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过渡、IVI原理和CNGI试商用部署(1)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62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7年第17卷第29期TheApplicationofAS/400CompunicationinAntaibaoCoalMineZHENGMan-ling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indetailthemethodforconnectingAS/400hostcomputerwiththelocal5250terminals,remoteterminalsandPCsinAntaibaoOpen-pitCoalMine.KEYWORDS:AS/400hostcomputer;5250terminal;remotenetwork;PC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
对一般人而言,对此无法跟从和了解,在网络技术方面也不例外,如IPv6技术。
虽然在几年前有不少媒体和研究人员开始谈论IPv6,但作为一般的网络用户始终没有多少了解和接触,或者说只是感性认识。
事实表明,现有的互联网协议IPv4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和人们信息生活发展的需要,IPv6顺势而为,成为解决互联网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本文对IPv6技术及其发展做了简单的分析探讨。
1IPv6技术所谓IPv6(InternetProtocolVersion6),亦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The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工程师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目前,IP地址空间不足问题已成为互联网和通信产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现有的互联网协议IPv4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IPv6以其在IP地址数量、安全性、移动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改变现代信息生活。
广东移动IPv6全业务城域网部署实践邱岭【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移动IPv6全业务城域网规划与建设思路,关键技术方案的分析总结,给出了中国移动城域网与核心网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可规模复制的参考范本.【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年(卷),期】2012(025)010【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IPv6;全业务;城域网【作者】邱岭【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5106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5截至今年7月,我国互联网网民超过5.4亿,普及率已突破40%,互联网已深入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按目前发展速度,到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还会再翻一倍。
出于历史原因,所持IP地址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互联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IPv6是标准组织IETF开发用以替代IPv4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具备地址空间无限(2128),分配方式灵活,协议扩展性极强等优点,是解决地址资源问题的终极方案。
为加快国内IPv6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发改委在今年初发布了IPv6产业化及规模商用专项规划,重点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全面实施整网IPv6改造和规模商用。
广东移动于2008年就启动了IPv6网络,业务与终端各个层面演进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于今年正式启动了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的IPv6全业务城域网试商用项目。
IP技术早已像血管一样深入到通信网络的方方面面,与国干与省干相比,城域网络结构复杂,设备型号繁多,用户接入认证与地址分配方式多样化。
而广东移动开展的IPv6试商用项目是国内迄今为止覆盖接入场景最全面,最复杂的演进项目。
鉴于该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模块化、平稳性、延续性等3项基本原则实施规划部署。
(1)模块化:横向看,中国移动用户主体还是GSM/TD-SCDMA手机用户,此类用户通过移动核心网认证管理,其IPv6改造还涉及终端硬件;为实现热点数据流量吸收,移动大规模建设了WLAN网络,此类用户由AC设备认证管理;对于政企与公众有线宽带的试点用户,采用基于GPON的FTTx网统一接入,通过SR 和BRAS两类网关认证管理。
国内外IPv6发展现状及对我国IPv6发展的建议—、概述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互联网是建立在IPv4协议(互联网协议版本4)基础之上的,IPv4采纳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
历史的缘故互联网进展初期地址分配策略不合理全球互联网起步时刻不同,区域性地址分配不均(中国全部地址量约3 18B,美国仅MIT就有256B)随着互联网的迅速进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消耗速度正在逐年加快,尽管采取了许多节约地址的方法(这些方法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等其他方面的咨询题),但据IETF (Internet!程任务组)估量,按照互联网现在的进展速度,IPv4地址仍将会在2005-2010年间被分配完毕。
IPv6 (互联网协议版本6)确实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
IPv6将把地址长度扩展至128位,共计约3.4X 1038个地址,是IPv4地址空间(232)的近1600亿倍(296)。
与IPv4相比,IPv6具有地址空间更大' 网络整体吞吐量更高' 服务质量和多播功能更好' 安全性更强' 即插即用和移动应用更易等诸多优点,专门是IPv6大大扩展了地址空间,复原了原先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保证了端到端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为互联网的进一步进展和缩小数字鸿沟提供了差不多条件。
