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类似于互联网,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及其存储系统。
就像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从而意味着计算能力透过互联网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如同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
目前,云计算有IaaS、PaaS和SaaS三种类型,不同的厂家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体系架构。
笔者综合不同厂家的方案,提出了一个如图2所示,供大家商榷的云计算体系架构。
云计算技术体系架构可分为物理资源层、资源池层、管理中间件层和SOA构建层等4层。
其中,物理资源层包括计算机、内存、网络设施、数据库和软件等。
资源池层是将大量相同类型的资源构成同构或接近同构的资源池,如计算资源池、数据资源池等,资源池构建主要是物理资源的集成和管理工作。
管理中间件层负责对云计算的资源进行管理,并对众多应用任务进行调度,使资源能够高效、安全地为应用提供服务。
SOA构建层是将云计算能力封装成标准的Web Services服务,并纳入到SOA体系进行管理和使用,包括服务注册、查找、访问和构建服务工作流等。
管理中间件层和资源池层是云计算技术的最关键部分,SOA构建层的功能更多依靠外部设施提供。
二、主要特征与技术特点云计算服务是由多组机群系统或一个类似网络操作系统的用户体验所构成。
用户操作的响应完全由云端多组不同用处的机群来承担,用户依托浏览器所呈现的网络操作系统来获得一个亲切、丰富的用户体验。
(1)主要特征目前,云计算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6个方面。
其一是自主计算,即“可自我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其二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计算主要通过引用分布式应用程序来区分服务提供者(服务器)和服务请求者(客户端)。
其三是网格计算,即采用一种由集群网络化和松散耦合计算机的协同来构建可执行巨大任务的`‘超级计算机及其虚拟” 。
油田作业现场云端智能监控系统摘要:随着云平台和微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技术渐渐向高并发、轻量化发展。
而油田作业现场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目前仅实现了基本的监控功能,在架构上存在系统响应速度慢、客户端部署困难、系统拓展性差、未与现有办公网络的对接等问题。
另外,油田作业现场作为油田生产作业的重要工作环境,存在许多需要重点监视和防范的危险因素,例如火灾、管道油液泄漏、违规抽烟等。
面对这些具有突发性、隐蔽性的安全隐患,目前油田并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仍主要依靠人工巡查,以及通过视频监控被动监视的方式应对。
针对上述问题,部分作业现场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虽然对解决上述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减轻了外出排查的工作量,但本质上是一种被动式监控,无法保证监控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系统性,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实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安全隐患。
关键词:油田作业现场;云端智能监控;系统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油田逐渐采用视频监控、雷达预警、无人机巡逻等现场监控手段。
目前,相关视频数据存储和监控平台是独立的,因此应用和管理不容易。
因此,要整合监测数据资源,建立综合智能监测系统,进行集中通话和监测,在此基础上研究智能监测技术,快速准确地掌握现场异常情况,实现24小时自动监测。
1云端智能监控系统架构油田作业现场云端智能监控系统采用4层架构模式,具体分为存储层、服务层、传输层、应用层四层。
数据存储层包括消息总线、公司文件、系统缓存、数据库数据等,主要为油田作业现场云端智能监控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层包括服务通信、Docker和Kubernetes技术、系统基础服务组件等;传输层主要是API网关;应用层包括IOT设备、移动设备、PC设备等。
当用户在应用层中提出访问请求时,传输层会将用户访问的请求传输给服务层;服务层会对用户的访问请求进行解析并向存储层请求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得到存储层的响应后通过传输层返回相应的数据给应用层。
2云端智能识别技术2.1系统功能智能云识别系统建立在高性能云计算服务器上,前端提供多种基于云的智能服务,包括数据分析服务、图像识别服务等。
浅谈超融合架构——Vmware EVO、路坦力和SimpliVity的横向对比运算、储存、网络三合一,超融合基础架构结合了虚拟化、软件定义化、丛集分布式架构于一身,可以标准化通用硬件构成的基本节点,建构出便于灵活扩展、完全依靠软件驱动的IT环境文/张明德|2014-11-27发表兴起中的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将改变企业IT机房建置型态。
无论规模大或小,典型企业IT机房都是由各自独立的运算、储存、网络硬设备组成,包括提供运算资源的服务器,提供储存资源的磁盘阵列或NAS,以及提供网络连接的局域网络(LAN)与储存局域网络(SAN)设备等。
不过以Google、Amazon、Facebook为代表的网络服务巨头厂商,却针对「网络规模(Web-Scale)」应用带来的极大量数据处理需求,引进了异于传统的「云端化」机房架构,展现了机房建置思维新方向。
云端化的机房架构为了因应Web-Scale层级的极大量存取、储存与数据处理需求,Google这类大型网络服务商另辟蹊径,引进一种基于软件定义式设计的大规模丛集架构。
