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同济)第二章5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I 授课题目:

§2.4 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相关变化率

II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隐函数求导;

2.熟练掌握参数方程求导。

III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难点: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IV 讲授内容:

要讨论另外两个表现形式的函数的求导方法,即隐函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 函数的导数的求解方法。

一、隐函数的导数

1.隐函数的定义

定义 如果变量x 和y 满足一个方程0),(=y x F ,在一定条件下,当x 取某个区间内的任一值时,相应地总有满足这方程的唯一的y 值存在,那么就说方程0),(=y x F 在该区间内确定了个隐函数。

1. 隐函数求导数的方法

例1 求方程03275=--+x x y y 确定的隐函数y 在0=x 处的导数

0=x dx dy

解 方程两边分别的x 求导,方程两边的导数相等 2521102112546

64

++==--+y x dx dy x dx dy dx dy y 当0=x 时,得0=y

2

10==x dx dy

对数求导法求隐函数的导数

方法:先在方程两边取对数,将所得式两边分别求导。

例2 求)0(sin >=x x y x 的导数

解 函数为幂指函数,先在两边取对数,得

x x y ln sin ln ⋅=

两边x 求导,注意y 是x 的函数,得

)sin ln (cos )sin ln (cos 1sin ln cos 1sin x

x x x x x

x x x y y x

x x x y y x +⋅=+⋅='⋅+⋅=' 幂指函数

)0(>=u u y v

如果)(x u u =、)(x v v =的都可导,用对数求导法求出幂指函数的导数

先在两边取对数,得

u v y ln ln ⋅=

两边x 求导,注意y 、u 、v 是x 的函数,得

)ln ()ln (1ln 1u

u v u v u u u v u v y y u u v u v y y v '+⋅'='+⋅'=''⋅⋅+⋅'=' 幂指函数

)ln ()ln (ln ln u

u v u v u u

u v u v e y e y v u v u

v '+⋅'='⋅+⋅'='= 一般形式的幂指函数,对数求导法求出幂指函数的导数。

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1.参数方程

参数方程

⎩⎨⎧==)

()(t y t x ψϕ 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

2.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的求法

如果函数)(t x ϕ=的具有单调连续反函数)(1x t -=ϕ,且反函数能与函数)(t y ψ=构成复合函数,函数)(t x ϕ=、)(t y ψ=可导。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与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得

dt

dx

dt dy

dx dy t t dt

dx

dt dy dx dt dt dy dx dy =''=⋅=⋅=)

()(1ϕψ 如果函数)(t x ϕ=、)(t y ψ=还是二阶可导的,那么得函数的二阶导数公式

)

()()()()()(1)

()()()()())()(()(322222t t t t t dx y d t t t t t t dx dt t t dt d dx dy dx d dx

y d ϕϕψϕψϕϕϕψϕψϕψ''''-'''='⋅''''-'''=⋅''== 例3 已知椭圆的参数方程为

⎩⎨⎧==t

b y t a x sin ,cos 求椭圆在点4π=

t 处的切线方程 解 当4π

=t 时,椭圆上的点的坐标

224sin 22

4cos 00b b y a a x ===

=ππ

曲线在点的切线的斜率为 a b t a t b t a t b dt

dy t t t -=-=''====444sin cos )cos ()sin (π

ππ

椭圆在点的切线方程

)2

2(22a x a b b y --=- 即 02=-+ab ay bx

V 小结与提问:

小结:1.给出隐函数的求导方法;

2.给出参数方程的求导方法。

提问:怎么样求解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导数?

VI 课外作业:

P110-P111 2,5(1),7(1),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