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八章功能复合材料多种材料按照性能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合在一起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就称之为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是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功能复合材料概述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机械性能外提供其它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如超导、磁性、阻尼、吸音、吸波、吸声、屏蔽、导电。
阻燃、隔热等等的复合材料。
其主要结构包括基体和功能体或两种以上功能体组成。
基体用于粘接和赋形,对整体性能也有影响。
功能体提供功能性。
1.1功能复合材料的分类复合材料可以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
结构复合材料如纤维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军工产品;功能复合材料则在激光、隐身材料以及其它声、光、电、磁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按照复合材料的基体分类又可分为有机复合材料和无机复合材料,有机复合材料主要是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包括热固性复合材料和热塑性复合材料;无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玻璃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以及碳基复合材料。
也有的将复合材料分为常用复合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
多数功能复合材料属于先进复合材料。
1.2功能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多种材料复合起来,通过改变结构的复合度、对称性以及联结类型等参数可以大副度地、定向地改变材料的物性参数,因此可以按照不同用途通过优化组合实现最佳配合,而获得材料的性能最佳值,因此,对于类似的用途可以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整可以达到满意的结果,而不必要开发新的材料。
对功能材料进行复合,可以通过交叉耦合,产生新的功能效应,甚至可以出现新的二者都不具备的新的功能。
多种功能复合材料是今后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功能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包括非线性效应和线性效应。
线性效应包括平均效应、平行效应、互补效应和相抵效应。
电导、密度、热度等服从这一规律,可用Pc= ViPi 来计算, P为功能指标,V为体积分数。
非线性效应包括共振效应、诱导效应、乘积效应等。
两种性能可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X/Y与另一种Y/Z转换的材料复合起来,可以得到(X/Y)(Y/Z)=X/Z的新材料,这就是具有乘积效应的功能复合材料。
材料与信息,能源并列称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社会综合实力的増强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都与高性能的新型材料相关•功能材料主要包括了一大类电介质和铁性材料,主要涉及电、磁、声、光,热等物理效应,是众多电子元器件的基础「基于这些材料,产生了许多电子元器件,如片式电容、片式电感、磁通门等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的发展,传统材料将会逐渐.难以满足现代技术的要求,寻觅更高性能的新材料或者开辟多功能材料将是未来功能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
參铁性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多铁性材料是指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铁性的材料q其中铁性是指铁龟性(ferroelectricity铁磁性(足rrom篇gnetim)以及铁弾性(ferroelasticity)»多铁性材料除了具备本身的铁性外,还具有两种铁性的交叉耦合性能,如磁电、磁介电等性能,是一种具有新性能也具有多功能性的新材料。
这些特殊性能在新型传感器、换能器以及能量采集器等器件上具有潜在的应用[,^L 2022年,多铁性材料被评为(Science^杂志预测的2022年世界最值得关注的7大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多铁性材料的研究【2』山句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国际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其中,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的磁电复合材料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气它多样化的成份与结构以及很显著的磁电耦合性能促进了新型电子器件的开辟卩吼在自然界中惟独少数单相化合物具有多铁效应,且化合物的Curie温度和N6el温度通常远低于室温.早期科研人员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合成単相多铁材料,但结果都不够理想,因这人们开始倾向于采用复合的方法来获取磁电材料。
磁电复合材料是将铁电材料与铁磁材料经各种方法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多铁性材料点与大多数单相磁电材料相比,磁电复合材料在室温下就具有磁电構合效应且磁租转换系数较大。