面对巨量数据处理需求,传统做法是以采购更高性能的服务器主机与储存设备来因应,但这些大型网络服务商却反其道而行,改为使用相对低价的现成商品化(Commodity)通用服务器硬件,藉由运行这些厂商自行发展的分布式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与分布式数据处理软件等),将大量通用服务器设备组成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丛集环境,利用这种超大型丛集来处理来自全球网络用户发出的存取需求。
相比于传统架构,这种以软件核心、基于通用硬件的云端式架构,拥有远为低廉的建置成本、更弹性的扩充能力、更灵活的资源分配,以及几无上限的扩展能力,更能胜任必需因应数据迅速增长断调整与扩充处理资源的环境。
藉由超融合基础架构,现在,这种云端化的机房架构,也被带到一般企业IT环境中。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特性超融合基础架构取法于大型网络服务商的云端IT架构,拥有许多类似的特性,同样都是使用通用硬件服务器为基础,将多台服务器组成含有跨节点统一储存池的丛集,来获得IT环境需要的效能、容量扩展性与数据可用性,可透过增加丛集中的节点数量,来扩充整个丛集的运算效能与储存空间,并透过丛集各节点间的彼此数据复制与备援,提供服务高可用性与数据保护能力。
边缘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的边缘节点部署指南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架构,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
边缘计算技术将计算和存储资源推向物联网系统的边缘,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更好地部署边缘计算技术,本文将介绍边缘节点的部署指南。
首先,边缘节点的选择是部署边缘计算技术的基础。
边缘节点通常是分布于网络边缘的服务器、网关或智能设备,可以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等功能。
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边缘节点对于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至关重要。
在选择边缘节点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计算能力:边缘节点的计算能力应足够强大,以处理实时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
2.存储容量:边缘节点应提供足够的存储容量,以存储分析数据和应用程序。
3.网络连接:边缘节点应具备可靠的网络连接能力,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能耗管理:边缘节点应能够有效管理能耗,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选择合适的边缘节点后,下一步是进行节点的部署配置。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南。
1.边缘节点的位置选择边缘节点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部署。
在物联网系统中,边缘节点通常位于设备附近或数据流入的地方,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减少延迟。
另外,边缘节点的部署应考虑到物理环境,避免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边缘节点的网络配置边缘节点的网络配置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关键。
在部署边缘节点时,应确保节点与其他设备和云端之间的网络连接稳定可靠。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网络连接,例如有线连接、Wi-Fi连接或蜂窝网络。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技术来优化网络传输效果。
3.边缘节点的安全保护边缘节点部署时应重视系统的安全保护。
边缘节点通常作为数据流入和处理的关键节点,需要保护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可以采取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如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安全监测等。
4.边缘节点的管理与监控边缘节点的管理与监控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及时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
阿里云云安全助理工程师复习资料第一章云平台使用安全主要介绍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和形势,如何利用云平台的优势降低风险,以及如何做好云上资产的安全管理等。
Part 1 典型IT系统架构介绍1。
IT基础架构演进的趋势:大型机、PC机和小型机、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
2。
云计算的三种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行业应用如CRM、OA、ERP等)PAAS(平台即服务)(云扩展服务,中间件、安全、大数据等)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虚拟服务器、存储、网络等)3。
企业上云常见架构:ALL in one:ECS(云服务器)应用与数据分离:ECS—-RDS(数据库)应用集群部署:SLB(负载均衡)——ECS应用部署集群-—RDS动静资源分离:SLB——ECS应用部署集群——OSS(文件存储,图片音视频等非结构化) RDSPart 2信息安全现状及形式对于云上攻击,一下三点会以安全检测报告形式列出来:Ddos攻击:大量请求造成拥塞口令暴力破解:SSH、RDP协议为主,针对端口攻击。
Web应用攻击:SQL注入攻击为主,针对数据库。
