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60.89 MB
- 文档页数:252
最新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这篇小说是世界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2.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2024年统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学习必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统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具体内容包括:1. 《草原》——第一单元第1课;2. 《丁香结》——第一单元第4课;3.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单元第7课;4. 《桥》——第三单元第10课;5. 《穷人》——第四单元第13课。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感悟,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草原》——展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b. 《丁香结》——播放丁香花视频,让学生讨论丁香花的特点;c.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背景;d. 《桥》——展示各种桥梁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不同桥梁的认识;e. 《穷人》——引入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现状,引发学生思考。
2. 课文学习:a.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b.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讲解重点、难点;c.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例题讲解:a.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让学生进行思考;b. 教师详细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完成例题。
4.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草原》:描绘草原美丽风光,展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 《丁香结》:描绘丁香花的特点,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3. 《狼牙山五壮士》:介绍五壮士英勇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 《桥》:介绍不同类型的桥梁,展示人类智慧;5. 《穷人》:反映贫困地区儿童的现状,唤起学生的同情心。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欣赏《阿细跳月》。
2、歌表演《莹火虫》。
教学目标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2、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3、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4、学会《莹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教学过程(一)歌表演《萤火虫》一位戴着莹火虫头饰、身背两叶翅膀的同学,手提点亮的红灯笼站在同学们的前面。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提示是一种能在夏夜里发出亮光的昆虫)。
2、将歌曲《莹火虫》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莹火虫》,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
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
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舞蹈队要求: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歌唱队要求: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打击乐队要求: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5、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6、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7、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听赏《阿细跳月》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2、学生是否选择了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会唱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和曲谱。
4、学生听赏音乐时,情绪是否投入。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一、教材解读: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2024年1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14课)第1课:《草原》第2课:《丁香结》第3课:《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4课:《只有一个地球》2.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第58课)第5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6课:《少年闰土》第7课:《古诗两首》(《西江月》《夜书所见》)第8课:《月光曲》3. 第三单元:科学与生活(第912课)第9课:《桥》第10课:《穷人》第11课:《古诗两首》(《浪淘沙》《江南春》)第12课:《在柏林》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语文之美,激发创作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本深入分析,文学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重点:阅读方法的指导,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阅读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指导阅读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口头表达: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标注重点词语。
2. 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展示文章结构。
3. 列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供学生欣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第1课《草原》完成一幅画作。
仿写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诗。
分析第6课《少年闰土》中的人物形象。
概括第9课《桥》的故事情节。
2. 答案:画作: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标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仿写诗歌:按照古诗的韵律和意境进行创作。
人物形象分析:闰土勤劳、善良、勇敢,具有民族精神。
[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我的舞台【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篇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目标: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教案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谈话: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
(AABC)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3、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 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
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二、熟读课文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下载(16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下载(16篇)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仅供参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篇1)(教学目标)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1、一首乐曲,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了知音,艺术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不仅音乐艺术如此,绘画艺术也同样能震撼人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绘画作品。
课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画作(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为戴嵩画的《斗牛图》,顺势导入课题。
2、介绍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特别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尤其这幅《斗牛图》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因为这幅图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吧。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3)指名朗读,正音。
(4)齐读全文。
2、指导课文,明确节奏。
(1)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2)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六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优秀8篇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熟读课文,能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文中洋溢着的深情。
3、初步学会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4、会借助互联网自主学习并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由“春”导入1、说春天的词语猜季节。
鸟语花香绿草如茵万象更新繁花似锦…………2、板书:春3、扩展春天的词语、诗句等。
二、思考。
1、板书课题。
孔子游春。
2、你想了解些什么?三、听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演示课件。
(配乐朗诵)四、交流、反馈。
你听明白了什么?(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五、还有很多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1、借助网络,自主学习。
2、自主选读,感悟语言、批注阅读。
3、交流。
六、教学:“泗水春景”今天是一个好日子,我们不紧迎来了听课的老师,连“泗水旅游公司”的经理也赶到了这里。
我就是“泗水旅游公司”的经理,我们这里景色优美,眼看“5.1”黄金旅游就要到了,可是还缺导游,听说金南中心小学六(3)班的同学不但人长得潇洒、美丽,而且能说会道。
今天我是来招聘导游的。
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导游竞聘?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导游?(1)学生读2节。
(2)指名读课文。
(3)设计导游词。
(4)学生交流。
(5)大家表演精彩极了,本公司决定,全部录用。
(在学生自主选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意境美,表达方式的美,更好地诵读好这段文字。
)七、学习字词。
八、你还想了解些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家你打算作些什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情分析:本诗一是首朗诵诗,适合于分角色表演朗诵,课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计划表)最新部编人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计划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
二、教学目标(一)总目标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5.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6.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30篇。
9.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10.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二)具体目标第一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总第 1 课时主备教师:修改教师: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 会认会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境界、皮鞭、彩虹、马蹄、羞涩、摔跤、”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提问揭题二、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