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政治形势论文: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政治形势相关论文: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全文如下:1 两岸陆地曾为一体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 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2 台湾的先住民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
70年代,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左镇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经过鉴定,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以前的古人类。
以后又陆续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别相似。
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经过鉴定,确认它们是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传过去的,和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几何形印纹陶”从制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样的。
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家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及玉器,经鉴定这是二三千年前古代台湾人的遗物,和我国南方各省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遗物一样。
台湾问题的回顾与展望台湾问题的回顾与展望胡海舫-12服设(2)班2012328401059通过网上资料的收集和自己客厅那个上学习到的内容以及自己课外的了解。
我这篇文章将主要阐述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持续到现在也没有很好解决的台湾问题。
对其进行回顾并分析,且展望未来的发展。
首先,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
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但是由于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抗拒统一,两岸分离状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
此时,中共中央已估计到国民党将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台湾,作出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
而后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什么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啊,那可得好好唠唠。
台湾,那是咱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呀。
从历史上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就派人到过台湾。
后来的朝代,也一直对台湾有着管辖和治理。
可以说,台湾和大陆的联系那是源远流长的。
可为啥会出现台湾问题呢?这就得说到近代了。
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台湾和大陆暂时分离了,但这并不代表台湾就不是中国的了呀。
台湾对咱们中国来说太重要了。
它是咱们国家东南沿海的门户,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而且台湾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
现在有些人,总是想搞些小动作,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这怎么可能呢!两岸的同胞那可是血浓于水啊。
咱们大陆的老百姓,都盼望着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呢。
台湾的同胞们,他们也大多数都希望两岸能和平统一。
大家都是中国人,根都在中国。
统一后,大家能更好地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台湾的经济也能有更好的前景。
咱们国家一直都在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出台了很多政策,就是为了让两岸同胞能更亲近,让台湾能早日回家。
我们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行径,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大家要明白,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来干涉。
那些企图利用台湾问题来打压中国的势力,是不会得逞的。
总之,台湾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而且一定会解决好。
我们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回归祖国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到时候,咱们就能真正地团圆了,那该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思想汇报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关注的焦点,涉及到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
作为中国大陆人,我对于台湾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首先,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岛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后被日本侵占。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中国。
然而,在国共内战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建立了不同的政权,至今尚未统一,但这并不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血缘关系。
因此,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历史上,中国大陆一直采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实现统一。
这是基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福祉考虑的,也是中国大陆维护国家稳定和和平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该坚持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促使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和平统一。
通过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和民间交流等方式,增加两岸人民的互信和了解,缩小双方的差距,加强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友好。
最后,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也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互信和交流,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位台湾同胞的意愿。
如果台湾人民希望保持现状或者选择独立,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愿意与他们进行对话,争取实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人可以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但在统一的前提下可以探索适合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式。
总之,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的、政治的和人文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坚定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同时也要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增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互信,相信在共同努力下,台湾问题最终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个人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及观点稿子一嘿,朋友!咱们来聊聊台湾问题呗。
在我心里呀,台湾一直都是咱们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像我们家里的一个房间,怎么能说不是自家的呢?我觉得台湾那地方可美啦,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
可是有些人居然想把它从咱们国家分出去,这怎么能行!这简直就是不讲道理嘛。
那些“台独”分子,他们的想法真是太荒唐了!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吗?台湾和大陆,那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呀。
而且,从历史上看,台湾一直就是咱们中国的领土。
从古时候开始,咱们的祖先就在那里生活、劳作。
这是有实实在在的记载的,谁也别想否认。
我相信,咱们国家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来守护台湾,让它一直稳稳地待在祖国的怀抱里。
咱们中国人,一家人就应该整整齐齐的。
不管别人怎么捣乱,咱们都不会让他们得逞。
总有一天,台湾会完完全全、顺顺利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肯定不会太远!稿子二亲,今天咱们来唠唠台湾问题。
你说台湾,那可是个好地方啊!风景美,人也热情。
可有些人就是瞎折腾,想搞什么“台独”,这不是瞎胡闹嘛!台湾就像是我们大家庭里走丢的孩子,不管走多远,我们都得把它找回来。
这是咱们的责任,也是咱们的使命。
那些“台独”分子,他们就是在做白日梦!咱们中国现在这么强大,怎么可能让他们得逞?他们就是在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再说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那是千丝万缕的。
文化、习俗、语言,哪一样不是相通的?这就是一家人的证明啊!我觉得,我们得让台湾的同胞们知道,祖国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祖国都会出手相助。