(注:SSH 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建立在应用层基础上的安全协议;RDP remote desktop protocol 远程桌面协议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
)2014年1月21日,互联网DNS大劫难,DNS被劫持;2014年4月,Heartbleed漏洞,涉及网银、门户网站,,可被用于窃取服务器敏感信息,实时抓取用户信息.Part 3 IT系统风险构成1。
按照等保划分维度:物理和环境安全:机房环境等;网络和通信安全:网络架构、边界保护、访问控制、入侵防范、通信加密等;设备和计算安全: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访问控制、身份鉴别、集中管控和安全审计等;应用和数据安全:安全审计、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2。
云上安全的服务方式:责任分担,共建安全用户负责“云中内容"的安全性:客户数据;平台、应用程序、身份和访问管理;操作系统、网络和防火墙配置安全。
本科教学网云端节点系统及软件安装说明
一、安装操作系统
建议安装CentOS 6.0或以上版本,建议选择32位系统进行安装,安装时可以使用最小
化安装,分区时确保/home得到最大独立空间。
二、配置本地 yum源并安装必要插件
由于安装软件之前需要一些系统插件,从互联网或局域网yum源安装均可,这里只介
绍如何使用本地yum源。
1、将操作系统光盘的内容全部拷贝至本机硬盘某目录,然后更改/etc/yum.repo.d/下
CentOS-BASE.repo的扩展名,修改/etc/yum.repo.d/下的CentOS-Media.repo,将以下
字段进行修改:
baseurl=file:///home/CentOS/ ##这里写入光盘文件的存储目录###
gpgcheck=1
enabled=1 ##这里使用1打开本地模式######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6
2、安装nagios与nginx的支持插件
yum -y install wget gcc* pcre* openssl* popt*
三、安装nginx流媒体服务器
1、 将nginx文件夹拷到root用户文件夹下
2、 cd /root/nginx/nginx-1.0.10 , 然后预配置与编译
3、 等待编译完成执行 make && make install
4、 添加nginx服务
5、 用nginx文件夹下的nginx.conf 替换/usr/local/nginx/conf中原有的文件
cp /root/nginx/nginx.conf /usr/local/nginx/conf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nginx --user=stream --group=stream
-with-http_stub_status_module --with-http_flv_module
--add-module=./nginx_mod_h264_streaming-2.2.7
--add-module=./nginx-accesskey-2.0.3 --with-http_ssl_module --with-cc-op
t='-O3'
cp /root/nginx/init.d.nginx /etc/init.d/nginx
chmod +x /etc/init.d/nginx
chkconfig --add /etc/init.d/nginx
/etc/init.d/nginx start
四、安装nagios软件
1、 将nagios文件夹拷到root用户文件夹
2、创建nagios用户,密码为usoft123456
useradd nagios
passwd nagios
3、解压插件程序并编译安装
tar zvxf nagios-plugins-1.4.15.tar.gz && cd nagios-plugins-1.4.15
./configure --with-nagios-user=nagios --with-nagios-group=nagios && make && make
install
chown -R nagios:nagios /usr/local/nagios && cd ..
tar -zxvf nrpe-2.13.tar.gz && cd nrpe-2.13
./configure --enable-ssl --with-ssl-lib
make all && make install-plugin && make install-daemon && make install-daemon-config
4、安装完毕后执行
echo '/usr/local/nagios/bin/nrpe -c /usr/local/nagios/etc/nrpe.cfg -d' >> /etc/rc.local
5、 检查nrpe是否安装正常
/usr/local/nagios/libexec/check_nrpe -H localhost
正确显示
NRPE v2.13
五、修改ssh的默认端口
打开/etc/ssh/sshd_config ,找到#Port 22 修改为Port 8899
/etc/init.d/sshd restart
六、配置防火墙
chkconfig iptables on
iptables -t filter –A INPUT -m state --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j ACCEPT
iptables -t filter –A INPUT -p icmp -m state --state NEW -m icmp --icmp-type any -j
ACCEPT
iptables -t filter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8899 -j ACCEPT
iptables -t filter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5666 -j ACCEPT
iptables -t filter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80 -j ACCEPT
service iptables save
七、复制视频数据
视频数据统一存放在/home/wwwroot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