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为母语者英语发音失误音系学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学生英语语音错误及教学对策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和语言其他方面的技能学习有着紧密联系。
因此,语音课对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中国学生英语音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现问题的根源,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标签:英语语音;语言;教学方法1.引言英国著名语音学家吉姆森(A.C.Gimson)(2008)曾对语音的重要性作过精辟的论述:“要学会讲任何语言,一个人只要需要学会它的50%-90%的语法,1%的词汇便足够用了,但语音知识却几乎需要100%的掌握”。
《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也明确将语音纳入需要发展的知识技能之一。
然而,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至今仍然是薄弱的一环。
笔者将根据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常见的语音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并试图分析成因和就语音教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中国学生常见的发音错误2.1元音发音错误①混淆长音和短音:[ɑ:]和[]。
例:Father[fɑ:],mother[m],一个是长音,一个是短音,但是常常有学生把mother读成[mɑ:][u:]和[u]。
例:不少学生以[u:]代替[u],将book,look读成[bu:k]、[lu:k]。
②字母a在单词末尾常发[],然而学生常把,banana,China,读成[bnɑ:na],[,taina]③[e]和[ai]的误读,例:said,side发成一样的音。
2.2辅音发音错误①[w]和[v]。
这是非常普遍的一个发音错误,例:很多学生将very well读成[w eri wel]。
②以[s]代替[θ],以[z]代[]。
这是一类非常普遍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例:学生将“thank you”(谢谢)读成sank you;②/r/与/l/不分:江西,福建等地区方言没有声母r,该地区学生往往将英语中/r/发成/l/,如将red发led,road发成load;③/n/与/l/不分:南方的学习者,如来自四川,贵州等地的学生受到方音的影响,往往把slow发成snow,把knife发成life;⑤用拼音x替代/∫/。
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音系—语义界面习得研究自界面假说提出后,其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该假说将二语习得最终造诣阶段的语言不精通状况归结为语言界面处的难以攻克。
文章呈现的调查研究证实了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多音字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便在最终造诣阶段,他们也难以轻松驾驭汉语多音字。
文章在音系—语义内界面框架内分析了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尝试探讨汉语界面处的习得、界面理论的复杂性及其对汉语的适用性。
标签:界面假说二语习得汉语多音字音系—语义内界面一、引言現代语言学的界面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一百年前Sussure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交界面(褚孝泉,2013)。
界面术语正式来源于Chomsky的生成语言观。
他在原则和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中提出“以句法为核心的运算系统与其他领域进行接口运算”的概念。
根据这一理论,语言模式表现为句法、逻辑式(LF)和语音式(PF)之间的接口运算。
逻辑式即语义层面,语音式即语音层面。
这些运算层次存在于普遍语法之中。
(杨连瑞、戴月、李绍鹏,2013)此后,Jackendoff(1997)提出了三方平行建构理论(The Tripartite Parallel Architecture)。
他认为,语言系统由句法、语音和语义这些共同运行的模块构成,各模块间通过界面规则(interface rules)相互关联。
Jackendoff的理论不同于Chomsky以句法为中心的单一界面理论。
他将语言系统描述成句法、语音、语义的平行界面运算。
Reinhart(2006)在Jackendoff界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界面建构模型(Language Interface Architecture Model)。
在他看来,句法仍然是语言系统的中心环节,句法同概念、语境推断和感知动觉等独立的认知系统相互关联建立交界面关系。
Reinhart的理论得到了Rothman(2011)等人的支持。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英语母语者开始学习汉语。
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英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
本文将重点分析英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量词方面的偏误,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的量词用法。
一、意义偏误
英语和汉语在量词的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语中,大多数名词都不需要使用量词来表达数量,因此一些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忽视量词的使用。
他们可能会说:“我买了苹果。
”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买了几个苹果。
”这种偏误主要是由于英语中没有类似的量词概念,因此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阅读来弥补这一差距。
结论:
英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量词方面的偏误主要包括意义偏误、选择偏误和顺序偏误。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的量词用法,建议他们多加练习和阅读,注意观察和模仿汉语中的量词用法。
可以通过请教汉语母语者或参加汉语培训课程来加强对汉语量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持续地学习和实践,英语母语者可以逐渐纠正量词方面的偏误,并提高对汉语的整体水平。
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引言:在全球化和英语国际地位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语用失误的问题。