因此.采用复合方式获得磁电效应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七基于磁电复合材料的室温磁电性能,它在微波信号传输、换能器、宽频段磁探測、磁传感器、存储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卩皿%随者磁电复合材料的逐渐发展,人们的研究重点从前期的理论预測、简单体系的制备和磁电性能研究[以及刀方面逐渐延伸到复杂体系的制备以及器件开辟区応咫(比如能量采集器、换能器)等方面,各个尺度下的磁电复合材料及其器件正在得到充分的发展°磁电效应是指材料在外加破场作用下产生电极化或者占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破化的现象〔列.对于磴电复合14料来讲,磁电效应可认为是压电效应和磁致伸墙效应“乘税”的体现,可義示为,观峥制讐成心峥烏譬 ------------------------------------------------ X1-1)将压电相和压磁相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就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磁电效应卩5■询.1.11压电效应圧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lect) M J. Curie 和P. Curic 兄弟于1880 年在a 石英晶体上首先发现的。
纳米磁性功能复合材料摘要:磁性功能材料一直是国民经济和军事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
早在1930年,Fe3O4 微粒就被用来做成磁带;此后,Fe3O4粉末和粘合剂结合在一起被制成涂布型磁带;后来,又采用化学共沉淀工艺制成纳米Fe3O4磁性胶体,用来观察磁畴结构。
20世纪60年代磁性液体的诞生亦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今,磁性功能材料广泛的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电信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在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微机、大型计算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地位。
面对纳米科技的发展浪潮,磁性材料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领域,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磁性材料方面,量子理论的发展与磁性材料的结合,使得磁性材料的发展进入材料设计阶段。
正文:纳米磁性功能复合材料一、纳米磁性功能复合材料的定义。
<1>、磁性复合材料: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与磁性功能体复合而成的一类功能材料。
常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有铁磁性的软磁材料和硬(永)磁材料。
软磁材料的特点是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
硬磁材料则表现在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
除了上述磁性材料外,尚有铁磁材料和反(逆)铁磁材料。
<2>、纳米材料:尺度为1~100nm的超微粒经压制、烧结或溅射而成的凝聚态固体。
它具有断裂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等特性。
<3>、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复合材料。
二、纳米磁性微粒的磁学特性。
<1>磁畴结构:磁畴(Magnetic Domain)理论是用量子理论从微观上说明铁磁质的磁化机理。
所谓磁畴,是指磁性材料内部的一个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部包含大量原子,这些原子的磁矩都象一个个小磁铁那样整齐排列,但相邻的不同区域之间原子磁矩排列的方向不同,如图所示。
各个磁畴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磁畴壁。
宏观物体一般总是具有很多磁畴,这样,磁畴的磁矩方向各不相同,结果相互抵消,矢量和为零,整个物体的为零磁距,它也就不能吸引其它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的新应用博士生开发了一种新型磁性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密度磁性材料的新应用:提高数据存储密度的新型磁性存储技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提高存储介质的数据存储密度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满足大容量存储的需求,博士生们不断探索新的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磁性存储技术,为数据存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新型磁性存储技术的关键在于磁性材料,它是一种能够产生和感应磁场的材料。
传统的磁性材料通常是通过在晶格中引入一定量的铁、镍、钴等元素,使其具有磁性。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博士生们发现利用纳米颗粒可以进一步提高磁性材料的性能。
纳米颗粒是介于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的微小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以及组成,可以调节其磁性能,使其具有更高的磁场强度和更好的稳定性。
博士生们利用纳米颗粒制备了一种新型磁性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磁性存储技术中。
首先,博士生们将纳米颗粒与传统的磁性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不仅继承了传统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同时还具有纳米颗粒的优异性能。
通过精确控制纳米颗粒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博士生们实现了存储介质中磁畴的精确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密度。
其次,博士生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磁记录头。
磁记录头是读写磁性存储介质的关键设备,它能够读取并改变存储介质中的磁畴状态。
博士生们改进了传统磁记录头的结构,使其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并改变纳米颗粒的磁畴状态。
这种新型磁记录头与复合材料的配合使用,使得数据的读写更加稳定和高效。
另外,博士生们还优化了磁性存储器的制造工艺。
磁性存储器是存储介质和磁记录头的集成体,实现了数据的读写和存储。
通过采用先进的纳米加工技术,博士生们成功地制造出了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磁性存储器。
