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4
课时计划总第5节课题2《长城放鸽》专用教室音乐室第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高位置和有感情的声音来朗读歌词,为演唱歌曲作好准备。
教学要点学唱歌曲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一.课前展示二.情境导入三.自主合作探一、导学案:1、了解《长城放鸽》的创作背景。
2、歌曲是几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3、找一找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
二、基础训练:1、节奏训练:4/4 x x x x x ︱x . x x -︱2、视唱练习:4/4 5 5 6 i 3. 5 32 ︱1- - 0 ︱三、直接导入歌曲:师:同学们,你到过长城吗?两千多年来,这里曾记载着中华民族山河破碎的仇与恨,曾闪过沙场豪杰志士们的刀光剑影。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今天,我1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2师生问好们就来学习这首《长城放鸽》。
四、歌曲教学:1、听赏歌曲《长城放鸽》,听后让学生讲讲感受。
2、学生反馈作品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四.检测提升五.归纳反思3、链接:万里长城。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反馈)4、师朗读歌词(放乐曲伴奏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
5、完整演唱歌曲。
6、展示:分小组演唱。
五、教师小结:六、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学唱歌曲板书设计:2《长城放鸽》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将情境设置贯穿始终,以落实双基为主线,重点放在让每个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时计划总第节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总第节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长城赞小组:姓名: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介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3、初步感知对联的内容。
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2、3【知识链接】万里长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12600里,称作“万里长城”。
对联: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类型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特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特点),对联就没有了灵魂和生命,就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
它的特点有很多,平仄相对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平仄相对,就是说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对。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
【自主学习】一、看拼音写汉字jiàngshuàilìzúlíshùbǎigōngxiūzhùyìlìzhìhuìxīnqínwēiéfēngbēiHànhǎijùnlǐngzînghéngfēngduoàikǒudiǎnzhuìqǐfúbēnténg()二、给下列字注音将帅吏()卒()黎庶()百工巍()峨()瀚()海长龙烽垛()隘()口点缀()锦()绣二、多音字组词数()()将()()尽()()横)()奔()()旋()()奇()()强())垛()()三、形近字组词历()帅()吏()卒()庶()侈()筑()勤()厉()师()史()率()遮()移()巩()勒()峻()隘()缀()壁()剁()绵()舔()滕()俊()溢()啜()璧()垛()锦()添()腾()四、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说说识字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韵文,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
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进行交流。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州”等新接触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教学目标:1.认识“涌、峰、耸、州”等字,会写“州、岛、民、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3.想象画面,抓关键词感受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
模仿写法编歌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识记“州”字1.师:瞧,这是什么?(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一只大公鸡)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神州”。
“州”是翘舌音,谁来读。
(正音)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歌谣——《神州谣》,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写课题。
(齐读课题)3.识记“州”字。
①记字形。
“州”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川)字理识记“州”。
川指河流,那些点就是一个个小岛,州呀就是水中的一块陆地。
(出示)②联系生活组词。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名中有“州”字吗?(广州、苏州、杭州、扬州等,出示)③书写“州”字。
指导书写:中间稍短,三点朝向不一。
(引导学生发现,三点有什么不一样呢?)二、初读课文,检查正音1.出示自读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
①请四位小朋友分节朗读,相机正音,难读的句子再读一遍:后鼻音“涌、峰、耸”,前鼻音“奋”,“繁荣”。
②同桌互读。
小朋友把一个个难读的字都读准了,现在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要读得比第一遍更好哦!三、学习第一节,感知中国美1.认识别称。
16 血肉筑长城【学习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2、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3、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一.二.回顾1、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意义。
2、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哪些?三.自主学习1、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时间地点中国军队主要战绩指挥者意义战役名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2、填空:中共七大:(召开时间),中国共产党在(地点)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的领导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意义(地位):大会为争取的胜利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原因 3、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标志:(时间),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
2、。
意义 3、。
4、。
三、课堂练习1、《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战役的指挥者是()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2、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3、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惟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A.中法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A.国共两党的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C.国际社会的援助 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6、“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歌赠与的对象彭大将军指挥了哪次战役?()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7、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多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组长评价: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问题解决---评价单四.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钢铁长城》合作探究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时间、标志性事件,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发展情况。
2.掌握战略导弹部队建立的时间、任务及发展状况。
3.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程的比较,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培养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深刻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基础梳理】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1、人民海军的建立、发展:(1)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__________________。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发展:①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陈旧舰艇百余艘。
为了保卫祖国海疆的安全,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艇,充实到海军。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______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1958年,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潜艇。
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2、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1)建立:人民空军是在_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发展:①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在_____________中取得了辉煌战绩。