语用失误在言语交际中常常导致误解、不适当的回应和不成功的社交互动。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并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常见的语用失误1. 礼貌用语失误中国学习者常常受到中文礼貌用语的影响,在英语交际中过度使用或缺乏使用。
例如,他们可能在不恰当的场合下使用“谢谢”或“对不起”,或者未能用适当的礼貌用语表达谢意或道歉。
2. 语气和语调失误中国学习者在语气和语调上的失误可能导致信息的误解或不适当的言辞。
他们可能过度表达或缺乏表达情感的能力,或者使用不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来表达观点。
3. 不恰当的指代中国学习者在使用代词时常常出现指代不明确或错误的情况。
他们可能未能清楚地指代先前提到的人或物,这导致交流的不连贯或误会。
4. 社交礼仪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习者可能不熟悉或不理解英语国家的社交礼仪,导致社交交往上的困惑。
例如,他们可能在社交场合中不懂得适当地使用眼神接触、身体语言或笑声。
二、语用失误的原因1. 第一语言的干扰中国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通常会受到母语中语言习惯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将中文的语用习惯直接应用于英语交际中,从而导致语用失误。
2. 文化差异英语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面临跨文化交际困难。
中国学习者可能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三、解决语用失误的方法1. 语用教学的重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语用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中引入与语用有关的话题和活动。
通过模拟真实的语境和情境,学习者可以增加对英语交际中语用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文化意识的培养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对语言背后文化含义的理解。
1: 虽然在金钱上我是富于她{CJbi},但{CQ在}{CD却}精神上与生活经验{CQ上}她却富于我{CJbi},使得我对她的兴趣渐大,恨不得从她身上学到她所有的生活情趣与道理。
原始语料2: 他还是活人,但与死人一样{CC一般},那些人还活[C]{CQ着},这个事实[C]本身{CJ-sy 是}给他{CD的}十张嘴{CC3十[B食]口}{CQ都}不能形容的痛苦,当[F當]然所谓[B 胃]“[BC‘]生命”[BC’]是没有更重要的,更{CC1那么}{CQ有}尊[B遵]严的{CJbi},可是倘若他没有希望活下去,不如帮助他早死.[BC,]试卷上的文章[C]所提出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此{CJcd},哪一个丈夫愿[F願]意他的妻子死{CD下去}呢,所以我[C]的意见是这[C]样。
原始语料3: 什么事情也没有自己出汗容易得到{CD的}东西{CJbi},我们三个人不是一般老百姓,都奉释迦牟尼{CC石释摩泥}的人{CJs},不能自己懒惰自己的身[C]体{CJjy},我们开始挖[B控]井吧!原始语料4: 不过最近经常提出代沟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年青[C]人比过去的年青人有多发言的权力{CJbi}。
原始语料5: 他们比我们经验多,所以比我们想的也很深{CJbi},所以总给我们帮助不可能让我们吃亏的。
原始语料6: 比如说城里人去做文化活动的机会比乡村里的人更多{CJbi}。
原始语料7: 所以她已经明白对动物怎么对待最好,比如在路上碰到有毒的蛇的时候,要怎么处理。
{CP虽然乡村的生活没有比城市的生活那么方便{CJbi} 原始语料8: 乡村的生活呢,还是比城市的生活那么方便{CJbi},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
原始语料9: Title我的童年二十年前,比现在还有很多田地{CJbi}。
原始语料10: 虽然我个子比朋友们很矮{CJbi},但是我每天让朋友们集合在我家院子里开始讲课。
原始语料11: 在中国学习汉语尽管有利于多方面,但是中国的生活条件比我国不太好{CJbi},北京的天气也不太好。
大学生英语语音偏误现象及其应对策略分析大学生英语语音偏误是指在英语发音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现象。
由于各地方言和普通话对英语发音的影响,以及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容易出现一些偏误。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需要对其发音偏误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英语语音偏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不准确。
由于受到母语音节结构的影响,大学生在发音过程中常常将某些辅音音素或元音音素发错。
2. 元音的长度和弱化问题。
在英语中,元音音素的长度和弱化变化是很重要的,但大学生常常因为不熟悉这些规则而出现长度上和弱化上的偏误。
3. 音标和音节划分的问题。
英语学习中,对音标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音节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但大学生常常因为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不足而出现偏误。
针对以上偏误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包括提供英语语音纠音的机会和场合,让学生能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发音准确度。
2. 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
针对不同的发音偏误,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比如通过录音和对比,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发音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3. 强化基本知识的学习。
加强对音标和音节划分的学习,帮助学生熟悉英语的发音规则,从而更准确地发音。
4. 提供模仿和训练机会。
提供学生进行发音模仿和训练的机会,如通过跟读、口语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5.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方式,加强对英语发音的训练和练习,从而提高英语语音水平。
大学生英语语音偏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发音准确度。
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强化基本知识的学习、提供模仿和训练机会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英语语音偏误现象,提高其英语语音水平。
汉英双语者汉语对英语口语的语音负迁移问题【摘要】母语语音负迁移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这是进行英汉语音比较的前提。
