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规则的多关系分类算法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5
机器学习技术中的多标签分类方法在机器学习领域,多标签分类是一种重要的任务,用于将实例关联到多个标签中。
与传统的单标签分类问题不同,多标签分类问题涉及到每个样本都可以有多个标签。
这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比如图像分类中的多标签图像识别,文本分类中的情感分析等。
在解决多标签分类问题时,传统的单标签分类方法往往无法直接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多标签分类的技术和算法。
一种常见的多标签分类方法是二分类方法。
它将每个标签视为一个独立的二分类任务,将多标签分类问题转化为多个二分类子问题。
然后,针对每个子问题使用二分类算法进行分类,最后将各个子问题的结果合并得到最终的多标签分类结果。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易于实现,但忽略了标签之间的相关性。
为了更好地捕捉标签之间的相关性,人们提出了基于关联规则的多标签分类方法。
关联规则是指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比如有些标签可能经常同时出现。
这种方法通过挖掘数据中存在的关联规则,将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考虑进来,从而提高多标签分类的准确性。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如Apriori算法和FP-Growth算法等可以用于生成关联规则,然后将这些关联规则应用于多标签分类问题。
除了关联规则,损失函数也是多标签分类中的关键。
传统的单标签分类通常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但在多标签分类问题中,交叉熵损失函数不再适用,因为它无法直接处理多个标签。
因此,人们提出了一些针对多标签分类的损失函数。
例如,基于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可以将多标签分类问题转化为二进制分类问题,同时考虑多个标签。
此外,人们还提出了基于决策树的多标签分类方法。
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分类算法,用于根据特征属性将实例分配到特定的标签。
在多标签分类中,决策树可以被扩展为多标签决策树(MLDT)。
MLDT将标签的组合作为决策树节点的特征属性,并使用一些启发式算法选择节点进行划分。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多标签分类问题,并且具有较高的解释性和可扩展性。
分析Technology AnalysisI G I T C W 技术136DIGITCW2021.021 决策树分类算法1.1 C 4.5分类算法的简介及分析C4.5分类算法在我国是应用相对较早的分类算法之一,并且应用非常广泛,所以为了确保其能够满足在对规模相对较大的数据集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实用性能,对C4.5分类算法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C4.5分类算法是假如设一个训练集为T ,在对这个训练集建造相应的决策树的过程中,则可以根据In-formation Gain 值选择合理的分裂节点,并且根据分裂节点的具体属性和标准,可以将训练集分为多个子级,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字母代替,每一个字母中所含有的元组的类别一致。
而分裂节点就成为了整个决策树的叶子节点,因而将会停止再进行分裂过程,对于不满足训练集中要求条件的其他子集来说,仍然需要按照以上方法继续进行分裂,直到子集所有的元组都属于一个类别,停止分裂流程。
决策树分类算法与统计方法和神经网络分类算法相比较具备以下优点:首先,通过决策树分类算法进行分类,出现的分类规则相对较容易理解,并且在决策树中由于每一个分支都对应不同的分类规则,所以在最终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能够说出一个更加便于了解的规则集。
其次,在使用决策树分类算法对数据挖掘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类过程中,与其他分类方法相比,速率更快,效率更高。
最后,决策树分类算法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从而确保在分类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决策树分类算法与其他分类算法相比,虽然具备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其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进行决策树的构造过程中,由于需要对数据集进行多次的排序和扫描,因此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量相对较大,从而可能会使分类算法出现较低能效的问题。
其次,在使用C4.5进行数据集分类的过程中,由于只是用于驻留于内存的数据集进行使用,所以当出现规模相对较大或者不在内存的程序及数据即时无法进行运行和使用,因此,C4.5决策树分类算法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属于数据挖掘这个大概念中的两类挖掘问题,聚类分析是无监督的发现数据间的聚簇效应。
关联规则是从统计上发现数据间的潜在联系。
细分就是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中的核心技术;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等。
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等。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讲,簇相当于隐藏模式。
聚类是搜索簇的无监督学习过程。
与分类不同,无监督学习不依赖预先定义的类或带类标记的训练实例,需要由聚类学习算法自动确定标记,而分类学习的实例或数据对象有类别标记。
聚类是观察式学习,而不是示例式的学习。
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在分类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事先给出一个分类的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自动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常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不同研究者对于同一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聚类数未必一致。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且聚类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获得数据的分布状况,观察每一簇数据的特征,集中对特定的聚簇集合作进一步地分析。
聚类分析还可以作为其他算法(如分类和定性归纳算法)的预处理步骤。
关联规则挖掘过程主要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必须先从资料集合中找出所有的高频项目组(FrequentItemsets),第二阶段再由这些高频项目组中产生关联规则(AssociationRules)。
关联规则挖掘的第一阶段必须从原始资料集合中,找出所有高频项目组(LargeItemsets)。
高频的意思是指某一项目组出现的频率相对于所有记录而言,必须达到某一水平。
关联规则挖掘的第二阶段是要产生关联规则(AssociationRules)。
