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二次备课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陈强审核人:巩艳萍

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掌握作者及神话等文学常识。

2.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想象的作用。

3. 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

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

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

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

二、预习自测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开辟.() 女娲.() 莽莽榛.榛() 揉.()

掘.起( ) 澄澈

..() 掺.和()

2.解释词语。

澄澈:

生气蓬勃:

兴高采烈:

疲倦不堪:

莽莽榛榛:

3.文体知识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体

口头创作。

4.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述颇丰。1950年,他的第一部神话专

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

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

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

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

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 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二次备课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桌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展示交流】

2. 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讨论交流】

3.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讨论交流】

4.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讨论交流】

5.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

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讨论交流】

四、展示交流,点拨归纳

(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师生再次明确答案,点拨归纳。)

五、当堂检测:

1.阅读《淮南子•姮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注:①姮(hénɡ)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又称“嫦娥”。这则神话流传至汉代,

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姮”为“嫦”。

②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后汉书•志•天文(上)》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羿(y

ì),传说中夏代有穷民的君主,善于射箭。一说是尧时善于射箭的武士。西王母,传说

中的仙人名。

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像,进行人性化的改写。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配套练习相关内容。

2. 熟读课文,体会女娲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丰富的想象——造人的具体过程

巧妙的构思——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人性化描写——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思想感情。

2. 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叫学生简单复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品读一

下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二次备课(一)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

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

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

纟恒(ɡēnɡ,粗绳索)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

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

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

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交流点拨】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

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

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

的想像力。

2.请学生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

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三)研读课文

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

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讨论交流】

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

“妈妈”女娲的形象。

【讨论交流】

3. 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

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

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学生讨论,谈谈理解。

【讨论交流】

4. 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请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类神话的魅力何在,对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热情

鼓励。

【讨论交流】

5. 神话具有哪些特点?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神话故事?

【交流点拨】神话的主要特点是: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

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

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

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