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之《有意味的形式》

  • 格式:pptx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韶半坡彩陶
正文(续)
社会在发展,陶器造型和纹样也在继续变化,逐渐有动物形象的写 实变为抽象化和符号化。有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 符号化,这正是一个有内容到形式的沉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 的形式”的形成过程。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 而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 内容和含义,即具有严重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
《美的历程》
第一章 龙飞凤舞
本章导读
远古时期的审美与艺术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潜藏在种 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中。龙是中国西部、南部部落联 盟的图腾旗帜,而凤鸟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 它们正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而原始歌舞正是龙凤 图腾的演习形式,是巫术礼仪的活动状态。
本章导读(续)
本节导读(续)
下图为仰韶半坡彩陶“人面含鱼”。仰 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 样多,尤以鱼纹最普遍。在中国语言中, 鱼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
上图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这一时代的 陶器多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 曲线
正文
导言:
“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 · 贝尔提出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 观点,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审美感情来源于有意味的形式。 “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的‘有意识的形式’,它是积淀 了社会内容和自然形式的”。
本章导读(续)
本章的内容有三节,分别是: 第一节 远古图腾 第二节 原始歌舞图腾 第三节 有意味的形式
接下来讲述第三节。
本节导读
第三节 有意味的形式
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工艺发展,出现了陶器。陶 器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使用的器物而存在,也注意到审美的效 果,线条和色彩构成了原始陶器审美的形态。那些由写实的 物态到抽象化符号化的意向,正是由内容到形式的一个积淀 过程,也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形成过程(即审美沉淀论)。
新石器时代
前期 后期
生动、活泼、自由、开放 弧形、波纹、圆点、弧角 僵硬、严峻、封闭、神秘
直线、三角、方块
正文(续)
至于著名的山东龙山文化晚期的日照石锛纹样,则更是极为明显地 与殷商青铜器靠近,性质开始起来根本变化,作了青铜纹饰的前导。
日照石锛纹样
正文(续) 谢谢!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1964)英国形式主义美学 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理论代言人。最著名的美学命 题是认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正文(续)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时期,它经历了许多不同阶段,其中 有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时代。
新石器时代前期,母系氏族社会相对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 图腾即图像化的符号也较为生动活泼、淳朴天真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的几何纹样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 步变为抽象化、符号化,这正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 程,也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美和审 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 式,想像、观念积淀为感受。原始巫术礼仪中的炽烈情感便 以独特形态积淀在线的几何纹饰上了。而就纹饰来看,新石 器时代前期比较生动、活泼、自由、开放,而后期更为僵硬、 严峻、静止、封闭、威吓,反映了权威统治力量的加重。
庙底沟彩陶 → 鸟纹(螺旋纹)
半坡彩陶 → 鱼纹(三角)
鸟纹 马家窑彩陶 → 蛙纹(波浪纹、
垂幛纹)
正文(续)
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 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有意味的形 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icant Form)的著名观点,强调了纯形式(如线条)的审美性质, 给后期印象派绘画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他这个理论由于陷入循环论证而 不能自拔。即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决定于能否引起不同于一般感受的 “审美感情”,而“审美感情”有来源于“有意味的形式”(类似“鸡 生蛋,蛋生鸡”的循环论证问题)。而作者认为,用审美沉淀论来解释 这个观点,即可跳出这个死循环。即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是从写实 的形象演化而来,其内容(意义)已积淀(溶化)在其中,不同于一般 形式和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马家窑文化
正文(续)
随着社会发展,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以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 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纹、锯齿纹——动物纹样抽象而来。
庙底沟 鸟纹
庙底沟 鸟纹
马家窑 蛙纹
马家窑 蛙纹
马家窑 蛙纹
马家窑 鸟纹
正文(续)
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多,尤以鱼纹最为普遍。 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在巫术礼仪中, 是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
动物写实 → 抽象符号 再现(模拟)→ 表现(抽象) 内容 → 形式
正文(续)
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符 号),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 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加强了。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 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如前所说, 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就是积 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这个由动物形象而符号 化演变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对艺术史和审美意识史是一个非常关 键的问题。
正文(续)
陶器纹饰的演变发展在根本上制约于社会结构和原始意识形态的发 Baidu Nhomakorabea变化。原始社会是由相对和平的神农氏时代过渡到充满战争和掠夺的 黄帝、尧舜时代,母系社会让位于父家长制,并日益向早期奴隶制方向 行进,剥削和压迫在日益增长。
相应的,陶器纹饰变化由前期的纯朴和天真过渡到后期的神秘和恐 怖。前期更生动、活泼、自由、舒畅、开放、流动,后期则更为僵硬、 严峻、禁止、封闭、惊畏、威吓。前期那种种生态盎然、稚气可掬、婉 转曲折、流畅自然的写实的几何的纹饰逐渐消失。在后期的几何纹饰中, 使人清晰地感受到维权统治力量的分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