这种制造工艺的优化不仅提高了存储器的性能,还降低了制造成本,为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能。
通过博士生们的努力,这种新型磁性存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软磁复合材料在电机中的应用
软磁复合材料是指复合了软磁体和非磁性体的一种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阻率,被广泛应用于电机领域。
本文将从软磁复合材料的组成、制备、应用等方面介绍其在电机中的应用。
一、软磁复合材料的组成
软磁复合材料由软磁体和非磁性体两部分组成。
其中软磁体主要是指铁素体、铁氟龙和铁硅铝等,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滞损耗;非磁性体则是指氧化物、碳酸钙和树脂等,主要用于增加材料的强度、降低磁滞损耗和控制磁导率等。
二、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
目前,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混合法和纳米材料掺杂法。
其中混合法是将软磁体和非磁性体混合均匀后通过压制、烧结等方式制备而成;而纳米材料掺杂法则是将纳米级的非磁性体掺杂到软磁体中,使其形成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
三、软磁复合材料在电机中的应用
由于软磁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阻率,能够有效地控制磁场分布和减小磁滞损耗,因此在电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机铁芯
软磁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地减轻电机铁芯的重量和体积,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适用于各类低速、中速和高速电机。
2. 变压器铁芯
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能够有效地提高变压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使得变压器铁芯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磁感应强度。
3. 电磁兼容
软磁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噪声和电磁干扰特性,能够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类高精度控制和高速运动设备。
综上所述,软磁复合材料在电机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它将会在未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磁性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它是将普通材料与磁性材料相结合,通过制备工艺来调控材料的性能,使其在磁场中表现出特殊的性质。
一、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是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和热压法。
溶胶-凝胶法是靠溶胶的制备和凝胶的成型方法制备复合材料,能够实现材料微观结构的均匀分布;沉淀法是将溶液中的离子通过化学反应沉淀成微小的颗粒,然后再烧结成块体材料;热压法则是采用高温和高压的方法将不同材料热压在一起。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研究人员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磁性复合材料的性能调控磁性复合材料的性能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制备工艺和材料成分来调整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力学性能等特性。
其中,磁性是最为关键的性能之一。
1. 磁场调控磁场调控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向复合材料施加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外加磁场,可以改变材料内部的磁化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使材料的磁气泡在不同的区域分布,从而调整磁性能。
2. 组分调控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其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相关。
通过调整组分的种类和比例,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的性能。
例如,在纳米颗粒和磁性介质之间加入非磁性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抗磁化损耗能力。
3. 微观结构调控利用不同的制备工艺,可以调控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而改变其性能。
例如,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具有均匀的纳米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强其磁性能。
三、磁性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磁性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涉及到多个领域。
1. 磁性传感器利用磁性复合材料具有的磁性能,可以制备各种类型的磁性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对磁场的变化敏感,并能够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可广泛应用于磁场测量、导航、医学等领域。
2. 磁性储存材料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储存性能,可用于制备磁性记录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储存密度和较快的读写速度,是发展高性能磁存储技术的重要基础。
