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服务器容量评估与规划如何预估你的服务器需求服务器容量评估与规划:如何预估你的服务器需求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服务器是支撑互联网应用和数据存储的核心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系统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准确评估和规划服务器容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预估服务器需求,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指南。
一、了解业务需求在开始服务器容量评估之前,首先需要全面了解业务需求。
这包括:1. 用户数量和活跃度:确定网站或应用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的活跃程度和使用模式。
例如,每天访问网站的用户数量和频率。
2. 数据量和类型:确定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和数据类型。
例如,电子商务网站需要处理的订单数量和产品信息。
3. 预期的业务增长率: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预测未来的业务增长率。
这将决定服务器容量规划的扩展性。
二、性能指标评估为了预估服务器需求,需要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当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性能指标:1. 带宽需求:根据实际业务流量估算所需的带宽。
带宽决定了服务器能够处理的并发连接数和数据传输量。
2. 响应时间:确定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要求。
较低的响应时间通常需要更高的服务器性能。
3. 处理能力:估算服务器每秒钟可以处理的请求总数。
这取决于服务器的处理器性能、内存容量和硬盘速度等因素。
三、负载测试与预估负载测试是评估服务器性能和容量需求的重要方法。
通过模拟真实的用户访问行为和业务场景,可以测试服务器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
以下是负载测试的步骤:1. 设计测试场景:模拟真实的用户访问模式、数据传输量和事务处理量等,以及不同的峰值和峰谷时段。
2. 执行负载测试:使用专业的负载测试工具,模拟并生成大量的用户请求,同时收集服务器的性能指标和响应时间。
3.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负载测试的数据和结果,分析服务器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和瓶颈点。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服务器容量规划。
四、容量规划与扩展性在评估服务器容量时,需考虑长期的容量规划和系统扩展性。
服务器性能计算公式服务器性能计算公式1、确定业务需求在计算服务器性能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业务需求。
这包括对服务器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每秒请求数等指标的要求。
只有了解业务需求,才能正确地评估服务器的性能。
2、计算请求处理时间请求处理时间是服务器性能重要的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一个请求到达服务器直到返回响应所花费的时间:请求处理时间 = 服务器响应时间 + 网络传输时间其中,服务器响应时间指服务器处理请求的时间,网络传输时间指请求从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以及从服务器返回到客户端的网络传输时间。
3、计算并发用户数根据业务需求和请求处理时间,可以计算出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的并发用户数。
假设一个请求处理时间为t,业务需求为N个并发用户,那么并发用户数C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N / t4、计算每秒请求数每秒请求数是服务器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秒请求数:每秒请求数 = C D其中,C是并发用户数,D是每个用户的平均请求次数。
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用户行为特点来确定D的值。
5、考虑其他因素除了上述计算服务器性能的基本公式,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服务器性能的影响。
例如,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带宽等。
在计算服务器性能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附件:本文档中涉及的附件包括从业务需求到性能计算的详细计算表格,以及实际案例的性能计算结果。
法律名词及注释:1、服务器性能:指服务器在处理请求和提供服务方面的能力和效率。
2、并发用户数:指同时访问服务器的用户数量。
3、请求处理时间:指一个请求从到达服务器到返回响应所花费的时间。
4、每秒请求数:指服务器每秒可以处理的请求数量。
5、带宽:指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数据传输的速率。
6、存储容量:指服务器可以存储的数据量。
服务器性能计算公式(二)引言概述:服务器性能计算公式(二)是关于如何评估服务器的性能表现的文档。
本文将介绍一个用于计算服务器性能的公式,并详细阐述该公式的五个关键大点。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如何使用该公式来评估服务器的性能,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正文:大点1:服务器处理能力- 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是指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的请求数量。
- 可以通过计算服务器的每秒请求数量来评估其处理能力。
