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含723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基础》、813国际关系)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格式:pdf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48
全国国际关系专业排名1、复旦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4、中国人民大学5、外交学院&南开大学9、清华大学全国硕士生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取难易程度排名2007-06-11 17:09以下排名为一位前辈经过多方面分析得出,分析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1. 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2•专业课评卷松严程度; 3.招生单位所在省市公共科的评卷松严程度;4•招生单位的公正程度;5•招生单位的分数线;6•参考书目的难易程度;7•专业课出题的方式;8•复试的严格程度;9•学校名声的效应度;10.学校的地理位置效应。
(招生单位后括号内为2004年该单位复试分数线,顺序为政治、外语、业务一、业务二、总分。
特别提醒本表为官方公布分数线许多单位实际复试线都可能会高于此分数线) (凡单位后面没有标注分数线的,其分数线均为:(54,54,81,81,330)国际政治专业:最难考取的单位是:北京大学(60,60,90,90,340;或55,55,90,90,360)、复旦大学(56,56,84,84,330)、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关系学院、南开大学(53, 51,105,105,330)、中国人民大学(60, 60,90, 90,350)、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52, 52,90,90, 330)。
考取难度二等的单位:武汉大学( 52, 52, 90, 90, 330)、南京大学(55, 55, 85, 85, 325)、暨南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50 , 50, 75, 75 , 320)。
考取难度三等的单位:同济大学(50, 50, 80, 80, 305)、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 47, 52, 90, 90, 330)、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 55, 55, 90 , 90, 345)、华中师范大学。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请您牢记爱考机构网址:“爱考”两个字全拼国际关系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招生目录我校2013年计划招收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学术型硕士生及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专业学位硕士生共计220名,其中,国家计划内硕士生(含定向培养)约占65%,国家计划外硕士生(含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约占35%。
专业、代码、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③ 302数学二④ 971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学制二年国际关系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专业介绍15、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专业代码:085208)本专业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必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本专业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专业参考书目说明:本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不作为出题范围. 各门考试科目均有可能超出本参考书目范围。
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参考书出版社作者871 872 971 专业综合(信号与系统)专业综合(计算机网络)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修订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王慧强版)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各专业复试分数专业外语/政治数学专业课总分政治经济学49 74 74 340世界经济50 85 124 340 (国际经济方向)世界经济52 91 127 343 (政府采购方向)中外政治制度60 / 87 331国际政治47 / 87 340 (国际政治理论实践)国际政治44 / 78 319 (国际事务管理)国际关系42 / 105 361 (综合政治方向)国际关系53 / 97 346 (国际文化与传播)国际关系47 / 80 327 (国际法方向)英语语言文学60 / 102 359法语语言文学54 / 81 350日语语言文学65 / 110 377通信与信息系统40 60 109 295应用化学40 60 90 295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专业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56 107 363翻译硕士(英语笔译)59 86 350翻译硕士(英语口译)58 112 365翻译硕士(日语笔译)翻译硕士56 116 367(日语口译)工程硕士40 60 295 (电子与通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2017级教学计划)一、专业简介: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成立于2017, 201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该专业方向采用二次招生的方式从全校各院系一年级学生中招生。
作为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自其他院系的学生原则上应修满12学分的原专业核心课程。
二、专业培养要求和目标2018年增设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这是全国第一个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了解中外文化、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技能、除中文之外通晓两门联合国工作语言的高素质国际组织专门人才。
三、授予学位法学学位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40学分总学分:140学分,其中:公共与基础课程:共42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16-2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0-26学分;◎留学生:36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26学分(其中7学分为“与中国有关课程”)。
