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 曾繁芳
- 格式:ppt
- 大小:22.52 MB
- 文档页数:49
冠脉重构血管内超声研究进展(完整版)随着腔内影像学在PCI术中的广泛应用,冠状动脉重构再次引起广大介入医生的关注。
近年研究发现,冠脉重构与冠脉病变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对在血管内超声下的冠脉重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一、冠状动脉重构的定义病理学家Glagov在1987年通过对136例人冠状动脉尸检发现,部分冠状动脉在发生粥样硬化时存在管腔增大,认为是血管在冠脉斑块进展早期的一种代偿性扩张。
之后人们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行冠状动脉检查时发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其近端参考段的面积,进而提出了冠脉正性重构的概念。
近年,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的发展,这一现象在众多研究[2]中得到了证实。
美国心脏病学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的血管内超声专家共识中指出,当血管外弹力膜(EEM)横截面积代偿性扩张时称为正性重构,而EEM横截面积缩小则定义为负性重构[3]。
而2018年发布的《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4]指出,推荐应用重构指数(RI)来描述冠脉重构的程度及趋势。
以距离病变最狭窄处10 mm以内正常且无分支开口的血管为参考血管,测定近远端参考血管的外弹力膜横截面面积(EEM-CSA)。
RI=病变处EEM-CSA/参考血管EEM-CSA平均值。
RI>1.05为正性重构,RI<0.95为负性重构。
二、冠状动脉重构的机制及斑块性质冠状动脉重构的机制目前考虑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病变局部机械力学因素(血流剪切应力和压力)、体液因素(血管活性物质、生长介质和炎症介质)和斑块性质[5]等。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正性重构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是血管狭窄后的代偿性扩张,其多发生于内皮剪切力较低的区域,常伴有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组织病理学发现,大多正性重构的病变内含有丰富的脂质成分和巨噬细胞,具有斑块易损的病理特性。
任国瑞[7]等发现,软斑块较硬斑块更易发生正性重构,重构指数明显大于硬斑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
变的研究进展
杨丽睿;冯婷婷;赵欣;张涛;赵林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24(32)2
【摘要】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
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
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
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总页数】7页(P101-107)
【作者】杨丽睿;冯婷婷;赵欣;张涛;赵林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重症医学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六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疗效观察
2.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4.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钙化小结中的应用效果:血管内超声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anuary2020,Vol26,No1经解剖鼻烟壶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1例曾繁芳,王丽丽,龙娟,胡伟,吴志业,黄蓉(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深圳)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桡动脉;解剖鼻烟窝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688(2020)01-0100-03doi:10.3969/j.issn.1007-9688.2020.01.24·病例报告·1989年Campeau[1]首次报道以桡动脉为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993荷兰Keimeneij等[2]首次报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术,随后更多的临床研究发表,使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TRI)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诊疗途径[2-3]。
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是减少出血,增加安全性和增加患者舒适度[4-5]。
而经股动脉入路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和出血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特别是给予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6-7]。
基于这些随机研究显示的经桡动脉入路的优势,我们把经桡动脉入路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默认技术[3,8]。
为了开通闭塞桡动脉,2007年Pancholy[9]首次报道从桡骨窝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的介入治疗,提示经远端桡动脉介入的可能性。
2017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有4位术者报道了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术的临床研究或个案报道[10-11]。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近期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活动时胸痛1个月到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二病区就诊。
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
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史,无心血管病家族史,身高176cm,体质量76kg。
血管内超声指导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价汤喆;白静;王禹;苏绍萍;马清华;刘谟焓;田进文;高磊;宋康兴【摘要】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评价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12-03至2013-03在我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至少有一处病变为重度钙化的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球囊组54例及切割球囊组56例.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术中操作特征,评价支架置入即刻效果及术中即刻并发症.观察记录患者院内、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两组支架置入前钙化弧度、钙化长度比、最小管腔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割球囊组支架置入后最小支架面积、即刻管腔获得面积均大于常规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现夹层及血管丢失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及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钙化病变中使用切割球囊可以有效增加支架置入后的管腔获得,未见介入相关并发症明显增加.【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4(029)00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切割球囊;血管内超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者】汤喆;白静;王禹;苏绍萍;马清华;刘谟焓;田进文;高磊;宋康兴【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100853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100853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100853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100853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100853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100853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100853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广泛存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弥漫重度钙化病变如同坚硬的钢环一般紧箍在血管壁上。
血管腔内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舒先红;Chou,TM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1999(006)003
【摘要】评价血管腔内超声在辅助弹簧圈关闭动脉导管未闭术,主动脉缩扩张术及检查大血转位Fontan术后窦道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9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血管腔内超声辅助下进行弹簧圈关闭术。
1例主动脉缩窄患者在血管腔内超声辅助下行球囊扩张术。
【总页数】4页(P206-209)
【作者】舒先红;Chou,TM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104
【相关文献】
1.超声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和三血管气管切面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 [J], 陈志华;马燕;谢娜
2.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姜艳秋
3.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姜艳秋
4.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万
波;张烨秋