- 考虑到服务器响应时间和服务器的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处理能力 = 每秒请求数量 / 平均响应时间大点2:服务器带宽- 服务器带宽是指服务器网络连接的速度和容量。
- 可以通过计算服务器的网络上传和下载速度来评估其带宽性能。
- 考虑到所需的带宽和服务器的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服务器的带宽性能:带宽性能 = 最大上传速度 + 最大下载速度大点3:服务器存储性能- 服务器存储性能是指服务器存储系统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 可以通过计算服务器的存储读取和写入速度来评估其存储性能。
- 考虑到所需的存储容量和服务器的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服务器的存储性能:存储性能 = 存储读取速度 + 存储写入速度大点4:服务器内存性能- 服务器内存性能是指服务器内存系统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 可以通过计算服务器的内存读取和写入速度来评估其内存性能。
- 考虑到所需的内存容量和服务器的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服务器的内存性能:内存性能 = 内存读取速度 + 内存写入速度大点5:服务器可靠性- 服务器可靠性是指服务器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可以通过计算服务器的可靠性指标(如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恢复时间)来评估其可靠性。
- 考虑到所需的可靠性指标和服务器的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服务器的可靠性:可靠性 = 1 - (平均无故障时间 / 平均恢复时间)总结:通过本文介绍的服务器性能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对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带宽、存储性能、内存性能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TPC-C性能估算一、IBM p595、p590的TPC-C性能估算目前TPC组织的网站上发布了最新的IBM的p5-595的TPC-C值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型号处理器类型处理器主频处理器数量 TPC-C值p5-595 POWER5+处理器 2.3GHz 64路 4,033,378 tpmC(参见”[url]/tpcc/results/tpcc_perf_results.asp[/url]”)我们将根据最新的采用2.3GHz主频POWER5+处理器的p5-595服务器的TPC-C测试结果对不同配置下的TPC-C性能进行推算。
我们将按照以下两点依据进行估算:主频对比对于采用POWER5+系列处理器的p系列UNIX服务器(p5-5xx)而言,由于体系结构相同,因此不同主频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基本上与频率成近似线性关系。
MP指数对于一个多CPU系统,MP指数越高说明系统每增加一倍的CPU所提高的性能越高,也就是说系统设计越接近线性增长。
基于POWER5+处理器的p5-595与p5-590服务器的MP指数经验值在1.66-1.8之间。
对于p5-595服务器的处理器数量(64路), 对于TPC-C性能指标,由于它反映的是服务器的整体性能指标,包括:系统结构、处理器、缓存、内存、I/O、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访问业务模型等,因此我们要综合考察设备的整体性能。
在这些因素中,处理器对性能指标的影响又是最大的。
处理器数量每增长1倍,整机性能的增加应小于1倍(因为处理器数量增长,会带来CPU对内存、系统总线和I/O等系统资源竞争的增加,使每个处理器的效率下降,同时系统的整机性能还受内存、I/O、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单纯增加CPU数量,系统性能无法实现线性增长)。
由于多CPU系统大部分只测试了满配置下的TPC-C 值,因此在非满配置情况下的服务器性能只能通过经验加以推算获得。
一般情况下,业界具有公认的经验系数称为MP指数用来进行推算。
服务器能力测算正文:⒈引言⑴目的⑵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服务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提供支持。
在决定服务器的配置时,需要对服务器的能力进行测算,以确保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供足够的性能和容量。
⒉服务器能力测算流程服务器能力测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⑴收集需求在进行服务器能力测算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需求信息。
这包括应用程序的类型、预计的并发用户数量、访问频率、数据量等。
收集足够的需求信息对于准确测算服务器能力至关重要。
⑵分析需求根据收集到的需求信息,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分析应用程序的特点、对服务器的要求以及对性能和容量的需求。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确定需要考虑的指标和参数。
⑶选择测算方法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测算方法。
常用的测算方法包括负载测试、性能测试和容量规划等。
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测算方法进行服务器能力测算。
⑷进行实际测算根据选定的测算方法,进行实际的测算工作。
这包括设置相应的测试环境,模拟真实的负载情况,并进行性能和容量的测试。
通过实际测算,可以了解服务器的性能状况和容量情况。
⑸分析测算结果根据实际测算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
