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3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1
qx
ql 2
qx
ql 1 2
2x l
Q
|x0
ql 2
Q |xl 0 2
Q
|
xl
ql 2
3)任意截面弯矩:
Mx
R1x qx
x 2
M1
ql 2
x
q 2
x2
ql 2 12
M x
q 12
6lx 6x 2
l2
M
|x0
ql 12
ql 2
M |xl 2
24
M
| xl
ql 12
可见:最大弯矩、最大剪力发生在煤壁两端
(M n )x En Jn
由 M =ΣMi 有:
Mx
M1 x 1
E2 J2
E3 J3 E1 J 1
En Jn
M1
x
E1 J1 M x E1J1 E2 J 2 En J n
dM Q dx
dQ q dx
故有:
(Q1 ) x
E1 J1
E1 J1 E2J2
En Jn
M max
ql 2 8
故最大拉应力为: max
M max Jz
h 2
ql 2 h 82 1 h3
3ql 2 4h 2
当 max Rt
12
时,岩梁被拉断裂。
此时由
Rt
3ql 2 4h 2
有:
简支梁按弯矩计算的极限跨距:LLT 2h
Rt 3q
老顶按梁式结构计算其极限跨度为:
固定梁
简支梁
按弯矩计算 LLT h
2:实际测得的不同类型覆岩开采后的破坏情况
上覆松软岩层
上覆中硬岩层
1—冒落带;
2—裂隙带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上覆坚硬岩层
3、工作面附近顶板移动观测曲线:
上覆岩层移动实测曲线
4、上覆岩层随工作面推采位移路径:
开采后上覆岩层沿走向方向水平与垂直移动轨迹图
5、倾角对顶板位移的影响:
观测点在沿煤层倾斜剖面上的移动
6、顶板移动一般规律:
交叉点挠度相等,从而求出板体内弯矩分布。
2)板体内弯矩分布图:
由于

由图可见:
固定端边界处弯矩比其它地方为大; 顶板支撑条件由“四固—三简”转变时,煤壁处弯矩 增大; 上述四种支撑条件下,最大弯矩位于工作面煤壁中段; 当板式结构四面临空时,最大弯矩在板的中间。
3、板式结构破断过程:
长边——短边——沟 通——中间
对铰接岩块间力学作用未做说明。
五、“砌体梁”理论: (1978,钱鸣高,中国)
在上覆岩层中存在由断裂岩块组成的 “砌体梁”,因岩块相互挤压,形成承载结构。 认为:
上覆岩层可以硬岩为底划 分若干组,软岩为载荷;
硬岩断裂,岩块间相互挤 压成铰接关系;
铰接岩块在某些条件下可 形成平衡体。
2、按剪力计算:
最大剪切力发生在梁的两端
最大剪应力为:
max
3ql 4h
ql Qmax 2
当 max Rs 时,岩梁被剪断。
此时由
Rs
3ql 4h
有:
固定梁按剪力计算的极限跨距: LLS
4hRs 3q
3、按简支梁计算:
剪力与固支梁同,跨距相同
LLS
4hRs 3q
弯矩与固定梁不同,最大弯矩在梁中部
E1h13 E2h23 Enhn3
公式原理:
当开采空间形成后,第一层岩层并非承受其上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重
量,其上必然有一层距离较近的近的坚硬岩层,可将起上部岩层载荷通过 本身的强度或抵抗变形能力传递到空间两侧实体支撑点上,而第一层岩层 仅承受其上直至第一层坚硬岩层间各岩层因弯矩施加的载荷。
顶);
2、底板: 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为古土壤); 老 底——直接底之下的岩层。
二、回采工作空间类型: (依据采空区处理方法不同划分)
(a)完整空间——刀柱法或留煤柱开采; (b)自弯曲空间——顶板缓慢下沉法(顶板塑性大); (c)充填空间——充填法; (d)垮落空间——全部垮落法。
三、顶板工作结构:
第三章 采场顶板的活动规律
本章介绍:
工作面顶底板划分 老顶破断分析(梁、板) 直接顶稳定性分析 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上覆岩层平衡结构
第一节 概 述
一、回采工作面顶、底板的划分:
1、顶板: 伪 顶——位于煤层之上,薄而软弱的岩层;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岩层; 老 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基本
内,另一端悬伸的悬臂梁,多岩层可组成组合悬臂梁。 悬臂梁平时承担岩层载荷,当其变形下沉时,一端压在 垮落矸石上,当跨度增大,断裂形成周期来压。
三、预成裂隙假说:( 1954,比利时,拉巴斯)
顶板岩层受支承压力作 用,产生相互平行的裂隙, 成为“假塑性体”,在工作面 推进过程中,产生塑性弯曲, 由相互挤压形成类似梁的平衡 结构。
(O—X型破断)
第四节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老顶垮落后,其上覆岩层将依次发生断裂、离层和移动,其破坏移 动的程度与开采形成的自由空间大小有关,一般讲,随时间的推移, 上覆岩层移动将一直波及到地表。
岩层内部破坏情况推测图
1、横三区、竖三带的形成:
Ⅲ—弯曲下沉带 Ⅱ—裂隙带
Ⅰ—冒落带 A—煤壁支撑影响区(a—b);B—离层区(b—c);C—重新压实区(c—d)
即 h1 qL14 h L14
384E1J1 384E2 J 2