◎港澳台42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9—15分,学科基础课27—33学分(其中10学分为“与中国有关课程”)。
核心课程:45学分(留学生51学分)限选课程:41学分(A+B+C+D)A、本专业认可的各学部内部分选修课程:14学分B、专业选修课程及学分:15学分C、毕业论文6学分(必修)D、毕业实践6学分(必修)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 12学分1、公共与基础课程:共42学分(留学生36学分)1)全校公共必修课:16-22学分(留学生10学分港澳台学生9--15学分)注:1、带*号者为留学生上,总计10学分,免修的思政和军理课7学分,所缺7学分用学科基础课中“与中国有关的课程”补齐;2、港澳台学生总计9-15学分(由英语课程决定),免修政治类课程10学分由学科基础课中“与中国有关的课程”补齐。
(2)学科基础课(20-26学分)(留学生26学分,港澳台学生27—33学分)①20—26学分(留学生19学分,港澳台17—23学分)②与中国相关课程(仅限留学生和港澳台:留学生需选课7学分,港澳台选课10学分。
一、专业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全国重点学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当代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大国战略与外交;欧洲问题研究;美国问题研究等。
国际政治是研究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国际政治体系、国际社会、国际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国际和平与战争,国际合作与竞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科技、经济、军事、文化因素、国际法、国际组织、生态环境、能源资源等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与作用。
国际政治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当代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流派及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国际政治也在实践层面展开研究,包括主权国家对外行为及其制约、联合国与欧盟等国际组织的实践活动、当代全球性重大问题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含义等。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主要在各级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政策研究、国际新闻采编、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本学科结合学院的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活动,包括研究生联合培养、国际会议、国外教授讲学等。
本学科点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10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均有出国留学和讲学经历。
目前博士生导师有时殷弘教授、宋新宁教授。
本专业硕士阶段开设了公共课、方法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
其中方法课包括科研方法论、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学科基础课包括中国对外关系专题研究、国际关系史研究、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专业课包括国际政治专题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外交决策研究、国际关系理论思想、亚太地区国际关系。
复旦国关考研题库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作为中国顶尖的国际关系学术研究机构之一,其考研题库涵盖了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复旦国关考研题库内容,供考生参考:一、单选题1. 国际关系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古希腊时期B. 罗马帝国时期C. 近代欧洲国家体系形成时期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 以下哪项不是国际组织的主要功能?A.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 促进国际经济合作C. 制定国家内政政策D. 协调国际关系3.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共有几个?A. 4个B. 5个C. 6个D. 7个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国家间的外交政策?A. 国内政治力量B. 国际法律规范C. 经济利益D. 文化差异2. 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主张:A. 国家利益至上B. 权力政治C. 国际合作D. 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三、判断题1. 国际关系中的“霸权稳定论”认为,国际体系的稳定需要一个或多个强国的领导。
()2.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础,但国家主权是不可侵犯的。
()四、简答题1. 简述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转移”理论。
2. 阐述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五、论述题1. 论述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
2. 分析中美贸易战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深入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建议考生多做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希望这份模拟题库能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拟示例,实际的复旦国关考研题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指南为准进行复习。
国际法向何处去?——国际法发展的六个法理进路
莫盛凯
【期刊名称】《国际论坛》
【年(卷),期】2017(019)001
【摘要】国际法是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是国际秩序的核心内容.随着国际法结构越来越稠密,国际秩序越来越成为一个法律秩序.在当前中国崛起引致的国际法律(规则)斗争日益凸显的新情势下,从国际法的视角回顾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演变,从国际法史的视角把握其演进的法理和趋势对于提升国际关系中法律斗争的预见性有着重要意义.国际法自17世纪在欧洲诞生以来,呈现出从区域法到全球法、从战争法到和平法、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共处法到合作法、从任意法到强行法和从国家间法到人类法的主要发展理路和趋势.这一演进既是国际政治斗争发展的结果,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有待解决的国际法前沿问题.
