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值传递与溯源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在现代科学与工程领域,精确的量值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法。
一、量值溯源的概念与意义量值溯源是指将测量结果与国际单位制(SI)的定义关联起来的过程,从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量值溯源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与国际单位制保持一致的测量体系,使得不同实验室和机构之间的测量结果可以相互比对和认可。
量值溯源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来评估和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将测量结果溯源到SI单位,可以确保测量结果是基于统一的标准,从而避免了不同实验室和机构之间由于使用不同方法和仪器而产生的差异。
二、量值溯源的技术方法1. 基准物质法:该方法是通过使用已知组分和浓度的化学物质作为标准来进行溯源。
例如,在化学分析中,可以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校准仪器,从而将测量结果与国际单位制联系起来。
2. 理论计算法:该方法是利用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来进行量值溯源。
例如,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中,可以使用精确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来推导出测量结果。
3. 复制法:该方法是通过使用已知参数和特性的量值标准来进行溯源。
例如,在电子测量中,可以使用已校准的信号发生器和功率计来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三、量值传递的概念与意义量值传递是指将已知量值从一个测量系统传递到另一个测量系统的过程。
量值传递的目的是确保不同测量系统之间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与溯源到SI单位的标准一致。
量值传递的意义在于实现不同实验室和机构之间的测量结果的互认和比对。
通过保证量值的传递准确性,可以确保不同测量系统的结果可比性,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四、量值传递的技术方法1. 标准器法:该方法是使用已经溯源到SI单位的量值标准器来进行传递。
通过将待测量值与标准器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待测量值的准确性和偏差。
2. 传递链法:该方法是通过建立一个测量结果传递的链条,将已知量值从一个测量系统传递到另一个测量系统。
量值溯源体系1 量值溯源的概念和理解1. 1 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概念量值传递是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检定/校准(或其他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计量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的全部过程,称之为量值传递。
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即是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限或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的准确。
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来测量,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该在给定区间内一致。
量值准确一致的前提是指被计量值必须具有能与国家计量基准、国际计量基准相联系的特征,亦即被计量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何谓量值溯源,在JJF1001-1998中8. 10给出定义为“通过一条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征” ,由此看出,量值溯源是量值传递的逆过程,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地将国家计量基准复现的量值逐级传递给各级计量标准直至普通计量器具;而量值溯源则是自下而上地将测量值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只是这种溯源是自觉行为,而且不一定要通过一级一级依次溯源。
1. 2 量值溯源的理解1.2.1 量值溯源的行为属性量值溯源是量值用户依法进行的、保证所用量值准确统一的一种任意行为。
该行为对行为“目的”要求十分确切,而对行为“过程”不太讲究。
(1)量值溯源是量值用户的一种行为。
就一国而言,量值溯源的起点是量值(初始量值,其载体可以是器具、场合、物质、实物等), 终点是国家基准。
(2)量值溯源是量值用户的一种依法进行的行为。
保障量值的准确统一是《计量法》的立法宗旨之一,量值用户必须依法保障所用量值的准确统一;同时量值用户的量值溯源行为必须依法进行。
(3)量值溯源是量值用户的一种依法进行的任意行为。
量值用户为保障所用量值的准确统一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检定、测试、校准、比对等),可采用量值传递也可采用量值溯源;采用量值溯源又可以自由选择进入量值溯源体系的方式、自由选择“源” 、自由建立溯源关系……总之量值用户的量值溯源行为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自由进入、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自由进行),这在法律行为规范中属任意规范(或称一般规范)行为。
论述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联系和区别【实用版】目录1.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定义与含义2.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联系3.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区别4.结论正文一、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定义与含义量值传递是指从国家最高计量标准到各级计量标准,再到工作测量仪器的一个过程,目的是保证量值的准确一致。
量值溯源则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二、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联系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是同一过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
它们都旨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检定或校准,从准确度高到低地向下一级计量标准传递,直到工作计量器具。
量值溯源是自下而上的活动,带有主动性;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的活动,带有强制性。