从高频项目组产生关联规则,是利用前一步骤的高频k-项目组来产生规则,在最小信赖度(MinimumConfidence)的条件门槛下,若一规则所求得的信赖度满足最小信赖度,称此规则为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和分类算法总结聚类算法总结原⽂:聚类算法的种类:基于划分聚类算法(partition clustering)k-means:是⼀种典型的划分聚类算法,它⽤⼀个聚类的中⼼来代表⼀个簇,即在迭代过程中选择的聚点不⼀定是聚类中的⼀个点,该算法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k-modes:K-Means算法的扩展,采⽤简单匹配⽅法来度量分类型数据的相似度k-prototypes:结合了K-Means和K-Modes两种算法,能够处理混合型数据k-medoids:在迭代过程中选择簇中的某点作为聚点,PAM是典型的k-medoids算法CLARA:CLARA算法在PAM的基础上采⽤了抽样技术,能够处理⼤规模数据CLARANS:CLARANS算法融合了PAM和CLARA两者的优点,是第⼀个⽤于空间数据库的聚类算法FocusedCLARAN:采⽤了空间索引技术提⾼了CLARANS算法的效率PCM:模糊集合理论引⼊聚类分析中并提出了PCM模糊聚类算法基于层次聚类算法:CURE:采⽤抽样技术先对数据集D随机抽取样本,再采⽤分区技术对样本进⾏分区,然后对每个分区局部聚类,最后对局部聚类进⾏全局聚类ROCK:也采⽤了随机抽样技术,该算法在计算两个对象的相似度时,同时考虑了周围对象的影响CHEMALOEN(变⾊龙算法):⾸先由数据集构造成⼀个K-最近邻图Gk ,再通过⼀个图的划分算法将图Gk 划分成⼤量的⼦图,每个⼦图代表⼀个初始⼦簇,最后⽤⼀个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反复合并⼦簇,找到真正的结果簇SBAC:SBAC算法则在计算对象间相似度时,考虑了属性特征对于体现对象本质的重要程度,对于更能体现对象本质的属性赋予较⾼的权值BIRCH:BIRCH算法利⽤树结构对数据集进⾏处理,叶结点存储⼀个聚类,⽤中⼼和半径表⽰,顺序处理每⼀个对象,并把它划分到距离最近的结点,该算法也可以作为其他聚类算法的预处理过程BUBBLE:BUBBLE算法则把BIRCH算法的中⼼和半径概念推⼴到普通的距离空间BUBBLE-FM:BUBBLE-FM算法通过减少距离的计算次数,提⾼了BUBBLE算法的效率基于密度聚类算法:DBSCAN:DBSCAN算法是⼀种典型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空间索引技术来搜索对象的邻域,引⼊了“核⼼对象”和“密度可达”等概念,从核⼼对象出发,把所有密度可达的对象组成⼀个簇GDBSCAN:算法通过泛化DBSCAN算法中邻域的概念,以适应空间对象的特点DBLASD:OPTICS:OPTICS算法结合了聚类的⾃动性和交互性,先⽣成聚类的次序,可以对不同的聚类设置不同的参数,来得到⽤户满意的结果FDC:FDC算法通过构造k-d tree把整个数据空间划分成若⼲个矩形空间,当空间维数较少时可以⼤⼤提⾼DBSCAN的效率基于⽹格的聚类算法:STING:利⽤⽹格单元保存数据统计信息,从⽽实现多分辨率的聚类WaveCluster:在聚类分析中引⼊了⼩波变换的原理,主要应⽤于信号处理领域。
空间数据挖掘算法及预测模型一、引言空间数据挖掘算法及预测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传感器网络的普及,获取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如地理位置信息、气象数据、人口统计数据等。
这些数据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交通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空间数据挖掘算法及预测模型的基本概念、常见方法和应用案例。
二、空间数据挖掘算法1. 空间数据挖掘概述空间数据挖掘是从空间数据库中发现特定模式和关系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空间中的变化和关联性。
空间数据挖掘算法可以分为聚类、分类、关联规则挖掘等多个方面。
2. 空间数据聚类算法空间数据聚类是将相似的空间对象归类到同一组或簇中的过程。
常见的聚类算法有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如DBSCAN)、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如STING)、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帮助快速识别出地理空间中的热点区域、异常值等。
3. 空间数据分类算法空间数据分类是根据不同的属性和特征将地理空间对象进行分类的过程。
常用的分类算法有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等。
通过使用这些算法,可以对地理空间对象进行自动分类和识别,如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类型等。
4. 空间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空间数据关联规则挖掘是在地理空间中发现不同空间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和关联关系。
常见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有Apriori、FP-growth等。
这些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地理空间中的相关性模式,如犯罪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空间数据预测模型1. 空间数据模型概述空间数据模型是对地理空间对象进行描述和建模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有基于图的数据模型、基于栅格的数据模型、基于矢量的数据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对地理空间中的实体和属性进行建模和分析。
2. 空间数据预测模型空间数据预测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对未来空间情况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空间数据预测模型有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李悦;孙健;邱志祺【摘要】通过对目前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找到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技术与我国各单位信息管理中的契合点,提出了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技术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有助于我国各单位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领导的决策合理性,进而对于提高我国各单位的综合实力,推动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Th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ts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integrating point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hina′s each unit is found out. The design scheme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system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 is proposed. This scheme is helpful to optimiz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all units in China,promote the decision⁃making rationality of the