而且,我们也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这是铁打的事实,谁也改变不了!。
台湾问题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篇一:结合历史与现状,谈谈如何解决台湾问题?20XX-20XX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油气储运班级:储运13-1任课教师:赵芳姓名:江锐峰学号:成绩结合历史与现状,谈谈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其实讲到底就是,领土纷争的问题嘛。
自从三国时期起,孙权派人去台湾插旗,宋元划入中央管理,台湾是炎黄子孙的领土,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是荷兰和美国搞事,加上日本捣乱,再加上湖南人和江苏人党派斗争,于是,台湾问题成为留给这一代人吃不饱死撑着的问题。
原有一件事我有些想不明白,就是当今中国,虽说不是世界第一强国,起码温饱小康,而且整天花天酒地,酒池肉林的也不少吧。
但是为什么台湾不归顺大陆呢,额,回归大陆。
然后我想明白了,同样是中国人,别人有钱和你自己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就像别人老婆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有了关系是犯法的,要浸猪笼的,至少不能光明正大地说,看我和别人的老婆睡了怎么的。
再说,台湾假如独立,假如啊,你当个大总统,和你当个省长,傻子都知道是总统名字更霸气。
当然,如果真为了一个名号做领导人,这领导不要也罢。
其实呢,台湾这位置风水好,有山有水还有石油,要啥有啥。
我国南北贸易,走这水路便宜,而且台湾处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心,是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此岛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命财。
拦路开个收费站,是发家致富好途径啊。
再考虑军事利益,美帝和日帝如果控制台湾,中国你就别想出来混了,以台湾为前沿阵地,对大陆打击的话,就算大陆死撑到底,顶多一尸两命。
有了这么多有利条件台湾才敢跟大陆叫板。
但是,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我国就像被人掐着脖子一样,迟早会到到达发展的瓶颈。
虽然马英九这几年来做得不错,但是台湾和大陆关系仍在不断下降。
最近的服贸事件就是关系下降的标志之一。
关于台湾问题简报范文大全台湾问题是一个涉及中国内政的敏感问题,也是世界上较为复杂的地区问题之一。
以下是一份关于台湾问题的简报范文,供参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台湾问题的背景、现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立场。
首先,台湾问题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近5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正式放弃了其对台湾的主权。
随后,中国政府恢复了对台湾的管辖,并成立了台湾行政区。
然而,在1949年中国内战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台湾地区由于各种复杂因素,未能回归祖国统一。
目前,台湾地区处于中国内地之外,拥有自己的政府、军队和宪法。
然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严正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行径。
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增进民间交流,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方案,希望通过和平谈判和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坚决维护台湾和平稳定。
总结来说,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涉及中国内政,直接关系到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同时,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和平谈判和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谢谢大家!(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关台湾问题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变动,请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地位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
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绿岛等岛屿。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
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
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
台湾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台湾对大陆来说就是一艘永远不沉的航母,台湾对美国来说是它第一岛链的最前沿。
台湾经济军事及政治位置都不容小觑。
二、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及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进入16世纪之后,汉人在台湾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1662年郑成功率领明朝海军力量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设立承天府,全面治理台湾岛。
这种承天府的治理直到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变为福建省的一部分,1714年清政府派人到台湾测绘地图,以后一直将台湾岛视为“东南沿海七省之门户”。
清政府1885年正式成立了台湾省,派出刘铭传治理台湾。
台湾问题浅谈我们知道,台湾问题已经困扰了我们很久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始终怀有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且一直笃信这一天的到来。
在这,就让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台湾问题。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有关,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蒋介石再次把个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国人民利益上面,蒋介石把个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国人民利益上面是蒋介石的向来的做法,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还有重要因素是外国势力(美国、日本等)介入。
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利益是蒋介石的向来的做法,早在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投降前一天,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为主要条件换取苏联在日本投降前一天的8月14日出兵中国东北。
1946年1月6日当时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虽然对外蒙古的所谓投票有疑问,但还是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至此失去18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华北正北的外蒙古的华北变成内凹形,边境线后退内凹达千余公里,中国北部版图从饱满形状到弯月形状。
二: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
然而,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艾奇逊在他的信中说:“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
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政府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朝鲜战争爆发不过是给美国实行武力干预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和和重要机遇。
台湾问题所谓台湾问题,从内涵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战败后退到台湾。
他们在美国政府支持下,武装割据台湾。
这样,台湾问题首先就是:首都在北京的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二)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美国政府应当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彻底纠正并停止其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种种错误做法。
(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自古属于中国。
中国人最早开发了台湾。
1700年前的中国历史文献《临海水土志》对此就有所著述,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台湾的文字。
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从17世纪开始,中国人民开发台湾的规模越来越大。
从元朝(1206-1368)开始,中国历代政府先后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对台湾进行有效管辖。
17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1859年,中国清朝政府因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在日本的胁迫下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
1937年7月,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昭告中外,废止与日本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宣布将收复台湾和澎湖。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把台湾交还给中国。
至此,台湾重入中国版图,重归于中国的主权管辖之下。