多铁磁电复合材料—功能材料领域的闪亮新星张荣芬;郭凯鑫;邓朝勇【摘要】在功能材料研究领域,人工复合的多铁磁电材料因具有室温环境下特殊的磁电性能——铁电有序和铁磁有序共存及“磁-力-电”转换特性(磁电耦合效应),在磁传感器、换能器、微波器件、存储器等方面有着十分诱人的实用价值与应用前景.本文在回顾多铁磁电复合材料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磁电复合材料磁电耦合机理、设计原理、制备方法与研究现状、理论分析方法与磁电效应表征方法相关内容,最后总结、展望多铁磁电复合材料未来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2)005【总页数】7页(P49-54,65)【关键词】多铁磁电复合材料;磁电效应;磁电复合薄膜,功能材料【作者】张荣芬;郭凯鑫;邓朝勇【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82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能源、环境及生产等对材料性能的集成或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功能材料(multifunctional materials)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功能材料不断问世,制备工具与工艺技术也日新月异,在能源、通讯、航天航空、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多铁性(multiferroic)磁电复合材料除了同时具有室温铁电性和铁磁性以外,还具有特殊的磁电效应(magnetoelectric effect,简称为ME effect),因此可以极大地拓展其应用范围,在磁场探测器、电磁调谐微波器件、多态存储器以及一些磁、力、电三重响应的多功能器件领域展现了独特的魅力与应用前景,在短短的10 多年里得到人们的广泛研究与关注,逐渐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1,2]。
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发现,材料是体现人类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每种重要的新型材料的应用,都会将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现在,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复合材料他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某些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从而最合理的达到使用所要求的性能。
目前,关于功能性复合材料的研究有很多,如导电复合材料、磁性复合材料、耐火复合材料、耐高温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还有一些增强体纤维等等。
1.磁性复合材料简介
磁性复合材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
磁功能复合材料按组成可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种,结构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聚合物本身具有强磁性的磁体;复合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以橡胶或塑料为粘合剂与磁性粉末混合粘结加工而制成的磁体。
磁性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密度小、耐冲击强度大,制品可进行切割、钻孔、焊接、层压和压花纹等加工,而且使用时不会发生碎裂。
它可以采用一般塑料通用的加工方法(如注射、模压、挤出等)进行加工,易于加工成尺寸精度高、薄壁、复杂形状的制品,可成型带嵌件制品,对电磁设备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和高性能化的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越来越多为人们所重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基础功能材料。
磁性复合材料是以高聚物或软金属为基体与磁性功能体复合而成的一类材料。
聚合物基磁性复合材料主要由强磁粉(功能体)、聚合物基体(黏结剂)和加工助剂三大部分组成。
由于磁性材料有软磁和硬磁之分,因此也有相应的软磁和硬磁复合材料。
典型的永磁材料包裹永磁铁氧体、铝镍钴以及稀土永磁材料。
1.1 复合型磁性复合材料
复合型磁功能复合材料主要是由树脂及磁粉构成。
其中树脂起粘结作用,磁粉是磁性的主要受体,目前用于填充的磁粉主要是铁氧体磁粉和稀土永磁粉。
复合型功能复合材料特性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磁性粒子最大易磁化方向是杂乱无章排列的,称为各向同性磁功能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的磁性能较低,一般有钡铁氧体类粘结磁体和Nd-Fe-B类稀土粘结磁体;另一类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外加磁场或机械力,使磁粉的最大易磁化方向顺序排列,称为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使用较多的是锶铁氧体磁功能复合材料。
在相同材料及配比条件下,各向同性磁功能复合材料的磁性能仅为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的1/2~1/3。
1.1.1铁氧体类磁性复合材料
制作各向异性功能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磁场取向法和机械取向法。
磁场取向法是将特定的磁粉与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混合后,在混炼机中进行混炼、造粒,然后使用挤出机或注射剂成型,在成型的同时,外加一强磁场,使得磁粉发生旋转顺序排列,制成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制品。
机械取向法是应用特定的片状磁粉与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混炼塑化后,用压延机使磁粉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发生顺序排列取向。
1.1.2稀土类磁性复合材料
填充稀土类磁粉制作的磁功能复合材料属于稀土类磁性复合材料。
稀土磁粉出现后,树脂粘结磁体飞速发展。
作粘结剂的高分子主要是橡胶、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
橡胶类粘结剂
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主要用于柔性复合磁体的制造,但与塑料相比,一般成型加工困难。
热塑性粘结剂主要为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等。