②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__________。
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1、建立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________年。
2、职责主要承担________。
3、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6《现代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2、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3、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第一教时《长城谣》【预习导引】1、了解作者,写下你所了解的情况:2、加点字注音焉支..dūn jù焚.fãn ..yān zhí隘.口ài蹲踞躯.体 qū 敕勒..chìlâ3、解释词语(第一、第五两个做一般性了解)焉支——焉支山,一称燕支山、胭脂山。
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
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课文注解②)隘口——狭窄的山口。
(课文注解③)焚——烧。
蹲踞——两腿弯曲,像坐一样,但臀部不着地。
诗中用来形容长城稳健、雄伟的姿态。
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4、熟读全诗,把握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5、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
6、背诵诗歌。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背诵余光中的《乡愁》这是大家熟悉的一首诗,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于故乡的炽热的思念,对于祖国的深沉的眷念。
而这种刻骨的爱国之情,并不是诗人所独有的,这种情感是所有被海峡阻隔了五十多年的台湾同胞的共同心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由两位著名的台湾诗人创作的,同样是表达了乡愁、乡思主题的诗作。
一首是席慕容的《长城谣》,一首是纪弦的《一片槐树叶》。
(二)、赏析《长城谣》1、介绍作者(检查预习1)(屏幕显示如下字幕,并配有席慕容的相片及其作品的图片。
)席慕容,台湾女诗人。
蒙古族,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席慕容1943年出生于四川。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长城》导学案
课题:《长城》 课型:新授课 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崇山峻岭、气魄、瞭望口"等词语的意思。
2、情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小组探讨交流,深入了解长城,激发对祖国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1、体会"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情感朗读,感受长城的高大雄伟。
长城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
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
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
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可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动
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甘肃嘉峪关,东
海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49.842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62
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65千米。
【学法指导】1、反复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小组讨论,扫清字词障碍,熟记重点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至能够把握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勾画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细细品味,小组讨论,把对好词佳句的理解记录在书上。
4、预习完成自主学习中自测题。将预习中遇到的不能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记录在“合作探究”右
相关题栏中。
【自主学习】
初读感知课文
1、反复情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认知性朗读,要求用普通话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
(3)情感投入,充当作者,体会长城的雄伟和作者的情感。
2、课文中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①
②
③
④
3、写写长城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预习自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ì huì( ) 盘xuán( ) 方zhuān( ) níng( )结 gé( )着
2、借助工具书,解释词语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瞭望口:
气魄雄伟:
屯兵:
3、读课文,补充句子,说说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远看长城,它像( ),在( )之间蜿蜒盘旋。( )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 ),( )匹马可以并行。( )(
【合作探究】
阅读文本
建议:小组展开,采用多种形式,边读边勾画,要有感情、熟练。
文本探究
探究一:作者远看长城是什么样?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相关句子:
个人体会:
探究二:作者登上长城,看到长城有哪些构造?
列举具体构造:
解析指导1:它们的位置、样子和作用是什么?根据文字和图片画出示意图,尝试着用自己的话介
下。
解析指导2:你若是登上长城,目睹长城的雄风,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探究三: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解析指导3:查找“奇迹”一词的含义,体会长城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到课文中
相关的语段。
解析指导4:把在文中找到的相关语段,读一读,用双色笔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加以体会。
从“数不清、无数、一步一步、抬上”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 ),表达出作
( )的思想感情,作者因而发出了( )的感叹。
体会“凝结”一词,说说这里指的是( )和( )相凝结,凝结成了( )。为什
“凝结”一词。
探究四: 课文作者采用哪些观察顺序来描写长城?
解析指导5:句段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
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句段2: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
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
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哟普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
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句段1中,表示角度的词语是( ),句段2中看出作者观察点的词语是上述两段,作者分
( )和( )角度观察长城,所观察到的长城特点用句段中的词语表示是(
( )。
段2介绍长城的构造时,作者以( )为中心,分别介绍了( )、( )、(
上的相关构造。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部分)顺序来写。(正确的下面画
综合探究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影响?(小组展开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解析指导6:第一、从历史上说,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当时的人们
了极大的痛苦,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讲,这一工程都是得不偿失的,我们可以通过"孟姜女
事了解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个角度看,长城可以说使我们历史的屈辱,是古代君王残暴、懦弱
现。
第二、从巨大的工程量来说,是个2000多年,劳动人民在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修筑了这样宏伟的
不得不让每个中国人深思,我们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民族精神。
们还可联想一下汶川地震、甘肃的泥石流等等。来进一步体会我们民族的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
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1、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崇(cïng)山峻岭 凝(níng)结 陡峭
B、堡垒 气魄(pî) 屯兵(bīn)
C、嘉峪(yù)关 盘旋 打仗(zhàng)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 美好 ② 赞许 ③ 地名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
今天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大连的青年朋友。( )
浙江嘉兴的南湖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
① 聚集 ② 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里有三个年轻人报名参军。( )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
3、读课文中的段落,完成练习。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额劳动人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
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
的万里长城。
①、带点的词说明作者由( )联想到了( )。
②、用“﹏”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③、画“——”的词告诉了我们什么?
④、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长城与劳动人民。
建议:可用积累到的名言警句或古诗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