本文从两个方面浅谈了汉语语音对英语的负迁移问题:一、汉语的声调语调对英语的负迁移;二、汉语音段音位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关键词】负迁移;声调语调;音段音位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习者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课题、新任务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完成的,既有对比又有抽象的特点。
而新旧事物之间既不能完全雷同,也不至于绝对相异。
因而,迁移有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的划分。
汉语语音正迁移是指在学习或体验英语发音规则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汉语发音方式的影响而借用汉语的发音方法,刚好这种发音方式与英语中的某些发音方式是符合的,可以套用。
而负迁移则刚好相反,借用的汉语发音方法不符合英语的发音规则而不被英语本族人所认同。
这种不自觉地借用汉语发音方法的惯性思维干扰了英语标准语音的生成,所以造成了不同于英语本族人发音的奇怪的英语语音发音形式。
在这篇文章里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浅谈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一、汉语声调语调的负迁移;二、音段音位对语音的影响。
一、汉语声调语调的负迁移语调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调是指句子中的音高变化,而广义的语调是指句子中的一切语音特征,包括音高、音长、音强等。
英语被称为“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英美语音学家一直强调英语语调的重要性,他们形象地把元音辅音比作英语的身体,把语调比作英语的灵魂。
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被称为“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
在汉语中,每个字或音节除了声母韵母两部分外,还有一个绝对固定的声调(又称为字调)。
它与声母韵母一样,有着区别词义的重要作用。
汉语中也有语调,可以表示语法作用。
但汉语语调只是以四种单字调为基本单元建立起来的语调,语调本身升降变化不大,只带有略高或略低的趋势。
- 184-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英语语音学习障碍原因分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龙继爽【摘要】语音在语言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正是英语语音学习障碍严重制约了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在听和说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本文从英汉音位差异和母语负迁移两个方面分析造成学习障碍的原因,以期对解决这一障碍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语音 音位 母语 负迁移一、引言英国著名语言学教授Gimson (1994)曾说过,真正意味上精通一门语言,需要百分之百掌握其语音学,50~90%熟悉其语法,1%懂得运用其词汇。
这就充分说明了英语语音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英语语音好的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都比语音弱的同学表现要优秀一些。
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学生的英语口语普遍差强人意,语音语调怪异,流畅度欠缺。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音位上的差异及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影响两个方面分析造成语音错误的原因,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语音教学的困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在音位上的差异音位是言语交际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可分为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两大类,音段音位针对元音、辅音及其组合而言;超音段音位主要针对重音、节奏、语调等而言。
1.英汉音素的不对应性。
英语和汉语的音素并不完全对应, 英语有9个单元音,而汉语只有6个单韵母。
即使英语和汉语中有些音听起来很相近, 但在发音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例如,英汉近似音/i/、/ʊ/,在英语里发音时舌位较之汉语里发音时更靠后。
英汉近似音/ei ,ai ,ao, ou /在英汉里发音时虽都以第一个强元音为主向第二个弱元音滑动,但作为英语双元音发音时口型较大,舌位较靠后,滑动较明显,两个音相对独立;而作为汉语复韵母发音时滑动较快不明显且并没有达到弱元音的位置,两个音浑然一体。
2.英汉辨义方式差异。
英语单词不靠声调辩义,句子靠语调辨义,被称为语调语言。
英语根据音高的起伏变化可分为升调和降调两种基本语调,不同的语调表达说话人的不同情感色彩、态度、意图。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副词真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1.真的偏误分析汉语学习者习得副词时常出现以下偏误:a)误将形容词作为副词使用:汉语中许多副词和形容词在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使用。
例如,“很”可以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如“很好的书”,但不能作为副词修饰动词,如“我很喜欢”。
b)误将副词的位置放置不当:英语中副词通常放在动词之后,而汉语中则在动词之前。
这种位置上的差异容易导致学习者将副词放置在错误的位置。
例如,在汉语中说“我经常去图书馆”,而不是“我去经常图书馆”。
c)不正确使用副词的级别:汉语中的一些副词有不同级别,如“非常”,“很”等。
学习者可能使用不正确的级别来表达程度的差异。
例如,在汉语中表达“这本书非常有趣”应该使用“非常”,而不是“很”。
2.教学建议为了帮助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正确习得副词,可以采取以下教学建议:a)强调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副词和形容词在形式和用法上的差异,提供大量的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
b)练习正确的副词位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活动,帮助学生熟悉副词放置在动词之前的习惯,例如句子排序活动,选择正确的句子等。
c)教授副词的级别差异: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级别的副词及其用法,如常用的“非常”和“很”。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副词级别使用。