聚酰胺(PA)类最为常见,综合考虑机械加工性、耐热性、吸湿性,目前最常见的PA基体是尼龙6、尼龙66等。
日本一项专利用尼龙与聚烯烃复合树脂作基体粘结稀土磁粉所得材料,其熔体流动性有所增强,可以加工成形状相当复杂、磁性能也相当优越的磁体。
2.磁性复合材料的种类
磁性复合材料可分为磁性橡胶、磁性塑料、磁性高分子微球、磁性薄膜等。
磁性橡胶、磁性塑料在技术上已较为成熟,广泛用于电子仪表、通讯、日用品等诸多领域,对电磁设备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和高性能化的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
磁性高分子微球、磁性聚合物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1磁性塑料
磁性塑料通过改变高分子聚合物基体和磁性填充物的种类,可以充分体现各组分的特性及整体效应,获得满足不同应用要求的磁性塑料。
直接填充法是制备磁性塑料最常用的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但用该法制备纳米磁性物质/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时,极易形成较大粒径的团聚体,这样磁性塑料中的纳米物质很难发挥其独特作用。
可通过以高分子微球的形式,将纳米铁氧体引入到高分子聚合物基体中,组成新的磁性物质填充体系,赋予纳米铁氧体在聚合物基体中更佳分散性。
2.1磁性高分子微球
磁性高分子微球是将高分子与磁性无机物通过包埋、单体聚合等方法结合形成的具有磁性、粒径为几纳米到几百微米不等的特殊结构微球,具有超顺磁特性,即在外部磁场作用下,磁性微球可迅速从分散介质中分离出来;撤去外部磁场,磁性微球又可重新悬浮于分散介质中,无残余磁性。
它具有高分子微球的特征,可通过聚合、表面修饰等在磁球表面引入各种不同性质的官能团,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体外临床诊断、环境与食品分析等领域。
2.3纳米磁性复合材料
纳米磁性复合材料有氧化物纳米磁性复合材料和金属合金类纳米磁性复合材料两大类。
氧化物纳米磁性复合材料是纳米磁性功能复合材料中最重要的一类。
由于该类复合材料中的纳米微粒的表面容易被改性,因此较容易获得物理稳定和化学稳定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储存、运输和进一步加工等特点。
金属合金类纳米磁性复合材料是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纳米级金属元素或者是纳米级金属元素与纳米级非金属元素,通过熔化或烧结等适当方法结合在一起的磁性复合材料。
众所周知,单一的纳米铁磁金属可以成为很好的磁性材料。
但是,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的金属磁性材料都是有合金组成的。
这是一类新型纳米磁性复合材料,其性质取决于组成复合纳米材料的各元素存在的状态。
如果纳米磁性复合材料中没有各自独立相态的元素彼此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相态,那么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就不再是组成元素性质的叠加,而是产生了新的性质。
除了上述两大类纳米磁性复合材料外,按照纳米微粒的属性分类还有其他一些,如氮类和铁酸盐类纳米磁性复合材料等。
3.磁性复合材料的应用
次幸福和材料发展前景良好,应用领域广泛,在军事装备电子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在计算机产业、汽车产业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具有重大应用,其中产量增长最高的是各向同性Nd-Fe-B粘结磁体,它是稀土类功能复合材料所占份额最大的一种材料Nd-Fe-B粘结磁体,它是稀土类功能复合材料所占份额最大的一种材料。
目前生产的磁条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应用,如冰箱的门上封条,银行卡上的磁条,身份证上的磁条等。
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铁氧体磁功能复合材料和稀土类磁功能复合材料。
铁氧体磁性材料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是不导电,因而适用于具有高频磁场的地方,如直流微电机用磁体、
气动元件磁环、汽车仪表磁环和装饰减震磁体等。
磁功能复合材料和导电塑料作为新型功能材料,以其固有的特性而广泛用于电子、电气、仪器仪表、通讯、文教、医疗卫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中,其产量和需求量正在不断地增加,生产技术日益完善。
纳米磁性复合材料近来被广泛研究,其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生物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成为生物医学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
在磁记录和巨磁电阻方面同时纳米巨磁电阻材料的磁电阻与外磁场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所以也可以用作新型的磁传感材料。
高分子复合纳米材料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射率,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比传统粗晶材料低得多,而且对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至少比传统粗晶材料低3个数量级,磁性比FeBO3和FeF3透明体至少高1个数量级,从而在光磁系统、光磁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纳米磁性粒子与高分子材料或其他材料复合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特性和宽频带红外吸收性能,因此纳米隐身材料大多是以磁性金属纳米材料为主体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极好的吸波特性,同时具有宽频带、兼容好、质量轻和厚度薄等特点,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等都把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隐身材料加以研究和探索,对磁性纳米材料的微波电磁谱理论、材料系列、制备方法、性能表征与测量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制出多种不同结构的纳米隐身材料,取得了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