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版本)4.2-单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4章生产论【练习及思考】参考答案要点1.填空题(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呈现出先上升,而后达到最大值以后,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其中,边际产量最先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并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相交。
(2)边际产量的变化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一般经历两个阶段,即递增和递减两个阶段。
(3)按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搭配情况可将那生产函数分为两种类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2.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中,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中,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4)(×)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5)(×)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6)(×)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7)(√)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
3.选择题1)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CD)。
A.MP>AP阶段B.MP下降阶段C.AP>MP>0阶段D.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B.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D.只要MP减少,AP 也一定减少3)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BD)。
A.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MRTS LK=w/rC.dk/dl=w/rD.MP L/MP k=w/r4)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 )。
A.相等B.不等C.无关D.以上情况都存在5)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资本的价格为r,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C )。
第四章生产论1. 下面(表4—1)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解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4—2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从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 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解答: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1所示。
图4—1由图4—1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 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 以后又下降的趋势。
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 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 L 曲线和AP L 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于TP L 曲线。
由于MP L =d TP L d L,所以,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0时,TP L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 =0时,TP L 曲线达最高点。
换言之,在L =L 3时,MP L 曲线达到零值的B 点与TP L 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 ′点是相互对应的。
此外,在L <L 3即MP L >0的范围内,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 L 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 L 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MP ′=0时,TP L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 =L 1时,MP L 曲线斜率为零的A 点与TP L 曲线的拐点A ′是相互对应的。
关于AP L 曲线。
由于AP L =TP LL ,所以,在L =L 2时,TP L 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 。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8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课后复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为什么一个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进行生产而不是关闭?答:一个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进行生产而不是关闭的原因在于:此时的价格仍然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但小于平均成本。
具体来讲:(1)厂商发生亏损是指总收益TR 小于总成本TC ,此时,如果总收益TR 仍然大于可变成本VC ,厂商继续生产将会弥补VC ,并且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固定成本FC ,弥补量是TR VC ,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因此在短期内,厂商不会关闭而是继续生产。
(2)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
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情况更大。
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则应继续生产;如果生产时的亏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
实际上关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
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而定,若不大于,就可继续生产,若大于,就必须停止营业。
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可用图8-4说明:图中N 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业点。
图8-4 停止营业点(3)当市场决定的价格为2P 时,均衡产量为2Y ,恰好等于N 点所表示的产量。
这时,总亏损为面积BFJN ,即等于总固定成本。
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 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 ,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国家1⽣产某种商品的成本低于国家2⽣产同样商品的成本,这种情形就称国家1在⽣产该商品上对国家2具有绝对优势。
2、会计成本:真实⽀出加上资本设备的折旧。
3、实际报酬:资本产⽣的实际报酬。
4、公平保费:保费等于期望⽀出时的情形。
逆向选择:市场失灵的⼀种形式。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同⼀价格出售,结果导致市场上出现太多的低质量产品⽽较少的⾼质量产品。
⼴告的需求弹性:⼴告⽀出增加1%导致需求量变动的百分⽐。
⼴告对销售的⽐率:企业的⼴告⽀出与其销售额之⽐。
代理⼈:受委托⼈雇佣以完成委托⼈⽬标的个⼈。
摊销:把⼀次性⽀出在⼏年分摊的成本处理⽅法。
锚定效应:⼈们制定决策时,常常过度依赖⼀些预先的(建议的)信息⽚段。
反托拉斯法:禁⽌那些限制竞争或者可能会限制竞争的⾏为的法律或规则。
套利:在⼀个地⽅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个地⽅⾼价卖出的⾏为。
需求的弧弹性:在某⼀个价格区间上计算的价格弹性。
资产:能给所有者带来收⼊流或服务流的物质。
资产β值:衡量资产的报酬率对市场变动敏感度的常数,也就是衡量该资产的不可分散风险的常数值。
不对称信息:在⼀项交易中,买房和卖⽅拥有不同信息的情形。
拍卖市场:通过正式竞标过程实现买卖产品的市场。
平均⽀出曲线:表⽰⼚商为每单位商品或投⼊要素⽀付的价格的供给曲线。
平均⽀出:买者所⽀付的单位价格。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出⽔平。
平均产量:每⼀单位某特定投⼊品的产出。
平均总成本:企业的总成本除以产出⽔平。
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出⽔平。
厌恶品:越少越好⽽不是越多越好的商品。
攀⽐效应:⼀种正的⽹络外部性,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种商品部分是因为其他⼈也购买了该种商品。
进⼊壁垒:阻⽌新竞争者进⼊某⼀市场的条件。
伯特蓝模型:⼀种寡头垄断模型,每个⼚商⽣产同质产品,各⼚商都把其余竞争者的价格视为给定,并且所有⼚商同时决定价格。
双边垄断:只有⼀个买⽅和⼀个卖⽅的市场。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篇导论:市场与价格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微观经济学的主题(见表1-1)★
表1-1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考点二: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见表1-2)★★
表1-2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考点三:市场★
市场是指买者和卖者的集合,以及由此确定的潜在的买卖。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不仅有买方和卖方都不会影响市场的竞争性市场,还有卖方影响市场的非竞争市场,如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等。
市场是有范围的,不仅要考虑地理边界,还要考虑包含产品范围的大小。
如住房市场是高度当地化的,而黄金市场却是世界性的。
市场的价格是在买卖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而言,微观经济学考察市场均衡的价格,即一个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考点四: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1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含义
名义价格是指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
实际价格则是指名义价格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价格。
2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
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需要引入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之间的关系为: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基准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的名义价格。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2小时高清视频】目录第一部分开篇导读[0.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第二部分辅导讲义[27小时高清视频讲解]第1章绪论第2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2.1 本章框架结构图2.2 重难点解读第3章消费者行为3.1 本章框架结构图3.2 重难点解读第4章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4.1 本章框架结构图4.2 重难点解读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5.1 本章框架结构图5.2 重难点解读第6章生产6.1 本章框架结构图6.2 重难点解读第7章成产成本7.1 本章框架结构图7.2 重难点解读第8章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8.1 本章框架结构图8.2 重难点解读第9章竞争性市场分析9.1 本章框架结构图9.2 重难点解读第10章市场势力:垄断与买方垄断10.1 本章框架结构图10.2 重难点解读第11章有市场势力的定价11.1 本章框架结构图11.2 重难点解读第12章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12.1 本章框架结构图12.2 重难点解读第13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13.1 本章框架结构图13.2 重难点解读第14章投入要素市场14.1 本章框架结构图14.2 重难点解读第15章投资、时间及资本市场15.1 本章框架结构图15.2 重难点解读第16章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16.1 本章框架结构图16.2 重难点解读第17章信息不对称市场17.1 本章框架结构图17.2 重难点解读第18章外部性和公共品18.1 本章框架结构图18.2 重难点解读第三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4.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计算题四、论述题内容简介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平狄克所著的《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