这包括对性能和容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服务器的能力是否满足需求,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⑹提出建议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这可以包括调整服务器的配置、优化应用程序代码、增加服务器数量等。
通过提出建议,确保服务器能力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供良好的性能和容量。
⒊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需求收集表格:用于收集服务器需求信息的表格。
⒋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法律名词●服务器能力测算:根据需求信息和特定的指标,进行性能和容量测算的过程。
●负载测试:模拟真实负载情况,测试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和容量。
●性能测试:通过对服务器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评估服务器的性能状况。
●容量规划:根据需求信息和数据量,规划服务器的容量大小和数量。
服务器性能计算方法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服务器性能的计算方法,以帮助用户评估和优化其服务器系统。
通过详细说明各个方面的指标和相关公式,读者将了解如何准确地衡量、分析和改进服务器性能。
2. 性能概述在开始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与服务器性能相关的基本概念。
2.1 响应时间: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端并接收响应所需花费的总时间。
2.2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处理完成请求数量或数据传输速率。
3. CPU 计算力CPU 是一个关键组件,在测定整体系统运行效果时需要考虑它们提供给其他硬件设备(例如磁盘驱动器)使用资源数量。
以下是常用于衡量CPU计算力指标:3.1 主频 (F) :表示每秒钟执行多少次振荡操作, 即赫兹(Hz)其中主频越高,则单核心任务被调度得更加迅捷- 指令集: 不同架构下不同类型cpu对相同代码可能有着截然不同表现,- 流水线深度(PL): 越深,单个周期的指令数越多- 每秒执行浮点运算次数(FLOPS): 测量CPU在处理浮点计算时每秒钟能够完成的操作数量。
3.2 核心 (C):表示 CPU 内部独立工作单位。
核心数量决定了服务器可以同时进行并行任务的能力。
4. 存储性能存储是另一个重要组件,在评估服务器性能时需要考虑其读写速度和容量等因素。
以下是常用于衡量存储性能指标:4.1 响应时间(RT): 磁盘响应请求所需花费总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Seek Time)- 平均旋转延迟(Rotational Latency)-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5. 网络带宽与吞吐量6. 性价比分析方法7、附件:8、法律名词及注释:。
服务器能力计算服务器能力计算1.引言1.1 项目背景1.2 目的和范围2.服务器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概述2.2 业务需求概述3.服务器规格选择3.1 CPU选择3.2 内存选择3.3 存储选择3.4 网络带宽选择4.服务器数量估算4.1 用户并发量估算4.2 业务请求量估算4.3 服务器负载均衡5.高可用性和容灾性设计 5.1 集群部署5.2 冗余备份5.3 存储冗余6.服务器硬件配置6.1 服务器采购指南 6.2 服务器组装与测试6.3 服务器管理与维护7.服务器性能优化7.1 响应时间优化7.2 吞吐量优化7.3 资源利用率优化8.服务器监控和报警8.1 监控指标选择8.2 监控工具选择8.3 报警策略设置9.服务器安全保护9.1 网络安全配置9.2 服务器权限控制9.3 数据备份和恢复10.附件附件1、服务器配置文件附件2、监控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核心组件。
2.内存: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地方,临时存储当前运行程序的数据。
3.存储:用于保存大量数据的设备或系统。
4.网络带宽:网络传输速度的衡量单位,表示网络传输的能力。
5.负载均衡:将工作负载分配到多个处理器或服务器上,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6.集群部署:将多个服务器组合成一个集群,共同处理工作负载。
7.冗余备份:通过创建多个副本来保护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8.存储冗余:通过使用冗余存储设备来保护数据免受硬件故障的影响。
9.响应时间优化:通过优化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来减少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
10.吞吐量优化:提高系统处理请求的能力,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请求处理数量。
11.资源利用率优化:通过合理管理和分配资源,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
12.监控指标选择:选择合适的指标来监控服务器的性能和运行状态。
13.监控工具选择:选择适合监控服务器的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服务器的数据。
服务器能力测算服务器能力测算:优化资源分配与提升性能的关键在数字化时代,服务器作为企业级应用的核心组件,其性能测算与优化成为了确保企业业务顺利运行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服务器能力测算的目的、方法以及优化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一、服务器能力测算的目的服务器能力测算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服务器在处理各种任务时的性能表现,以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服务器能力测算,我们可以对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负载情况、网络带宽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服务器的性能能否满足当前及未来的业务需求。
