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段工后 沉降(mm) 路桥过渡段工后 沉降速率(mm) 沉降(mm)
设计速度(km/h)
V=200
200<V≤250
200
300
100
300
50/年
——
软土地基处理 —概述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工后沉降
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
桥台与路堤相 邻处(mm) 100 200
涵洞或箱型通道 一般路段(mm) 处(mm) 200 300 300 500
软土地基处理 —概述
我国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按时间顺序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20世纪70 年代以前;受技术发展不成熟、经济条件贫乏的限制,大多是在设计中有 意识地避开软土地段进行建设,以免加大工程投资,又给建筑物的使用带 来不良后果;20世纪80~90年代,由于人口膨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同时 软土地基加固的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各种软土加 固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验证,软基加固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在不同 的领域里均有涉猎;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软基处理技术已广 泛地应用在各种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中。 软土地基下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软土地基的沉降,包括瞬时沉降、 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根据沉降标准,按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 用容许工后沉降——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剩余沉降来控制。
《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47 号规定: 工后沉降—有砟轨道基础设施竣工铺轨工程(包括铺砟)开始时的沉降 量与最终形成的总沉降量之差。 无砟轨道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
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设计速度 一般地段工后沉 (300~350km/h) 降(mm) 有砟轨道 无砟轨道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