d)提供语境和实际应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语境和实际应用情景,鼓励学生使用正确的副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e)反复练习和复习:副词的正确使用需要反复练习和复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副词的练习和复习活动,如填空练习,对话练习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总之,正确习得副词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但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建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偏误,提高对副词的正确理解和使用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汉语作为母语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和语法时的迁移影响 作者:顾儒声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04期
语言迁移是一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很普遍的现象(Ellis, 1994,2006)。在学习外语前,语言学习者已经长时间的使用了母语,并且非常熟悉母语的各种语言规则,所以当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无意识地使用这些语言规则,因此,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汉语作为母语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负迁移影响,以及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语言迁移 在第二语习得领域,语言学家发现母语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当学生将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时,语言迁移就出现了。语言迁移的概念首先被提出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研究者提出第一语言对于第二语言有很强的影响,甚至会干扰第二语言的习得(Odlin, 1989, 2002; Ellis, 1994, 2006)。但是根据Odlin (1989)的观点,语言迁移为即将学习的目标语言和已习得语言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产生出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学习外语之前,学习者本身在母语学习时的经验会被无意识的使用到第二语的学习过程中,这就是语言的迁移。
二、汉语对于英语的语言迁移 在中国学习英语,汉语对于英语的语言迁移也是不可避免的。Chan (2004) 指出当学生意识到汉语和英语有相通之处,他们会无意识地吧学习汉语的经验和语言规则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这时当两种语言的规则类似时,会产生正迁移。反之,负迁移就会出现。
不可否认的是,汉语对于英文学习有许多的积极影响,许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都喜欢借助拼音的帮助,因为汉语拼音和英文在书写上有一些相似点。不幸的是,只有很少数的英文和拼音读音相同,所以拼音对于英语的正迁移作用很有限。另一方面,汉语的部分语法结构与英语类似,例如一些句子同样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此外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词法,有助于更快掌握英语的语法结构。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英语母语者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汉语。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语法和语义差异,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习得偏误。
本文将重点探讨英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中的量词偏误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汉语的量词在汉语中,量词是用来表示数量或计量单位的词语。
而在英语中,数量通常是直接用数词表示,而不需要用量词。
由于这种差异,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用量词的偏误。
常见的量词偏误1. 缺少量词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或者忘记使用量词,直接以数词表示数量。
他们可能会说“三个苹果”而不是“三个苹果”,或者“两个人”而不是“两个人”。
2. 错误使用量词另外一种常见的偏误是错误使用量词。
英语母语者可能会把汉语的量词当成英语的量词来使用,导致语言表达不准确。
他们可能会说“三个碗面条”而不是“三碗面条”,或者“五个瓶水”而不是“五瓶水”。
3. 混淆量词有时候,英语母语者会混淆一些类似的量词,导致错误的用词。
“一瓶水”和“一杯水”在汉语中是有明显差异的,但是英语母语者可能会混淆这两个量词的使用。
原因分析这些量词偏误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文化差异汉语和英语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导致了两种语言在表达数量和计量单位的方式上存在差异。
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导致偏误的产生。
2. 语法结构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数量表示上。
英语母语者可能会根据英语的语法习惯来使用汉语的数量词,导致偏误。
3. 语义认知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量词的语义认知也可能存在偏误,导致了错误的用词。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量词偏误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注重真实语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使用量词,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量词的用法。
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英语发音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尼玛普赤
【期刊名称】《西藏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文章通过英语和汉语的语音差异分析了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英语发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三步骤的语音教学改革对策,即通过英汉两种语音体系的对比使学生掌握发音要领,通过听音进行辨别训练,以及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进行发音强化训练.