因此,自IPv6产生以来,差不多越来越引人注目,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IPv6的进展,甚至纷纷将IPv6提升为国家进展战略的高度,并制定了有关的进展策略。
二' 国际IPv6技术进展现状1. 日本日本是进展IPv6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进展IPv6速度最快的国家。
由于错过了上世纪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进展机会,因此日本政府决心利用3G和IPv6的进展契机急起直追,使日本重新回到在通信、电子领域全球最先进国家行列。
日本政府对IPv6的进展极为重视,甚至把IPv6技术的进展作为政府“超高速网络建设和竞争”的一项差不多政策,并在2001年3月的“e-Japan 重点打算”中确定了于2005年完成互联网向IPv6过渡的目标。
IPV6调研报告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部2013年5月摘要:本文调研了国际国内IPv6技术和发展状况,并试图结合国内形势给出推进Ipv6演化的参考建议。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IPv6的相关情况,接着阐述其能带来的益处。
接下来第三部分描述了IPv6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然后在第四部分论述IPv4到IPv6演进的相关问题。
最后第五部分提出推广思路供参考。
一、IPv6简介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即“互联网协议第六版”。
现在网络上使用的是第四版,所以IPv6也叫下一版互联网协议。
IPV6是个用于分组交换互联的网络层协议。
IPv6协议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坚持互联网基本设计理念(端到端透明性)不作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地址字段的加长来解决IPv4地址短缺问题。
这一扩展提供了灵活的地址分配以及路由转发,并消除了对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依赖,让网络更简单。
有意见认为,IPv6能解决的核心问题与互联网目前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安全与信任、服务质量保证、如何容纳以无线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网络应用等)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偏差,难以给互联网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这些意见的观点是,IPv6并非下一代互联网的全部,只是一种改良性的技术,目前的地位也已经从“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退化为“下一个版本”的互联网协议。
IPv6所坚持的无条件的“端到端的透明性”的核心设计理念已经过时,下一代互联网需要在新的设计理念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以满足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如全世界范围的大量用户、廉价便捷的获取海量信息、典型互联网业务、智能终端多样业务、商业模式建立、用户参与广泛深入、服务质量保障、相关安全保障等)。
IPv6所带来的是一种长期的利益。
一方面,IPv4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谁拥有更多的互联网地址,谁就可能在当今的网络世界拥有主导权。
另一方面,2011年4月,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宣告IPv4地址发罄。
李慧镝:中国移动IPv6部署取得五大成效付涵【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27-28)【作者】付涵【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宽带、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以及5G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主要载体,同时对IPv6有着极大的需求,中国移动基于国家经济战略和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积极推进IPv6规模部署,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在“2019中国IPv6发展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指出了中国移动IPv6改造的背景,并从五方面介绍了中国移动IPv6改造从技术研究到规模商用的跨越式发展成效,提出了中国移动2019年下半年的三项工作举措。
IPv6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内在需求为全面落实网络强国、“互联网+”战略,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和创新发展,推进IPv6规模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为新时代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了用5到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的目标。
发展IPv6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中国移动网络演进升级的迫切需求和自身业务发展的内在需要。
目前全网有7.3亿左右的LTE用户,全部转化为VoLTE需要十几亿的地址。
当前,中国移动的物联网业务蓬勃发展,连接数已经达到6.3亿,随着5G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预计物联网的发展将达到千亿级的连接规模。
同时5G 面向垂直行业,每个设备都需要一个地址接入网络,导致网络需求爆发式增长,海量链接必然需要海量的地址空间,只有采用IPv6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从技术研究到规模商用的跨越发展中国移动自2003年起开始推动IPv6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IPv6从技术研究、产业推动、现网突破到规模商用的跨越。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互联网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发展及技术进步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及其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超高速光通信、无线移动通信、高性能低成本计算和软件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互联网的规模、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三十多年前发明的以I Pv4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技术挑战,主要包括:网络地址不足,难以更大规模扩展;网络安全漏洞多,可信度不高;网络服务质量控制能力弱,不能保障高质量的网络服务;网络带宽和性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传统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属于不同技术体制,难以实现高效的移动互联网等等。