leader,and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all units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6(039)023【总页数】4页(P121-123,128)【关键词】数据挖掘;信息管理系统;关联规则;分类挖掘【作者】李悦;孙健;邱志祺【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河北唐山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教务处,河北唐山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34随着信息技术在各单位信息管理中应用的逐渐普及,信息管理系统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本文以我国高校为例,深刻研究了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在管理信息化的条件下,对这些长期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挖掘出其中隐藏的、未知的规则和信息,将分析结果用于高校管理的分析与决策上,辅助管理者的决策,还可以为我国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可靠的数据,节约成本,为我国高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编号:1672-4747(2022)01-0119-09基于FP-growth 算法的交通事故和违法关联规则研究李昀轩1,李萌1,陆建2,顾欣3(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2.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3.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摘要: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之间的关联规则是交通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约束条件的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数据关联方法,采用FP-growth (频繁模式)关联分析算法深入挖掘事故和违法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潜在规律。
选取苏州市吴江区中心城区2017年2176条交通事故数据和98584条交通违法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时空约束的数据关联方法获得1417条交通事故和违法关联数据,关联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均匀,数据的发生时间集中于每天7:00~22:00之间且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现象;通过FP-growth 算法获得5类交通事故和4类交通违法共18条强关联规则。
研究结果表明,“闯红灯”违法行为会导致交通事故产生,下雨或堵车会加剧违法行为转化成交通事故。
车辆“违停”违法行为关联所有交通事故类型,导致周边的交通安全风险明显提高。
关联规则可以帮助交通管理者制定更有效的措施减少相关交通违法行为,从源头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城市交通安全水平。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事故;关联规则;交通违法中图分类号:U491.31文献标志码:ADOI :10.19961/ki.1672-4747.2021.09.027Association Rule Mining of Traffic Crashes and Traffic ViolationsBased on FP-growth AlgorithmLI Yun-xuan 1,LI Meng 1,LU Jian 2,GU Xin 3(1.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School of Transportation,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3.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Traffic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Abstract:In traffic safety,the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between traffic crashes and violation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This study established an association method between traffic crash data and traffic violation data based on spatial-temporal constraints and applied the FP-growth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and regulations.Data from 2176traffic crashes and 98584traffic viola-tions in the central areas of Wujiang,a midsize county in Suzhou,in 2017were empirically analyzed.A total of 1417related data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association method based on spatial-temporal constraints.Bot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locations of related data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and the occurrence time was concentrated at 7:00~22:00,including morning and evening rush hours.A to-tal of 18strong association rules were obtained by the FP-growth algorithm,including five types of收稿日期:2021-09-30录用日期:2021-11-14网络首发:2021-11-20审稿日期:2021-09-30~10-03;10-28~11-2;11-13~11-1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YFB1601600)作者简介:李昀轩(1989—),男,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交通安全,E-mail:通信作者:李萌(197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E-mail:引文格式:李昀轩,李萌,陆建,等.基于FP-growth 算法的交通事故和违法关联规则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22,20(1):119-127.LI Yun-xuan,LI Meng,LU Jian,et al.Association Rule Mining of Traffic Crashes and Traffic Violations Based on FP-growth Algorithm[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2022,20(1):119-127.