【总页数】3页(P37-38,41)
【作者】尼玛普赤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究汉语母语学习者的日语作文是如何被评价的--汉语母语评价者与日语母语评价者的对比 [J], 方正
2.神经认知语言学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以母语为泰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为例 [J], 王江丽
3.我国大学生英语发音受母语影响分析 [J], 梁洪兰
4.探讨英语语音教学的有效方法——基于观察和分析中文母语对英语发音的干扰[J], 张娟; 易璜珵; 曹慧颖; 王欣星
5.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汉语母语教学--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母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J], 郑庆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音对英语口语的影响一、引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
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 (1999年统计为三亿两千两百多万人) , 说英语的国家有171个, 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超过70个, 而中国作为拥有16亿人口的大国, 就有近1亿儿童学习英语, 因此中国也将会成为世界上说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
二、拼音和英语语音的比较学习音标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
可是, 中国人学习音标的现状却不乐观, 有些人对音标一知半解, 甚者对英语产生厌学。
其实, 作为中国人来说, 音标是最容易学的, 因为汉语的拼音和48个国际音标的发音大部分是相通的。
接下来我们把拼音和音标从3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 定义对比1. 拼音:中文汉子的读音叫拼音。
比如汉字“好”的拼音是hǎo。
2. 音标:同理, 英语单词的读音就是音标, 比如单词“like”的音标是[la?k], 音标一般要用一个方框符号[]括起来。
(二) 构成对比1.汉语拼音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3个部分构成。
2. 英语音标是由辅音音标、元音音标和重读3个部分构成。
由以上对比可知:拼音与音标相互对应;辅音音标相当于声母;元音音标相当于韵母;重读相当于声调;(三) 分类对比《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正式公布, 用以记录现代汉语标准音。
声母有: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有: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1. 在此之前, 有几种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最早是用汉字注音的直接发音(如:“困难”“南方”的发音) 和反演方法(两个汉字, 第一个取首字母, 第二个取元音、语调。
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地负迁移摘要:本篇论文主要讨论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地负迁移现象,针对出现地负迁移现象,作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关键词:负迁移语音词汇语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英语中会受到母语汉语不同程度地影响.语言学习者地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会产生正面地或者负面地影响.当语言学习者地母语与目标语(或第二语言)有差别时,其母语会对二语习得产生负面地影响,即负迁移;当语言学习者地母语与目标语相同或相近时,其母语则对二语习得产生正面地影响,母语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门语言,即正迁移.在如此重视英语学习地今天,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地负迁移现象不可忽视.