所在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2016级专业:自动化班级:16-1自动化学号:201401910034姓名:何建聪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民主政治的掩护下推动“台独”,不仅使大陆人民对台湾的民主进程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对原本独具魅力的某些政治人物感到失望,更使他们对台湾政治试验工程的积极价值产生了怀疑。
尽管如此,台湾对大陆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反而还在继续牵动着大陆的反应模式。
简单地说,台湾政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北京方面的全局战略思维,间接左右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方向。
毫不夸张地说,台海问题是决定中国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二、台湾的问题的现状对台海问题的强烈危机意识,使得中国大陆在开启政治民主化方面,始终缺乏信心和决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已经使中国的政治管理者对激烈的政治变革深感疑虑。
现在台海局势不能给人以长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台独”引发战争的威胁似乎时时刻刻都迫在眉睫,使得中国开启政治改革的意愿和决心都不足够。
当然,台海问题对中国大陆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的影响,不只表现在军事领域和内部政治上。
思想汇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所以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有的想法就是“祖国一定要统一,台湾一定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地理角度来看,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从历史角度来看,由于种种不平等条约,台湾被分割出去。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
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失败以后逃到台湾至今,所以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在时刻关注台湾问题。
首先我要说的是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严重影响到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
今年年初,美国宣布对台军售,包括60架黑鹰直升机、爱国者三型导弹系统等,总额达63.92亿美元。
在此之前,美国也多次对台湾出售武器装备。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指出,美方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多次交涉,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和统一大业,与美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表态背道而驰,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其次,如果台湾独立的话,那么使中国在解决西藏和新疆分裂问题陷于被动,而且有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到时中国将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变得四分五裂。
在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时,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从50年代初期的“武力解放台湾”,到50年代中期的“和平解放台湾”,再到70年代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确立和90年代的八项主张,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和帮助台湾同胞早日回家的决心。
台湾属于太平洋沿岸,台风和地震频发。
当台湾同胞们受苦受难的时候,我们坚决不能袖手旁观,多次向派遣救援队、捐款捐物。
汶川地震的时候,台湾同胞也还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09年8月,五十年不遇的“莫拉克“台风侵袭海峡两岸。
一位普通的打工妹在台湾捐款论坛上留言说:我是个打工妹,刚在网吧看到手机发信息可以为台湾同胞捐款,我发了五条,捐了十元,我工资很低不要笑话我。
思想汇报之台湾问题敬爱的党组织:通过对党的知识的学习,我对台湾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一直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然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该继续携手,并肩振兴中华伟业,但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失败后,国民党一部分军政人员退居台湾,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而美国政府的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的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流浪者,然而迄今为止,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然而祖国母亲对宝岛台湾的思念一直没有中断过。
台湾问题范文篇一:简述台湾问题简述台湾问题前言台湾问题是当今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来已久。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美国。
因此,把握美国的脉搏,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及彻底解决至关重要。
一.台湾问题的现状及中国的措施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台湾问题形成已久,是历史存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坚持。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二.中国统一的障碍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
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
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
不过需注意的是: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浅谈台湾问题浅谈1.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於中国。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
进入十七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
十七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十万人。
至公元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五十点七万余户,二百五十四万余人。
二百年间增长二十五倍。
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
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
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五十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
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
早在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
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机构“巡检司”。
明朝政府於十六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
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
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
一六八四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
一七一四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
一七二一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
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
一七二七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
台湾问题整理总结范文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痛点和难点,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未得到完美解决。
本文将对台湾问题进行整理总结,探讨其历史背景、现状及未来发展。
一、历史背景台湾自古即为中国领土,但在19世纪末,清政府因对外贸易、疆土安全等需要,开放台湾供外国势力掠夺。
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此后,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被剥削压迫长达50余年。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被迫放弃对台湾的统治权。
随着国共内战的加剧,大批国共军队南下,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台湾省政府主席蔡申瓯及直辖市市长陈儒贤于1949年1月15日匆忙撤离至台湾,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而大陆则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此,中华民国政府以台湾为中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对峙局面,台湾问题开始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二、现状台湾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海岸,是一个行政区划,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地区政治体系、社会制度、文化习惯与大陆有明显差异,民进党执政后台独势力日益抬头、渗透,严重威胁两岸和平稳定和中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安全。
