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八人教新课标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5.54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国学经典再现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
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
此武王之勇也。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我是小助手汤事葛: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
葛,葛伯,葛国的国君。
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北十五里处。
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
昆夷,也写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
太王事獯(xun)鬻(yu):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
獯鬻又称猃狁,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赫斯:发怒的样子。
爰:语首助词,无义。
遏:止;徂:往,到。
笃:厚;祜:福。
衡行:即“横行”。
我是小翻译齐宣王问道:“和邻国交往有什么讲究吗?”孟子回答说:“有。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分侍奉小国,所以商汤侍奉大国,周文王侍奉昆夷。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践侍奉吴王夫差。
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以小国身分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
以天命为乐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国家。
《诗经》说:‘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够安定。
’”宣王说:“先生的话可真高深呀!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逞强好勇。
”孟子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
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九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国学片段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朗读七(一)国学经典再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我是小助手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饐:音yì,陈旧。
食品放置工夫长了。
餲:音ài,变味了。
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颖。
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颖。
饪:烹调制造饭菜。
不时:应时,时鲜。
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不及乱:乱,指酒醉。
不到酒醉时。
脯:音fǔ,熟肉干。
我是小翻译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
食品的颜色变了,不吃。
气味变了,不吃。
烹调不当,不吃。
不时新的东西,不吃。
肉切得不方正,不吃。
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
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
只需酒没无量制,但不喝醉。
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
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考考你的智慧1. “食饐而餲”中的“饐”读音是,文中的意思是。
2. (多选)从文中可以得出,我们该当适当的吃()。
A.佐料B.酒C.茶D.肉E.米F.姜3. 你觉得选文中那么多的“不食”有无道理?对我们的生活有甚么指点意义?弘扬传统文明庾信——披裘负薪庾信是南北朝时期颇负盛名的文学家。
他曾为一幅《五月披裘画》题写赞词,赞诗云: "披裘当夏,俗非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
"《五月披裘画》和庾信的赞词表现和赞誉的都是一个动人的古代传说故事。
相传,春秋日时期吴中有一高士,生活极为清贫困苦,五月披裘。
人称披裘公。
一天,他背着一捆柴和延陵一位名叫季子的人同行。
半道上,他们发观道旁有一锭别人遗失的金子,季子便对披裘公说: "你把那锭遗金捡起来吧。
"扳裘公一听便发了脾气,他"真目拂手",说道: "为甚么你自处高洁,却把别人看得那么卑下呢!我甘于五月披裘而负薪,甘于白手起家,岂是拾人造金之人?!"一番话说得季子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心里却更钦佩披裘公的为人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七_人教新课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一)国学经典再现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章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于此有人焉,人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
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
我是小助手传食:指住在诸侯的驿舍(宾馆)里接受饮食。
传,驿舍,相当于今天的宾馆。
泰:同“太”,过分。
通功易事:交流成果,交换物资。
羡:余,多余。
梓匠轮舆:梓人、匠人批木工;轮人、舆人指制造车轮和车箱的工人。
待:同“持”,扶持。
墁(màn):本义为粉刷墙壁的工具,这里指新粉刷过的墙壁。
我是小翻译彭更问道:“跟在身后的车几十辆,跟随的人几百个,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不是太过分了吗?”孟子说:“如果不正当,就是一篮子饭也不能够接受;如果正当,就是像舜那样接受了尧的天下也不过分。