【总页数】6页(P54-59)
【作者】莫盛凯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0
【相关文献】
1.反对"法理台独"的三个国际法理论 [J], 萧凯
2.浅议国际法理论的新发展--评吕迪格·沃尔夫鲁姆教授的《国际法》《一般国际法
(原则、规则和标准)》与《国际法方法论》有感 [J], 许健
3.西方国际法理论的新发展及其趋势 [J], 缪心毫
4.法学视角下评析国际法理论的发展 [J], 许健
5.论国际法向成文法发展之趋势 [J], 姜文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交学开设课程:主要课程:外交学、国际关系理论、当代中国外交、国际政治导论、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政治与多边外交、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外国政治制度、宗教与国际政治、谈判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实习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专业介绍:本专业属于国家教育部2012年9月最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基本专业,专业代码为030203。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外交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分析、对外交流和涉外管理能力,在政治和业务方面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各级政府的涉外事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国际组织、大众传媒及其相关部门从事对外交流实务、政策分析、教学研究和新闻宣传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外交学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接受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国际谈判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涉外实务、研究分析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好的中外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育和养成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政治学理论与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学、外交学、行政管理和国际法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其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2、系统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演变,把握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重要政策和立场,了解有关国家和主要国际组织的体系结构、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和基本立场与基本特点,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研究、行政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教学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部门从事对外交流实务、政策分析,教学研究和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4、掌握国际问题研究和外交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系统分析、统计调查、文献检索和资料査询等科学方法和分析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地加以运用;5、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拓展全球视野,培育人文情怀和文明教养,具有健全的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和集体意识,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培育和养成批判性思维、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6、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强健康体魄,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乐观通达的心态,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培育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无疑给人类带来近几十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与此同时,全世界的经济以及医疗已经面临了巨大挑战,进而,一度将国际关系的话题推向了全球热点。
随着全球疫情的恶化,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各国关系的瓦解以及闹剧,同时西方各国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责中国该为这场疫情来买单,实则将中国推向了舆论的顶峰。
疫情的恶化也带来了短时间无法完全复苏的经济危机,下至中小型上至大型跨国企业的业务都面临着不可预测的未来。
当今时代,不管是什么行业,金融也好还是IT也好,都离不开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影响,比如之前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
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关系的重要性,而现在开始学习国际关系专业能够培养和增进一个人对全球各方面变化和挑战的理解,这样的理解也从来不单单只限于政治方面,也包括了教育,环境,和人权等问题。
那么国际关系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专业?它到底能够教会你什么?以后的就业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揭晓。
专业介绍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是政治学下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国际关系的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或学问。
该专业所包含的主体不仅仅只限于政治学和历史学,也和其他的领域,比如经济学,法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其底下也有不同的政策议题,常见的包括全球化、领土纠纷、核危机、民族主义、恐怖主义、和人权等领域。
学习国际关系能够赋予人三大能力,即是使用中立和系统的理解方式解释和预测各种国际政策,国际趋势,各个国家作出的决定和所带出来的影响和结果。
解释基于国际关系底下的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去剖析每个国际体系成员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预测使用国际关系理论解释国际体系成员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后,再结合历史,经济,军事,政治和外交的现状和诉求,去预测出分析对象有可能会采取的政策和行为,然后再做出符合当时候情况和能够解决问题的适当决断。
2023年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考研院校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是学术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该专业培养的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高级人才,旨在提高学生研究国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下是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和常见招生院校等内容。
一、研究方向1、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该方向主要关注国家间的政治互动和决策制定机制,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际政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国际安全、国际法、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
2、国际经济国际经济是研究全球经济关系和经济建制的学科,该方向主要关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全球化等问题。
该方向通常涉及到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重要主体。
3、国际文化国际文化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该方向主要关注跨国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以及国际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的运作和发展等问题。
国际文化研究方向较为宽泛,包含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
二、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经济、国际法等。
2、选修课程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的选修课程包括国际安全、跨国公司管理、中国外交史、世界主要国家外交政策分析、亚太安全等。
三、常见招生院校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设有国际事务与公共政策硕士(MIPA)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全球视野、融合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事务专业人才。