台湾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享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社会富有活力。
两岸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两岸交流和互利合作的动力仍然强大。
三、解决方案为和平统一、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方倡导“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这一方案曾在“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得到两岸普遍认同,两岸关系逐渐趋于和缓。
但自2016年起,台湾民进党上台推行“台独”路线严重破坏“九二共识”基础,严重损害台湾同胞福祉和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必然招致祖国和14亿中国人民坚定反制的决心。
中方始终主张两岸和平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希望台湾民族不断扩大自身文化特色,以建立新的、全面的、良性的两岸关系,为两岸同胞实现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四、未来展望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试论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香港和澳门都已回归,台湾和大陆两岸却依然分离。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现在,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继续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哪怕祖国统一了,这样的传统还是不能丢弃。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
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但由于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
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中国的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而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更是迫切地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
做为有光荣传统的中华民族的子女,我们就得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我们要坚定我们的立场,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分裂,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也只可能有一个中国,台湾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现在暂时分离只是时间问题,迟早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因此我们要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斗争。
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1000字台湾问题:历史渊源、当前形势与未来展望一、引言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内政的重要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牵动着全球的关注。
这一问题涉及中国的领土完整、主权、政治制度和经济稳定,同时也关乎地区安全和全球政治格局。
本文将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背景和历史沿革的梳理,分析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探讨台海局势与地缘战略意义,以及两岸在政治制度和经济联系方面的优势与依赖,进一步阐述民间交流与文化传承的积极成果以及解决台湾问题对于中国和世界格局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建议。
二、台湾问题的背景和历史沿革台湾问题源于中国内战结束后,国民党当局撤退至台湾,自此台湾便处于与大陆对峙的状态。
虽然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等部分国家长期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支持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使得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当前两岸形势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两岸关系呈现积极的态势。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政治体制差异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两岸关系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同时,两岸关系的紧张状态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改变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冲击以及对全球政治秩序带来不确定性。
四、台海局势与地缘战略意义台海局势的稳定对于地区安全和全球政治秩序至关重要。
两岸的地缘战略意义在于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战略价值。
然而,台海局势的紧张源于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以及外部势力的干涉。
这种紧张局势可能导致潜在的冲突风险,对地区稳定和全球秩序带来负面影响。
五、政治制度与经济联系两岸在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这也为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在政治制度方面,双方需要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在经济联系方面,两岸经济的互补性和共同利益要求双方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六、民间交流与文化传承两岸在民间交流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关于台湾问题的研究综述
机械院2009501235白桂林
[摘要]
近年来,从国际法角度研究中国台湾问题的效果逐渐明显,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关于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的法律定位。
[关键词] 国际法,台湾问题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从国际法的角度研究论述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之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加上正常的学术研究受到人为的干扰,台湾问题研究的进展陷入慢速。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研究逐渐加快。
随着这几年的海峡两岸的形势的日趋严峻,岛内“台独”势力的不断的吹鼓台湾要开拓国际空间,重返国际社会,国际上一些国家也试图让台湾问题国际化。
因此从国际法的角度研究台湾问题变得更加热门。
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及台湾的法律定位,台湾参加国际组织问题等方面。
一、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台湾的法律定位
1.国家的主权不可分割原则。
刘文宗较早的依据国际法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论述了台湾的法律地位。
他认为主权是近代国家构成的一个要素之一,是国家的固有权利,具有最高性,永久性,无限制性,
普遍性,不可分割性与不可让与性。
主权的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但是主权的行使权却可以转移,例如我们国家的香港、澳门,虽然很长时间被英国,葡萄牙占领,但是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失去,因此,台湾被日本占领间,中国也没有失去台湾的主权,根据国际法关于一国因发生革命导致旧政府被推翻、新政府继承其一切权力和主权的规定,所以中国政府是理所当然地继承原中华民国政府所行使的全部主权。
因此,台湾根本不是主权国家,而是中国领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国家领土取得方式和领土变更的条件。
郝梦飞指出,如果我们承认了先占原则在传统国际法上的地位以及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义,那么得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结论并不难,而从国际法关于国家领土变更的方式看,“台独”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当代国际法所继承的领土变更方式主要包括民族独立,公民投票,收复失地及交换领土等。
民族独立涉及的主要是殖民地与托管地,台湾显然不符合;收复失地,交换领土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被“台独”利用的只有“公民投票”了,而根据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名族独立宣言》阐述的原则,作为中国的一个组成的部分,台湾根本不存在行使民族自决权的前提。
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容置疑,中国的内政不容干涉。
三、国际法的承认理论。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国际法上承认与继承原理的必然要求。
对中国的承认,属于对新政府的承认,而不是对新国家的承认,权利和义务的
事物方面,都是新政权代替旧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民国的合法的延续,其间发生的继承属于政府继承,是完全的继承。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理所当然地继承中华民国的一切领土和主权。
中国革命在推翻中华民国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虽然名称上不同,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法上继续作为中国国际人格者并没有中断,而由她作为中国的唯一的合法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中华民国的一切也就是合理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