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7.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比较与案例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第5课时《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能源的认识。
【教学难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教学工具】:资料,投影片等。
◆教学情景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能源革命这节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教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不错。
进入21世纪,我们对能量转化技术的掌握是日趋成熟完善,对能源的利用也日趋合理,到底21世纪我们的能源发展是怎么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下可持续发展,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21世纪的能源趋势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地球储存的化石能源将日益减少,最终将枯竭,必须不断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律,同时要节约能源,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
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在消耗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消耗各种能源时,对环境造成怎样的破坏呢?下表是某物理小组调查的结果,用“√”想想议议表示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会有明显的破坏,用“×”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破坏。
三、未来的理想能源讨论:你对未来的能源有什么样的预想和打算,大家谈一谈。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措施,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对于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能力水平方面,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能源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可能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能源的分类,能举例说明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知道能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了解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知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能源分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
(2)通过对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措施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能源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能源的分类。
(2)能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措施。
2、教学难点(1)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比较与案例分析
一、知识点教学要求和内容标准的知识目标比较
知识点 教学大纲(试用)对知识的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修订本)对知识的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
知识目标
原子和原子核
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 放射现象 常识性了解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危害的防护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 核能 常识性了解裂变反应和核能发电的大
致情况
能的转化和守恒 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
移,认识效率。初步了
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
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
的方向性。
* 能源的开发
和利用
常识性了解几种主要能源、节能的重要性、能源的开发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
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
会发展的关系。
利用和环境保护 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
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的特点。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
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
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
的意识。
二、实验、技能要求和内容标准科学探究的比较
教学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教学大纲对技能的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科学探究和实验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
的技能目标
原子和原子核(挂图)
射线(挂图) 射线的防护(挂图)
链式反应(挂图) 核电站(挂图)
热电站(挂图) 蓄能电站(挂图) 太阳能电站(挂图)
三、、变化部分逐条分析
1、增加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物理现象的意识”。
分析:教学大纲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教学要求是“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
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可以看出教学目标主要是从知识的角度来提出
的。由于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是人类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所以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却增
加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
现象的意识”。第一点要求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学生能从宏观的角度大致说
明日常生活中有关能量守恒的实例即可。第二点要求属于“理解”水平,目的是
进一步发展学生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增加的这两点要
求充分体现了STS的观点和强调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在编写
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一组小实验来讨论自然界各种现
象的内在联系,体会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然后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同时专门安
排了科学世界栏目:向地球要热。让学生了解地热这种新能源以及人们如何利用
地热供暖、发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等。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增加,新教材也
增加了相应的创新性的练习和习题。如:
例1: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你的体内。食物也是一种“燃料”,营养成
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提供细胞组织所需能量。这种过程没有火焰,但化学
能同样可以转变为内能,因此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说说,
食物提供的化学能还转变为哪些能量?
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称之为热量)过多、过少,都有损于健康。对于正在长
身体的初中学生,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热量?应该如何调整饮食?查阅资料,进行
调查,写一篇科学报告,并与同学交流。
例2:课本图155-5(P125 )的构思图表现的是一种不需要耗用任何能量而能永
远不停工作的机器---“永动机”。讨论一下,这种构思能够实现吗?
2、增加了“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
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分析:这部分知识在教学大纲里没有作要求,原教材也没有编写这部分内容。但
由于这部分知识与我们生活和社会联系非常紧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提出了
两点要求。第一点要求“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属于“认识”水平
层次,要求能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实例,分析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
有能量损耗,从而进一步从更广义的范围认识效率的概念。第二点要求“初步了
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属于“初步了解”水平层
次,强调在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时,同时还要考虑方向性,说明分析物理现象
时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道理。新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一是结合燃料的热值让
学生讨论怎样提高各种热机及炉子的效率;二是让学生阅读、讨论人类历史上不
断进行着的能源革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三是通过具
体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同时还安排了STS栏
目:灾害----失控的能量释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STS观点。针对这部分内容的
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练习和习题。如:
例1:分析汽车(拖拉机)中燃料释放内能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方法。
例2:调查本地历史上火灾发生的事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讨论如何
防止火灾。
例3:指出你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可以采取哪些节能措施?
3、将“常识性了解几种主要能源、节能的重要性、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变为“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能结合实
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分析:这部分内容在教学大纲里是作为选学内容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作为常
识性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是作为外课阅读材料,教师不作任何说明和解
释。随着能源问题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突出,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
点属于“了解”水平层次,要求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自然界有哪些能源,能说
出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程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科学、技术
和社会的紧密联系。第二点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要求通过不可再生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的理解,了解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
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能源家
庭”入手,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能源,着重介绍了核能和太阳能。在学
生的练习和习题里也安排了相应的题目。如:
例1:调查自己家庭目前的能源使用状况和能源使用的变迁。必须说明使用了哪几
种能源、每种能源的特点和类别、每种能源的计量单位及意义、每个月各种能源
的大约使用量。
例2:结合实例说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4、增加了“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
识”。
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大纲里没有作要求,原教材里也没有列出来。课程标准明确
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是要求“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属于“了解”水
平层次,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资料和事实,来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
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第二是要求“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
识”,属于“体验性目标的“领悟”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
任感。充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课程理念。新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
一是介绍了21世纪的能源趋势;二是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说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
影响;三是让学生讨论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课后的练习和习题也安
排了一些创新性的题目。如:
例1:你认为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
为今后的理想能源?
例2:调查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
进措施。
例3:科学作文:能源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