三、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区别1.性质不同:量值传递是由国家最高标准去统一各级计量标准,再由各级计量标准去统一工作用测量仪器,实现量值准确一致的过程;量值溯源则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联系起来。
2.实现方式不同: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是校准和检定;量值传递则主要依赖于强制性的检定制度。
3.传递和溯源的方向不同: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的,而量值溯源是自下而上的。
4.强制性程度不同:量值传递是带有强制性的,而量值溯源则需要实验室主动去与上一级检定机构取得联系,追溯高于自己准确度的量值与之比较,确定自己的准确性。
四、结论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在实现量值准确一致的目标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量值传递更侧重于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具有强制性;量值溯源则更侧重于自下而上的比较链,需要实验室主动参与。
量值传递(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和量值溯源(Metrological Traceback)是度量衡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尽管它们有相似之处,但在概念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区别。
量值传递:
量值传递是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的过程,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测量关系将测量结果与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联系起来。
量值传递通常从国际标准单位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参考材料和测量设备,将标准的测量结果传递到实际应用中的测量系统。
这样,测量结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比较和验证。
量值溯源:
量值溯源是指追溯测量结果的来源和历史,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量值溯源包括了追溯测量结果到其源头,即追溯到标准单位,以及通过检验、校准和证书等手段确保测量结果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准确和可信。
联系和区别:
联系: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都涉及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量值传递是实现量值溯源的一种方式,通过建立一系列测量关系,将测量结果与国际标准单位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测量结果的追溯和溯源。
区别:区别在于焦点和应用。
量值传递更关注建立测量链,确保测量结果在不同环境中的一致性,以及与国际标准单位的连接。
而量值溯源更关注追溯测量结果的来源和历史,验证测量过程的可信性,以及为测量结果提供可靠的溯源证明。
综上所述,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是度量衡领域中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概念。
量值传递是一种方法,通过建立测量链来实现量值溯源,从而保证测量结果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和可信性。
谈谈对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及检定与校准的认识(转载)
计量论文 2009-03-24 17:37 阅读414 评论3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谈谈对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及检定与校准的认识
“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检定与校准”是计量工作中最常用的名词术语,但现在对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及检定与校准都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表述。
对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概念、检定与校准的概念及区别、量值溯源和溯源性的区别、校准到底有无法制性等问题,都值得探讨。
尤其是“检定与校准”是计量工作中最广泛最实际最基础的工作,搞不清将会影响计量工作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可小视。
下面按国际上通行做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1.计量的目的。
就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以实现同一物体测量结果的可比性、一致性。
2.如何实现这一目的。
计量具有溯源性特点,溯源性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国家基准)或国标测量标准联系起耒的特性。
”它反应了测量结果和计量标准的值与计量基准相联系的能力。
正是通过这一连续的比较链,把全国的单位量值统一起耒。
3.这一比较链的表述。
就是我国的计量检定系统表或溯源等级图。
它表述了某一量从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直至工作计量器具直到被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程序,规定了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及其测量方法,这就是计量溯源性的比较链。
在我国计量检定系统表就相当於国际上所指的国家溯源等级图。
4.如何实施这一比较链有二种途径或形式。
即:
一种是自上而下,从计量基准到→计量标准到→工作计量器具到→被测量的测量结果,逐级传递下去,以确保被测量测量结果单位量值的统一准确,称为量值传递。
一种是自下而上,从被测量的测量结果到→工作计量器具到→计量标准到→计量基准,可以逐级或越级的向上追溯,以使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与计量基准联系起耒,称为量值溯源。
实际上量值溯源就是量值传递的逆过程。
一张计量检定系统表或溯源等级图,即其比较链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具有二种途径或形式,从而有两种表述。
从上也可见到量值溯源与溯源性是二个不同概念,溯源性是指计量的特性,量值溯源是实施溯源性的一种途径或程序。
5.通过什么手段耒实施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
比较链由各个环节组成,通过什么手段耒连接这一环节,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检定和校准。