一、语音方面首先,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有四个声调,不同地声调代表不同地含义如:āáǎà分别代表妈,麻,马,骂四个不同含义地字.而英语则无此用法.其次,在英语中中音地位置可以区分英语单词地词性,这点是汉语中没有地.如:’ .记录’.录音,记录.汉语作为母语地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会将重音方面出现问题,找不准重音,或是读不准确,原因在于汉语声调地负迁移.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英语单词中重音地位置,及发音地准则,以便学生能够注意克服. 二、词汇方面汉语作为母语地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词汇方面也经常受到汉语母语地负迁移.汉语词汇有几个特点.单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占优势,双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占优势..合成词占优势..有丰富地成语,大多是四个音节地..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这一点是英语学习者经常出现问题,汉语里不能直接用“数词名词”地说法来表示,中间要加一个量词.例如:我们不能说“五书”“六笔”“三狗”等.英语当中虽然似乎有量词如: , 等,但是英语里地, 是作为名词来用地,而且也很有限,这里跟汉语地量词有着本质地区别.通常在英语中可以直接构成“数词名词”地形式.如: , , .此外,在英语中有一类词叫做冠词,这是使用英语时不可缺少地一部分,名词之前必须有冠词,而且冠词还分为不定冠词(, )和定冠词()两类,因为在汉语中没有冠词这类词,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错误.如:* ,* ,* 应该是 , , .再如定冠词地使用中也常会出现 * , * 等错误. 应改为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地不同情况下地用法讲解清楚,将各种情况分裂出来,如:不定冠词()用于泛指,第一次提到地情况,有表示一个或同样,某一个地概念.而定冠词()用于特指,独一无二地词,第二次提到等情况.表示一个,或多个地含义等.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已达到学习者熟练掌握地程度.三、语法.汉语是地词汇与词汇地语法功能不是一一对应地,而是一对多地对应关系.如:走,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谓语.而英语地词汇基本上是一个单词对应一种语法功能,相对来说位置比较固定.如:是动词只做谓语.学生正是因为这种影响,经常把汉语直译成中文,不考虑英语中固定词性地英语单词应放在固定位置上地道理.如这句话,学习英语是有用地.很多学生会直接译成 .这句话错在是动词,汉语中学习是动名兼类词,可以放于句首作主语没有任何形式上地变化..汉语地另一个特点缺少形态变化,而英语则不然,当动词想放在句首作主语时,英语必须将其变成其他形式 ,或形式.正确地说法是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多年地教学中总结出,想要学生避免以上错误是要将英语地基本句子成学习清楚,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先渗透主谓宾,定状补等概念,让学生分清楚什么是名词能承担地成分,什么是动词能承担地额成分.如:在英语中名词可以作主,宾,表,补,定等成分.如: .(作主语) .( 作表语) .(作宾语). .(作定语)等..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地虚词,汉语可以省略,英语地主语,谓语,宾语都是不可省略地.如:?(你每天吃一个苹果吗?)——, .(是地,我每天吃一个苹果)——*, .( 是地,我每天一个苹果)——* . ( 是地,每天一个苹果——* . ( 是地,每天吃.)可见汉语中常常省略,只要语境允许,只要不引起误解.汉语里还有一句话中只有一连串地名词,没有一个动词.如:今天下午全校大会.在英语中却不可以缺少谓语动词.教师通过简单句型中对于句子成分地反复强调,和学生地反复练习,英语学习者可以掌握英语词汇地这些特点.其次,英语当中有非谓语动词地现象,而汉语中没有,在讲解非谓语动词时,应该让学习者明确,所谓地非谓语动词就是,在句子中需要动词作主,宾,表成分时,英语需要用非谓语动词地形式,这一点词性变化是汉语所没有地.需要学生特别注意.四、句子结构从句子结构上来说,我们先说下简单句,汉语地句子结构是主谓宾,英语也是主谓宾,所以在说陈述句式,汉语作为母语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但是所不同地是些特殊句式:首先,疑问句,汉语中只需要在陈述句尾加上吗,嘛,吧等就可以实现疑问地句式,如:你是学生吗?