此外,服务器能力测算还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性能瓶颈,为服务器的升级和优化提供指导。
二、服务器能力测算的方法1、基准测试:通过运行一系列标准化的测试用例,评估服务器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常见的基准测试工具包括SPECint、TPC-C等。
2、压力测试:模拟实际业务场景,对服务器进行大量的并发请求,以测试其在负载高峰状态下的性能表现。
3、容量规划: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预测未来服务器负载的增长趋势,以便提前进行服务器的扩容或升级。
4、故障模拟:通过模拟服务器故障,测试服务器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以确保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三、服务器能力测算的优化策略1、硬件升级:根据测算结果,对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进行升级,以提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性能。
2、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服务器划分为多个虚拟服务器,以提高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和性能。
3、负载均衡:通过部署负载均衡设备,将网络流量分担到多个服务器上,以减轻单个服务器的负载压力,提高整体性能。
4、缓存技术:通过缓存技术,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以减少服务器对硬盘的访问次数,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5、优化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包括调整数据库结构、优化查询语句等,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速度和性能。
四、总结服务器能力测算在优化资源分配、提升服务器性能以及确保业务顺利运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器性能计算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服务器已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组件。
无论是处理大量数据,还是支持复杂的网络应用,服务器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随着服务器负载的增加,如何确保其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服务器性能计算,以优化系统资源,提高服务器的运行效率。
CPU性能:CPU是服务器的大脑,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在进行服务器性能计算时,我们需要评估 CPU的型号、主频、核心数等参数,以确定其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内存性能:内存是服务器运行的重要资源。
它直接影响到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评估内存性能时,我们需要考虑内存的容量、类型(如DDRDDR5等)以及频率。
存储性能:存储设备(如硬盘和固态驱动器)的性能对服务器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考虑存储设备的容量、类型(如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等)以及接口(如SATA、SAS、NVMe等)。
网络性能:网络连接的速度和质量也是评估服务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考虑服务器的网络接口类型(如千兆网卡、万兆网卡等)以及网络延迟等参数。
使用性能监控工具:有许多工具可以用来监控和评估服务器的性能,如Zabbix、Nagios等。
这些工具可以实时监控服务器的各项指标,如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等,帮助我们了解服务器的运行状态。
进行负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负载,我们可以测试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服务器的性能瓶颈,以便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分析系统日志:系统日志可以提供关于服务器运行状态的重要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日志,我们可以发现服务器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服务器性能计算是优化系统资源的关键步骤。
通过了解服务器的硬件配置,以及使用性能监控工具、进行负载测试和分析系统日志等方法,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服务器的性能特点,并找到可能的瓶颈。
这有助于我们合理配置系统资源,提高服务器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业务处理能力。
服务器处理能力,你估算正确过吗?
作者:成晓旭
1 【引题】
但凡写过技术方案的都知道,在技术方案最终落实到工程实施部署时,必须
编制出当前解决方案需要部署的IT设备及环境,包括:需要的网络环境、端口、
带宽、组网方式、网络安全保障措施;需配置的服务器设备性能、数量;需配置
的存储数据存储设备、容量、存储速率;甚至还需考虑整个系统的备份设备容量、
备份I/O数、速率、备份策略等。
严格说来,无论是系统厂商、集成公司、还是研究院、设计公司,在最终提
供方案的硬件配置时,都应该以业务需求为依据、适当考虑客户业务的发展趋势
和系统冗余,详细估算:当前业务需求对网络带宽、对处理能力、对数据存储容
量的指标。因此,本文以自己的项目案例和经验为基础,简述计算机处理能力如
何正确估算,供大家参考。
2 【性能评测标准】
众所周知,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的TPC-C标准,是测算和衡量计算机硬件