5.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万波;张烨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腔内超声显像
彭健;蒲岷
【期刊名称】《华西医学》
【年(卷),期】1993(8)1
【摘要】血管腔内超声显像(Intravascular UItrasound Imaging IUI)是超声与心导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导管介入性超声检查技术。
国外已于近年来试用于临床。
由于它可直接显示血管内膜、管壁结构及壁外的情况,故对观察血管内病变。
【总页数】3页(P111-113)
【关键词】血管;超声显像
【作者】彭健;蒲岷
【作者单位】四川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2
【相关文献】
1.血管腔内超声显像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 [J], 舒先红;沈学东;施纯敏;潘翠珍;陈濒珠;陆平;路伟;左焕琛
2.血管腔内超声显像三维重建实验研究 [J], 舒先红;沈学东;施纯敏;陆平;潘翠珍;路伟;陈灏珠
3.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管腔内超声显像临床分析 [J], 贾如意;王涛;岳文伟;柳翠霞;浦艳华;殷洁
4.血管腔内超声显像—研究技术还是临床工具 [J], Siegel;钱菊英
5.冠脉腔内超声显像—心血管超声诊断的新进展 [J], Roela.,J;朱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朱文玲;黄超联;韩丁;沈珠军;曾勇;姜秀春;李燕华
【期刊名称】《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0(006)005
【摘要】目的在90年代,血管内超声成像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介入的弥补形象学。
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区别,在于冠脉造影只是显示冠状动脉腔的造影剂轮廓,而IVUS显示了截然不同的血管解剖,通过血管截面积成像识别
血管内膜腔及管壁的结构。
ⅣUS在引导冠心病的介入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4页(P321-324)
【作者】朱文玲;黄超联;韩丁;沈珠军;曾勇;姜秀春;李燕华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0002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0002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00020;北
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0002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
医院 10002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0002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血管内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朱文玲;黄超联
2.血管内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朱文玲;黄超联;韩丁;沈珠军;曾勇;姜秀春;李
燕华
3.血管内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朱文玲;黄超联;韩丁;沈珠军;曾勇;姜秀春;李燕华
4.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云天斌
5.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云天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超声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指导下药物球囊治疗在冠脉原位病变中的应用尹秋林;曾林飞;邓志芳;张学洪【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22(29)34【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指导下药物球囊治疗冠脉原位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脉原位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均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0,采用IVUS/OCT引导下药物球囊治疗)、B组(n=30,采用血管造影引导下药物球囊治疗)、C组(n=30,采用IVUS/OCT引导金属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及D组(n=30,采用血管造影引导下金属药物洗脱支架治疗)。
分析四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最小管腔面积、双抗时间、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晚期管腔丢失情况。
结果A、B组患者术后1年内MACE总发生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A组患者术后最小管腔直径均大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术后双抗时间均短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1年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LVEDD、LVEF及晚期管腔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VUS/OCT引导下的药物球囊治疗冠脉原位病变可降低MACE发生率,增加最小管腔直径,缩短双抗时间,具备一定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总页数】4页(P89-92)【作者】尹秋林;曾林飞;邓志芳;张学洪【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治疗钙化病变的近期效果比较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评价中的应用4.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拘禁球囊联合Szabo技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Medina分型0∶1∶1)1例报告5.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原位病变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研究
翁伟萍
【期刊名称】《饮食科学》
【年(卷),期】2017(000)11X
【摘要】甲状腺结节癌变的可能性是相关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因此,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有效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是甲状腺及颈部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汇总和分析文献,总结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并论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状况。
【总页数】1页(P75-75)
【作者】翁伟萍
【作者单位】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王静
2.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并参照TI-RADS标准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研究 [J], 刘扬;闫国珍;何俊峰;袁彦芬
3.高原藏区甲状腺结节发病特点研究 [J], 魏雪梅;刘俊;叶静;王科;兰德
4.超声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J], 罗浩柔;尹立雪
5.超微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评估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内穿支血管的价值对比 [J], 刘启球;何亚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联合诊断心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效能陈薇;郑建华;方荔香;陈振东;陈海兰;翁育娟;曾宸【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45)6【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联合诊断心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效能。
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疑似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和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病例组(44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评价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联合诊断心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效能。
结果两组患者D-二聚体、肺动脉压力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DVT、PAH和D-二聚体升高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OR值分别为1.123、1.022和9.076,可见下肢DVT、PAH和D-二聚体升高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下肢DVT、三尖瓣反流、PAH及三者联合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AUC分别为0.635、0.647、0.621和0.827,可见下肢DVT、三尖瓣反流和PAH三者联合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联合应用对诊断心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4页(P563-566)【作者】陈薇;郑建华;方荔香;陈振东;陈海兰;翁育娟;曾宸【作者单位】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4【相关文献】1.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在术后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2.D-二聚体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癌根治术后无症状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3.D-二聚体联合超声心动图及下肢血管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诊断价值4.心脏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效能5.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