——你说得过分吗?”彭更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觉得,读书人不劳动而白吃饭,是不对的。
”孟子说:“你如果不互通有无,交换各行各业的产品,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就会使农民有多余的粮食没人吃,妇女有多余的布没人穿。
你如果互通有无,那么,木匠车工都可以从你那里得到吃的。
比如说这里有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奉行先王的圣贤学说,来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吃的。
你怎么可以尊重木匠车工却轻视奉行仁义道德的人呢?”彭更说:“木匠车工,他们干活的动机就是为了求饭吃。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七(一)国学片段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
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
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我是小助手莹:玉石的光彩。
逞:炫耀,显示。
昧:隐藏;隐瞒竭:完、尽。
我是小翻译夸耀自己的功业,炫耀自己的文章,这些都是依靠身外之物来做人。
殊不知只要保持心地的洁白纯净,不失自然的本性,即使没有半点功业,没有片纸文章,也自然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人。
不泯灭自己的良心,不违背人之常情,不暴殄珍物。
做到这三点就可以在天地之间树立善良的心性,为民众创造命脉为子子孙孙造福。
考考你的智慧1.第一段话中靠外物做人有,。
2.想堂堂正正做人,要,。
3.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
三者可以为,。
4.说一说你对“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史书记载,有一天,尧帝走在路上,看到两个人犯罪被抓起来。
尧帝看了之后,心里很着急。
我的人民为何被关,难道犯法了?他赶快趋步上前,把事情了解清楚。
结果一问之下,是因为他们偷了人家的东西。
尧帝接着就问:“你们为什么要偷人家东西?”这两个犯人就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家里已经没东西吃了,不得已才偷的。
”尧帝听完很难受,他就对这些押解的士兵说:“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吧!”当时在场的人都很惊讶,如何可以把君王抓起来?尧帝就说:“我犯了两个大过失。
第一,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才召感上天久旱不雨;第二,是我没有把我的人民教好,他们才会偷人家东西。
”尧帝至诚地反省忏悔,这种真诚心,天地当场都感动,乌云立刻就弥漫整个天空,降下甘露。
(二)国学片段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我是小助手盈:充满。
切忌:指禁忌;千万不要。
搦:按下。
冷:冷静。
第 1 页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八
(一)
国学片段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
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我是小助手
庆:福。
鄙夫:鄙陋之人。
就恶:立刻厌恶。
谗夫:陷害别人,说别人坏话的小人。
集:聚集。
我是小翻译
仁慈博爱的人心胸宽阔坦荡,所以能够福禄丰厚而长久,事事都能表现出宽
宏大度的气概;浅薄无知的人心胸狭窄,所以福禄微薄而短暂,凡事都表现出目
光短小狭隘局促的心态。
听到人家有恶行,不能马上就起厌恶之心,要仔细判断,看是否有人故意诬
陷泄愤;听说别人的善行不要立刻相信并去亲近他,以防有奸邪的人作为谋求升
官的手段。
性情急躁粗暴、粗心大意的人,最后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做得成功;心地平静、
性情温和的人,往往各种福分都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考考你的智慧
1.从第一段话中找出一对反义词,两对近义词。
2.闻恶不可就恶的原因是 ;闻善不可即亲的原
因是 。
3.第三段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你怎样理解呢?
弘扬传统文化
宽厚刘宽
刘宽是东汉时期一位很有名望的丞相,以宽厚待人扬名于世,不仅对待同朝
第 2 页
官员,就是对待一位陌生人、犯错误的人都不轻易发脾气。他和夫人刚成婚时,
夫人想考验刘宽,看他是否真的宽厚无私,就安排家里的丫鬟在刘宽穿戴整齐准
备上朝时端汤进房间,进门的一刹那故意失手将整碗汤撞在刘宽身上,汤水撒在
刘宽整洁的官服上,丫鬟惊呆了,一边帮他擦拭,一边低头准备挨骂,然而刘宽
没有说一句气话,反而问丫鬟是否被烫伤,丫鬟很受感动,夫人也深深的被他的
涵养和德行感动。刘宽温和的性格、宽宏的气度,一度传为佳话。
(二)
国学片段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
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我是小助手
原:原谅,宽恕。
胚胎:指开端,根源。
陶铸:陶冶。
令器:指美才。
我是小翻译
对待别人应该宽厚,要善于原谅他人的过错,把有过错当作无过错,这样相
处就能平心静气;对待自己应该严格,在自己没有过错时要能找出自己的不足,
这样才能增进自己的品德。
小孩是大人的雏形,秀才是官吏的雏形。但如果锻炼得不够火候,陶冶得不
够精纯,以后走向社会或者在朝作官,最终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考考你的智慧
1.“责人者情平”的做法是 ;“责己者德进”
的做法是
2.想要成令器的做法是 。
3.第二句蕴含的一句成语是 。
4.说一说你对“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夫子失言
第 3 页
有一次,孔夫子离开魏国,要前往另外一个国家。夫子看到魏国的一位大臣
正在那里大量制作叛乱的武器。夫子看到立刻就联想到,假如他们叛乱会有什么
结果?一定是民不聊生。这个叛臣看到夫子已经发现了他的企图,就把夫子包围
起来,不让他走。他对夫子说:“您要对天立誓,不把我的事说出去,我才放您
走。”夫子说:“好,我答应你。”这样军队就撤掉了。撤掉以后,夫子立即对学
生说:“走,回魏国,告诉国君。”子路就说:“夫子,你何以言而无信?”夫子就
跟子路说:“在威胁之下的信用,可以不用遵守,而且纵使我去通告,我个人的
信誉毁坏没有关系,只要千千万万的人民免于灾难就好。”所以,夫子可以舍外
在虚幻的东西,而去成就人民真实的利益,这都是懂得如何去通权达变。
参考答案
(一)1.宽舒-破促 福厚-庆长 禄薄-泽短2.3.略
(二)1原无过于有过之中 求有过于无过之内2. 火力周到,陶铸精纯.3.
玉不琢不成器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