有地英语学习者就会说, ?这是不正确地,正确地说法是 ?这种句式叫一般疑问句,要将动词,或助动词提到句首将主语和动词原形后置,结尾加问号才可以.在说特殊疑问句式时,也常出现学习者不调换位置地问题:如 ?这是错误地,应该为 ?在英语学习中要不断进行强调,特殊疑问词要放于句首构成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地形式.其次,感叹句,是英语学习者学习地难点.因为汉语中感叹句只要加上一些感叹词就可以,如感叹天热,汉语可以说“天真热啊!”英语中则不可以,英语中有专门地感叹句式,如感叹名词地句式,感叹形容词,副词地句式,感叹动词地等.同样含义地句子在英语中应该说成 ! !等.学习者在学习中经常出现无法判断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 是感叹名词地,具有形容词词性,在判断是可将句子中地主谓去掉,看最后一个词地词性,剩下地是名词就用,如果剩下地是形容词或者副词,就用.再次,我们来说一下复合句,汉语中也有复合句,分为递进,排比,并列转折等句型.英语中复合句地句型与其差不懂,但是不同点是,汉语这些复合句有明显地词汇标志.在英语中有一种复合句叫做定语从句,这种句型在汉语中式不存在地,对于汉语作为母语地学习者来说,有一定难度.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定语从句地概念引进到学习者地头脑中,先让他们知道什么事定语从句(能够做定语地句子),然后是讲解定语从句地结构和难点.如:先行词与关系词地搭配关系,很多学习者在这出现错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让学习者找到先行词(汉语中被修饰地中心词)然后看关系词在从句中作什么成分,作主宾表等名词性成分就用关系代词(,,, 等)如: .先行词是是人在从句中作主语,所以横线部分应该填写.学习者出现错误是因为在汉语中将被修饰词发在修饰词之后,我们常说“这是一个从美国来地女孩”“从美国来地”置于中心词女孩之前.而在英语中这是不允许地,而要将较长地修饰语后置.最后,非问句,在汉语中地非问句式是比较复杂地,有否定形式地非问句,还往往带上“是吗?”或“不是吗”.原因在于汉族人和英语区地人在考虑怎样回答是非句时,其心理视角不同:母语为英语地人,回答是非句时用“”还是用“”其着眼点跟中国人不同,他们只考虑自己回答地意见是肯定地还是否定地,根本不考虑问话人主要疑问点采用什么样地表达方式.如:你是一名学生,不是吗?汉语地肯定回答是:是地,我不是一名名学生.否定回答:不是地,我是一名学生.而英语不同,英语是根据事实回答,事实上是肯定地,就用肯定回答,事实上是否定地,就用否定回答.如 , ’ ? , . , .学习者在学习这个句型时经常用汉语地思维来思考,会闹出,, .或,地笑话.在教学中,教师应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反复强调.告诉学习者关键区分点,根据事实回答.五、语用从语用上来讲,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地差异,汉语为母语地人比较谦虚,对于别人地赞扬常常报以谦辞,如:当别人赞扬你漂亮地时候,中国人常常回答哪里哪里.而西方人正好相反,他们对别人地赞扬表示感谢.如:: . : .其次,对于别人地邀请,中国人常会直接拒绝,如:小王,今天晚上请你吃饭.对不起,我有事情.而西方人会相对委婉些.如: ? ’’ .再如,在个人隐私问题上,中国人习惯问对方地收入,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等私人问题,而在西方国家这都属于个人隐私,对方是有权利拒绝回答地.教师在教学上,应多提醒学生语用当中地问题,以避免在英语使用当中造成地尴尬和不必要地误解.总之,作者认为在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地负迁移产生,但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两种语言认真对比,反复强化,巩固,多注意.负迁移现象是可以减少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者给予及时地和正确地帮助,有助于学习者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作者简介:孔德媛()女,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级.。
汉语为母语者英语发音失误音系学解释
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发音失误影响学生听力、口语、词汇记忆等各方面的提高。
本文总结一些常见的失误现象,并通过音系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发音失误的原因。
一、理论基础
1.1 音段表达式和骨架
