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莫高窟》
- 格式:ppt
- 大小:663.00 KB
- 文档页数:13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18、《莫高窟》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 18、《莫高窟》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 18、《莫高窟》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二到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并学会编写段落提纲。
4、理解课文内容,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积累优美语段,背诵课文第二段。
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说具体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词文对照,读懂词的意思和意境;借助文中关键词语体会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 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紧扣题目,设置疑念,激发情趣,引导初读1、开门见山:(事先板书好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设置疑念:课前读课文了吗?那我来考考大家,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吗?3、这个“莫”字呀,读音同沙漠的“漠”,在这里是沙漠的意思,“高”嘛,应该是——(引导学生说)是说她的位置高罗,请再读课文,看谁最先发现文中哪段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莫高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莫高窟》。
文章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壁画和彩塑,展现了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精美和灿烂,表达了作者对敦煌莫高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美。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壁画和彩塑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和同桌交流,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壁画和彩塑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价值。
4. 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讨论敦煌莫高窟的美。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敦煌莫高窟历史壁画彩塑艺术价值七、作业设计1. 课后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画一画你心中的敦煌莫高窟,并写一段话描述你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者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艺术的魅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莫高窟》。
文章通过描绘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壁画和彩塑,展现了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精美和灿烂,表达了作者对敦煌莫高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苏教版语文第5册第18课《莫高窟》(精选13篇)苏教版语文第5册第18课《莫高窟》篇1《莫高窟》是一篇记叙文,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
这是一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每个自然段都有相应的中心词或句子,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概括段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到了黄山观赏了三大奇松,领略了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看看有着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结晶的莫高窟,同学们想不想去?生:想。
师:好,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8,走进莫高窟。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每个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字词或句子来介绍吗?生:自由读师:同学们都能边读边思考,有同学还用笔画出来了呢,真棒,好,现在谁能和我们说说你找到哪些词句来概括每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谁来说?生:第一自然段,我认为是“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面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这一句可以概括这一自然段。
师:你找到这一句,找得真正确,那这句话介绍的是什么呢?生:是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她的样貌。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生:同意师:好,那第二自然段呢?生:第二自然段我认为是这一句“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师:没错,这一段都是围绕这一句写的。
师:那谁能象前面的两位同学找出能概括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句子?生:“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概括了第三自然段;“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藏经洞”可以概括第四自然段。
师:找得真正确,你们看是不是书上的语句呢?生:是师:你们觉得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难吗?生:不难,我们可以从每段中找语句来概括。
师:没错,可以抓住关键词或句子来概括,同学们那文章最后给我们说了什么?生:总结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8课《莫高窟》课文原文五年级上册18课《莫高窟》课文原文篇1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材简析《莫高窟》是一篇记叙文,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
这是一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每个自然段都有相应的中心词或句子,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概括段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18课《莫高窟》课文原文篇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莫高窟》的基本情节和文化内涵•学习《莫高窟》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课文概述《莫高窟》是一篇通过描写莫高窟的壁画来展现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文章。
文章主要分为“莫高窟的发现和保护”、“莫高窟内部”、“壁画和故事”、“莫高窟的特点与意义”四个部分。
基本知识点学习1.生词:莫高窟、惊异、寂静、伫立、扫视、熙攘、开拓、尘封、珍贵、刻苦、洞窟、景区等2.词语:阳关道、水族、优美动人、艺术瑰宝、雕刻细腻、辉煌灿烂、文化遗产等阅读理解1.通过阅读和理解《莫高窟》,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等内容。
2.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策略1.听读导入:播放一些与莫高窟相关的音乐或讲述莫高窟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进入教学状态。
2.讲授生词和词语:通过课堂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然后通过课堂展示的形式,让不同小组分享彼此的成果。
4.阅读理解:逐段阅读文章,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回答相关问题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5.朗读演绎:让学生朗读文章,模仿壁画中的形象和场景,体验文化历史的魅力。
教学评估•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监听学生朗读和演绎情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对《莫高窟》的学习与讨论,学生们了解了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历程,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阅读理解、朗读演绎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互动和合作。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课文及教案传统的教案是施教前的细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运用。
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教案应当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课文及教案,盼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协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课文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特性显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严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威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美。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壮观奇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伸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致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绚丽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宝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份子掠走。
仅存的局部经卷,此时此刻陈设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闻名遐迩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莫高窟》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经历学会本课生字,留意分辨“绣”“锈”字形的异同,读准文中的多音字“佛”。
2、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提炼关键词,给文章编写段落提纲。
3、品尝用词,关注句段特点,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壁画的壮观奇丽、藏经洞的藏品丰富,产生民族骄傲感,并据此背诵有关段落。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18、莫高窟〔其次课时〕教案教案背景:本教案是本人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大赛中,设计运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莫高窟》其次课时教案教学课题:18、莫高窟教材分析:《莫高窟》一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封藏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宏大的缔造力。
文章语言简炼而美丽,对彩塑的描绘虽笔墨不多却活灵活现;对壁画的描摹既大气又细腻;特殊是对风姿绰约的飞天的描写语句整齐富有音律美和动感美,读来让人油然而生民族骄傲感;对藏经洞的精当介绍,让人在为祖国古文化傲慢的同时感受到涩涩的酸楚。
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学问根底有必须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读中感悟,引导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
这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要实现学生学问的自我建构,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课文,将学生带进莫高窟,切实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
3、了解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教学重点: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
教学难点:引导迁移,仿写飞天的姿态。
教学方法:以质疑——解惑为线索逐层深化地理解课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具打算:为了教学的有效性,本人通过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莫高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互联网为我供应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我对本课有一个较深层次的相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