设备性能的行业标准。随着B/S技术架构的大行其道,SPEC组织专门推出了针
对Web服务器响应客户端Web访问请求的性能测算标准,即SPEC web系列。
因此,如果是传统的基于事务处理模式的服务器,仍采用TPC-C的方式进行测
算;如果是Web服务器,则需要采用SPEC web系列的标准进行测算。然而,
很遗憾的看到,很多人在测算服务器性能时完全忽视这两种差别。
1.1 TPC-C标准
TPC-C基准是事务处理委员会建立的一个专门演示在线事务处理性能
(OLTP)的性能基准,它的测量方法是为了使客户能够评估不同的在线事务处
理系统的性能,这些事务进程于一个可控制的状态下在一个标准的数据库中运
行。
TPC-C的事务处理是在一个9个表的数据库上实现的事务处理过程包括:更
新、插入、删除、终止,以及对主和次级键的访问,每种事务处理95%的响应
时间应小于或等于5秒,其中,库存水平的响应时间可以在60秒以内。TPC-C
值表示每分钟处理的标准事务量,单位是tpmC。
1.2 SPEC web标准
SPEC web99,WEB 服务器可以支持的并发接入数。SPECweb99 检测程
序模拟客户通过慢Internet 连接,向Web 服务器发送HTTP 工作量请求。
SPEC Web2005,作为SPECweb99的继承者,SPECweb2005延续了SPEC
的传统测试的原理,通过多台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Http Get请求,请求调用Web
服务器上的网页文件,这些文件从数千字节到数兆字节不等。在相同的时间里,
服务器回答的请求越多,就表明服务器对客户端的处理能力越强,系统的Web
性能就越好。
3 【性能估算公式】
3.1 常见的错误估算方法
在技术方案评审和招投标评标过程中,我常常看到这样的评估服务器处理能
力的表格:
示例一:
示例二:
不知道这种评估方法是从那里开始的,在技术方案文档中,曾多次看到这样
的评估模型和表格。即不全是TPC-C的评估方法,又不全是SPEC Web体系
的评估方法。
3.2 TPC-C估算公式
TPC-C是用计算机设备在每分钟内所能处理的标准事务的数量来衡量其处
理能力的多少;因此,估算一个应用场景对处理能力的需求,本质上就是估算出
每类业务处理事务对应的标准tpc-c事务量,然后在适当考虑冗余量。TPC-C的
测算结果是每分钟的事务数,单位是tpmc。
TPC-C的通用估算公式如下:
TPC-C = ∑(每分钟业务事务量 * 标准事务量比率)/ (1 — 冗余率)。
例如:某业务系统有2类业务处理事务操作,业务事务1每分钟30000个,
每个业务事务1操作相当于0.5个标准tpc-c事务;务事务2每分钟20000个,
每个业务事务2操作相当于2个标准tpc-c事务;考虑30%的系统冗余。则该业
务应用需要的处理能力为:
服务器处理能力(tpmc) = ((30000 X0.5) + (20000 X 2)) / (1 – 30%) = 78581。
3.3 SPEC Web估算公式
SPEC Web2005标准的衡量结果是一台Web服务器能够有效响应客户端的
Web请求的最大极限个数。因此,测算的结果应该是一个Web请求数字,单位
是个。
在评估应用服务器的SPEC Web2005值时,通常的方法是通过系统的在线
用户,结合其在线率估算出并发用户数,在参照日常业务使用场景中可能发起的
http请求来进行估算。
SPEC Web2005的参考估算公式如下:(注意:公式仅供参考,需根据项目
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估算模型)
Web访问响应能力(SPEC Web2005) = (在线用户数 * 在线率 * 在线用户
平均发起http请求数)/ (1 — 冗余率)。
例如:某业务系统的在线用户数为2000,在线率10%,每在线用户平均发
起的http请求数为3,考虑30%的系统响应能力冗余。则负责该业务请求的Web
服务器的响应能力为:
Web访问响应能力(个) = 2000 * 10% * 3 / (1 – 30%) = 857。
4 【应用实例】
下面以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应用服务器(部署Web Service中间件)的性能估
算为例进行示范。
应用服务器上运行中间件产品,承担系统的各类业务逻辑组件运行计算,收
敛系统用户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请求,集中对外提供应用服务。通过分析,应
用服务器性能需求在于:提供Web应用服务、业务逻辑处理。
Web应用服务方面,根据的业务预测数据,应用服务器平均在线并发用户按
120估算,并发在线率20%,每用户平均发起3个http链接,考虑30%系统响
应冗余能力,参照SPECweb99的评测标准,Web应用服务性能需求:Web服
务器最大并发连接数=(120×20%×3)/(1 - 30%)= 103。
业务逻辑处理性能方面,主要的应用服务组件性能需求在于:集团数据监测
分析、省数据监测分析、业务数据查询。据调研统计,集团数据为每分钟3585 条,
省数据平均为每分钟51667条,业务信息查询请求平均为每分钟2151次;集团
数据监测分析,每次业务操作约需3个标准tpcc事务,省数据监测分析,每次
业务操作约需2个tpcc事务,业务信息查询,每次业务操作约需2个tpcc事务;
则系统主机的处理能力需求TPCC值计算如下:
因此,应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配置不能低于196731tpmc,其
Web2005配置指标不能低于103个。
5 【经验总结】
第一点,针对事务处理型应用场景,需要采用TPC-C的估算方法,估算出具
体需要的总tpmc值;而针对Web客户端请求响应型应用场景,除了估算其业
务处理能力之外,还需要评估其对客户端Web请求的响应能力,实际配置的服
务器一般不能低于估算结果。
第二点,除了考虑存业务处理需要的处理能力需求外,还需要考虑设备运行环
境上其他基础服务运行开销:例如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应
用中间件等。
第三点,由于当期硬件设备发展非常迅速,一般标配的PC服务器的tpcc值
也常常是几十万,高配的甚至上百万。因此,还有两条经验提醒大家注意:
其一,如果业务需求的tpcc值测算出来其实很低(绝大部分应用都是如此),配
置一台很低端的PC服务器都能够满足处理能力需求,不能因为想给客户提供高
配置的设备,而胡乱的编纂tpcc值;而应该从其他方面寻找更加充分有力的理
由。
其二、由于PC服务器处理能力的增强,tpcc值往往不再成为必须选择小型机
的一个比较充分的理由;但需要给客户报配小型机方案时,可以尝试从稳定性、
可靠性、高I/O需求、设备同构需求、外围设备特殊要求等方面多想办法,而不
能再一味只从tpcc值这个角度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