为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美国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先后开始下一代互联网研究。
中国科技人员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下一代互联网研究。
目前,虽然基于IPv6协议的新一代互联网络的轮廓已经逐渐清晰,许多厂商已开始提供成熟的IPv6互联设备,大规模IPv6网络也正在建设并在迅速发展。
但是互联网络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并不会随着IPv6网络的应用而自然得到解决,相反,随着信息社会和正在逐渐形成的全球化知识经济形态对互联网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更需要人们对现有的互联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理论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
近年来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两种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路线:一种是“演进性”路线,即在现有IPv4协议的互联网上不断“改良”和“完善”网络,最终平滑过渡到IPv6的互联网;另一种是“革命性”路线,以美国FIND/GENI项目为代表,即重新设计全新的互联网体系结构,满足未来互联网的发展需要。
本文首先介绍国际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涉及美国和欧洲的GENI [1]、FIND[2]、FIRE[3]以及FIA等计划。
《IPV6试验网的设计与组建》设计说明手册编著:谭进健、潘深凯等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 ipv4向ipv6过渡的必要性 (1)1.2 IPv6建设需求 (2)第二章IPv6总体网络构架与设计 (3)2.1 IPv6的简介与特点 (3)2.2 IPv6的搭建和框架 (3)第三章IPv6实验网的详细设计 (5)3.1 设计原则 (5)3.2 IPV6局域网设计与实现 (6)3.3 IPV6 IPV6的静态路由配置 (8)3.4 IPV6 IPV6的动态路由配置 (11)3.5 IPv6的访问控制列表 (15)3.5.1 基于静态局域网的访问列表配置 (15)3.5.2 基于静态路由的访问控制列表 (16)3.6 ipv6 to ipv4 隧道实验 (23)第四章项目方案相关产品简介 (32)第五章网络的测试与性能分析 (34)第六章结束语 (36)第一章引言1.1 ipv4向ipv6过渡的必要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就以超出人们想像的速度迅猛发展。
然而,随着基于IPv4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迅速发展,互联网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其本身固有的问题,如安全性不高、路由表过度膨胀,特别是IPv4地址的匾乏。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未来电子、电器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对IP地址的巨大需求,IPv4的约42亿个地址空间是根本无法满足要求的。
有预测表明以目前Internet的发展速度计算,所有IPv4地址将在2012年分配完毕。
这也是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研究的主要动力。
为了解决IPv4存在的问题,早在1995年,互联网工作组(IETF)就已经开始着手开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于是IPv6应运而出。
在目前以IPv4为基础的网络技术如此成熟与成功的情况下,不可能马上抛开原有IPv4网络来建IPv6网络。
只能通过分步实施的方法来逐步过渡。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IPv6网络将和IPv4网络共存。
技术创新《微计算机信息》(管控一体化)2010年第26卷第11-3期360元/年邮局订阅号:82-946《现场总线技术应用200例》网络与通信Ipv4与Ipv6双栈网络设计Scheme for Ipv4/Ipv6dual stack network(1.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尹韶峰1,2YIN Shao-Feng摘要:详细分析了IPv6与IPv4双栈网络的组网原则和技术。
以本单位IPv6驻地网建设为基础,阐述了IPv6与IPv4双栈网络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IPv6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具体配置,该网络设计方案结构简单,即对原IPv4网络的影响很小,又达到了IPv6网络的设计目的,实现IPv4与IPv6共存的局面。
关键词:IPv6;双栈;驻地网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识码:AAbstract:It analyzed network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IPv4/IPv6dual stack network.Based on building of IPv6Customer Premise Network,it detailed design of IPv4/IPv6dual stack network and configuration of switches and routers.the network design of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original IPv4network has little effect,but also reached design of the IPv6network and realized coexis -tence of the IPv4and IPv6.Key words:IPv6;dual stack;Customer Premise Network文章编号:1008-0570(2010)11-3-0090-031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的发展,传统网际互联协议IPv4暴露出来种种缺陷,如IP 地址短缺、路由选择效率不高、缺乏服务质量等等;而下一代网际互联协议IPv6针对IPv4协议的不足做出了改进并新增加了特性,如庞大的地址空间、改进的路由结构、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等等。