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面积说课稿,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20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中的种子课,是学生利用转化思想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开端,是后续学习三角形、梯形、圆面积以及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基石。
此前孩子们已经学了很多平面图形知识,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
因此,教材按照“新旧转化——找出关系——推导公式”这个模式进行教学,从而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
二、教学目标确定现在我来说说这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如何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具体说明。
结合本课具体安排,我准备了PPT,平行四边形模型、平行四边形卡片、尺子及学生剪刀这些教具。
三、教学过程设计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温故知新,提出猜想首先,PPT上出现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是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为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做铺垫。
接着我利用几何画板将刚才那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先让学生找一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再让学生算一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①邻边×邻边②底×高③不对应底×高。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猜一猜,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通过下个环节进行验证。
环节二:猜想论证,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数格子求面积和剪拼转化进行验证。
活动一,通过数格子求面积引导学生发现邻边×邻边和不对应的底×高是不正确的,以此来验证底×高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是学生亲身经历数格子过程,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但是因为数格子不太方便,以此推出剪拼转化思想。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64页~66页。
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小学阶段几何形体知识的一部分,在接下来求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这节内容为基础的,学好这一节内容也是以后学好其他复杂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弄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及其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平行四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需要用转化、割补的方式求征,过程比较复杂,推导过程也要有一定的逻辑理解能力。
因此,这个推导过程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最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推导归纳出平行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充分发挥直观教具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体会到知识的由来,引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