J1
bh13 12
J2
bh 3 12
令 q h1

h E1 1
h1 E2 1
粗略的:直接顶厚度 ≤ 老顶厚度时,易发生离层。
有支护时由 ymax ymax n
有 h1 qL14 h p L14
二、直接顶的离层:
1、离层原因
直接顶较软,易发生弯曲变形 未及时支护或支撑力不足
2、不离层条件:
无支护时:
由挠度计算公式:
ymax
qL4 384 EJ
老顶挠度:ymax
h1 q L14
384E1 J1
直接顶挠度:y
m
ax
n
h L12
384E2 J 2
如果不发生离层,应有 ymax ymax n
2Rt q
LLT 2h
Rt 3q
按剪力计算 LLS
4hRs 3q
结论:
LLS
4hRs 3q
对一般厚度岩层,弯矩极限跨度小于剪力极限跨度;
简支梁弯矩极限跨度小于固定梁弯矩极限跨度。
(顶板岩层在固定端断裂后,随即在中间断裂)
4、q 的确定:
1)组合梁原理:
整体Q =ΣQi 整体M =ΣMi 整体曲率较单一分层为小 各分层曲率一致(否则要离层)
薄板:长150-200m
宽30m 厚2—4m
边界支撑条件: (a)四边固支——始采工作面; (b)三固一简——一面为已采区(老塘); (c)二固二简——一面为已采区,一面为工作面采空区; (d)一固三简——三面临空,回采半岛区域。
2、板式结构体弯矩分布:
1)Marcus简算法原理: 将板分为若干横纵条梁,求每一条梁弯矩并考虑
M
Q 任意点A 处正应力:
My
JZ
其中断面矩
Jz
1 h3 12
最大拉应力在梁的端部 max
h M max 2
Jz
1 ql 2 12
1 h3
h 2
ql 2 2h 2
12
当 max Rt 时,则岩梁被拉断裂。
此时由
Rt
ql 2 2h 2
有:
固定梁按弯矩计算的极限跨距: LLT h
2Rt q
第二节 直接顶的稳定性分析
顶板事故位置与原因分析
位置
原因
地点
%
事故 类型
%
顶板
%
上、下出 口
57.9
直接顶
80
推垮型
71
放顶线
19
老顶
20
煤壁区
14.7
直接顶
21
压垮型
29
控顶区
8.4
老顶
79
一、直接顶岩层破坏离散原因:
1、节理裂隙切割; 2、岩层松软,变形大离层; 3、落煤后顶板支护不及时,支撑力小,促使离层; 4、老顶岩层平衡结构失稳,岩块回转; 5、支撑力不均衡或支架反复支撑; 6、放顶撤柱,动力冲击。
初次垮落距——第一次垮落时,直接顶的跨距。
直接顶垮落距受直接顶强度、厚度、节理裂隙影响, 是描述直接顶稳定性的综合指标。
直接顶垮落前,顶板完整性一般较好,支架载荷小, 稳定性差,初次垮落易发生大面积顶板事故。
第三节 老顶岩层力学分析
一、老顶梁式结构分析:
1、冒落区老顶支撑条件:
1)全部充填满回采空间
第五节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假说 一、压力拱假说: (1928,德国,哈克)
在上覆岩层中,形成一个 “压力拱”,前方煤壁及后方垮落 矸石分别为拱的两脚,工作面处 于拱的保护之下。
“压力拱”将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
二、悬臂梁假说: (1916,德国,施托克) 工作面和采空区上覆岩层,可视为一端固定于岩体
公式应用: (P79例题)
1)先计算第一层载荷 q1 1h1
2)计算第二层对第一层的作用;计算至第三层时第一层载荷…… 3)一直计算到第n+1层时,第一层载荷反而小于第n层时的载荷为止 4)取第n层时的计算载荷为 q ,此值为计算过程中得到的最大值。
三、老顶的板式破断:
1、板式结构边界支撑条件:
Qx
(q1 ) x
E1 J1
E1 J1 E2J2
En Jn
qx
式中: qx 1h1 2h2 n hn
