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阅读答案及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文言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文言文【甲】环滁皆山也。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范文大全)第一篇:《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导语:《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记叙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黄州快哉亭记原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黄州快哉亭记翻译: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
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
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
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宋代)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一、知人论世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翻译黄州快哉亭记【作者】苏辙【朝代】宋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
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
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
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
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
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
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
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及鉴赏《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代: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岳阳楼记》《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见吉林文史出版社《古文观止》)解释加点的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③玉之言,盖有讽焉______④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______句子翻译。
微斯人,吾谁与归?甲、乙两文的“忧乐”观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如何面对有乐有忧的未来人生,说说你的真实想法。
答案:8.【答案】【小题1】探求【小题2】殿堂【小题3】讽喻【小题4】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该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探求。
②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
堂:殿堂。
③句意: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讽:讽喻。
④句意: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寡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句子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要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该句重点词语有:微:没有。
归:一道。
句意: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从而比较出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阅读答案及译文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
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
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
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
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
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
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
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
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
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
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势益张 益:更加
B.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舍:房舍,房屋
C.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D.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披:敞开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阿母为汝求
B.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其孰能讥之乎
C.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
议论有机结合。
B. 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
亦足以称快世俗。
C. 第三段 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 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②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
7.略
【参考译文】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进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奔放浩大。在南面
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水势更加盛大。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浸润灌
注着大片土地,犹如汪洋无极。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
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亭”。
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
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
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
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
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缘故吧。
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
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同游兰台宫,有一阵清风飒飒吹来。楚王敞开衣襟,
迎着风说道:“痛快啊,这阵风!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 宋玉说:“这只是大王
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啊!”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谏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的
区别,而人却有遇时、不遇时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
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
士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么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假
如他达观坦荡,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到哪里不会感到快乐呢?如今,张
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
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令用蓬草编门,用破甕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
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
意呢!如果不是这样,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林成片,古木参天,清风回旋其间,明月当
空朗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感到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
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