该项目是全球最优秀的公共事务教育项目之一,每年只招收限定数量高素质学生。
2、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拥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世界知名的学科质量,其国际关系硕士专业在国内知名度极高,拥有丰富的师资资源、深厚的学科研究力量和先进的教育体系。
3、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设有国际事务硕士(MIA)项目,专注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球化人才。
国际关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任课老师:国际关系学院何佩群课程编码:317.017.1一、课程内容: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专业英语》课程,是为本院本科三年级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英语必修课程。
整个学习课程为一学期。
本课程以有一定英语基础,如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为对象,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术语,对美国政治及其弱点有较深的了解,同时对美国的外交也有初步的了解。
二、课程结构和组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讲解一些难点、重要段落、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组织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学习上的积极能动性。
讲授涉及到课文内容的有关美国的生活、文化、习俗、语言等问题,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全面地了解有关美国的政治、美国外交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对美国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
三、课程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培养自学的能力。
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参加讨论以提高会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
课外要收集与相关事件和人物的补充材料。
四、成绩考核:考试。
参考出席率和讨论的参与程度。
五、课时安排:1.Reading, explanation of "Washington and the Workability of U.S. PoliticalRevolutions" from pp. 5-14;2.Discussion on U.S. Political Revolutions; reading "The Endangered Genius ofAmerican Politics" and "Good Countries Can Have Bad Capitals" and "Imperial Washington: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 And the Betrayal of the Grass Roots"from pp. 14-24.3.Discussion on the betrayal of the grass roots; reading and explaining "theCrowning of Imperial Washington" and "the Rise of Washington's Parasite Culture" from pp. 30-38.4.Discussion on parasite culture; reading "The Bipartisan Honey Pot and the Riseof 'Interest-group Centrism'" and "the Academic Revolutionaries" from pp.38-48.5.Discussion on interest-group; reading and explaining "the Lessons of OtherCapitals" and "the late-Twentieth-Century Debate over U.S. Decline" from pp.48-60.6.Discussion on the lesson of other capitals and the debate over American economicdecline; reading "Competing Interpretations of U.S. Decline" and "the "Linkage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cline" from pp. 60-69.7.Discussion on the US. decline; reading "Great Economic-Power Decline and theRise of Interest-group Inter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Decline as a Political Crisis" from 69- 75.8-9Discussion on U.S. Political decline; reading "the Principal Weaknesses of American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from pp. 111-136.10-11 Discussion on the principal weakness; reading "the Fading of Anglo-American Institutions and World Supremacy" from 137-162.12-13 Discussion on the Fading of Anglo-American Institutions World Supremacy; reading "the 1990s: converging Revolutionary Traditions and Post-Cold War Jitters" from pp. 163-180.14-15 Discussion on revolutionary traditions and Post-Cold War Jitters; reading "Renewing America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Blueprint for a Political Revolution" from pp. 181-214.16-17 Reading and discussion on "The Setting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from pp. 3-16.**根据学期开始时间与学习情况,授课进度可能作相应调整。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The Science of Law专业代码:030101K学科门类:法学(法学类)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富于创新进取精神和忠诚奉献精神,掌握扎实全面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具备与国家司法考试基本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尤其注重掌握涉外法律知识和国际法知识,通晓我国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熟练运用英语交流,能够胜任国家政法系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或者从事其它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方式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及专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以及实习课程的锻炼,帮助掌握系统的法学基础理论,同时增强法律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包括:法学入门、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事诉讼法、国家安全法、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含仲裁法)、物权法、商法总论、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包括:法律逻辑学、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环境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婚姻家庭继承法、公司法、侵权法、证券法、国际刑法、证据学、刑事侦查学、国际人权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律英语与涉外法务实践、知识产权法、法学前沿讲座、法律文书写作与法律实务和模拟法庭等课程。
其中,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开设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为国际法学、国家安全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等课程,双语教学课程为国际商事仲裁、法律英语与涉外法务实践和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开设的法学实践课程为国内法模拟法庭与国际法模拟法庭等课程。
部分夏季学期国际化课程经院系审核、教务处确认后可冲抵专业选修学分,冲抵学分不超过3学分。
四、毕业学分要求五、主要实践环节安排专业实践性课程:在部门法课程中注重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方式,将国内法与国际法案例研习、参与法律实务及模拟法庭审判、模拟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纳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实践演练,全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诉讼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事实调查、交流、辩护、谈判、诉讼等方面的能力,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及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