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总复习题名师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24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七年级地理的复习知识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地球上的五带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讲 与同学们谈地理锁定目标1、你知道地理讲什么吗2、你知道怎样学习地理吗 识别目标1A 、 好多外地人到了西藏都感觉身体不适,是因为这里太热了。
B 、我国北方人爱吃面食与这里生产小麦有关。
C 、四季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D 、城市和乡村的变化与我们没有关系。
2.下列现象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现象不相符的是 ( ) A 、 “小桥流水人家”。
B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C 、陕北有些人住窑洞。
D 、 水乡牧民多。
3 请说出你最熟悉的一种地理现象 。
攻克目标目标A 地理学什么右面四幅图说明了 、 、 等都与地理有关。
[思路分析] 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旅馆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
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人文景观。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的良好自然条件。
日本的渔获量居世界第一位,销售鱼等各种海产品的市场很多,人们也有喜食海产品的习惯。
非洲的东部是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适应了缺氧的环境。
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
这就是他们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桑树的生长。
桑叶是蚕的食物,蚕吐的丝经过加工,是纺织丝绸的原料。
因此,这带有悠久的植桑养蚕的历史,丝绸工业久负盛名。
这些漂亮的丝绸服装为国家换取了很多外汇。
【答案】居住,饮食、体育运动,服装【注评】 生活离不开地理,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有关,生产生活中地理的知识更是随处可见。
因此,同学们要更好的生活就必须认真学习地理。
目标B 怎样学习地理 例2.下列做法中,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的是( )A 、在陡坡地种粮食。
B 、 在干旱地区发展水稻种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
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
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教师: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⑴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⑴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⑴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课题地球和地图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6.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7.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9.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0.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11.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一、考点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过程结论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太阳和月亮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月食、海边看船、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4、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二)地球仪1、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示意图概念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形状圆(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2、纬度和经度经度纬度起始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赤道(0°纬线)(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划分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方向划分从赤道向南、向北方向划分度数范围0°~ 180°东西经180经线重合(只有一条)0°~ 90°、0°— 30°为低纬度地区30°— 60°为中纬度地区60°— 90°为高纬度地区数值的递变规律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由0°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表示符号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半球的划分20°W 和 160°E 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经纬网(1)人们根据太阳的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总复习题.doc 七年级地理复习题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人类的家园是指我们的( ) A家庭 B家乡 C祖国 D地球 2.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它在 A. 赤道 B. 30º纬线圈 C. 60º纬线圈 D. 90º纬线圈 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E D.20?W 5.下列地点中,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A.19?W,10?S B.5?W,40?S C.160?W,30?N D.140?W,35?S 6.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为: A.6357干米 B.6371干米 C.6378千米 D.6360千米 7.赤道是: A.0?经线 B.90?纬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东西半球分界线 8.人类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库克 D.郑和 9.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A.周期 B.方向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10.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11.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是: A.6月22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 D.9月23日前后 12.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区冷热不同,最直接的原因是: A.各地的纬度不同 B.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光线有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C.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 D. 地球是个球体 13.下列地理现象是由于公转运动引起的是: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变化 C.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D.地球形状的变化 14.图幅相同的甲乙两图。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两倍: A.乙图表示范围广,内容粗略 B.乙图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C.乙图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D.乙图表示的地图面积是甲图的2倍 15.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800千米,在地图上两地距离是6厘米,此图的比例尺是: B.1:30000000 C.1/200000 D.1/25000000 A.1:15000000 16.小李和同学骑自行车到城里公园游玩,他们需要选择的地图是: A.城市政区图 B.城市商业图 C.城市道路网图 D.城市公交线路图 17.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海拔为1200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800米 B.3200米 C.1200米 D.2000米 18.甲点(30?N,75?E)位于乙点(0?,20?W)的什么方向: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19.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此处地形是: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20.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 21. 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地球时刻不停地绕地轴自转 C.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 D.地轴和赤道面有一个夹角 22. 下列现象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B.星星的东升西落 C.北京正午时,华盛顿仍是黑夜 D.广州白昼时间夏天长,冬天短 23. 玩游戏时,小明对小莉说:“我在你的东北方。”此刻,小莉在小明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24. 星期天,我想从广州火车站到天河体育中心,我该用哪一幅地图查找交通路线,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广东交通地图 D.广州市区图 25.关于地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比例尺用来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C.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 B.比例尺用来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放大的程度 D.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6.下列地图比例尺中,属于大比例尺的是( ) A、10万分之一 B、25万分之一 C、1:500000 D、1/8000000 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27.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28.在1:500000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20千米的两城市在图上的距离是( ) A、5厘米 B、4厘米 C、3厘米 D、2厘米 29.地球上最大的圆圈是( )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80纬线 D、赤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___________,长约________km。 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km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____________km。 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______线。所有该线的长度 __________。 3.零度经线叫______,零度纬线叫______。经线指示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方向。 4.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______”、“______”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 5.国际上习惯用西经______度和东经______度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是________度。 7.________以北的纬度叫北纬,________以南的纬度叫南纬,南北纬各________度。 8.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________网,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________。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自转的结果是是地球表面产生了__________现象,公转的结果是地球表面产生了__________现象。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地球是绕_________自转的,是绕_________公转的。 10.北半球的夏季是_____________,南半球的秋季是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_____________。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_ 12. 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_______,但内容______。比例尺一般有三种形式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地图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 。
读图题 三、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B: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20?E, 16?N) D(24?E,18?N)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 (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A、B两地位于不同的两座小山上, 请判断A 在B的________方向; (2)按地表形态来看,C处是 ,F处是 。 (3)A山的高度是____________m,从山下攀登到A 山山顶,较容易的是______(南、北)坡; (4)如果图中D、E表示的是河流,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3.读右图“地球上的五带图”填空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上南北回归线、南北 极圈的纬度及五带 0? (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带,有阳光直射 现象的是 带,四季分明的温度带是 带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 1.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 ,.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国家有( )。 A.加拿大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3.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 ) A.牛顿 B.魏格纳 C.哥白尼 D.哥伦布 4.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5.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 A.我国地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B.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 C.我国地形多山 D.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6.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 乌拉尔山脉 B. 高加索山脉 C. 苏伊士运河 D. 巴拿马运河 7. 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是 A. 台湾岛 B. 马达加斯加岛 C. 海南岛 D. 格陵兰岛 8. 下列海峡或运河中,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是 A. 直布罗陀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海峡 9.世界最小的大洲是 A. 南极洲 B. 北美洲 C. 非洲 D. 大洋州 10. 里海是: A.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B.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D.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 1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水球,这是因为( ) A 地球表面71,是海洋 B 天是蓝的 C 海洋占陆地面积的90, D 海洋是蓝的 12热带面积最广是的( ) A 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 欧洲 13.某人的家乡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以下选项符合要求的是( ) A 北美洲 B 亚洲 C 南美洲 D大洋州 大洋的边缘部分是( ) 14. A海 B 半岛 C 岛屿 D海峡 15.四大洋当中完全位与北半球的是( ) A 北冰洋 B 印度洋 C 太平洋 D 大西洋 16.你认为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是的( ) A相互分离的大陆都有人类活动 B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 C 有些大陆的边缘可以较好的吻合 D 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17.你认为下列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的是( ) A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B 潮汐的作用 C 人为因素 D 火山喷发 18.马来西亚是著名的“火山国”,因为( ) A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B 位于板块内部 C 位于板块较硬的部位 D 位于山区 19.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力量使它隆起( )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分离 C 印度洋板块自身隆起 D 古地中海抬升 20.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 )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21.日本号称“火山地震博物馆”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