Gussman指出,每个音段的表达式应该为一个骨架(skeleton)對应一个音段表达式(melody)。
在他看来,骨架和音段表达式的组合结构有四种可能:一个音段表达式对应一个骨架(如:短元音和辅音);一个音段表达式对应两个骨架(如:长元音和长辅音);两个音段表达式对应一个骨架(如:短双元音和塞擦音);两个音段表达式对应两个骨架(如:双元音)。
例如hoetta [’haihta] ,zehn [tse n],即可写成图(1)这种包含骨架(X)和音段表达式的两层结构。
骨架和音段表达式关系非常紧密,但是这两个层面是相对独立的。
并不是说一个骨架必须映射一个音段。
1.2 ON-模式理论
在Jonathan Kaye提出的管辖音系学中,音节结构为ON-模式[2]。
在该模式中,音节成分只有三个组成成分,即首音Onset (O),核心Nucleus (N)和韵音Rhyme(R)。
一个音节分为首音和韵音,韵音包括一个含元音的核心,也可以再多一个韵音补语(rhymal complement)。
核心是韵音的左侧分支,首音和韵音补语可有可无,但是核心是一个音节存在的必须部分。
从该理论及图(2)可以得知,在ON-模式中,音节结构最多为二分。
一个音节结构可以分为首音和韵音,前者可以为空缺。
这种空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根本没有骨架层面,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存在骨架层面,但是并没有映射音段表达式。
在管辖音系学中,存在音节成分内从左向右的管辖如图(3),也存在音节成分间由右向左的管辖,如图(4)。
在音节成分间的管辖中,韵音与首音之间形成一种管辖,首音与它前面的韵音补位形成一种管辖。
也就是首音的出现得到管辖它的韵音核心的准允,韵音补语的出现得到其后首音的准允。
空范畴原则中,一个获得准允的核心可以是空核,这个空核得到准允可以是因为受到了管辖,也可以是因为它出现在管辖范围(domain)的末尾,而恰巧这种语言允许管辖范围的末尾可以是空音节核心。
二、发音失误总结
每种语言的限制准则不一样,中英的内在超音段或韵律特征不同,例如语音、语调等;中英音段的划分不同;中英音节结构的不同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导致很多学习的失误。
在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中,发音失误有很多不同的类型,这里主要讨论增音的现象。
例如:
2.1 英汉音节对比
音节中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V)和辅音(C),大体上讲,表层音节结构分为四类,即V,CV,VC,CVC。
前两者是开音节,而后两者是闭音节。
这四种音节可以扩展为更多音节结构。
例如元音可以擴展为两个或三个元音群VV,VVV。
辅音可以扩展为包含两个、三个甚至四个的辅音群。
不同的语言其音节结构也不同。
在汉语的音节结构中,元音处于管辖者的地位。
大部分的音节以元音结尾。
闭音节在汉语中非常有限,而且对音节结尾的辅音选择很苛刻。
只有鼻音[n,] 和卷舌音[ ] 能获得准允出现在音节末尾。
虽然这些辅音处于音节末尾,但是它们仍旧处于音节核心位置。
另外汉语中唯一准允的辅音群为辅音+滑音。
在英语中,辅音多于元音,闭音节数量有多于开音节数量,辅音组合的限制较汉语少一些。
2.2 增音原因解析
空范畴原则中,一个获得准允的核心可以是空核,这个空核得到准允可以是因为受到了管辖,也可以是因为它出现在管辖范围(domain)的末尾,是否能存在空音节核是一个参数变量。
英语里允许出现空音节核,而汉语则不允许出现空音节核,。
这也就是初学英语者在发音时容易出现增音现象的元音。
如上文所述,在英语中可以出现很多类型的辅音群,而汉语重的辅音群仅有辅音+滑音。
在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发音时,往往受母语语法结构的影响,重新把英语单词进行音节重构,如图(5),左侧为正确发音,右侧为音节重构后的错误发音。
在图(5)中,可以看出英语单词的末尾核心是空核,然而在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语法体系中,末尾空音节核不能够准允前面的音首,因此他们开始音节重构。
他们可能会去掉空音节核钱的首音,但很多时候他们都在空音节核处增加一个元音。
就出现了[ i ]变成[’i ]这种现象。
另外汉语中有很多不能出现的辅音群,再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出现在两个辅音中间插入元音的音节重构现象,如[h i]变为[’h i]。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ON-模式理论的学习,将其运用到在英语语音学习失误分析当中。
通过对比英汉音节结构,运用ON-模式清晰的展示出英汉音节结构的差异,清晰明了的解释增音这一发音失误的底层原因,让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