检定和校准是实施量值溯源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检定。
按《计量法》规定,计量器具要依法管理,要进行量值传递,开展计量检定。
按国际和我国法制计量名词术语规定,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附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我国计量名词术语规范JJF1001-9.12条),所以检定是法制管理的手段,目的是计量器具是否附合法定要求,它包括计量性能、技术要
求、法制管理要求,确定是否合格,能否使用。
校准。
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我国计量名词术语规范JJF1001-8.11条),是一种技术性操作活动,校准是一种自愿行为,主要确定计量器具的校准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或示值误差),确定该值和计量基准相联系,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其实校准不是新术语,过去一直存在着校准,是由於《计量法》扩大了检定范围,淡化了校准而以。
检定和校准是二个概念,在内容上、要求上、形式上、性质上都具有一定差别。
但也有内在的联系,用标准所复现的量值耒确定计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这一环节检定和校准是相同的。
6. 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与检定与校准的关系。
检定是量值传递的重要手段,作为比较链的一个环节,检定也可以看成是在进行量值溯源;反之校准是量值溯源的重要手段,但从开展校准活动作为比较链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通过计量标准在进行单位量值的传递,在进行量值传递。
通常采用检定,但有时没有计量检定规程,也可通过校准实施管理;大量计量器具可实施校准,按我国《计量法》规定,非强制检定也可自行进行检定,以通过计量检定确保计量器具其准确度。
可见检定与校准都是实施计量溯源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进行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环节,但要十分注意,检定与校准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计量检定是计量法制管理行为,是确定计量器具法定特性及其法定地位,而校准不具有这种地位,它只是进行量值溯源为计量器具赋值。
7.校准是否具有法制性。
这从国际规定的计量术语中就可以看到,法制计量术语中只规定了“检定”、“捡验”,没有列入“校准”术语,说明校准不具有法制性。
事实上对“校准”要全面实施依法管理,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谁都可以开展校准,你管得了吗?管不了。
实际上对法定计量机构和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及校准实验室,因为他们要面向社会开展校准服务,为体现校准的公正性、权威性,必须对向社会开展校准服务的机构加强计量法制管理,这是需要的。
但这和“计量校准”具有法制性是二个慨念,校准是一种技术操作,是自愿行为,不具有法制性。
就是对社会计量标准开展考核所进行的校准也是自愿的。
8.检定和校准今后的发展趋势。
检定是计量法制范畴,今后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实施检定,而对其它计量器具都应实施校准,这和国际上通行做法是一致的,应该说校准是广泛的。
检定应按计量检定规程进行,计量检定规程是法制性文件,而校准应按计量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进行,计量校准规范是推荐性指导性文件。
制定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工作量很大,国家只能制订量大面广、重要的、有分歧的项目,而大量的应由单位自行编制,不然政府承担不了。
今后如何加强对面向社会提供校准服务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管理、开拓校准市场是今后一项关健性工作。
“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是计量的基本术语,“检定与校准”是计量的基本工作,是计量技术人员的基本任务,应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
欢迎和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交流,尤其是计量战线的同行,这也是一种互相学习和提高。
量值传递量值传递
舆给定的特定的定义一致的值,我们称为该量的真值。
一个量的真值一般不能准确知道,因为不可能得到没有误差的计量器具,也不可能有理想的测量条件。
任何计量,只有当知道它的计量误差或误差范围时,其计量结果才真正具有使用价值。
各种计量的目的的不同,所要求的计量准确度也不一样。
当计量误差满足规定的准确度要求时,则可认为计量结果所得量值接近於真值,可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称为“实际值”。
在计量检定中,通常将高一等级(根据准确度高低所划分的等级或级别)的计量标准复现的量值作为实际值,用它来校准其他等级的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或为其定值。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最高准确度的计量标准,就是国家计量基准。
国家计量基准具有保存、复现和传递计量单位量值的三种功能,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法定依据。
量值传递就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标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计量标准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所得量值的准确一致。
传递一般是上自上而下,由高等级向低等级传递,它体现了一种政府的意志,有强制性的特点。
量值传递是统一计量器具量值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计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
任何一种计量器具,由於种种原因,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误差。
新制造的计量器具,由於设计、加工、装配和元件质量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必须用适当等级的计量标准来检定,判断其是否合格。
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後,由於环境的影响或使用不当,维护不良、部件的内部质量变化等因素将引起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发生变化,所以需定期用规定等级的计量标准对其进行检定,根据检定结果作出进行修理或继续使用的判断,经过修理的计量器具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也须用相应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
因此,量值传递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