Ji
bhi3 12
而 (q1 ) x 即为考虑到 n 层对第一层的影响时形成的载荷,
记为 (qn )1 故得:
q 的计算公式:
(qn )1
E1h13 1h1 2h2 nhn
2) q 的计算公式:
由材力知曲率与弯矩关系为: ki
(M i )x Ei Ji
且 k1 k2 kn
即 M1 M2 Mn
E1 J1 E2 J 2
En Jn
故有:(M 1 ) x E1J1
(M 2 )x E2 J2
(M 1 ) x
;(M 3 ) x
E1 J1
E3 J 3;…
;(M 1 ) x E1 J1
1、梁式结构——将顶板视为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梁,按 照梁式结构承载变形破坏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2、板式结构——将顶板岩层视为一个板或经断层、裂隙 切割后,多块板相互咬合组成的板,按板式结构承载变形及 强度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3、顶板结构端部支撑条件: 固定支座——顶板被煤岩层夹持,未断裂,无自由端; 简支梁支座——顶板端部断裂或埋深较浅(可转动);
•岩层移动由下而上形成三带,直至地表(冒落、 裂隙、 弯曲下沉); •在工作面附近,顶板形成三区(煤壁支撑影响区、离层区、重新压实区); •裂隙带可行成某种平衡结构; •顶板移动在工作面前方30-40m开始(水平为主、垂直为小); •顶板(移动轨迹)位移基本垂直层面; •移动影响范围,由下向上逐渐扩大,形状由方到圆。
顶板分为应力降低区、应 力升高区、采动影响区,三区 随工作面而移动。
工作面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初 撑力和工作阻力,以阻止岩块滑 落或离层。
四、铰接岩块假说: (1954,苏,库兹涅佐夫)
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和 规则移动带,规则移动带岩 块间相互铰合而形成一条多 环节的岩块铰链。
规则移动带岩层变形小时,其下部岩层发生离层,工 作面支架只承受直接顶因离层而折断岩层的全部重量 (给定载荷),当规则移动带变形大或断裂时,支架载 荷与岩层变形位移有关(给定变形)。
384E1 J 1
384E2 J 2

J1
bh13 12
J2
bh 3 12
q h1
从而
p
h
1
E2 E1
h h1
2
1
不离层最小支撑力
显然: 及时增大支撑力可使顶板不离层。
三、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初次垮落——直接顶第一次垮落(初次放顶) (标志:垮落高度>1~1.5m,长度>1/2 面长)
0 h M
Kp 1
2)不能充填满回采空间 (老顶悬露,成梁式结构)
0 h M Kp 1

h M h KP M hKP 1 )
2、老顶梁式结构力学分析: (按固定支座)
1)支座反力:(对称)
R1
R2
ql 2
ql 2 M1 M 2 12
2)任意截面剪力:(D—D’)
Qx
4)简支支座时老顶的力学分析:
q
ql
剪力 Q x R1 qx 2 qx
Qx
弯矩
Mx
R1 x
qx
x 2
ql 2
x
q 2
x2
Mx
最大弯矩在梁中间
M
|l
x 2
ql 2 8
最大剪力在梁的两端
Q
|x0
ql 2
综上:老顶岩梁破坏形式有两个
受弯矩作用拉断 受剪力作用剪断
二、梁式断裂时的极限跨距:
q
1、按弯矩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