第20卷第1期2022年03月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Vol.20No.1Mar.2022traffic crashes and four types of traffic viola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d-light running vio-lation behavior may cause traffic safety problems,which led to traffic crashes when raining or traffic congestion.Parking violation behavior was associated with all types of traffic crashes,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raffic risk around the occurrence location of such violation.These association rules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traffic management authorities to implement mor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traffic violations,and further reduce the number of traffic crashes at the source.Key words:urban traffic;traffic crash;association rule mining;traffic violation0引言关联规则挖掘(Association Rule Mining,ARM)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1,2]。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的算法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基于算法的技术工具,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帮助决策者分析、评估和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
本文将介绍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的算法方案,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数据挖掘算法数据挖掘是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系统能够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支持。
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包括聚类算法、分类算法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1. 聚类算法聚类算法是将相似的数据对象分组为一个簇的过程。
其中,K-means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通过迭代计算来确定数据点的簇分配。
该算法适用于离散型数据的聚类分析。
2. 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根据已有的分类规则将数据对象归类到一个或多个类别中。
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决策树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
这些算法能够通过对已知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3.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用于发现数据中的频繁项集及其关联规则。
Apriori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通过对数据集进行逐层搜索,找出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
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决策者发现数据中的相关性。
二、专家系统算法专家系统是建立在专家经验上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知识和推理过程,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议。
专家系统算法主要包括规则推理、案例推理和神经网络算法。
1. 规则推理算法规则推理算法是专家系统中最常用的推理方法之一。
它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对问题进行推理和解释。
常用的规则推理算法包括前向推理算法和后向推理算法。
前向推理算法从问题的起始节点开始,根据规则逐步推导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后向推理算法从问题的目标节点开始,根据规则逐步推导出问题的原因或解决方法。
2. 案例推理算法案例推理算法是基于以往案例的解决经验来进行推理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当前问题与已有案例之间的相似性,找到最匹配的案例,并将其解决方案应用于当前问题。
分类算法数据挖掘中有很多领域,分类就是其中之一,什么是分类,分类就是把一些新得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的中的某一个类别,比如说当我们发表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自动的把这篇文章划分到某一个文章类别,一般的过程是根据样本数据利用一定的分类算法得到分类规则,新的数据过来就依据该规则进行类别的划分。
分类在数据挖掘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有很多用途,比如说预测,即从历史的样本数据推算出未来数据的趋向,有一个比较著名的预测的例子就是大豆学习。
再比如说分析用户行为,我们常称之为受众分析,通过这种分类,我们可以得知某一商品的用户群,对销售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分类器的构造方法有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等。
常见的统计方法有knn 算法,基于事例的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方法包括决策树法和归纳法,上面讲到的受众分析可以使用决策树方法来实现。
神经网络方法主要是bp算法,这个俺也不太了解。
文本分类,所谓的文本分类就是把文本进行归类,不同的文章根据文章的内容应该属于不同的类别,文本分类离不开分词,要将一个文本进行分类,首先需要对该文本进行分词,利用分词之后的的项向量作为计算因子,再使用一定的算法和样本中的词汇进行计算,从而可以得出正确的分类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我将使用庖丁分词器对文本进行分词。
目前看到的比较全面的分类算法,总结的还不错.2.4.1 主要分类方法介绍解决分类问题的方法很多[40-42] ,单一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决策树、贝叶斯、人工神经网络、K-近邻、支持向量机和基于关联规则的分类等;另外还有用于组合单一分类方法的集成学习算法,如Bagging和Boosting等。
(1)决策树决策树是用于分类和预测的主要技术之一,决策树学习是以实例为基础的归纳学习算法,它着眼于从一组无次序、无规则的实例中推理出以决策树表示的分类规则。
构造决策树的目的是找出属性和类别间的关系,用它来预测将来未知类别的记录的类别。
它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在决策树的内部节点进行属性的比较,并根据不同属性值判断从该节点向下的分支,在决策树的叶节点得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